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雨水节气的作文7篇

时间:2023-07-10 作者:betray

写好作文先学会观察,多看多练,不管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吧,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写雨水节气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写雨水节气的作文7篇

写雨水节气的作文篇1

傍晚,天还没有黑,就淅淅沥沥下起雨来。

那不大的雨水,似乎被仙女点了魔法,在空中飘飘洒洒,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稻谷、花草和大树都在尽情地沐浴着这初夏的雨水。它们在雨中都显示出了自己独特的魅力。

我在窗口出神地望着空中的雨,此时,雨中,一个老爷爷提着一袋苹果,打着一把黑色的大雨伞,颤颤抖抖地过马路,刚走到马路中间,忽然一辆汽车失了控似的飞奔过来,老爷爷一吓,摔倒了,苹果撒落在地。车子警急刹车后,从车窗里探出一个人头,他冲着老爷爷大喊:“死老头子,不要命了,不想活了也别往我车上撞呀!真是个糟老头儿。”说完,又开着他那汽车,扬长而去了。这时,一位飘着鲜艳的红领巾,身穿白色连衣裙的小女孩跑过来,把摔到的老爷爷扶起,然后蹲下身,把撒落在地的苹果一个一个地拾起来,装进袋子里。她那白色连衣裙的边已沾满了泥泞,很刺眼,但小女孩似乎什么也没觉察到。老爷爷递给小女孩一个苹果,然后握着她的手,热泪盈眶地说:“谢谢你,小朋友,你为了帮我捡苹果,连裙子都弄脏了,这个苹果就当做我的谢礼吧!”小女孩这才发现裙边脏了,但是她却说:“这是我的职责,不用谢,您的谢礼我能要,裙子脏了,都是我自己弄的,不关您的事。”老爷爷再三劝说,小女孩还是不肯收下苹果,最后,老爷爷用批评的语气说:“一个少先队员能让一个老头儿跪在地下肯求才会收下一个苹果吗?”小女孩听了,不好意思地接过了苹果。然后,小女孩掺着老爷爷,慢慢地走过了马路。我呆呆地望着他们的背影在这初夏的雨水中渐渐地消失……

这初夏的雨水,是那么清凉,而这雨中的世界,又是那么清新。

写雨水节气的作文篇2

立春刚过,却总觉得冬天还没过去,天气还沉浸在那冷冰的世界里。好不容易,天气刚暖和起来,又到了降服温的节气——雨水。

这些天,天总拉着脸,让尽乌云遮住太阳。太阳整天不露面,却也不让乌云下起雨来,成天造个阴天赠给人们,让我们也全天心神不宁,皱起眉头,给我们带着压抑,好似被关进牢房,整天被人盯着。天空阴沉沉的,充满了冷漠。当那道预示着节气来临的闪电划过天空,天空中好似被闪电开辟成两大块,象形声意的“轰隆隆”声在天地间震起来。刹时,鸡飞狗跳。鸡鸭惊悸不安地烦躁地走来走去,出了窝,开始焦躁地扑腾起翅膀。狗仰头望向天空,刚仰视到,闪电雷声的精彩表演就把它吓了一大跳,开始奋力逃窜起来。

闪电开始不厌其烦地划破天空,雷声也对映着爆响,爆炸似的。农民们兴奋地望着天空,联想着雨水滋润土地,绿色的小芽从土里头探出头来,努力长大,脸上也流露出笑容。“哗啦啦”,雨终于降下来了。我站在窗边,观雨,听风;看潇潇雨落,穿林打叶,淋湿一切;听猎猎风过,飞沙走石。雨开始狂暴起来,直直射下来,重重打在窗户上,“嗒嗒”,落在屋檐上。风来了,“呼呼——”地吹来,直弄的那雨,偏了个角度,斜射下来,风夹雨,雨随风,风吹到哪里,雨就往哪儿射。打到房顶上,打到窗户上,打到门上,打到地上,打到草坪上,打到树枝上,打到花朵上,打到土地上。若似一位丹青大师在人世间肆意拨墨挥豪,于天地间一张透明宣纸上挥洒出一幅绚丽又质朴的写意水墨丹青,异常美丽,异常美妙,大自然的奇妙杰作!

