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无论身处何地、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始终牢记自己的职责、使命。我们要把心灵里的美丽激情献给祖国。人是应该有信仰的,信仰是我们向着明天不断前进的动力,信仰是我们内心强大的精神支柱,信仰是我们努力拼搏的力量源泉,而对共产党的信仰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也只有人民心中有信仰,祖国复兴才能有希望。
兵者,国之大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也进入了新时代。为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巩固军民团结,凝聚起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强大力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1周年即将到来之际,下塘镇邀请国防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祝利为镇村干部做“周边安全形势分析”宣讲。
宣讲广范围展现中国东、西、南部面临的国防安全形势,深渊源挖掘影响中国周边稳定隐患的历史原因,高纬度剖析国际军事对峙的实质。通过聆听宣讲,广大党员干部表示对当前军事动态和周边安全形势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也激发了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的决心和信心。镇党委书记杨向阳表示,通过宣讲更加了解到今日之幸福的不容易,更加激发了广大干群爱国拥军的热情,更加凝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要从实现下塘梦和个人梦开始。党委书记杨向阳强调广大干部在新时代要有新担当实现新作为,就要学习人民军队的责任担当和革命精神。在下塘镇的跨越发展的新战场上,大力弘扬战斗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奋力谱写下塘发展的新篇章。
朋友向我推荐了《每个孩子都能成功》这本书,近段时间借着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我从头到尾细细看了一遍,看后感触颇深。
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著名的学习问题专家托马斯·阿姆斯特朗先生,他进行了20xx年深入的调查研究写成的经典教育专著,他的研究成果表明,实际上根本没有天生的所谓学习上不行的孩子。绝大部分也是世人带着有色眼镜看待的结果。在今天我们当前的学校教育中几乎天天都在制造着大量的“学习残疾人”,只不过是我们中国人给他们贴上了“差生”这个标签而已。他们带着这个标签在学习生涯中艰难跋涉,永远走不出失败的阴影。这样看来,我们教师岂不是变成了千古罪人。
书中讲到有一个活泼好学的六岁小姑娘,当她第一天入校时是何等地激动。她已习惯于把时间花在小池边与朋友们画画、戏水、玩沙、唱唱跳跳,在入校第一天这么一个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里,她充满了期待,她期待能在四周玩玩,她期待能了解一些新鲜事物,她还期待着能与其他伙伴在一起自由自在地交流。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她发现自己生活在一个不得不长时间坐在座位上的世界里,在那儿,她必须去解析老师冗长复杂的说解,眼睛必须一眨不眨地盯着书本上那些细小而又弯弯曲曲的数字与字母。当她在老师面前表露出自己的失望与迷惑时,老师就建议她去专家那儿做个检查。于是,她就接受了挑、串、刺等一系列深入检查后,又被人认为是彻头彻尾的“痴呆生”。实际上像《每个孩子都能成功》一书中的描述的这些外国孩子,在我们中国的现实生活中又何尝不多呢?
李圣珍,这位被中国教育界誉为“拯救差生的圣手”的本土教育家,在谈到她的教育经验时,她语出惊人:世界上不愿意学习好的孩子根本不存在,学业差只是教育不当的结果。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她成功的教育改变了这些所谓“差生”的人生。在这位老师身边曾有过这样一个女孩子。她从小就被老师当作“傻孩子”“疯孩子”,是不可救药的学生,是木头脑袋,被误送过精神病院。钢琴老师无情的将她淘汰,学校老师把它看作傻子不让她参加集体游戏,因为怕她给班级丢分,老师不允许她参加全班大合唱。她的身后常有冷漠的目光,她的耳边常响起老师同学讽刺的话语,几乎所有的人都抛弃了她,她的心陷入了无边的黑暗。她多次割腕自杀,两只手上布满了自己用刀片划的伤疤。就这样一个在老师家长眼里注定要失败的孩子,可在这位优秀老师的关怀教育下居然考上了北京重点大学,还在著名报刊杂志上发表了许多作品。是什么力量是这样一个濒临崩溃的孩子变得如此优秀呢?这位老师是用什么魔力拯救的这个孩子呢?是自信,培养自信。
看到这里,我也真有点愧疚感。虽然从没有歧视过成绩差、纪律不好的`同学,而且加倍关怀,但是在几次活动中,为了不影响班级,我也有过不让余伟坤同学参加比赛。真没想到,这样竟然会给孩子带来这么大的伤害。昨天我听余伟坤妈妈讲,余伟坤叫他妈妈去买些小礼物,他要送同学,这样同学会对他好一点。听了此话,我心头一震,可怜的孩子多么需要大家庭的温暖。看来对这些孩子来说,老师的爱远远不够,更需要同学的帮助,他们才会感到幸福,才会树立自信。
我们老师的责任应该是鼓励每个学生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而不是狭隘的追求超过别人,以提升自己的声誉,使考试和学习成为每个学生自我提高的途径,而不是个别能力较强的学生获得奖励的能力竞赛,要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让每个学生都树立必胜的信念,让每个学生都把自己想象成一个成功的人,让他们表现的坚强又自信,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随着经济的日益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机动车在人们的出行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前几年路上自行车和机动车平分秋色的局面已经被彻底打破,无疑,机动车已经成了公路上绝对的主角。
