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马教学反思5篇

时间:2025-03-17 作者:lcbkmm

教学任务结束之后最重要的就是及时写好教学反思,我们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也要形成自己的教学特点,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小马教学反思5篇,感谢您的参阅。

小马教学反思5篇

小马教学反思篇1

?小马过河》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童话故事。故事讲述的是小马要帮妈妈把半口袋麦子驮到对岸磨坊去,两次来到河边的不同表现及不同结果,使学生懂得遇到问题要勤思考,多脑筋,多分析,敢于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教学中我尽量创设和谐的氛围,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全面自由地发展,在教学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探究,勇于创新。如: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想一想课后的思考题:“过河后的小马从磨坊回来,会对妈妈说些什么?”听了我的问题,同学们积极思考,进行小组讨论,并积极回答,有的说:“小马从磨坊磨好面跑回家,妈妈帮小马把面放下来,小马低着头很不开心,妈妈摸摸小马的头亲切的问:‘孩子,你怎么了?’小马抬起头委屈地说:‘妈妈,我太笨了,面对一条小河的问题还要回来问妈妈,这样既耽误时间,又费很大的力气。’妈妈听了小马的话后,说:‘孩子,妈妈觉得你今天长大了,很了不起呀!因为你没有被困难吓倒,妈妈相信你今后一定是个坚强的孩子。’小马听了妈妈的安慰后,觉得很有道理,他又自豪地说:‘妈妈,从今天这件事中,我还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什么事都不能光听别人说,只有自己亲自做过了,才会明白。’老马高兴地点头称赞:‘好孩子,经一堑,长一智,你的收获可真大呀!’小马又赶快说:‘妈妈,今后你有什么活,就让我去做吧,让我多体会成功的`快乐吧!’”这时,我班的另一位同学按捺不住自己的思绪了,索性站起来说:“老师,再来听听我的故事吧。”“小马驮着磨好的面回到家,一蹦三尺高地对妈妈说:‘妈妈,我回来了,面磨好了。’妈妈称赞说:‘你真是个能干的好孩子。’小马这时又忍不住对妈妈说:‘妈妈,今天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都应该亲自去试一试,才会找到正确的答案。’老马亲了亲自己的孩子,点点头。”这位同学一边说一边用手比划着,好像自己就是那匹快乐的小马。“你的想象力太丰富了,表演得也很不错。”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同学们也热情地鼓起掌来。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思维是最没有束缚的,是最活跃的,是无止境的。他们的脑子里装满了许许多多奇异的幻想,但是有了课件,我们可以为他们插上想像的翅膀,让他们在创新的王国,自由地翱翔。

小马教学反思篇2

?小马过河》一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童话故事。故事说明的道理则由老马一语道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从字里行间,孩子们轻易而举地悟出了“动脑筋”“去实践”的道理。等小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它的体验是: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其中的“为什么”孩子竟也对答如流。

如果就以孩子“明白了什么”为目的,心里忽然觉得不甘心。新课程倡导阅读教学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强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沟通,注重生活体验与实践活动。我想:道理来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导孩子实践道理。于是,我把问题抛向孩子: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与小马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做的?暂时的沉没过后,十几个孩子小手高举。

“我背《论语》的时候,有一个字不认识,去问爸爸、妈妈,爸爸读一个音,妈妈读一个音,我不知道谁说的对,就想:还是去查查字典吧。结果证实了妈妈读得对。”

“爸爸给我买了一辆四驱车,让我自己插起来。楼上跟我一起玩的哥哥说很好插,而表弟说很难插。到底是好插还是难插,我决定亲自试试,没想到我一会儿就插好了。”

“我与姐姐、弟弟去公园玩,在游乐场过独木桥时,弟弟说会掉下去,很危险,而姐姐说大胆走,不会有危险。虽然我很紧张,但我还是很快地跑了过去。第二次再走,我就不害怕了。”

……

孩子们举得例子虽然有点幼稚,甚至牵强附会,但我相信:“死”道理已变成了“活”道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孩子们已不需要“妈妈”的指点了。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马过河》教学反思三

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我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童话中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东西还不止这些呢!再读读故事,有没有自己读书所得而又希望与大家共享的呢?”一石激起层层浪,孩子们又去读书思考了。不长时间的宁静之后,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

“小马很愿意帮妈妈做事,热爱劳动。”

“从小马对牛伯伯说的话,我看出小马很有礼貌。”

“虽然松鼠对小马说得不对,但它是为了小马好,它很善良,有一颗爱心。”

……

“老师,我想提个问题?”

“好啊,什么问题?”

“如果水真的很深,小马一试,结果掉进河里淹死了怎么办?”

“老马知道水不深,不会淹死,才叫小马去试的。”“如果水很深,老马不知道,她叫小马去试试,小马不就淹死了吗?”

我想起了刚从网上看到的一个假设:天刚下过一场大雨,河水上涨了很多,小马又要过河,它该怎么办呢?

