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制定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分析能力,教案的是优化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我们要认真对待,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大班科学空气教案精选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科学空气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合作探索、操作实验、能积极探索空瓶吞蛋和瓶子吹气球的方法,初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的存在。
2、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能大胆地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发现。
3、能主动探寻,敢于推测,并乐于实验,体验成功的喜悦。
重点难点
重点:能积极探索空瓶吞蛋和瓶子吹气球的方法,初步感知热胀冷缩现象的存在。
难点:理解空气的压强原理
活动准备
1、《西游记》片段,空气宝宝图片,气球,一个已有蛋的瓶子
2、煮熟了的剥好皮的鹌鹑蛋若干、饮料瓶、足量的热水,带冰的冷水等
活动过程
(一)出示动画片和蛋宝宝,导入空瓶吞蛋,引起兴趣。
师:《西游记》中孙悟空用什么方法打败的金角大王呢?
幼:用一个神奇的瓶子把坏人吸入瓶中。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一个神奇的瓶子,她是蛋宝宝的.家,看!蛋妈妈在家里等着他呢,可是蛋宝宝太胖了回不了家,帮帮他怎样安全的回到家呢?
师:刚才蛋妈妈告诉老师秘密,要找冒着仙气的水来把房子泡一下,再把蛋宝宝放到门口自己就会进去了。我们现在来试试
(二)教师演示空瓶吞蛋完整过程,幼儿仔细观察。
引导幼儿大胆设想。
师:刚才蛋妈妈偷偷的告诉老师,其实这个冒着仙气的水就是我们平时喝的热水,小朋友们来猜猜瓶子为什么放到热水里蛋宝宝就自己进入瓶子里呢?
(三)鼓励幼儿根据推测方法进行实验探索,教师总结热胀冷缩原理。
(1)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提醒幼儿安全问题热水不要烫到)
师:现在蛋宝宝的朋友们也来了,请小朋友们也帮助他们安全的回到家里,注意冒着仙气的水是很烫的不要洒
(2)实验中教师提问,帮助幼儿更好的感受
“放到热水的时候瓶子是不是很热?拿出来之后是不是没有刚才热水中的时候热?”
(3)请成功地将蛋吸入瓶中的一组幼儿分享自己的发现及操作过程
幼:把空瓶子放入热水中一会后,迅速把瓶盖拧下来放上蛋,蛋被吸入。
(4)展示空气宝宝图片归纳总结热胀冷缩现象
刚才,蛋妈妈告诉了老师这个小秘密。原来,空气宝宝有一个很大的本领,热的时候会变胖,冷的时候会变瘦,叫做“热胀冷缩”。一开始,瓶子里和外面的空气宝宝温度一样所以一样大,用热水加热后,瓶子里的空气宝宝会变胖。当瓶子冷了后,瓶子里的空气宝宝变瘦,瓶子里有更多的空间所以外面的空气宝宝想再进来,蛋被挤进瓶里了。这就是空气宝宝的大本领让蛋宝宝成功的回家了。
(四)引导幼儿运用热胀冷缩的现象来分组探索用瓶子吹气球
1、教师参与幼儿探索并强调安全。
2、请操作成功的小组分享操作过程和阐述理由
幼:瓶子加热后空气宝宝变胖,就把气球撑起来了
3、师:那怎么样才能用瓶子把气球熄灭呢?幼儿尝试
4、请操作成功的小组分享操作过程和阐述理由
幼:瓶子冷了后空气宝宝变瘦,空气宝宝就变小了,气球就瘪了
(五)带领幼儿复习并寻找生活中的热胀冷缩
师:空气宝宝的大本领,热的时候会变胖,冷了会变瘦,明白了这个道理让我们一起来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热胀冷缩的现象呢?