大家举着雨伞挡雨,穿着雨靴,披着雨衣,骑着摩托车,飞驰过去,溅起一滩水,坑坑洼洼的凹进去的地上积满了水,湿漉漉的。雨停了,风调雨顺的今年来了!各家都去干习俗了,接雨水,拉保保,回娘屋。各忙各的,热闹极了。

我吟起诗来:“今日天阴,晓雾渐浓,细雨如丝。天晚雨止,风吹云散,明月初出。”雨水时节,总是湿漉漉的,雨止了,风顺了,预示着今年风调雨顺,平平安安!

写雨水节气的作文篇3

小时候,住在瓦屋下,每当下雨,便能听到淅淅沥沥、凄凄然然的雨声。长大了,住在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中,听不到雨声凄然,似乎生活缺了不少的灵气,缺了能让人感动的至柔至弱的东西,心在慢慢地沙化。

于是就怀念起那瓦屋雨声。

雨是柔弱的,是世界上最轻灵的东西,敲不响那厚重的钢筋水泥的楼房。而瓦屋则不同,雨滴在上面,叮叮当当的,立即发出悦耳的声音。身在小屋的人也就有了在雨中亲近自然的福气。雨势急骤,声音就慷慨激越,如百马齐鸣,如万马奔腾。雨势减缓,声音也弱下去,轻柔地沁入你的心,像暖春时节耳边的轻风,瓦片似乎是专为雨设置的,它们尽职地演奏着,听雨人心中便漫出不尽的情意。

人们喜欢当心中充满怀念与感喟时,一个人静静地坐下听雨。垂老的志士有“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抱负;迟暮的美人有“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的幽怨;相思的情人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的索怀;多情的诗人有“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的遐思。

雨成了人们修饰感情、寄托心愿的使者。

闲暇之中,有幸回到了自己曾经听雨的地方。恰逢那天下小雨,又听到这熟悉而又陌生的雨声。迷蒙之中,雨声里透出一种古怪的情调,是久未沟通的那种。它拒我于千里之外,向我表明它对我的陌生,然而我却能从意识的最深处感受到它存在的气息。我有一种从梦中猛醒的畅快和历经迷茫后的沧桑感。

哦,我在雨声中相约的竟是已隔了时空的自我,它在讲述我以前的一切。我彷徨了,我问自己:我是谁?还是从前的那个我吗?

有词云:“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人生境遇不同,听雨的感受也就各异。然而听雨却都是听灵魂的对话,听真情的奔泻,听年华的淙淙流淌。雨声所敲打的,除去岁月的回响外,还有昔日难再的痛惜与欲语还休的惆怅。似乎只有在这瓦屋轻灵的雨声中,心灵才得以喘息,生命才得以延续。

雨声依然在响,像我真实的心跳……

雨,好像是千万支魔指,好像是千万条琴弦,弹出了千变万化的声音。

春雨柔软,夏雨粗犷,秋雨苍凉,冬雨肃杀;因季节变化,情调各异。但是,雨色一样美丽,雨声一样动听。

在图画音乐和诗歌里,有许多描写雨的佳作。线条色彩和音乐旋律,空灵剔透。

轻细的雨花,像飘忽的雾,白茫茫的,轻吻着人的脸,微微觉着痒;又轻轻濡湿着衣裳。雨伞仿佛是风帆,在雨色蒙溕中载浮载沉;也像一只只大翅膀,东南西北,无边无垠,因风四处飘航。

沉默的雨,无声胜有声;逗人的雨,真叫人喜悦。可以不必穿雨衣,在户外踯躅漫步,雨似蜜似酒,滋润着心灵。

——这梦幻似的雨,这奇异的雨,梦幻似的教人幻想。

记得杏花春雨的江南,雨点敲打着船蓬,雨中也有梨花的幽香。记得西湖的夏雨,元气淋漓,满湖荷叶被打的笃笃地响。记得天目山的秋雨,重雾深锁,万木萧萧,撑天的松柏经雨洗涤,显得格外苍劲。记得富春江的冬雨,如泣如诉,两岸茅屋炊烟阴阴沉沉,像一幅染湿了的铅笔画。