这两天,相信大家都注意到了这样一条新闻,就在刚刚过去的五月,北京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300万量。有人简单统计了一下,如果这300万辆机动车需要一个大型停车场,那么这个停车厂的面积将超过一个崇文区的面积。这条新闻也作出统计,在这300万辆机动车中,私家车比例超过八成,每天增加的机动车近1000辆,平均每1。46个家庭就拥有一量机动车。这一连串的数字清楚的告诉我们,机动车与我们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交通安全问题与我们每个人人都息息相关。机动车数量的增加,越来越发达的交通带给我们每个人方便与快捷的同时,触目惊心的交通事故却成为不和谐的音符,不时地敲响警钟,提醒我们出行时要时刻注意交通安全问题。
首先我十分庆幸自己没有亲眼目睹过惨烈的交通事故。但作为一个刚刚拿到驾驶证的新司机来说,在交通法规培训时看的录像还历历在目。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个坐在篮球里用手走路的小女孩,忘不了那个还未出生就失去双亲的孩子……更多的由交通事故造成的人间悲剧让人不忍再提起。每一次交通事故都让人扼腕痛惜,不知有多少美满幸福的家庭在交通事故中终结,幸福的往事成为永远的回忆。
每次看到交通事故的新闻报导,都会让我想起这样一个故事传说:几个学者与一个老者同船共渡。学者们问老者是否懂得什么是哲学,老
者连连摇头。学者们纷纷叹息:那你已经失去了一半的生命。这时一个巨浪打来,小船被掀翻了,老者问:“你们会不会游泳啊?”学者们异口同声地说不会。老者叹口气说:“那你们就失去了全部的生命。”虽然这只是一个故事传说,但其中蕴含的哲理却耐人寻味。灾难对每个人来说,不分贫富贵贱,不论性别年龄。工人、学生、农民、知识分子……无论咿呀学语,还是耄耋老人,无论家徒四壁,还是学富五车,如果缺少应有的警惕,不懂起码的安全常识,那么,危险一旦降临,本可能逃离的厄运,却都会在意料之外、客观之中发生了。
同样道理,交通安全问题也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并不会因为身份,贫富,年龄等的差异而有不同。不认真学习交通法规,没有足够的交通安全意识,在行车时存在侥幸心理,都会离交通事故的危险更进一步。相信每个人都经历过堵车,都见过刮蹭追尾等交通纠纷,都曾路过交通管制的路段。其实很多交通不畅是由不遵守交通秩序,违反交通法规导致的,多一些耐心,多一些谦让,会让交通更为顺畅。在我们交罚款的时候,也会因超速、闯红灯、不系安全带等受罚觉得委屈,不服。觉得那是小问题小毛病,还要扣分罚钱太过苛刻。但冷静后都会认识到:红灯短暂,生命长久。会在以后的驾驶中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要求。
珍爱生命,共创平安大道,共建幸福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美好心愿。重视交通安全,是我们每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当我们能做到这一切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便向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又靠近了一步。但愿交通安全法规能够真正深入到我们每个人心中,遵守交通安全,维护交通秩序成为整个社会的习俗,珍视生命,清除恶习,以崭新的面
貌去迎接奥运的圣火,去迎接全世界的目光。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为首都交通文明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安全就像一条五彩斑斓的丝带,它系着万家生命,系着万家的幸福安康。有人说得好:“细微之处隐藏大患,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只要我们在生活中多注意安全,就会少些悲剧,少些痛苦,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变得更美好。
我不能承认我一直都在遵守交通规则,现在的你大概也不敢保证你没有为了节省时间而横穿马路的事实。因此,在道路上长眠的红色灵魂才会愤愤不安。
当司机踩下急刹车时,一条无辜的生命已经离去。剩下的是司机懊悔的叹息和闻身赶来家属痛苦流涕的眼泪。如果我可以将“希望”放飞在已经死去的人身上,我会让它转告地下的所有灵魂:请安息。当过路人看到红灯却视而不见的无畏地向前闯时,他/她不知道这样会让正常行驶的车辆始料未及。
交通的死神就是人类,是人类自己制造的灾难。耳闻目睹那一桩桩令人悲痛而又残酷的事实,谁都伤心难过,从而这个事实又为我们敲响了安全的警钟。生命就像稻田,它需要水的灌溉,才会茁壮成长;生命就像一朵鲜花,它需要绿叶的衬托,才会千娇百媚;生命就像一棵大树,有了安全的点缀才会更加精彩。
我们要让交通的警钟长鸣。请你们记住: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请珍惜它。
二是做好调查研究,走好群众路线。在开展调查研究前,要转变思想认识,改掉“形式主义”做好充分的准备,针对自身业务范围,选择矛盾突出的几个问题,制定调查研究方案,反复调查、反复研究,与群众一起查问题、找“病根”,与基层一起想办法、找对策,让调查研究结果在基层可行,让问题在基层得以解决,真正发挥调查研究的作用,拉近群众的“距离”,提升群众对于党员干部的“好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