师总结:自行车夏季容易爆胎,鸡蛋在热水中烫下会容易剥皮,罐头用热水热下容易开瓶等
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最明显的特点是围绕“发现问题—作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探究空气热胀冷缩的性质,这一现象在生活中十分常见,但是却难以直观生动的向幼儿展现这一抽象概念。本次活动用充满童趣、幼儿易懂的语言和采用“先扶着走—边扶边放—完全放手”直观的教学策略解决了这一难题。实验过程中,幼儿体验了成功的喜悦也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在失败中找原因解决问题。但教师要注意一定把握好热水的温度和提醒幼儿安全。
幼儿园大班科学空气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能运用感官,积极动手动脑,感知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的。
2、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懂得人与动物都不能离开空气。
3、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白纸 纸卷筒 盆 泡泡液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以魔术形式引入主题
师:魔术表演
老师把一张纸放在手掌上做任意动作,可以轻轻跑,可以随意摆动胳膊,纸不落地。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每人一张纸,让幼儿把纸放在手掌上,做任意动作,不能让纸落地。
让幼儿说一说谁的手掌吸住了纸,是怎么做到的?
幼儿:把纸直接放在手掌上,跑起来
2、师:哪个小朋友来试一试,是用什么方法让纸吸在手上的?
幼儿:把纸放在手掌上,转起来、摆动手臂
3、为什么转呀转,跑呀跑……纸就不落地了呢?
幼儿:空气阻力……
4、风是怎样形成的呢?
幼儿:跑的时候,周围的空气也动起来了,空气流动就会形成风。
5、克里克里解答:
把纸放在手掌上不动,手上的纸就会掉下来,当我们的手掌挥动起来的时候,空气宝宝也会运动起来,它们使劲的把纸按在手掌上,所以纸就牢牢的吸附在手掌上了。
6、另一老师吹出泡泡,让幼儿手掌吸纸去接泡泡,看谁接的.泡泡多?(放音乐)
7、师:刚才我们接的泡泡里面有什么?
幼儿:空气
8、师:泡泡里面的空气是怎样进去的呢?
幼儿:用嘴巴吹进去的
三:出示泡泡液、直筒
(1)师:直筒里面有什么?
幼儿:空气
师:我们怎么感觉直筒里有空气呢?(幼儿伸出手,老师通过直筒吹一吹,让幼儿感受一下。)
(2)让幼儿手里拿一张纸,老师通过直筒,吹一吹,看幼儿手中的纸会有什么变化?(纸会动起来)
四:动手操作(放音乐)
几个小朋友一组围在桌子边,桌子上有一个小盆,里面盛有泡泡液,每个小朋友一个圆筒,用嘴巴去吹泡泡液,吹出泡泡。
师:不能用嘴巴和鼻子吹,看哪个幼儿能变出泡泡?
师:告诉老师,你们是用什么好办法让纸卷筒吹出大大的泡泡的?
幼儿:把纸卷筒的一端蘸到泡泡液以后,把纸卷筒倒过来放在盆里。
幼儿:把纸卷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液,用手掌去拍另一端。
幼儿:把纸卷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液,轻轻的向相反的方向甩纸卷筒,会看到一串得泡泡。
师:为什么纸卷筒的一端蘸上泡泡液,倒过来之后,另一端会出现泡泡?
