只有认真审题,写出来的作文才会紧扣主题有深意,通过写作文,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节气作文推荐8篇,供大家参考。
节气作文篇1
清明了,天阴沉沉的,我们学校举办了一次扫墓活动。我们四、五年级同学全体身着校服,带着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白花,迈着沉重的步伐来到了烈士陵园。我们登上了长长的台阶,来到了广场上。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块高大的纪念碑,碑上写??
格外醒目的八个大字: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在广场四周有着四季常青、昂首挺立的松柏,它们也象征着烈士永垂不朽的革命精神,一棵棵树上系满了洁白的小花,它象征着烈士洁白无瑕的高尚品德。广场上有着几幅很大的雕刻。雕刻正面刻着解放军叔叔勇敢地与敌人做斗争;在反面雕刻着一些光荣牺牲的革命烈士们的头像。在这座雕刻前,我们学生的代表进行了献辞。一些老师和主任也进行了讲话,又听了很多“解放一江山岛”的先烈事迹:其中一位烈士身上连中了七弹,但他仍然与敌人顽强地拼搏着……
接着,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向一个个陵墓走去。大家恭恭敬敬地把小白花放在烈士墓上面。我也小心翼翼地把自己亲手制作的小白花放在一个墓碑上。我看见这些牺牲的战士最大的不超过三十二岁,最小的年仅十七岁。最后,我们来到了“革命烈士纪念馆”。在纪念馆里,我们看见一些革命烈士的背包、决心书、立功奖状等等。我们还看见了一些照片。看到这些照片,我心潮澎湃,仿佛听到了那嘹亮雄壮的声音:“同志们,为打下一江山岛,冲啊!”也仿佛看见了可恶的国民党兵疯狂地向我军扫射。这时,集合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我赶紧跟着队伍,走到门外集合。站在青松环绕的烈士墓前,我的心潮又一次澎湃,而且久久不能平静。是啊,是那些可敬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打下了祖国的江山,才换来今天美好的生活。现在,大家坐在既明亮又宽敞的教室里学习,有什么理由可以不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呢?
节气作文篇2
时间总是过得太匆匆,从不曾放慢脚步。
昨天,又一年的冬至过了,若不是老板娘来公司那么一说,健忘又没人提醒的我,压根就不知道。
随后我上网看了一下空间,发现大家都知道,只是我不记得而已。
看着他们有的在议论着这个冬至好无气氛,有的在询问对方是否吃了饺子汤圆,我像一个若无其事的人看着他们如茶似火的争论着。忽然看到一个同学说:汤圆吃一粒长一岁哦!我才像触电般的反应过来,这是冬至!是吃一粒汤圆就长一岁的冬至!嘴里喃喃的说着,循着时光的轨迹回到我们那是的冬至。
那是我们小时候的冬至,是我们小孩子除了过年的最开心的节日。因为冬至在我们那里也叫做过小年,我们的妈妈会做那种像小船一样的冬至茧(潮汕的一种叫法,不是潮汕的人都把它叫做饺子,其实他跟饺子是有一些区别的,外形上看很像饺子而已),和汤圆。那时老辈们总吓唬我们小孩子说:“汤圆吃一粒就长一岁哦”,那时我们都特别希望可以快快长大,所以我们在冬至里都会吃上很多很多汤圆,然后骄傲地告诉小伙伴们自己吃了多少汤圆,然后再加起来数有多少岁,谁的加起来大的以后在玩过家家就可以做爸爸妈妈,或是哥哥姐姐了……
想着想着突然发现我居然在笑,还好老板他们已经走了,不然会很尴尬的。
不过想想,自从一个人到这大城市来读书后到现在就没有再在家里过冬至了。
一个人这样坐在电脑前,满眼的饺子、汤圆,满脑的那时我们天真可爱的样子,天天盼着快快长大,如今巴不得时间永远的停留亦或回到那时。
节气作文篇3
“久雨重阳后,清寒小雪前。”这是陆游眼中的节气—小雪。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十个,劳动人民用它来判断入冬第一次下雪的大概时间,以调整作息。
去年小雪,下了一些稀稀疏疏的雪。走在街上,踩雪的“吱吱”声让人很不适应。树变白了,失去了以前的颜色;小河正被慢慢冻结,不那么有活力了;花丛上压满了雪,枝头都歪了……我心想:小雪破坏了大自然的和谐,怎么能这样呢。心中便愤愤不平。
回到家中,心里还是不喜欢小雪,总是想着它。为转移注意力,翻起了《母鸡》这篇课文。忽然,我灵光一闪:为什么不学老舍先生一样,找一找小雪的好处呢?我连忙放下书,认真思考着。不一会儿,就有了和原来截然不同的答案:那鞋与雪接触的声音也是人与大自然接触的象征,应该感到快乐才对;白雪为小树“银装素裹、分外妖娆”;河水日夜不停已有9月,小树以实际行动劝它稍作休息;小雪覆盖田野,保护土地不受寒冷的侵袭;花枝受到小雪的保护,为来年花开养精蓄锐……
这么想,不就豁然开朗了吗?