细雨微风的夜,适宜读诗和散文。狂风暴雨的夜,则宜恐怖神怪小说。要不然,便邀几位知己,泡几杯浓茶,买一包花生米,点上一支洋烛,又当另有一番情趣。风雨更宜怀人,怀人常不寐;一声风一声雨,都似离人低诉。

那年夏天,和友人在春秋阁小坐。那时候,菱角已经成熟,莲池潭上,乡人驾着小船,忙于采摘;天空的白云,和水面的白鹭相映成趣。阵雨骤来,如万马奔腾;半屏山忽然不见了,只有密密的雨,密密地替莲池挂上了珠帘。阵雨里,那些采菱角的船,依然从容地游移摇荡。船上的人连蓑衣也不穿。

台湾南部雨量不多。尤其是高雄,灰土漫天;树枝树叶上厚墩墩地堆积着尘埃,经阵雨一淋,苍翠碧绿,焕然一新。雨后的寿山,妩媚地俯视默默的爱河;银鳞似的水波也被青青的山染绿了。河堤上,那一排水泥柱上,那一排路灯的瓷罩,白玉球似的镶嵌在山水之间,依稀是西湖的景色。“春雨楼头尺八萧,何时归看浙江潮?”

风中的云,轻飘飘的在空中游荡。渐渐的,云厚了,重了,灰了。而我就在此时离开了她,来到这给世界,我轻飘飘的落在田圃,滋润田野,落到长河中,交织出悠扬的曲子,落入海洋里,成为永不会消失的水。

我刚烈,无所畏惧,伴着霹雳,带着风的怒吼,雷的咆哮,来到北方的土地上,编奏着自己的交响乐。我打在屋顶上,溅起层层水花,打在窗户上,啪啪直响。我像一片巨大的瀑布,从东南横扫着北方的土地。雷在低低的云层中轰响着,为我伴奏,闪电时而用它那耀眼的白光,划破黑沉沉的夜空,照出狂风中狂乱地摆着的田禾,一条条金线似的鞭打着大地的我和在雨中吃力地迈动着脚步的人影,我虽然无所畏惧,但我的生命却很短,只有短短一刹那,渐渐的我就被那刚从云后跳出的'太阳征服了。

我轻轻柔柔,缠缠绵绵,淅淅沥沥,丝丝缕缕,我迷恋江南的景色,远山近水,亭台楼阁,水面无波,垂柳婀娜,一片静谧,我迫不急待的争脱云的士束缚,进入这画中世界,去聆听、去欣赏、去感触。所以我总是轻轻柔柔,绵绵,淅淅沥沥,丝丝缕缕,朦朦胧胧,人们笔下的江南,天地间烟雨茫茫,茫茫烟雨,雨也朦胧,景也朦胧,人也朦胧,待雨过天晴,被我洗涤一新的江南又出现在蓝莹莹的碧空下,变得丰姿绰约,宛若刚出的美人,碧玉般洁净,兰花般可爱,亭亭玉立,脉脉含情,呵,江南如此娇美,不也有我一份功劳吗?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我也一样,我有不同心灵,不同性格,不同的形状和不同的声音,因为我总是来自不同风中的不同的云。

写雨水节气的作文篇4

寒冷刺骨的天气渐渐消失,冰雪融化,湿润的空气和阳光正向我们走来。也意味着雨水的到来和降雨量的逐渐增加。杜甫有著名的诗为证: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说明春天是万物萌芽开始生长的季节,也是雨水最多的时候。

雨水是24节气中的第二个节气。每年2月19日以后,就到了24节气中第二个节气雨水。此时,气温回升、冰雪融化、降水量逐渐增多,故取名为雨水。雨水节气一般从2月18日或2月19日开始,到3月4日或3月5日结束。雨水和谷雨、小雪、大雪一样,都是反映降水量增多现象的节气。