克里克里解答:纸卷筒的一端蘸上肥皂水,然后再把另一端放进水里,这时纸卷筒向下压,水宝宝们进入纸卷筒内,纸卷筒里的空气宝宝们受到挤压,慢慢上升,然后触动了肥皂膜,就吹出了大大的泡泡。
五:老师和幼儿一起用身体来表演:身体压泡泡
我是小小纸卷筒(蹲着转一端),我的肚子装着空气(站起来,两只手拍拍肚子),我是水宝宝,我来啦,我来啦(蹲下,慢慢起立),我是空气宝宝,谁在挤我呀?真讨厌,真讨厌(两手合并,左右摆动)。是我呀,是我呀,我是水宝宝(慢慢蹲下)。
为什么挤我呀?为什么挤我呀?(两手合并,左右摆动,蹲下)嘿嘿,这可是一个秘密,待会你就知道啦,好吧,我还是自己找答案吧!咚——泡泡宝宝出现啦,我是泡泡宝宝,我出生啦(挺挺肚子,两手在肚子前做圆形状,摆动)。哇,外面的世界多精彩啊!(半蹲,转一圈)
六:活动延伸
今天通过做小实验,玩手掌吸纸,直筒压泡泡,了解了空气流动会产生压力,空气受挤压也会产生压力。
让幼儿课外体验把纸卷筒的一端堵上或放在沙子里会怎么样
幼儿园大班科学空气教案篇3
设计意图
?纲要》明确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它与人们的生活紧密联系,但对于中班幼儿的孩子,空气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因此我为孩子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孩子通过小实验和游戏,调动眼、脑、手等多种感官去发现空气的秘密,使幼儿变被动者为主动学习者、探索者,从而发爱科学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无处不在的气体。
2.喜欢进行小实验活动,积极探究空气的秘密。
活动重难点
知道空气的的特性,即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无处不在的气体。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
(1)装有适量水的透明方形鱼缸5个,沙子、粉笔、塑料瓶、方糖、莲藕适量。
(2)使用过一次的透明塑料袋。
(3)教室平面图、记号笔若干。
(4)教学ppt。
2.经验准备
幼儿对教室的平面图已经有充分地认识。
活动过程
一、以小实验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今天来了一位神秘的客人,它就藏在老师准备的材料里,我们一起把它找出来吧!
2.介绍材料,讲解操作方法。
(1)介绍小实验材料。【课件显示5种实验材料图片】
教师:我们的材料有沙子、粉笔、方糖、塑料瓶和莲藕。
(2)讲解实验操作方法。【课件出现透明鱼缸图片】
教师:请你选择一种操作材料,放到水里,看看会发生什么好玩的事情。
3.幼儿进行实验,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4.实验结束,请幼儿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5.教师小结:从实验材料里冒出来大大小小的气泡就是空气。【课件出现透明鱼缸中冒气泡的图片】
二、探究空气在哪里
1.教师:我们的身边有空气吗?我们能捉住它吗?
请个别幼儿尝试用透明塑料袋装空气后,教师示范并将袋口放入装有水的透明鱼缸中,请幼儿观察是否有气泡冒出。
2.游戏:捉空气
(1)教师:除了我们的身边有空气,我们的教室里会有空气吗?请你去找一找,用塑料袋把它抓住。 (2)幼儿在教室活动区内自由游戏。
3.集体分享:你捉住空气了吗?在哪捉住的?【出示教室平面图】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记号笔在教室平面图上做相应的标记。
4.教师小结:小朋友在教室的很多地方都找到了空气,空气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
三、探究空气的性质
1.看一看、闻一闻、尝一尝、摸一摸。
教师:既然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空气,小朋友睁大眼睛看一看,空气是什么颜色的?用鼻子闻一闻,空气是什么气味?用舌头尝一尝,空气是什么味道?用手摸一摸,摸得到空气吗?
2.教师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到、没有颜色没有味道的气体。
四、感知空气的本领
1.教师:你见过的、玩过的什么玩具里有空气?【课件显示球、游泳圈、充气堡垒图片】 2.和空气做游戏
教师:一位聪明的哥哥还想到了一个和空气做游戏的的新方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课件播放游戏玩法视频】
幼儿园大班科学空气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亲自实验和游戏来感知空气的存在以及压力等,知道空气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2。激发幼儿对空气进行观察和实验的兴趣。
3。了解雾霾天气,从小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活动准备:
瓶子、纸团、玻璃杯、蜡烛;课件
活动过程:
一、科学小实验:放在瓶口的纸团能用嘴把它吹进瓶子里吗?
1、猜想:能不能把放在瓶口的纸团吹进瓶子里?
