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教案可以帮助我们设计有趣的文化体验和传统活动,增进学生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教案的设计能够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学语文桥的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语文桥的教案篇1
教学思路
?刻舟求剑》是寓言两则的第一则,课文讲的是有个人照船上刻的记号去寻找落入江中的宝剑,批评他不按照情况的变化去处理问题。内容上讲比较简单,本人想利用这节课继续传授学习方法之“提问阅读法”,因此设计了这节课。提问阅读法是本人第一次引入课堂,为了让他们尽快地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因而所设计的问题偏简单。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认真体会语言故事中含着的道理,懂得做事一定要遵循事物的发展规律。
2、引导学生学习“提问阅读法”这种新的学习方法,并学会运用。
3、利用录音磁带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重难点
1、通过理解词句,懂得“刻舟求剑”的意思和含义。
2、学会运用“提问阅读法”。
3、用自己的话来讲述这则寓言。
教具
ppt课件,录音机,同步朗读磁带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熟读课文,于本节课前已经扫清生字障碍。
教师:
①制作ppt;
②准备录音机以及同步磁带。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下上学期大家学习的寓言故事是什么呢?(狐假虎威、鹬蚌相争)提出思考引入课文:大家坐船过江,一不小心,身上有东西掉进江里去了,你该怎么办?(学生讨论)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看看古时候的一个人如何做的。请翻开课本p41页
二、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引入学习方法“提问阅读法”今天老师要教大家一种学习方法,名字叫提问阅读法。现在先听录音,然后我们一起边学习课文,边学习这种方法。
(2)、播放录音,引导学生学习朗读节奏。
(3)、学生朗读,初步感知课文
(4)、教师简单点评朗读情况
三、课文讲解
(1)、解释课题刻:用小刀挖。舟:小船。求剑:找剑。
(2)、从课题中提出问题①找得到剑吗?(明确:找不到。)②如何找剑?用简洁的话概括回答。(明确:掏出小刀——继续坐船——靠岸沿着刻痕找剑)
(3)、分析第一自然段①学生先朗读,后在教师的帮助下提出相关问题。②这一段写了什么?(明确:写了时间、地点、发生的事。)③船的状态如何?(明确:船向前航行。)④掉进江的原因是什么?(明确:“一不小心”就把宝剑掉进了江里去了。)
(4)、分析第二自然段
①学生先朗读,后教师辅助提出相关问题。
②这一段又写了什么内容呢?(明确:写的是丢剑人的表现。)
③丢剑人的表现如何呢?(明确:一点也不着急,掏出小刀在船舷上刻了一个记号。)
(5)、分析第三自然段
①学生先朗读,后学生自主提出相关问题。
②这一段主要的内容是什么?(明确:主要写的是同船人的表现。)
③同船人的表现如何?(明确:催他快捞,对他的做法不理解。)
(6)、分析第四自然段
①学生先朗读,后自主提出相关问题。
②这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明确:写的是丢剑人解释刻舟的原因。提示学生注意:“不慌不忙”一词。)
③放手学生猜测结果(明确:跳入水里去寻找宝剑,但他永远也求不到宝剑。)
(7)、思考讨论
他找得到宝剑吗?为什么?
明确:a、找不到剑的基本道理:宝剑掉进江后,他的位置已经固定,而船是行进着的,人和船舷上的记号都在随着移动。等船靠了岸,记号所指的位置已经变化了,再按照记号下水捞取,是无法找到宝剑的。b、丢剑人的基本错误:他不注意根据变化的情况解决问题,还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四、总结
这个寓言讽刺了那些不用变化的眼光处理问题的人,告诉我们做事情一定要注意具体的实际情况,不要犯“刻舟求剑”这样的错误。
五、拓展
刻舟求剑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近义词:守株待兔、墨守成规反义词:看风使舵、见机行事
六、作业
1、背诵《刻舟求剑》
2、写第11课会写字:字3、音3、词3
七、板书设计
小学语文桥的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4个。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自己理想的追求;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仿照本诗编写一段诗。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完成仿写一段话。
教学准备:
小黑板,生字、词卡片,一些颜色。
课型:诗歌
教学方法:
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出示一些颜色,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颜色?
2、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到底爱什么颜色?
3、板书课题:《爱什么颜色》(学生齐读两遍)
二、新授。
1、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
(2)出示4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
蔚、战、疆、威
(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
蔚蓝、战士、海疆、威武、碧绿、辽阔、将来、乘风破浪
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指名3位同学接读,并指名当“小小医生”,纠正错误。
(3)小组合作学习:
x欢碧绿色的同学,起立读。
x名说说自己为什么会爱碧绿的颜色?
x桌互读,指名读。(有感情)
x 感情地齐读第一节。
x欢火红色的同学,起立读。
x名说说自己为什么会爱火红的颜色?
x桌互读,指名读。(有感情)
x 感情地齐读第二节。
x欢蔚蓝色的同学,起立读。
x名说说自己为什么会爱蔚蓝的颜色?
x桌互读,指名读。(有感情)
x 感情地齐读第三节。
(4)小组学习:朗读、背诵课文
正确地朗读、背诵课文;
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3、完成仿编一段。
(1)说说:自己最爱什么颜色?
