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表达让我们意识到,阅读可以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与生活态度,读后感不仅限于书籍,也可以应用于电影、戏剧等多种艺术形式,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父与子父母读后感推荐5篇,感谢您的参阅。
父与子父母读后感篇1
小草感恩大树,因为大树为它遮风挡雨;大树感恩土壤,因为土壤让它茁壮成长;我们要感恩老师,因为老师将知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可我们更要感恩父母,因为父母不但赐予我们生命,而且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一个温暖的家。
从我们“呱呱”落地,到我们茁壮成长,父母为我们付出的辛勤和汗水数不胜数,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是四年级暑假发生的一件事。一天晚上,我忽然满脸通红,头痛得厉害,
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妈妈看见了,急忙走过来,摸了摸我的额头焦急地说:“哎呀!怎么办啊?额头那么烫,准是发烧了。”爸爸又不在家,妈妈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最后,妈妈毅然背起我,踏着夜色,像离了弦的箭一样冲了出去。为了快点到医院,妈妈就抄小路走。小路没有灯,黑乎乎的,我很害怕,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妈妈把我抱得更紧了。突然,只听见妈妈“哎呀”一声,跟着一个趔趄,我不由自主地压在妈妈背上跌倒在地。妈妈因为天黑没看见一块石头被绊倒了。妈妈顾不上自己,连忙问我:“女儿,有没有摔着啊?”我连忙说:“没有。”说完,妈妈又背起我往前跑。然而,妈妈跑得比以前慢,也许是因为太累了吧。我让妈妈放我下来,妈妈说什么也不肯。终于到了医院,妈妈着急地找到了医生,接着又是跑上跑下,捡药打针…我的烧终于退下来了。正当妈妈带我离去的时候,我猛然发现妈妈右边膝盖的裤子被鲜血染红了一大片,原来妈妈背我跌倒时竟然摔伤了。为了女儿,忍着巨痛,竟然哼都没哼一声。几颗泪珠悄悄淌过我的脸颊。
我们要学会感恩,要孝顺父母,要懂得知恩图报,在家哪怕洗洗碗,扫扫地,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可以,要少让父母操心,多开心。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父母的爱是说不尽,道不完的。懂得感恩,冬天就不再寒冷,黑夜就不再漫长,幸福和快乐,时刻围绕在我们身旁。
父与子父母读后感篇2
“感恩的心,感谢命运……”我想信大家对这首歌并不陌生吧。对,我们每个人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我们周围对己于恩的人,更要感恩的是给予我们生活的人——父母。
从呱呱落地到已经进入中学的我,你们为我付出了多少心血和劳累呀。虽然我从1岁多,你们就外出拼命的工作,很少给予我生活上实际的关心和关爱,但是你们还是从心里面惦记着我、想我。而且我也很明白,你们这样做,是为了我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不让我受苦。
感恩,是需要发自于内心和连接表面的。而“感恩”针对我个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在心中占有着一个神圣地位。
妈妈,你还记得今年的3月8日吗?那是一个充满温馨而感人的“三八”妇女节。
因为以前,我对你从不关心,也不知道这样的事,所以,我弥补以前的过错。那天,我买了一束康乃馨,当递到你面前,便说了声:“妈妈节日快乐”时,你竟一把把我抱进怀里,高兴地哭了。从这,也提醒了我:以后都要感恩你,关心你。
爸爸,你还记得去年的一个快乐而感人的你的生日吗?
那天一大早,我拿起早已准备好的礼物和一封信递到你手上,并也一同说上了:“爸爸,祝你生日快乐”,这一句话。就赶紧回到自己房间里,在书桌上装模作样的写作业。你大概以看完信,来到我房间来,脸上堆满了微笑,说:“谢谢我的女儿”。并给我讲了很多话,现在都不是很清楚了,但我记得,你讲着讲着,竟流下了几滴眼泪,人家说:“男儿有泪不轻掉”,可你竟……
同时,这也提醒了我:要对你继续感恩,继续关心。
感恩,是个美好的字眼,它同时也是一个充满感动的故事。
父与子父母读后感篇3
从我记事时起,我就能感受到父母对我的爱。我从小在奶奶家长大,父母每周都骑车走很远的路来看我,给我带好多好吃的东西,带我出去玩,分别的时候,我哭了,父母也眼含着泪。这时我想说:感谢父母给了我生命!
走入学校的大门,开始了新的知识的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难题。比如,我们学校英语考试,我本以为能够考好的,可是却因为我的粗心大意,只得了51分,当我垂头丧气地回家的时候,父母没有批评我,也没有安慰我,只是对我说:“没关系,下次好好考就行了。”但是说这句话时的语气是沉重的。于是我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取得好成绩,为父母争口气,果然,第二次考试我就得了高分。我好想说:感谢父母给了我学习的帮助!
当我放学回来,打开电视,吃着零食,享受着青春的美好。仔细一想,这一切不都是父母赐给我的吗?这是,妈妈在做饭,爸爸在洗菜。父母现在所做的一切不都是为了我吗?我真想说:感谢父母给了我一个温暖的家!