2、介绍操作要求:平放瓶子,把小于瓶口的.纸团放在瓶口,用力往瓶子里吹,能否吹进。
3、幼儿操作,师观察指导。
4、观看视频总结为什么吹不进。(空气的压力)
二、实验二:不吹自灭
1、师介绍操作要求
2、幼儿操作,师指导。
3、小结:空气里有燃烧需要的氧气,氧气没了蜡烛自然熄灭
三、总结讨论
1、空气的特点:看不见,摸不着,无色,无味。
2、空气的重要性:动物植物以及人类都离不开空气。
四、了解雾霾天气
1、什么是雾霾?
2、雾霾天气哪里来?
3、雾霾对人类的影响。
4、对雾霾我们(小朋友)能做什么?
幼儿园大班科学空气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空气是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物质。
2。初步了解空气流动产生了风,以及空气与人的关系。
3。培养幼儿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4。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5。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条形的气球11个、圆形气球1个、充气动物玩具2个、一个打火机、一根香条、5支小蜡烛、5个烧杯、一把扇子。
2。风车图片ppt。
3。关闭活动室的窗户。
活动过程:
一、师幼通过深呼吸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及特点
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
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
师引导幼儿用眼睛看、用小手摸、用鼻子闻,感知空气无色、无形、无味的基本特征。
设计意图:
通过深呼吸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直奔主题,同时又很巧妙地渗透了空气的基本特点,激发幼儿对空气的关注兴趣。
二、师幼通过“改造”气球感知空气的变形
1、老师出示不同形状的气球,以及不同形状的充气玩具。
2.引导幼儿说出它们的形状。
3、引导幼儿思考这些玩具为什么能鼓起来?
(幼儿讨论)
4、师小结过渡:这些玩具能鼓起来是因为里面填充了空气。空气没有固定的形状,把它装在圆形的容器里,它是圆的;把它装在长方形的容器里,它是长方形的.;装在兔子的气球里,它就成兔子形状了。空气是会变的魔术师,老师请你们来看看空气是怎么变形的。
5、老师取出一个条形状的气球,通过挤压把它设计成一小狗模样。
6、把10个条形状的气球分发给幼儿进行造型设计。其余幼儿注意观察这些条形状气球的变化。
幼儿进行操作老师表扬心灵手巧的幼儿。
7、拓展过渡:空气是个魔术师可以任意改变形状,在我们身边还有一些东西和他一样没有固定的形状,你能想出来吗?
幼儿思考,交流。
师小结:像空气一样的气体,像水一样的液体都没有固定的形状。比方说天上的云、雾、风,我们吃的油等等。
设计意图:
此环节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去主动发现空气是没有固定形状的。结尾的拓展是对幼儿好奇心的培养,让幼儿学会联系生活中的所见进行比对从而拥有更多的发现。
三、通过造风实验感知空气流动产生风
1.师打开活动室的窗户,引导幼儿感受有什么东西吹进来了。
2.师用打火机点燃一根香条,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然后用扇子轻轻扇动,让幼儿观察烟的方向,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烟的方向发生了改变?(扇子的扇动使空气流动了)
3.师让全班幼儿用手对着脸扇一扇,看看会产生什么?(有一股风)
4.请一名幼儿拿着一个圆气球,然后对着另一名幼儿的脸,放掉气球里的气,请幼儿说说自己的感觉。
5.启发幼儿思考风究竟是怎样形成的?(幼儿交流)
6.师小结补充:通过刚才的几个小实验我们知道空气流动产生了风。风有时大有时小。空气跑得快,风就跟着快,空气跑得慢,风就跑得慢。
7.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如果我们在一个小房间里感觉闷时要怎样呢?夏天,小朋友感觉热怎么办?冬天,在外面感觉风很大很冷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早晨起床,房间里气味很不好,应该怎样呢?