(2)学生自由编写一段。
(3)指名读读自己的作品,并评价。
三、布置作业: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完成编写作品在小作文本上。
四、板书设计:
1、色彩
爱什么颜色
碧绿色-----禾苗、小草、农村、我的梦
我爱火红色-----朝阳、枫叶、少先队员、我的心
蔚蓝色-----天空、大海、海军战士军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正确书写8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
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
教学重难点:
1、书写“碧、蔚、辽、将、战、乘、威、武”8个字。
2、抄写词语。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田字格黑板。
课型:写字课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背诵课文《爱什么颜色》。
2、出示4个生字,学生认读。(开火车)
蔚、战、疆、威
二、新课:
1、出示要写生字,学生认读。
碧、蔚、辽、将、战、乘、威、武
2、学生分析字形,互相交流。
3、书写生字。
(1)学生自由书写生字。
(2)指名上台书写,并指名评价。
(3)书写生字,每字3遍。
(4)抄写词语。
(5)合作学习:
x组中,选出写最快、的作业,评选出来。
x台展示,并说说自己是怎样书写的。
三、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每字3遍。
2、抄写词语。
四、板书设计:
1、色彩
爱什么颜色
五、教学后记:
小学语文桥的教案篇3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景物多么迷人,燕子呓呢,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丁冬流淌。本组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的珍珠般的泉水。我们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本单元的导语提示了观察家乡的景物,并记下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是为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作准备。本单元的其他内容和活动,都是围绕大自然景物专题安排的。课后的资料袋介绍了我国的自然奇观——神奇的泉。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说、写自己观察和发现的家乡美好景物。“宽带网”安排了了解和搜集作家笔下的有关大自然景物的精彩描写。学习本组课文,要反复诵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识记本单元教材中的生字新词,达到人人会人会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课文或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抓重点语段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4、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抓重点语段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教学时间安排:本单元预计需用12——13课时
1 燕子
教学目标:
1、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景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方法。
3、学会本科生字、新词,运用图文集合的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段理解课文内容。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段,体会燕子的可爱和生机勃勃的春天的景色。
教学难点:理解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研读课文1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引人新课
同学们,当春回大地,万象更新的时候,是谁从遥远的南方飞来,为春光增添了生机?(燕子)谁见过燕子?它是什么样子的?燕子是一种美丽可爱的小鸟,它在田野里、在小河边、在村子里飞翔,打扮着春天。你想进一步了解它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燕子的。(板书课题:l燕子)
二、快乐自学,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l)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2)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
3、汇报交流自读情况。
(1)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2)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激励导学,深入探究。
1、细读课文,思考并勾画理解: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表现了燕子怎样的特点?
2、小组内讨论交流,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记下来,待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
3、全班交流,合作解疑。
(1)议答: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描写燕子的?
(课文是从燕子的外形、燕子为春光增添生机、燕子的飞行、燕子的停歇四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
(2)在议答燕子每个方面的特点时,可让学生谈一谈你最喜欢燕子哪个方面的特点,并说出喜欢的理由,学生提到哪个方面的特点教师就引导学生议答理解相应的段落。
4、汇报交流对第1自然段的理解
(1)“我非常喜欢小燕子的外形,因为它长着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看起来是那么活泼可爱”。
(2)“凑”是什么意思?(几个方面合起来。)
(3)教师提供媒体演示,帮助学生体会燕子的外形特点及理解“凑”字的意思:点击电脑,通过电视屏幕显示小燕子外形图。(边叙述边演示)“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使图中燕子浑身乌黑的羽毛闪动。)“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使翅膀闪动。)“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尾巴闪动。)这几个部分合起来就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一个“凑”字使顿显生动,可爱的小燕子的形象便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4)指导感情朗读:谁能把小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读出来?
(5)背诵第1自然段。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轻松练测。
1、巩固生字词语。
2、试着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课文2、3、4自然段。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指读第1自然段,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
二、激励导学,探究内容。
(一)探究第2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抓住了哪些景物特征来表现春天的?边读边勾画有关词语。
2、理解“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光彩夺目”“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
3、学生交流,相机理解“赶集”和“聚拢”这两个词。
4、指导感情朗读。
(二)探究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思考这段是从哪个方面来描写燕子的?(飞行),燕子飞行时有什么特点?
着重理解“掠”、“沾”这两个动词。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可让学生将课本翻开,将其想像成燕子的一对翅膀,将桌面想像成湖面,模拟燕子飞行。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述和插图,唤起头脑中有关鸟儿飞行的记忆表象,仔细揣摩,互相纠正。正确的做法应是:轻轻扇两下“双翼”,然后展开,快速均匀地向前滑行,再将书的一端点一下桌面。这样学生就深刻地理解了“掠”字的含义。
2、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和描写燕子飞行的?(上→下)
3、指导感情朗读
(三)探究第4自然段
1、自由读,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词、句子。
2、交流,重点赏析“几痕”、“五线谱”等词。
(1)辨析“几痕”和“几根”。
(2)教师在黑板上画两组线,帮助学生理解。
(“几痕”写出了电线很高很远,看上去淡淡的,隐隐约约的。)
(3)体会为什么说“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
(4)教师在两组线上再分别添上几笔:
(教师利用板画进行巧妙的点拨,胜似讲解,因讲解难说清楚。)
(5)理解“春天的赞歌”,课文最后一句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赞美春天充满生机,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本课,你有何感受?