纵观历史,把小雪融入凄凉的诗句信手拈来“凄凉熊耳下,小雪轻尘浥”,“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等等。但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不只是针对小雪,而是所有事物:换从不同角度看事物,利弊、情感可能会有明显不同,甚至截然相反。而经历这个转变、思考、理解的过程,人生才更丰富,有成长。这是我从小雪悟出的道理。
节气作文篇4
对于二十四节气我想大家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是很熟悉的,毕竟这是咱们老祖宗留给咱们的珍贵财产,对于二十四节气中的雨水我想大家就不太熟悉了,不过我还是很熟悉的。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2个节气。每年的2月19日前后,太阳黄经达330度时,是二十四节气的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
我敢说,在同学们中间,谁也没我对雨水的感情深。“春雨贵如油”,真是这样啊!当然雨水多了会造成灾害,可是对我来说,雨水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用的。
咱们一家4口住在一幢30年代建造的小阁楼上,不到10米见方的小屋,是咱们的卧室、书房兼客厅。房子小,没暖气、煤气倒也可以,最糟的是没自来水。
全楼的住户靠楼下小胡同里一个套着胶皮管子的水龙头用水。人们一年四季,心安理得地把水挑上楼,谁也不抱怨。
每到夏天,当你走进这条迷宫似的小胡同时,就会看见顽皮的孩子们在水龙头下争先恐后地洗脸、洗衣或者打水仗,惹得居民组长老奶奶一顿大骂。许多花花绿绿的时髦衣服、衬衫、短裤什么的晾在铁丝上,衣服上的水嘀嘀嗒嗒地落进摆在地上一排用破搪瓷盆等代用的花盆里,一些连植物学家也未必能叫上名字来的小草、小花,在破搪瓷盆里开得还挺茂盛。
咱们这里家家都是节约用水的能手。洗菜水用来洗手,洗手之后用来刷地板,废水利用率达百分之百。
有一天,我放学早,想帮助妈妈洗洗衣服,可是缸里没水了,下楼去拎又拎不动,而且正下着大雨。
我望着大雨出神,心里觉得很不是滋味。雨水顺着平台、房梁哗啦啦地往下流。我仿佛看着妈妈顶着大雨从学校里下班回家,仿佛看见爸爸在雨中挑着水艰难地一步一滑地上楼……忽然,我看见了一只罐头瓶在平台上淅沥沥地接了半瓶子水。啊,有了!我把水桶挂在平台的横木上,不也可以接水吗?
于是,不到20分钟,就接满了一桶清亮亮的雨水。我高兴极了,接了一桶又一桶,心里就像来到果园里摘苹果那样甜美。这些水,除了洗衣服,还剩下许多。晚上,爸爸、妈妈夸奖我:“真乖!”哥哥表扬我:“还是弟弟聪明!”更有趣的是,住在楼上的叔叔阿姨们,也都开始像我这样接雨水来用。每逢雨天,当我看到大大小小的雨水桶在叮叮咚咚地“工作”时,心里就充满了喜悦和自豪。
不过,我并不希望别的同学也有我这种接雨水的喜悦,我祝愿大家都能住上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能用上方便的自来水。
节气作文篇5
可想而知,每个地方的冬至节的风俗都不同。今天是冬至,我就来说说南北方的习俗吧。
北方有个冬至小传说:冬至节如果不吃面食,耳朵就会掉。所以现在人们看到的饺子大多数都做成耳朵的形状。冬至时,屋外寒风凛冽,北方人会在炕上放上张小桌子,炕下点着柴火,一家人坐在热腾腾的炕上,吃着热乎乎的饺子,兴致来了,还会从门框上摘下一颗红辣椒嚼一嚼,在寒冷的冬天再也没有比这更温馨的事了。
在我们南方,尤其是台州,冬至圆,却是台州百姓的首选。
饺子和冬至圆,两者的味道不同。饺子,咸而鲜美,而冬至圆是甜甜的,稠稠的。我想这应该是和两地的气候有关系。北方很冷,天天下着鹅毛大雪,到处一片雪白,那些生机勃勃的东西都到雪底下去了,就像饺子,外面的皮白白的,最鲜美的东西都躲在皮里面。南方相对热一点,大冬天的也有太阳照,冬至圆也就被晒“黑”了,所以冬至圆是橘黄色的。
饺子和冬至圆的形状不同,一弯一圆,颜色不同,一白一黄,味道不同,一咸一甜,自然做法也不同。饺子是在饺皮里包上一些猪肉、冬笋等,然后把皮捏起来,放进锅里煮几分钟,才能消灭这“月牙儿”。冬至圆,是将面粉做成一个个大团子,在团子里嵌上一些豆沙,补圆,最后烧熟捞起,在豆黄粉上滚几下,即可入口。
朋友,冬至节是个传统节日,你那边是吃什么的呢?请与我们大家一起分享吧。
节气作文篇6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大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似乎让清明节带上了永远抹不掉的忧伤情调。可是,从小到大在我的记忆中,我们家乡过的每一个清明节都洋溢着快意融融的气氛。
我的家乡在青海省乐都县的一个小村庄,村里每年清明节前一天,男女老少都从四处赶回来,家家团聚,杀鸡宰羊煮肉,准备踏青祭祖。