是该动动脑筋了。课让学生带着问号结束了。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小马过河》教学反思四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这个过程中的因素和情景我们无法预见。就以《小马过河》这一课为例,我来谈谈自己在教学这一课时,如何围绕着这一核心理念的。

一、适量的讲。

用“四两拨千斤”和“牵一发面动全身”来说明讲的适量也许是最适合不过了,在课堂上当讲而讲,讲则必精。在《小马过河》一文中,我抓住“评”字,引导学生评价小马的优缺点。接着,要求学生精读课文,根据自己的感悟说说从哪些字、词、句中可以体会小马的优缺点。

二、适度的讲。

所谓“适度”的“度”,就是从学生的认知度出发。教师的讲应该让学生能够接受,应该依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水平,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态度。例如《小马过河》一文的教学中,学生朗读妈妈对小马说的话出现困难时,我花了相当一部分的时间讲,通过讲唤起学生已有的体验,带领学生进入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身临其境。

三、适时的讲。

课堂中教师的讲应该具有一定的时机,要“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小马过河》,在谈到小马的优点时,有学生说小马很“厉害”其实学生已经意识到了小马的“勇敢”,只是苦于一时没有确切的词语形容,这时候我便抓住小马的话引导“刚才这位同学说小马‘厉害’,那么小马究竟厉害在哪里呢?我们一起读读小马的话,体会一下小马的语气,就会明白了。”这一番“讲”,使学生的思维找到了“支点”,他们通过朗读马上体会到了小马的“厉害”在于它的“勇敢”,在于它的“敢干尝试”。

?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中,小马虽然勇敢,但是没有妈妈的正确、耐心的鼓励是过不了河的。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多讲少讲并没有界限,关键在于“意”,而不在于“形”。小马一定要自己过河,妈妈也可以尽情地说。文本并非仅是一种物化的客观存在,而是一种理性化了的生命体,只在当阅读主体对文本的这种生命意义有所觉悟,有所触动时,文本的生命意义才会真正生存。

小马教学反思篇3

?小马过河》一课生动有趣,对话很多,是分角色朗读的好材料。而要真正达到分角色朗读的目的,需要以读好每一个人的语言为前提。文中虽然“说”字相同,但“说”的语言与神态却不同。不同语气、神态、动作的“说”云集此课。于是,教学此课,便抓住不同的“说”进行教学设计,强化朗读训练。

先是让学生动笔墨读书,在文中用曲线划出各种各样的“说”,然后分组共同试读,要求入情入境,仿佛文中的角色乃自己,并以“谁读得有声有色,头饰将戴在谁的头上,角色将有谁来扮演”为“诱饵”,激发孩子读的兴趣读的水平。再以小组形式给人人担当角色的机会,让人人过把“读”瘾。此时此刻,课堂的精彩与高潮便水到渠成。

故事说明的道理则由老马一语道破: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从字里行间,孩子们轻易而举地悟出了“动脑筋”“去实践”的道理。等小马下了河,小心地趟到了对岸,它的体验是: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其中的“为什么”孩子竟也对答如流。

如果就以孩子“明白了什么”为目的,心里忽然觉得不甘心。新课程倡导阅读教学要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相联系,加强生活世界与书本世界的沟通,注重生活体验与实践活动。我想:道理来源于生活,更要用于生活。不仅要让学生懂得道理,更要指导孩子实践道理。于是,我把问题抛向孩子: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与小马类似的事情吗?你是怎么做的?暂时的沉没过后,十几个孩子小手高举。孩子们举得例子虽然有点幼稚,甚至牵强附会,但我相信:“死”道理已变成了“活”道理。以后的日常生活中,再遇到类似的事情,孩子们已不需要“妈妈”的指点了。

?小马过河》是经典的童话,它包容的东西太多,孩子们从中悟得的也应该是多方面的多层面的。阅读是极具个性化的东西,给个性化的阅读交流的时间,我们才能听到“花开的声音”。但是,本节课上学生个性化阅读交流的时间比较少,学生个性化的看法表达不够充分,好多学生是在跟着老师和别人的看法走。

小马教学反思篇4

?小马过河》是一篇童话故事,运用拟人手法塑造了老马与小马等几个动物的鲜明形象,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活泼,浅显易懂,告诉我们: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本课教学主要是通过“设疑激趣——品读——表演——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感悟到课文所蕴含的道理,同时还注意透过教学渗入德育及安全教育,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具体如下:

一、设疑激趣、故事引入。

通过问题引起学习兴趣:

⑴小马为什么要过河?

⑵小马是怎样过河的?遇到了什么困难?他先问都问了谁?