(爱护鸟——人类的朋友,保护大自然……)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3、拓展延伸,自由创造
(1)、大家都特别喜欢燕子,尤其是学了本课后,每个同学心中都有自己可爱的燕子的形象,你能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你心中的燕子吗?可以画一画、写一写、捏一捏、刻一刻、拍一拍(拍摄)……下周我们举行一次“燕子”展览会。
(2)、“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的景象?想一想,然后写成一篇短文。
(以上两题自主选择一题完成)
四、轻松练测。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3、我会看拼音写词语。(见教材中)
4、默读语段回答问题。
“在微风中,在阳光中,……那小圆晕就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燕子》第三节)
(1)默读这一节,看看有几句话,每句话写的什么,这节总起来写的什么?
(2)划出描写燕子飞行姿态、动作的词,想想燕子飞行有哪些特点?
(3)作者是按怎样的观察顺序写这节的?
板书设计:
羽毛
外形 翅??
尾巴
赞 热
燕子 飞回 增添生机 美 爱
春 大
姿态优美 天 自
飞行 速度快 然
心情高兴
停歇 电线—曲谱
燕子—音符
2、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是重难点。
教学准备:收集两首古诗的有关资料;背诵春天的古诗。
教学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咏柳》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春天的故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通)/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喜一起走进迷人曲春天,看着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快乐自学
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激励导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生: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四、总结本节课内容: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五、轻松练测: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春日》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古诗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快乐自学,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激励导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旬,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
(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图画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旬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四、用一句话总结本节课内容。
五、背诵古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复习旧知;指导书写生字;交流古诗。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背诵古诗。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春日》,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快乐自学: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咏、碧、妆、裁、剪、滨、紫
2、出主识记字形,集体交流:
提醒: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3、先描写观察重点笔画,再集体交流:
“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4、书写练习。
三、拓展阅读: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互相交流,背诵。
四、轻松练测:
1、背诵古诗给家人听,默写古诗。
2、看拼音写词语(见教材中)
3、比一比,再组词。
咏 泳 妆 装 裁 栽 紫 柴 剪 箭
4、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1)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2)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板书设计: 2、古诗两首
咏柳 春日
绿丝绦 万紫千红
3 荷 花
教学目标:
1.会认3个生宇,会写出12个生宇。能正确读写“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佛、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蜓、随风飘动”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语言。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荷花的美丽,培养爱美的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学习边阅读,边想象画面的读书方法。
教学重难点:感受荷花美丽的姿态,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培养对大自然美的体验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把眼前的一池荷花看作一大幅活的画……”等语句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感知课文内容,学习课文1——3自然段。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描写春天的好词语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老师要出一个谜语考考大家,咱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美丽小姑娘,立在水中央,身穿白衣衫,绿裙水上漾。”打一植物(荷花)
2.今天咱们就一起去荷塘着荷花。(板书课题)
二、快乐自学,感知内容
1.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
2.出示生词,指读,正音:
荷花、挨挨挤挤、莲蓬、饱胀、仿拂、衣裳、翩翩起舞、舞蹈、晴蜒、随风飘动
3.读了课文,你最想说的是什么?(感知课文内容)
三、激励导学,研读课文,体会感情
学习第一、二、三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思考:在这三段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交流重点句:
(出示:如果把眼前的这一池荷花着作一大幅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1)在这一句中,作者把荷花池比作一幅画。这是一幅极富色彩且让人赏心悦目的画儿,你来找一找,荷花池都有哪些色彩?(绿、白、嫩黄……色彩丰富)(朗读)
(2)荷花池的美景是由一株株荷花组成的,你来看看作者都描写了荷花的那些姿态?(注意与插图的联系,把具体形象和文字训练统一起来)(朗读)
(3)荷花的姿态是不是只有这几种;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朗读)
(4)你能想象出荷花有哪些姿态吗?作者为什么只描写了这几种?
(5)你认为,这这句话中,哪个字用的好?为什么?(活)这一个字,写出了作者欣赏荷花的感受,在他的字里行间处处都可以找到荷花的“活”。你来找找看。(朗读)
挨挨挤挤:挨挨挤挤是什么意思?同桌表演表演。
冒:同桌合作,用手势来表现
露士:重点讲出小莲蓬的可爱和莲蓬是在化瓣中包襄着的科学道理。
饱胀:用手势来表现
(6)这幅画呀,色彩多、姿态多还得是活的,这么好的画儿是谁画的呀?(大自然)那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
(7)有感情朗读前三个自然段。
师:这节课,我们寻着清香到了美丽的荷花池。它就像一大幅(活的画)。这幅画的作者(大自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三个自然段,体会体会荷花的美。
四、小结本节课内容。
五、轻松练测: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识记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研读课文4、5自然段,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好词语。
一、复习导入
1.认读本节课出现的新词语。
2.齐读课文1、2、3自然段。
二、激励导学:研读课文第4、5自然段,体会感情。
1.师范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听着人家的朗诵,好像看到了美丽的荷花池,我忽然觉得……
2.看到了这美丽的荷花池,你想到了什么?
