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沉与浮科学教案参考6篇

时间:2023-12-17 作者:pUssy

教案应该包括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评估标准,教案可以采用不同的格式,如大纲、流程图、表格或文本形式,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园大班沉与浮科学教案参考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沉与浮科学教案参考6篇

幼儿园大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和12个数字。

2.知道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半点时时针走一半分针走一半,认识整点和半点。

3.对认识时钟活动有兴趣,喜欢参与。

教学重点:

认识钟面,知道分针走一圈和一半的意思,认识整点和半点。

教学难点:

认识半点。

教学准备:

一个大钟,8个小钟。

教学过程:

1.谈话进入:7点了,老师该起床了。我是怎么知道7点了?出示时钟,指到7点。

2.老师讲解钟面,12个数字代表整点。时针和分针的关系:时针的腿短,走的慢,分针的腿长走的快。分针走一圈,时针才走一个数字,这就是整点。老师拨时间让孩子们认读。

3.当分针走一半的时候,时针也走一半,让孩子们说说分针和时针走一半时是在哪个位置。多强调几遍,让孩子理解一半的意思,就是半点。多练习巩固半点的认读。

4.两人一组看时钟,老师读数字孩子拨时间,重点拨半点。

5.两个孩子合作,一个人拨时间一个孩子读,然后交换。

6.老师简单总结:整点就是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个数字,半点就是分走一半时针走一半。

7.结束。

幼儿园大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理解白天与黑夜的含义。

2.能正确运用白天与黑夜的时间词汇。

3.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白天黑夜》挂图、《白天黑夜》游戏卡(见教具盒)。

?白天黑夜》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

活动过程

感知依次出示《白天黑夜》中太阳、月亮、星星游戏卡,引发幼儿说出标志图表示的时间。

教师:太阳挂在天空中,说明是白天还是黑夜?

月亮、星星什么时候挂在天空中?

讨论

1.与幼儿讨论白天小朋友在幼儿园活动的情景,把白天区分为早上、上午、中午、下午。

教师:小朋友什么时候上幼儿园?

小朋友在幼儿园都做了哪些事情?

这些事是在白天的什么时候做的?

2. 先讨论黑夜活动的情景,再出示《白天黑夜(一)》挂图。

教师:黑夜里你做什么事情?最后呢?

关灯了,你敢一个人睡小房间吗?

你看到什么东西的影子?

分一分

1. 出示《白天黑夜(二)》挂图,请幼儿进行观察区分。

教师:图中画的是白天还是黑夜?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 出示《白天黑夜》操作单,引导幼儿区分并涂色。

教师:下面四幅图中做的事是发生在白天还是黑夜?

教师:发生在白天,给太阳涂红色;发生在黑夜,给月亮涂黄色。

3. 教师说活动内容,请幼儿抢答来区分白天和黑夜。

活动建议

?白天和黑夜》是关于认识时间的数学活动。本活动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进一步感知白天和黑夜,并能正确区分和表达。

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使用一些时间词汇,所以时间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只是需要在活动中通过回忆、梳理,进一步明确和规范。由于小班幼儿思维比较形象、直观,为了唤起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已有表象来加强对"白天黑夜",尤其是早晨、上午、中午、下午的具体感知,教师在活动前应结合本班幼儿在园的作息活动进行影像记录。活动中通过形象化的视觉图片,在视听同步的感知体验中,可以较好地帮助幼儿对时间分段的感知和认知。

通过看看说说影子,让幼儿感受到虽然到了晚上,但是白天周围的事物都在,只是光线变暗了看不清楚了,有的就是影子了。其实晚上并不可怕,看看影子也很好玩。引导幼儿不怕黑,做个勇敢的孩子。

幼儿园大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学会用统计记录的方法,真实记录实验结果。

2、能利用生活经验考虑问题,大胆在活动中提出自己的设想。

3、学会与人合作。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二、活动材料

1、人手一套:透明的杯子,热水瓶。温度计、毛巾。冰块、冰毛巾、冷水、鹅卵石等各种材料。记录纸、笔。

2、每组一块记录归类板

三、活动过程:

(一)提出问题:

1、师:这里有一杯热水,如果想知道它现在有几度,该怎么办?