8.知识拓展:ppt出示风车图片,告诉幼儿人们利用风的力量可以发电。
设计意图:
在感知风的形成这个环节,我主要设计了四个体验步骤来感知空气流动形成了风这一科学知识:感知自然风——扇子扇动的风——手扇动的风——气球放出的风。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学会在生活中巧妙利用风,实现知识和生活的链接。关于风的知识拓展,是为幼儿打开又一扇科学探究之门。
四、通过捂鼻试验,感知空气与人的关系
1、无色、无味、无固定形状的空气和我们有什么直接的关系呢?我们来做个实验:用小手把鼻子捏紧,紧闭嘴巴,直到自己不舒服为止。
2、师引导幼儿思考交流刚才为什么会感觉难受。
3、师小结: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长时间吸不到空气,我们就呼吸困难了,所以睡觉的时候,一定要把脑袋放在被子外面,这样我们就能吸到空气了。
设计意图:
此环节除了让幼儿亲身感受空气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生命元素外,还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意识渗透其中,让幼儿学科学,用科学。
五、通过蜡烛熄灭实验,了解空气的助燃性
1、我们的生命离不开空气,火其实也离不开空气,老师给你们做个实验:先点燃一根蜡烛,然后用一个烧杯罩住,过一会儿,把烧杯拿掉,看看蜡烛怎样了。
2、师请5名幼儿到操作台前做同样的实验。
3、小朋友们现在知道了火离不开空气,要是家里炒菜的油锅着火了,的灭火办法是什么呢?
幼儿讨论交流。师小结:对于着火的油锅,让火苗碰不到空气的办法是快速盖上锅盖。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紧扣课题,突出空气的“神奇”,让幼儿逐步加深对空气的好奇心。同时也是渗透学科学用科学的理念,引导幼儿学会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六、师总结延伸
空气就是这么神奇,风离不开它,我们离不开它,连火也离不开它呢,还有哪些东西离不开它呢?它究竟还有哪些神奇的作用呢?小朋友们平时可要多听、多看、多问、多想,就会有许多发现哦!
设计意图:
幼儿科学素养的形成仅仅靠几节科学活动课是远远不够的,老师必须让每节科学活动课都长满向外不断延伸的触角,这样的科学活动才是有生命力的。
幼儿园大班科学空气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形态和用途。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空气的形态和用途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塑料袋、小气筒、小气球若干、蜡烛、打火机、玻璃杯
2、每个幼儿《我爱学科学》(学前班秋季)1册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
1、出示袋口密封、装满空气的透明塑料袋,让幼儿观察袋子里装了什么,给幼儿打开袋子摸一摸、闻一闻,说说发现了什么。
2、教师做深呼吸,幼儿也模仿着做深呼吸。提问:我们用鼻子吸到了什么?空气在哪儿?能用眼睛看到吗?
小结:塑料袋里装着空气,空气无色无味,我们看不见摸不着。
二、找一找空气在哪里
(1)用小气筒给气球充气
(2)每人拿一个塑料袋自由地抓空气。(告诉幼儿先张开塑料袋口,然后再捏紧袋口)
(3)对着气球吹气,尽量不让气球落地
提问:
(1)你们在什么地方抓到了空气?引导幼儿感知空气在我们周围,到处都有。
三、我们需要空气
(1)启发幼儿想象:如果没有空气,人、动物、植物会有什么感觉和变化?提示幼儿闭上嘴巴,用手指捏着鼻子片刻,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
(2)给幼儿做实验:点燃蜡烛后用透明的玻璃杯将蜡烛罩住,火苗慢慢熄灭。请幼儿想一想火为什么灭了。
(3)引导幼儿想一想:潜水员和宇航员的服装为什么是密封的,还要带着氧气筒?
小结:人、动物、植物都需要空气才能生存》
(4)出示课本画图,让幼儿说说人们为什么喜欢在空气好的地方休息或游泳,有什么办法可以把空气变好?
师小结: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尽量使用交通工具和没有污染的交通工具,不随地乱扔垃圾,减少工厂的废水污染,多种树木花草,就能是我们周围的空气更清新,身体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