3.自由读课文,当作者陶醉在这种美的境界中的时候,他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色?
4.如果,体也变成了一朵荷花,想象一下,会有哪些动物来告诉你什么?
5.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联想呢?
6.齐读第四、五自然段,体会荷花的美。
三、学习写作方法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板书: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2.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篇写得这么美?
(小结:富有感情、充满想象是构成好的写景文重的重要内容)
四、回到整体,小结全课
1.这节课,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荷花,大家都被这美景陶醉了,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花的美……(齐读课文)
2.下课之后,把课文读熟,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五、轻松练测。
1、看拼音写词语(见教材中)
2、想一想,填一填。
( )的荷花 ( )的衣裳 ( )的清香
快乐地( ) 静静地( ) 悄悄地( )
一( )荷花 一( )蜻蜓 一( )清香 一( )花瓣 一( )微风
3、按要求写句子。
(1)我被这一池荷花陶醉了。 改成把字句:
(2)雪花轻轻地飘落下来。改成比喻句:
板书: 3、荷花
闻到清香──看到──想到──回到现实
4、珍珠泉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熟读课文。
2.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
3.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感受珍珠泉的美丽和可爱。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描写景物的词语。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见到过泉水吗?谁能说说泉水有哪些特点?(清澈、水流细、从山上流下),这节课老师带领大家来领略一下珍珠泉的美景。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
二、快乐自学,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
2、谈谈:作者描述的泉水是什么样的?分别从哪几方面描写的?
三、激励导学: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二段,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2、读第二段。
(1)你认为这段中哪句话写得好?把它画下来,多读几遍,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句子为什么写得好?好在哪儿?
(2)泉水有什么特点?(绿、深、清),从哪句子中可以看出来?这句话是什么句式?(排比)。
(3)是泉水是如何往外冒的?“扑哧一笑”这是把泉水当作什么来写的?(人)。
(4)讨论:这泉水为什么叫“珍珠泉”?
第4自然段的这句话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总结,概括)。
3、读第三段
讨论:这段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最后一句话“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是什么意思?
四、总结、扩展
这篇文笔细腻,语句生动、优美,使美丽的“珍珠泉”展现在我们眼前,那么作者为什么能把家乡的泉水写得如此之美呢?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爱”,对泉水,对家乡深深的爱。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家乡吗?(自由畅谈)
五、轻松练测:
1、选取你最喜爱的一处景物,按一定顺序把它写下来,一定要把自己的情融于美景之中。
2、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一( )青苔 一( )眼泉 一( )金光 一( )珍珠
( )的树叶 ( )的水泡 ( )的光斑
3、照样子写词语。
一束束: 弯弯曲曲: 越升越高:
4、读课文填空。
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珍珠泉 、 、 等特点,它之所以叫珍珠泉,是因为 。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己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教学重难点: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和习作能力。
课时安排:四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口语交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
四、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五、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景物的词语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同学们,上节课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我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我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我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写一些家乡的景物。
2、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3、如果对其他地方的景物特别感兴趣,也可以写。
三、自主收集材料
1、想象准备重点写家乡什么地方的景物,按照什么样的顺序写,带着怎样的情感来写等等。
2、分小组交流:按顺序将自己想写的内容说给小组同学听。
3、指名班内交流,教师和学生相互评议或补充。
4、教师指导学生列写作提纲:以《家乡的小河》为例
(一)总括家乡的美丽。
(二)具体些家乡的景物,可从“春夏秋冬”四季去写。
(三)总写自己的感受。
提示:可用上一些好词语好句子。如:比喻句、拟人句、排比句等等,修饰的内容,使内容变得更生动,更形象,更充实。
四、自主习作
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习作评讲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习作,师生评议。
可选2—4篇各具特点的习作,扣写得比铰清楚的,想象较丰富的,并加上传说的,或者存在带有共性的缺点。
评价标谁:语言是否通顺明白、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是否有自己的想象
二、修改习作
三、老师范读优秀习作。
四、宽带网
1、自读教材中的导语。
2、读自己搜集的描写大自然的,勾画出精彩片断。
3、抄写在采蜜本上。
4、鼓励学生经常做摘录,养成好习惯。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我的发现;日积月累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古诗名句。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 多少 东西 来??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
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
第二行:写日月的
第三行:描写山的
(4)多种形式的朗读
(5)背诵
三、轻松练测。
1、找出下面词语的反义词。
动( ) 得( )吞( ) 详( ) 攻( )
进( ) 始( ) 呼( ) 是( ) 爱(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首歌曲 一阵微风 一对羽毛 一池清泉 一对翅??