2、师:如果这杯水一直放着,结果会怎样?

(一)提出办法、猜测:

1、师:你们能不能想出各种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

2、幼儿在纸上记录自己设计的想法。

3、在集体中交流各自的方法。并把方法贴入表格,统计一共有几种方法。(方法相同的贴一起)

(三)小组实验,记录结果:

1、小组讨论,哪几种方法能让热水快速变冷,引导幼儿寻找材料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1)观察每个幼儿的实验情况。

(2)询问个别幼儿采用某种方法的理由。

(3)教师以幼儿没有采用的方法,与幼儿共同实验。

2、实验结束,请每个幼儿测量实验后杯中的水温,并记录。

(四)交流讨论

1、提问:你是用什么办法让热水快点变冷的?

教师在幼儿介绍的基础上总结:生活中有很多方法可以让热水快点变冷。

2、引导幼儿共同讨论。

(1)为什么不断地搅拌热水,热水就会快点变冷水?

(2)为什么在热水中放入冰块,热水也会快点变冷水?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以“老师口渴了倒了一大杯热水,可水太烫喝不了,请小朋友想办法让这杯热水快快变冷”这话引起了小朋友们的兴趣。于是,“让热水快点变冷”的活动展开了,围绕着“有什么办法让热水变冷”,我让孩子们充分猜想、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想法,孩子们的办法可多了,“把热水放在空调下吹”、“用扇子扇风”、“往杯子里加冷水”、“把热水放在冰箱里”等等。这么多的方法使热水变冷,我请幼儿进行了小小实验,分成几个小组,选择老师提供的材料,用不同的方法实验。孩子们的参与性、积极性很高,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在活动中应多让几位幼儿上来说说自己用的是什么方法,使热水变冷的。另外,应该多准备一些温度计,让幼儿自己来测量水温。

幼儿园大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欣赏凡高的作品《向日葵》,感受画面中的内容,并试者感知《星月夜》和《向日葵》的不同之处。

2、创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学会色彩的初步运用。

3、提高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在活动中感受创作的乐趣。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5、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活动准备

1、投影仪

2、凡高的作品

3、水粉颜料、油画棒、纸、笔等绘画工具。

活动过程

1、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了凡高的《星月夜》——这节课《向日葵》

(2)出示图片,问:看后有什么感觉?

2、仔细欣赏

(1)在画面上看到了什么?

(2)除了这些你还看到了什么?

(3)画家画这幅画时用了什么颜色?

(4)向日葵的颜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5)画面中的向日葵都一样吗?有什么不同啊?

(6)教师小节

3、评价

(1)你觉得这幅画美吗?

(2)你喜欢这幅画吗?

(3)你觉得这幅画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

4、听音乐细细欣赏

5、出示《星月夜》和《向日葵》,让幼儿进行比较

(1)同样是凡高的画,看看有什么不同?(线条、色彩)

(2)你更喜欢哪幅画?为什么?

6、引导幼儿创作“我心目中的向日葵”

7、作品展示及评议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在在上次欣赏活动后组织的一次孩子们的绘画实践活动。绘画的方式也是在前几次线描画的基础上再进行技巧方面的提升,及在用粗的勾线笔绘画的基础上再提供细的水笔进行粗细线条的组合,且绘画时对花纹图案的选择和运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多种图案组合在一起。由于在欣赏的时候孩子们孩子们在欣赏的基础上发现了向日葵画面的美,对绘画向日葵也产生了积极的情感。

幼儿园大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5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认识风》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空气流动形成风。

2.让幼儿具体感知风,并让他们知道风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能感觉到。

3.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以及人们怎样利用风和战胜风灾。

活动准备

1.课件-声音:暴风

2.一把扇子,每人一个气球,碎纸屑许多,小风车每人一个。

声音

活动过程

一、播放“暴风”的声音,引起幼儿的好奇。

1.小朋友,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风)

你在什么时候听到过风的声音?

2、让幼儿感知空气流动形成风。

(1)你感觉到有风了吗?

(2)幼儿自己动手做小实验:

请小朋友用自己的小手,在脸旁扇一扇,脸上有什么感觉?