⑶小马过了几次河?它最后过河了吗?带着这四个问题在观看《小马过河》故事后,通过快速的阅读课文、思考,再以自主、合作的方式解决问题。

二、创设情境的角色扮演,指导朗读对话,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从演中悟,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

本文对话很精彩,尤其是对话的提示语充分展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文章老马、小马、老牛和松鼠4个角色说话语气符合自己的身份,由于对话内容不同,说话的语气也富有变化,同时,这4个角色的身形与不同,因此,我根据老马、小马、老牛、松鼠的体型,在班上选了身高较高的同学老牛和老马,一般高的.同学扮演小马,较小个的同学扮演松鼠这4个小动物,还让一名同学读旁白部分。

表演时重点指导学生在动物们的对话中领会到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再根据对话的提示语,体会到这些动物们的心理变化和性格特点,读好语气,感受到动物们的内心世界,表演时适当的加以动作表演,展现出生动的画面。

表演后,讨论交流:为什么老牛说河水很浅,刚没过小腿,能过河;小松鼠却说:河水很深!还淹死过他的伙伴呢!不能过河。为什么同样的一条河,老牛说很浅,松鼠说很深,它俩中是不是有一个在撒谎呢?

经过刚才的角色表演,同学们很快就自己比较出了,扮演老牛的同学长得高,扮演小松鼠的同学长得矮,所以,面对同样的一条河水,不同高度的小动物就有了两种不一样的深浅。所以明白了老牛和小松鼠谁也没撒谎。对比老牛,小马的高度较矮一些,对比小松鼠就会较高很多,所以,河水对于小马来说是不深也不浅。

三、教学中注意做好德育渗透与安全教育。

重点抓住老马对小马说的:“孩子,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不行的。河水是深是浅,你去试一试就知道了”这两句话,在指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同时,还渗透了德育和安全教育,通过设疑:“同学们:为什么老马不陪小马一起过河呢?是老马不爱小马吗?”经过刚刚的角色扮演,再加上结合一年级时学的课文《自己去吧》一文,学生很快就答道:“因为,老马想锻炼小马,让它学会自己做事,能够自力。”同学们经过讨论,体会到:老马教小马的话是有前提的,是老马知道河水是不会对小马有危险的,所以才让小马自己去试一试。从而懂得老马让小马学会独立做事,也是老马对小马的爱。由此引伸到:父母放手是要我们自己学会独立,这自我独立的路上虽然没有父母在身边,但他们肯定是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里,默默的为我们担优着,所以说在我们自己学会自立的路上是包含着父母亲对我们的深情的爱;——另外,根据老马让小马自己去试河水的深浅,还教会学生不论做什么事做要注意安全:懂得并不是什么事都要试一试,凡事都是要在吸取经验、动脑思考后,做出正确的判断之后再决定要不要去试一试,不可以盲目去尝试。

纵观《小马过河》一课的教学,我从问题设疑到故事激趣引入,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根据文中4种动物的特点指导学生们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的形式进行教学,再通过亲身表演,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后悟到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别人说的是不是对的,要动脑筋思考,并亲自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理解课文时趋向生活化、易于理解;再透过适时渗透的德育与安全教育,培养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具有正确的情感和自我保护意识,寓教于情于趣,使教学收到不错的效果,实现了立德树人的目的。

小马教学反思篇5

学校最近开展了一项以青年教师为主力的公开教研课活动,我有幸成为这场接力赛的第一棒,为了给同学们和老师们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在课前做了不少准备,希望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公开课上的沉闷,没有生气,这对于执教老师来说是最大的失败,然而这次公开课,真的令听课领导、老师很“难受”同时也给自己留下了许多困惑。

由于这次教研活动设计的方案是由执教老师提前一周将所讲内容的教学设计编辑成电子档,先打印出来分发给各年级语文老师,在建议一栏提出相应的建设性意见,反馈给执教老师,再次修改教案,再公开授课,在这个过程中,得到许多老师的贴心建议,促使我能更加全面的思考问题,不胜感激。

这次我执教的课文是s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小马过河》,主要讲的是第一课时,低年级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对学生识字写字能力的培养,为了让同学们能更加直观的欣赏汉字的美,我制作了相关的教学课件,在课件方面有一些缺憾,没有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仅仅是当作一个展示平台,这点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注意完善。

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之一是要达到会认13个字,会写7个字的要求,在写字方面,由于时间紧迫,没有在黑板上针对重点生字一一书写示范,并在此时适机指出正确的书写方法及姿势,培养良好的写

字习惯,这一点也是需要加强训练的。

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提升,以读促学,教师泛读的作用是不容小觑的,通过教师的感染来带动学生一起用心读书,课文中人物不同,心情不同,说话的语气也不一样,特别是本课属于一篇寓言故事,文中的主人公有“小马、老马、老牛和小松鼠’,每个人物不同,感受也不同,在教学中没有分角色朗读体会当时的情境,入情入景的话体会会更深刻,也能让同学们乐于参与进来,活跃课堂气氛,做学习的小主人。

还有一点是针对低年级同学的.心理特点而展开的反思,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在面对小朋友活泼好动、热爱表现自己方面没有做到及时正确的引导与激励,师生关系不仅仅是引导与学习的关系,更为重要的是一起学习与成长的伙伴与朋友,面对孩子的稚嫩,更多的应该是去包容、理解和尊重。

新课堂是动态的,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学机智,今后,我会在实践中不断充实自己、磨砺自己,感受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