一道金光 一幅画面 一串珍珠 一阵清香
3、积累下面的词语。
群芳吐艳 姹紫嫣红 落英缤纷 郁郁葱葱 喷薄欲出 旭日东升
夕阳西下 皓月当空 崇山峻岭 悬崖峭壁 层峦叠翠 苍翠欲滴
小学语文桥的教案篇4
学习目标:
3、趣味识字(夏夜乘凉图);
2、扩句练习;
3、标点的正确使用;
4、生活中识字;
5、学习关于学习的名言。
6、阅读《夏夜多美》,培养学生阅读好习惯。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具:课件、课本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趣味识字(夏夜乘凉图);
2、扩句练习;
3、标点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课本、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语文园地六的内容,你们有信心完成这节课的任务吗?
二、趣味识字(第一次先学后教)
1、自由读,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正确。
2、同桌互相读一读,做做小老师。
出示生字:棍汤扇椅萤牵织斗
3、请小老师上台领读。
4、请小老师说说你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同学吗?
5、读词语。
6、说说你的发现:这些词语跟什么季节的生活有关?
你发现这些词语共同描述了一幅什么图?
三、读一读,照样子说一说(第二次“先学后教”)
1、自读例句,你有什么发现?
2、说一说你的发现。
3、照样说一说:看谁说得妙?
四、加标点(第三次“先学后教”)
1、自己读一读句子,想一想每句表达了什么语气,该加什么标点才合适?
2、加一加,再读一读。
3、汇报交流,反馈。
4、加标点扩展练习。
五、当堂训练:抄写最后一句话。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生活中识字;
2、学习关于学习的名言。
小学语文桥的教案篇5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是低年级阅读的要求。基于此理念,本次教案设计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上,感悟“彩色的梦在小朋友的画里,小朋友的画在小朋友的心里”。另外,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将识字与读文融合在一起,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同时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自读自悟,在情境中感受语言,增强语感,激发学生想象力。同时,在说一说、写一写中锻炼学生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含课文插图及葱郁的森林图片)。
2.学生的彩笔想象画作品若干。
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
2.生字、词卡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幅小朋友的作品。瞧,(出示学生画的想象画)说说你最喜欢哪幅画及喜欢的理由。
2.指名说。
3.揭题:对呀,每一幅画其实就是小画家最美丽的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儿童诗,题目是——彩色的梦。(板书课题)
4.指名读题,注意轻声“的”。
5.激趣:题目中哪个词语吸引了你?(彩色)
(1)开火车读词语“彩色”。教师重点强调“彩”是平舌音。
(2)尝试用“彩色”说句话。
6.过渡:“彩色的梦”到底是怎样瑰丽和神奇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读一读这首儿童诗。
设计意图:新课伊始,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想象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题目中哪个词语吸引了你?”的问题,在潜移默化中指导学生在读题目时要尝试抓住题眼,提高学生语感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第一遍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字音;标出小节序号,圈出生字,画出新词,用学过的方法识记。
2.第二遍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有困难的地方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
(2)边读边想象彩色铅笔画出的梦。
3.学生按要求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相读课文正音。
5.检查自学字词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教师相机正音。
铅笔盒 聊天 草坪 葱郁 烟囱 苹果般的 精灵 叮咛
(2)学生当小老师提醒大家需要注意的字音,教师相机指导。
“囱”是平舌音;“坪、囱、精、叮、咛”是后鼻音;“聊”是三拼音节。
(3)去掉拼音,小组赛读词语。
(4)理解“苹果般的”是什么意思。除了“苹果般的太阳”,你还知道“什么般的太阳”?
(5)出示生字,学生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6.指名分小节试读课文。
7.教师重点指导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模仿读。
(3)学生赛读。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梯度、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逐渐读通课文,对字音加以重点指导,用读准字音创造生字反复再现的机会,帮助学生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巩固生字的读音。
三、品读第1小节
1.导学:老师发现同学们读书很认真,读了一遍又一遍,不仅声音响亮,而且读书的姿势也非常正确。现在,老师还想听你们读一读,谁愿意把第1小节读给大家听?
2.过渡:你真行!这小节可不太容易读,里面有两个生字,谁能再来读一读?
3.读着读着,我们从文字里发现这个梦是靠什么实现的?(相机板书:彩色铅笔)
4.再读这1小节,你知道关于彩色铅笔的哪些信息?
预设一: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长,有的圆,有的硬。
(1)学生朗读句子后简单交流。
(2)教师指导学生抓住“长、圆、硬”有感情朗读。
(3)引导学生围绕“一大把彩色的梦”,用“有的……有的……有的……”说话。
课件出示:
我有一大把彩色的梦,有的( ),有的( ),有的.( )。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句。
预设二:他们躺在铅笔盒里聊天,一打开,就在白纸上跳蹦。
(1)出示词语“铅笔盒、聊天”,学生开火车领读。强调“聊”字的读音。
(2)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盒、聊”。
①“盒”可采用字谜识记:会上同心盛况空前;也可采用图片识记: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联想,帮助学生识记字形。
②“聊”可用加一加识记:耳+卯=聊。
(3)你能给“聊天”换个词,使意思不变吗?
(4)你什么时候、和谁、在哪儿聊过天?