小结:空气流动形成风,哪里有空气流动,哪里就有风。

二、了解风的特性。

1.让幼儿用自己的小手当小扇子,扇动空气,说出扇的快脸上有什么感觉,

扇的慢脸上又有什么感觉?

(幼儿议论,发言)

小结:扇的快,空气流动的快,风就大,扇的慢,空气流动的慢,风就小。

2.老师给小朋友扇扇子,请小朋友试一试能不能抓住风?瞪大眼睛看一看能不能看到风?

小结:风看不见,抓不着,只能感觉到。

3.玩纸屑。

(1)分给幼儿每人一小堆纸屑,让他们想办法玩纸屑,看谁最聪明,想的玩法多。

(2)讨论:玩完后让幼儿自由讨论,说一说自己是用什么办法产生风使小纸屑动的。

4.了解风的好处与坏处。

幼儿讨论,教师讲解。

(1)风为人们做了许多好事。

风吹干了妈妈洗的衣服;使人凉快;让风筝飞上天;风车转动带动发电机发电……。

(2)可是有的风却做了许多坏事。

它把房子推倒了;把树木刮断了;打翻了鱼船……这样的风很可恨。

小结:现在的人们本领可大了,想出了许多办法不让风做坏事,人们建起了防风林,把风挡住,还提前预报风,这就减少了风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幼儿园大班沉与浮科学教案篇6

?设计意图】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包装袋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常见,让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包装袋,明白包装袋上标识的作用,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激发幼儿愿意制作、使用环保手提袋是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各样的包装袋。

2、认识食品包装袋的各种标识,并能在生活中加以运用。

3、了解白色污染的危害,学习制作、使用环保手提袋。

?活动准备】

1、布置任务:和家长一起收集生活中见到的包装袋标识,与老师、小朋友交流分享,初步了解标志的意义和作用。

2、多媒体课件

3、教学挂图

4、每位幼儿带一袋小食品

5、大挂历纸、牛皮纸、透明胶、打孔机、塑料绳、彩笔等。

?活动过程】

1、 播放课件,引导幼儿了解各种各样的塑料袋,引发幼儿参与活动兴趣。

(1)师:“你刚才看到了什么”(各种各样的包装袋)

(2)师:“他们是装什么的?有什么图案?在哪里见过?”(让幼儿自由发表意见)

2、请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食品,认识包装袋上的标志。

(1)师:“今天,小朋友带来了很多小食品,现在请你和身边的小朋友讲一讲:你带来的是什么食品?在哪里买的?食品包装袋上有什么图案?为什么选择这个食品?

(2)请幼儿看挂图,教师小结:食品包装袋上有质量安全认证,绿色食品标志、环保标志、可回收标志、生产日期、保质期等标志,在购买食品的时候,要选择有以上标志的食品。

(3)请幼儿看一看自己的小食品包装袋上有没有以上标志,有没有超出保质期

(4)请幼儿和同伴一起品尝有以上标志没有超出保质期的食品

3、组织幼儿讨论:白色污染的危害。

(1)师:“小朋友,我们生活中的这些包装袋,给我们带来了方便,但有些包装袋也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白色污染,请你说一说,什么包装袋给我们带来了白色污染?白色污染是白色的吗?他们是怎么破坏我们环境的?

(2)播放白色污染环境的图片,教师小结:塑料袋方便而我们却不提倡使用,因为塑料袋很难降解,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4)请幼儿说一说,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环境?

比如:购买食品时,要选择有绿色食品标志、可回收标志的,不使用塑料袋,要使用环保手提袋,同时争当一个环保小卫士,告诉家长也要这样做。

4、请幼儿用提供的材料制作环保手提袋。

(1)请幼儿用挂历纸根据幼儿用书上提示的步骤制作环保手提袋。每人选一块大积木玩具作为模具,在上面进行包装,按提示这叠好,用透明胶粘住。注意不要包的太紧,以免积木拿不出来。教师指导帮助有困难的幼儿。

(2)请幼儿装饰环保手提袋,在手提袋上栓绳、装饰花纹等。

?活动延伸】

1、请幼儿做一名小小宣传员,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讲一讲什么是在、白色污染,为什么不能使用塑料袋。

2、制作更多的手提袋送给家人和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