你看,那雨水轻轻的落在屋檐上,落在草丛里,落在树叶上。叮叮咚咚”,这雨水带走了冬天,带来了春天。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雨水咕噜噜”从房顶落下来,很快便连成一串儿闪烁着晶莹剔透的透明项链,一下子又汇成一条清澈的小溪,春雨落在树丛里,便噼噼啪啪”敲响了春姑娘的小铜锣,在叶尖悄悄地汇成一口小巧玲珑的小清潭。这雨水虽然会给我们带来许多不便,但是他给农民伯伯们肥沃土地,浇水,给农民伯伯们带来了更多的方便。

我喜欢24节气中的雨水,因为他带走了寒冷的冬天,带来了美丽的春天。

写雨水节气的作文篇5

看见了吗?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精致美丽的二十四节气之“雨水”卡。想知道它是怎么变美的吗?就请你把目光转移到我们的“二十四节气卡”制作课堂吧!

老师给我们讲解了二十四节气的相关知识后,就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节气卡。我打量着手里的雨水卡,矮矮的山坡上有几间温馨小木屋,小山坡的草地上遍地开满了鲜花,但这恬静淡雅的氛围被一团灰色打破了。天空中的雨滴黯淡无光,山下的田地和禾苗弥漫着一片灰色,像是被厚厚的灰尘覆盖了。它们好像在跟我说:“我们的颜色呢?我们怎么灰蒙蒙的。”这情景好像刚打完仗的战场似的,没有一点生机。

我赶紧动起来。开始贴卡片了,我和同桌合力分工,准备先把小雨珠的贴纸抠下来,我来把雨珠抠下来,他把后面的胶纸撕下来。我眼疾手快,没几下就全抠下来了,但同桌总是不小心把雨珠撕成两半。他很着急,让我一起帮忙。但做手工必须要有耐心,我们吸取教训,小心翼翼地撕,这次终于没有撕破了。

该贴雨珠了,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我们又遇到了一个困难,贴雨珠的时候不是贴反了就是贴错了,总是不顺利,我们急得脑袋都大了。“耐心,耐心!”我沉下心来,让自己先冷静一下。之后我们先是拿雨珠一个个仔细对应好了才开始贴,就这样经过一番折腾,终于贴好小雨珠了。最后的贴禾苗和田地过程非常顺利,吸取了之前的教训,慢慢地抠,细心地撕,仔细地贴,一幅乡村春雨图就完成了。

这节课,我懂得了要耐心和细心,虽然会经历一些困难,但只要坚持到底,一定会成功的!

写雨水节气的作文篇6

过完年,杭州便迎来了一年中的第二个节气:雨水。

杭州几乎在所有人的记忆中都是湿漉漉的,尤其是年后的这段时间……

“沙沙沙,沙沙沙”,春雨又淅淅沥沥的下了起来,声音好似笔尖在纸上划动,春蚕在桑叶上啃食。春雨为杭州盖上了一层面纱,让杭州更加神秘。

我最喜欢春天的雨,因为她比冬天的雨温暖,比夏天的雨柔情,比秋天的雨热闹。

我走到窗边,望着这春雨:她不是一大滴一大滴,似一颗水球般的形状,而是细细的、直直的,像一枚枚绣花针一样,密密的、斜斜的撒下来,盖住一切,使人感到一种朦胧之美。

走到屋外,我撑起雨伞,在雨中感受着。伸出一只手,只觉无数的细丝落到手心,湿湿的,凉凉的,十分舒服。

天上的白云改头换面,裹了一层灰色的大衣,似乎认为这样别人就认不出他了。

房子的屋檐上落满了雨。雨水越积越多,终于,一滴水珠从屋檐上滴了下来,接着又是第二滴、第三滴……在它们落下的瞬间,我仿佛听见了“滴答”的一声”。

大树的叶子都落完了,他举着空空的枝条轻轻摇晃着,好像在欢呼:“下雨啦!下雨啦!”。

花儿正在偷偷笑呢。她微微低头,不知为什么事,正笑得浑身颤抖。可是,为什么她同时又在流泪?