(5)想象一下:彩色铅笔们可能会聊些什么呢?
(6)再读这一句,你从“跳蹦”这个词中读懂了什么?
(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1小节。
设计意图:此环节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鼓励学生采用“猜字谜”“加一加”等多种方法识字,教师相机结合图画、字理等引导学生理解字义,使识字活动妙趣横生。同时引导学生用“换一换”“想象”等方法理解词语并进行说话训练和朗读指导,将识字与学文、学文与锻炼表达能力有机结合。
四、指导书写,共同评议
1.找出生字中上下结构和品字形结构的字。(梦、森、苹、灵)
2.课件出示这些生字,先指名朗读,然后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并尝试着给它们组词。如:
美梦 梦幻 森林 阴森 苹果 青苹果 灵动 精灵
3.指导书写“梦、森、苹、灵”。
(1)“梦”上面的“林”要写得扁一点,左边的“木”最后一笔是点,右边的“木”最后一笔捺要写得舒展,下面的“夕”起笔撇穿插在两个“木”的底部中间。
(2)“森”由三个“木”组成,品字形结构,左下边的“木”因为避让,捺变成点,写的时候注意三个“木”的穿插,让笔画错落有致。上面“木”的撇、捺都要写得舒展。
(3)“苹”的第三个横画最长,字的重心落在竖上,竖写在竖中线上。
(4)“灵”上短下长,上部的倒山右边不出头,“火”的撇、捺要写得舒展。
(5)演示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6)教师范写。
(7)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8)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中有层次、有目的地让学生观察字形、找规律记字、模仿写字、欣赏字,有利于学生写好生字,培养书写能力。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铅笔盒 聊天 草坪 葱郁 烟囱 苹果般的 精灵 叮咛
(1)开火车朗读词语。
(2)小老师领读词语。
2.指生朗读第1小节。
3.导入:这节课我们继续品读这首儿童诗,让我们一起读课题——彩色的梦。
设计意图:字词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奠基石,复习上节课的词语,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第1小节的朗读与背诵,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厚学生的积淀。
二、品读课文,逐节感悟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梦境。
1.品读第2~4小节,边读边想象彩色铅笔画出的梦,再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汇报交流。
出示:第2小节。
(1)指名朗读第2小节并汇报。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板书:草绿 花红 天蓝
(3)相机识记“坪”字。
①出示词语:草坪。指生开火车领读。
②谁读懂“草坪”的意思了?
③说说是怎么记住“坪”字的。
④出示草坪的图片,引导学生说说看后的感受。
(4)指导学生质疑:这小节中你有没有没读懂的地方?
预设一:“脚尖滑过”是什么意思?
①学生提问。
②指生尝试解决。
③引导学生联系第1小节,想一想:“脚尖”指的是什么?
④简单感悟拟人写法:这样把彩色铅笔当成人,你喜欢吗?为什么?
⑤指导朗读“脚尖滑过”,感悟童趣。
预设二:“蓝——得——透——明!”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①学生提问。
②指生尝试解决。
③指导学生对比读读a、b两个句子,说说喜欢哪个,为什么。
a.蓝——得——透——明!
b.蓝得透明!
④指导读出对蓝天的赞美之情。
出示:第3小节。
(1)指生朗读第3小节并汇报。
(2)根据学生汇报相机板书:森林 雪松 小鸟 小屋 烟囱 太阳
(3)相机识记“郁、囱、般”。
①出示词语:葱郁、烟囱、苹果般的。指生开火车领读。
②出示生字,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a.字理识记:
囱:“囱”是象形字。古文像古代半地下穴居房屋坡顶上的简易窗棂形。“囱”的本义为开在屋顶上的天窗。后引申为灶突。
b.字谜识记:
般:“又”把船下口挤走。
郁:有右耳。看图片说一说“葱郁”是什么意思。
(4)指导朗读第3小节。
出示:第4小节。
(1)指生朗读第4小节并汇报。
(2)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
(3)相机学习生字“精”。
①出示词语“精灵”,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②交流识记“精”的方法。
(4)指导学生联系第2、3小节说说:“我”的彩色铅笔为什么是大森林的精灵?带给“我”哪些美好和幸福?
(5)指导学生朗读第一句。
(6)指导学生朗读第二句并想一想:“我”的彩色梦境里都有什么?