清明节的前一天,各家的妇女们就将杀好的就鸡用绳子捆成俯卧状煮好,还要准备许多第二天吃的食物;老人们还要剪很多的纸钱和纸吊用竹竿绑好备用。清明节这天早上,吃过早饭,小孩们就打起纸吊和大人们一起向山上走去。听奶奶说这种纸吊的作用和纸钱是一样的,是供死去的人们在天堂买东西用的。现在条件好的人家也买一些印好的纸币烧给死去的亲人,表达人们对逝去的亲人的崇敬和怀念。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是祭祀逝者的一种活动。清明节又称踏青节,按阳历来说,他是每年的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踏青的好时候。所以,清明时节人们踏青扫墓两不误。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清明节这天,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纸吊等物品,一路上听着鸟鸣,欣赏着山色美景,有说有笑的来到墓地,为坟墓除草,培上新土,再把黄纸密密地压在坟头上,把纸吊插在坟顶上,然后在墓前点上香,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鸣鞭炮,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有的家族觉得这样祭祖不够尽兴,就干脆在祖坟前“野炊”。男女老少倾巢出动,抬着猪羊鸡肉,挑着新鲜蔬菜,端着大锅小盆,来到坟前开灶做饭。年轻人们分工合作,有条不紊;小孩们悠闲地放风筝,捉小虫;老人们则在旁边指点,自得其乐。山野上纸旗飘扬,香烟缭绕,鞭炮声在山谷传响。有时相邻的几家还把自家好吃的东西送来相互交换,一派其乐融融的快乐景象。
节气作文篇7
严寒的冬天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勇气去面对它,去抗拒它,并与之斗争,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生存下去。
小寒,世间万物仿佛都进入了沉睡,世界变成了白色。从前那条小溪不再发出哗啦啦”,欢快的溪水声了,而是静静的流淌着。整个世界的脚步都似乎跟着溪水的节奏慢了下来;大树也不在穿上她那春天的绿裳,随之换上了笨重的大棉袄;大地也脱下了她金黄色秋裳,随之换上了雪白雪白地大衣,在阳光的照射下散发着银色的光,让人不惊感叹,我们的大自然是如此神奇与美丽。
记得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正在和小伙伴们尽情地打雪仗,突然背后感觉被什么东西牵绊,我回头一看,树下梅花已悄悄地绽放了,那娇小的花瓣,红的似火,白的似雪,绿的似玉,黄的似金。有的一枝独秀,有的三五呼应。这时我把它身上的积雪拍掉,让它好好的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可老天爷似乎有点嫉妒,天空开始下起了鹅毛大雪,那梅花在风中不停地摇摆,感觉快被吞噬了。
第二天早晨,我突然想起那棵梅花,担心它那柔细的枝条会被那无情的积雪压断。可是奇迹出现了,那棵弱小的梅花依然挺立在风雪中。这时我沉思了,这棵梅花不就是我应该学习的榜样吗?因为它就是凭借着顽强不屈的信念,坚持不懈的斗志和永不放弃的精神。战胜了严寒的冬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节气作文篇8
今天是冬至,白天我们要上课,下课了之后我们就去外婆家过节。一下课,我和弟弟就直接去外婆家,到家的时候,外公外婆也正乐呵呵的迎接我们呢!
该吃晚饭了,外婆端来两碗赤豆糯米饭,笑着说:“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我听了,急忙拿起勺子,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心想:我一定要快快长大!弟弟也想早点长大,一边夸饭香,一边埋头“苦干”哩。
吃完饭,我开始听外公讲有关冬至的传说,“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
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还有,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
“百鬼夜行,午夜12点鬼门开,晚上记得早点回家睡觉哦!”外婆也插了一句,弟弟吓得毛骨悚然,搞得全家哈哈大笑。“骗你的啦!”外婆笑着说。“不过,也应该早点睡,添岁嘛!”……
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这个快乐的冬至过去了,希望明天又是开心的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