此时,花儿最要好的好朋友小草正悄悄地从土壤里探出了头,对这个全新的世界好奇地探头探脑。

地面上,雨水钻到低洼的地方,慢慢变成了浅浅的水坑。雨水一落进去,就消失了,只留下一圈一圈的波纹……

我深深地陶醉了。心想:“其实,乌云、房子、大树、花儿、小草……这些再普通不过的景物合起来,再画龙点睛地加上这春雨,不也是一幅别有情趣的图画、美景吗?”

“沙沙沙,沙沙沙”……

写雨水节气的作文篇7

雨水节气,万物开始复苏,春天真的到了。

万物生长离不开雨水。《易·系辞》说,万物“润之以风雨”。所以,雨水是充满生命内涵的节气。人类自古就逐水而居,而水系的最佳给养便是雨水,雨水之于古人尤其重要,古称“天水”,充满神秘色彩。《释名·释天》谓:“雨,羽也,如鸟羽动则散地,雨水从天下也,雨者辅也,言辅时生养也。”雨被古人看成天界纷纷下落的羽毛,一方面说明雨具有滋养生命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先民对雨怀有一种神圣的情感。

我国有些地方雨水节气流行着“送雨水”的风俗。民间认为雨水节是生命复苏的关键日子,人像树木一样,需要“借水上水”才能生存,而且以为人在60岁以后自然“上水”比较困难,需借外力相助才能“上水”,才能获得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每逢雨水节气,女儿要用“寄生”(寄生在老树上的幼树)炖猪蹄或炖鸡,用沙罐装好,再用红纸、红绳封了罐口。这天,女儿由丈夫陪同回娘家,进门后由女婿恭敬地献给岳父岳母。如果是新婚女婿,岳父岳母还要回赠雨伞,希望女婿出门奔波可以遮风挡雨,祝福女婿人生旅途顺利平安。

有些地区,在雨水节气这一天为子女“借雨水”。在川西民间,有种“撞拜寄”的习俗,在雨水这天清晨,年轻的`妇女牵着自己幼小的孩子,在路边等待第一个过路的行人,不论对方是男是女,是老是少,都上前拦住对方,让孩子磕头,给对方做干儿子或干女儿。意在保佑儿女顺利成长。

雨水时的三候有“一候獭祭鱼”之说。《吕氏春秋·孟春》中高诱注道:“獭獱,水禽也。取鲤鱼置水边,四面陈之,世谓之祭。”似乎獭也知道感恩雨水,獭捕鱼后先祭后食,此举令人感动,清初诗人孙枝蔚《老妻病愈设饼祭神》诗曰:“一点虔诚意,惟同獭祭鱼。”

过了雨水便是“龙抬头”,古时是祭祀龙神的日子,古人认为龙是祥瑞之物,更是春风化雨的主宰。所以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要到龙神庙或水畔焚香祭祀龙神,祈求龙神兴云布雨,保佑一年五谷丰登。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这天早晨家家户户举行“引田龙”仪式,明代已见此俗,沈榜《宛署杂记》记载:“宛人呼二月二为龙抬头。乡民用灰自门外委婉布入宅厨,旋绕水缸,呼为引龙回。”人们还在这一天耍龙灯,也是祈雨之意。

民谚有“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民间有祭龙节爆玉米花的习俗,传说,龙王被玉帝打下凡间压在山下,玉帝传谕:“金豆开花龙王方可重返天庭。”人们为报答龙王布雨之恩,到处寻找开花金豆。后来有人翻晒玉米时突然想到,把玉米豆炒开花不就是金豆开花吗?于是家家都爆起玉米花,并在院中设案焚香,救出龙王为人间兴云布雨,渐成习俗。

“二月二,摸龙头,一年吃喝不用愁。”在古城开封,至今还保留着在龙亭摸龙头的习惯,龙亭是古时的皇家建筑,龙亭内大大小小的龙形塑像、纹刻不计其数。每逢二月二,开封市民就会一大早赶到这里来摸龙头、上香,以求一年的好运,由于摸的市民太多了,龙形塑像和纹刻都光亮照人。

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人们带着敬畏与感恩,走在雨水里,走在冰消雪解、万物苏醒的春天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