①学生汇报。
②相机出示词语:叮咛。学生当小老师朗读词语。
③学生猜测“叮咛”的意思。相机指导学生看偏旁猜测意思。
④猜一猜“紫葡萄”会叮咛些什么。
(7)“我”的彩色梦境里还会有什么?用下面的句式说一说。
屏幕出示:我的彩色梦境,有( ),有( ),还有( )……
(8)指导朗读第4小节。
三、绘画练笔,拓展延伸
1.你想用彩色铅笔画些什么?先自己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2.把想画的内容用几句话写下来,可以试着仿照第2小节或第3小节写一写。
四、指导书写,布置作业
(一)指导书写。
1.找出本课“会写字”中左右结构的字。(彩、拉、结、般、精)
2.课件出示这些生字,先指名朗读,然后分别说说怎样记住它们的字形,并尝试着给它们组词。如:
彩色 彩带 拉手 拉走 结果 结出 一般 百般 精灵 精神
3.指导书写“彩、精”。
(1)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彩”左上“爫”的第一笔平撇要短小有力,两点要与撇呼应,“采”的捺笔变成点,避让右边的“彡”;“彡”的笔画纵向平行排列,短小舒展,间距匀称,第一撇和第二撇起笔上下对齐,最下面的撇稍长。
“精”的米字旁最后一笔是点;右边是“青”字,“月”的第一笔变竖。左边的点、撇要呼应,右边的横画间距均匀。
(2)播放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4.指导书写“结、般”。
(1)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结”右部上面是“士”,不是“土”,下面的“口”上宽下窄。
“般”左部的第五笔是提;右边不出头,右边的第二笔是横折弯,不要写成横折弯钩。注意几个撇的不同写法。
(2)播放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教师范写。
(4)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5)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5.合作书写“拉”。
(1)观察字的结构,注意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扌”瘦长,右边要写得短一些,最后一横略长。
(2)播放书写动漫,学生边观察边书空,注意笔顺。
(3)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仿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
(4)反馈交流,展示评议。
(二)布置作业。
1.把课文读给喜欢的人听,有余力的学生可以尝试背诵。
2.把自己的彩色的梦境画下来,并配上自己写的诗句,参加班级评比。
设计意图:通过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巩固书写基本功,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对书法的审美能力,提高审美情趣。通过“读一读”“说一说”“画一画”巩固所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课内外有机结合。
板书设计
彩色的梦
彩色铅笔
草绿 花红 天蓝
森林 雪松 小鸟 小屋 烟囱 太阳
精灵 梦境
教学反思
1.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里有自由朗读后对课文内容的交流,也有句子中对词语理解的交流,在交流中达成一定的共识。
2.多元识字,激趣导学。
在识记生字的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识记生字。通过加一加、换一换、编字谜、字理识字等方法,注意字音、字形、字义结合统一,充分把握汉字的识记规律,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提高识字效果。
小学语文桥的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受雪景的美丽和下雪带给我们的好处,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会认7个生字,会写6个字。
二、教学难点
感受雪景的美丽和下雪带给我们的好处,产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点
1.认识7个生字,写好6个字。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教学准备
1.雪景图片、录像。
2.生字、词语卡片。
五、教学时数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雪吗?为什么?
2.播放下雪的录像带。
导语:同学们你们看,洁白的雪花从天上飘落下来。它们飘呀飘呀,落到树上、房上、地上,给大地披上了银装,看着这漂亮的雪花,你想说些什么?
3.有一个小作者和你们一样也非常喜欢雪花,快让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然后把生字圈出来,再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相指读生字,如果读不准,请你帮助你的小伙伴。
3.反馈生字的读音。请学生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认读生字,如指名读,开火车读,同桌指读,小组长带读等。
如:纷纷扬扬——扬
小仙女——仙
裁剪——剪
4.把生字词语放回到课文中你还认识吗?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要把语句读通顺,遇到不好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三)读中感悟,品味语言,指导朗读。
1.指名学生读课文。边读边想一想,这是一场什么样的雪?作者喜欢这场雪吗?你能从哪儿体会出来?
2.根据学生的汇报,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汇报中防止学生不按顺序汇报,教师可根据某一个学生发言,让其它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内容进行补充。重点指导如下语句。
(1)纷纷扬扬的雪花,像柳絮在空中飞舞,像鹅毛飘落人间。
①你觉得这场雪下得怎么样?
②想不想看看大雪纷飞的景像?(播放大雪纷飞录像片),请学生说说有什么样的感受。
③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④教师可进行示范性朗读,请学生评一评哪里读得好,然后再请学生练习。
(2)我伸出小手接了一片雪花。瞧,它多漂亮啊!那六角形的花瓣不知是哪位仙女特意裁剪的。
①你们知道雪花什么样吗?想不想看一看?
②出示不同形状的雪花照片。请学生说说看到的雪花什么样,并完成填空练习。
()的雪花
③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读这句话。
(3)我和小伙伴们在雪地上快活地蹦啊,跳哇,笑哇,唱啊!有的堆雪人,有的打雪仗,还有的在滑雪。我们玩得多开心哪!
①你在下雪的时候喜欢干什么?你的心情怎样?
②带着你的感受再来读读这两句话。
(4)大地铺上了洁白的.地毯。树上挂满了盛开的“梨花”。
①想一想“洁白的地毯”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②梨花是什么颜色的?树上挂的是“梨花”吗?说明什么?
③再读一读,读出雪下得大,雪花洁白。
(5)“在厚厚的雪被下,麦苗儿甜甜地睡着,小嘴还不停地吮吸着甘美的乳汁。”
①出示句子:在雪被下,麦苗儿睡着,小嘴还吮吸着乳汁。读一读这句话,说说和课文原句比,有什么不一样?
②说说哪句好,好在哪儿。
你能读出来吗?