记得有一首歌中唱到“感谢天,感谢地,感谢命运------”是啊,父母对我来说是最大的恩人,要是没有他们,怎么能有我这样性格开朗的阳光男孩呢?所以我要说:感谢父母!
父与子父母读后感篇4
自从小孩从学校拿回《父母课堂》这一杂志,只要有闲暇时间本人都会拿来小阅一番,经过一段时间的翻阅,本人已逐渐喜欢上这本书了。它囊括了很多对小孩教育方式的知识点,让本人受益匪浅。
首先,家长应学会从小孩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甘佳疌开学将近两周的情况看来,由于她一直哭鼻子、不愿意去学校,搞得家长焦头烂额,我们当时却一味的责怪她不独立、太娇气等,并未想过她刚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的情形,比如说,她与相处了几年的熟悉的幼儿园小朋友的分离后的种种不舍、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从头开始交新的朋友、学习新的知识等情况,这些在我们眼中看来都是些微不足道的,但对于甘佳疌来说她迈出的是艰难的一步。我们当时应该站在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理解她当时的心情,适应的鼓励一下她,或许她开学时能开心的进入校园呢!
其次,家长应该学会赏识自己的小孩,不要动不动说小孩笨。从甘佳疌近段时间在家的学习情况看来,她有些方面还是能值得我们肯定的。
第一,每天放学回到家后,她洗完手就会将当天老师布置的未做的作业拿出来认真做完;
第二,每次她写拼音本、汉字本时她都非常用心的去写好每一个字宝宝;
第三,每次做完作业后她都会将自己的书包收拾好,不再需要我们喋喋不休的提醒了……
只要甘佳疌在家的一些表现比较好时,我都会毫不吝啬地夸奖她一下。当然,她有时在做数学作业时,遇到一些我们大人觉得很简单的题目时,她偶尔还是会用幼儿园的方法掰手指去算数,这时我和她爸都会比较生气,觉得她的这一举动有点不可思议,居然小学生还用幼儿园的方法去算算术,尽管这样,但我们还是不会去说她笨之类的话,因为她本身确实不笨,如果说她笨不知她自己得有多难受,或许小孩自己就会因大人的一时失言给自己贴上“笨小孩”的标签了,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想想有多么可怕。
最后,本人觉得小孩本身就是家长生活中的一面镜子,言传身教非常重要。《父母课堂》中有一篇文章《女孩替母道歉带给我们的思考》,文中写到:一位八九岁的小女孩被公交车上几个打闹的男孩挤到公车后门处,结果小女孩被正在打开的公交车后门挤住了脚,听说女儿的脚被挤了,女孩的妈妈匆忙赶到现场,二话没说,抬手就给公车女司机打了一耳光,小女孩见状给司机鞠躬道歉:“对不起,阿姨,你没有错,是我妈妈错了,我代表她向你认错。”事后有人对小女孩的妈妈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和指责:“一个大人又身为母亲,素质竟如此低下,可喜的是女儿当面向公交女司机道歉。应该说,家庭教育的缺陷和缺失,受到最大影响的是孩子,而今天是孩子教育了大人!”
不论怎样,文中小女孩的举止让人深思: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出现了丧失表率、自食其言、表里不一的现象,也就是说,只是严格要求孩子,却没有严格约束自己。文中的小女孩面对这样一件突如其来的事情,她果断的选择了宽容,赢得众人的好评,女孩的妈妈却可能由于心疼自己的小孩对公交司机施以暴力,实在是不可取。试想下,如果是一个年龄尚小、不太懂事的小孩见妈妈为了自己而去打人时,小孩会怎样看自己的妈妈,是否应该将妈妈的举止视为自己的榜样呢?生活中细微的各方面,父母均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传身教是至关重要的。
学无止境!有幸接触到《父母课堂》这一杂志,我会一如既往地看下去,它是做父母们的学习宝典!
父与子父母读后感篇5
孩子是家里的宝贝、父母的希望、社会的接班人。如何教育好自己的孩子,对每个家长来说是一个棘手的问题。面对如今的孩子,他们要求多、想法多、行动多、天马行空的问题多,令我不胜其烦,常常会使出中国式家长的专制,直接命令他做我认为对的事,不准他做这些那些事,全然不顾孩子的感受,不从他的角度看问题。孩子没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只能委曲求全的照做,经常免不了“反抗”,使很多事情适得其反。
通过阅读老师推荐的《父母课堂》,我明白很多了,其中2012年11月这期“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家庭教育”一文,我感触颇深。让我懂得了“宽严有度是真爱;权威、民主的教育是科学的教育方式;教育要符合孩子的个性特征。”
我静下心来反思自我,对自己的部分错误教育方式感到震惊,决定修正自己的教育方式。从现在起,在做事前多和孩子沟通,了解他的想法,在一定的原则下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不做“包办父母”。对孩子有兴趣的事和物,自己先了解、学习,不武断的否定,理解和尊重他的爱好。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威信。端正自己的心态,不功利化教育。总之,像文中所说的“严而有格,松而有度”。
老一套的教育方式真的有些行不通了,我会以《父母课堂》为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做个与时俱进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