③练习朗读。
(6)不仅小作者喜欢这场雪,农民伯伯也特别喜欢这场雪。你们知道为什么吗?读读书上的句子。
①你知道什么是瑞雪兆丰年吗?
②再读一读书上的句子。
(四)练习背诵,深入体会。
1.导语:这么美的景色,用这样优美的语言描述下来,多值得我们积累下来呀!下面就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背诵下来。
2.学生选择背诵的段落练习背诵。
3.说说你为什么选择这一段,然后再背诵。
(五)语言训练,回归整体。
欣赏了这么美的雪景,你最想说什么?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继续背诵课文中你喜欢的段落。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课文,检查背诵。
1.请学生说一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老师用引读的办法,引导学生读课文。
如:雪花是什么样子的?下雪了,小朋友都在干什么?下雪了,农民伯伯为什么喜上眉梢?
3.请学生背诵你喜欢的段落,先让背的同学说一说,为什么背诵这一段。让听的同学评一评,是否背诵正确、流利、有感情。
(二)复习生字,自主识记。
1.认读生字、词语卡片,读准字音,读准“我的词语库”中的词语的读音。
2.同桌同学互相指读,互相帮助。
3.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些字。(让学生能够自主记忆,学生可用多种的方法,如以旧字代新字,组词语记忆,编儿歌,顺口溜记忆等等,教师都要给予肯定。)
(三)指导书写,细致到位。
1.请学生认真观察8个范字,说一说,这几个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认真观察汉字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个别字指导学生先整体观察,然后再说重点笔画在田格中的位置。
3.请学生提出较难写的字,教师范写。
4.请学生书写。
5.反馈纠正、评议。
6.学生再次练习书写。
7.再选择其他汉字练习书写。
板书设计
28.雪花
美丽→快乐→丰收
(2)柳絮——絮
(3)花瓣——瓣
(4)裁剪——裁
(5)茫茫——茫
小学语文桥的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会认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读6个生字。
3、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天地人你我他所表示的意思能对号入座。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相关的课件。
教法:培优辅差
学法:小组合作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要在拼音朋友的帮助下,到识字王国去认识更多的汉字朋友啦!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让我们一起快乐地向识字王国出发吧!
二、观察图画,揭示课题
1、看图说话,分别出示天地人你我他的图片。
2、指名读:谁能读读?你是怎么认识这几个字的?
3、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里。
三、图文结合,学习生字
1、图文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说图上小朋友看到了什么,并在本子上写一写。
2、教师放慢语速范读,学生轻声跟读(两遍)。
四、读准字音。
1、学生自由读生字,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在这篇课文里,你已经认识了哪些字?
3、读一读。出示6个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五、认识生字。
1、出示表示相应文字的图片,提问谁能说说这是什么?能做什么?
六、认识田字格,指导书写??
1、认识田字格。
2、引导学生了解田字格的作用及横中线、竖中线、小格。
3、拍手读儿歌:田字格、四方方,写好汉字它来帮。左上格、右上格、左下格、右下格,横中线、竖中线,各个方位记心间。
4、指导书写—。
教师介绍笔画名称横,范写一,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起笔稍重,向右行笔要果断,稍上斜,收笔稍顿。
七、布置作业
1、找一找,我们周围那些地方用上了本课的生字。
2、学写本课生字。
第二课时
一、巩固生字
1、我会认。
变序抽取字卡,学生开火车读,全班齐读。
做找朋友游戏。
2、我会记。
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
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
3、我会用。
摘果子说词语或句子。
选生字卡填空。
交流:我们周围还有哪些地方用上了这一课的生字?
三、指导书写天地人
1、观察课本中田字格里的范字。
2、说一说:通过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从横的长短变化及其在田字格里位置变化这两方面来说)
3、教师范写二三,边写边讲述书写要领。
4、学生分别描一个、写一个,写完后与范字对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5、讲评:讲评后,学生继续练写。
四、课堂小结
反思:
本篇课文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6个生字,并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成功之处在于:
一、以图片正音的示范形式引领学生跟读,理解字义,此种方法能够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引起学习兴趣。课堂内容的初步导入较为成功。
二、根据身边现存的生活场景进行教育。在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中,教学应讲究结合实际使教学内容通俗易懂,在本课中教授“地”字的相关内容时,我结合教室内地面进行相关讲解,可以使学生在学字时能迅速联系实际引起条件反射。
三、以日常交流的形式巩固课堂内容。我将日常交流的.“你我他”等日常用语衔接入教学内容,进行同类推导,引出“天地人”在日常生活交流中的频繁应用,以此来巩固本课的主要教学内容。
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的不足之处在于:
一、在领读过程中,因本课教学内容较为简单,仅仅呈现了6个汉字,所以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出现了一字一顿的朗读方式,朗读节奏不连贯的现象。二、引领学生感受理解时,我采取了小组讨论的课堂方式,但是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课堂纪律性明显降低了很多。
以本课的教学实际出发,我认为我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
一、在课堂上给学生讨论的时间过多,导致有的时候课堂环节完成度不高。
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十分简单,在完成课程目标后的适度延伸并没有做好,下次可以在教学目标完成之后让学生结合实际,适度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