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火烧云教案7篇

时间:2023-08-28 作者:Mute

在制定教案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一份清晰的教案能够使教学更加条理化,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学语文火烧云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学语文火烧云教案7篇

小学语文火烧云教案篇1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8课《火烧云》霞光照耀大地时,小孩子的脸变成( )红公鸡变成( )黑母鸡变成( )小白猪变成( )老爷爷的白胡子变成( ),大地上的一切都变成了[板书:变]这是一幅多美丽的乡村夕照图呀!如果你此刻就站在霞光里,珲会对这神奇的画面赞叹不已。天上的火烧云会是什么样子呢?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二、抓住颜色特点,体会火烧云绚丽多彩。

请同学们迅速浏览课文,从中找到描写火烧云出现的句子。

[幻: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读中体会:哪些词用得好,好在哪里?练读体会。

(“一直”说明范围广,“烧”点题,天空一片红艳,给人以动感)

过渡:火烧云不仅是红色的,还富于变化。自由读描写火烧云颜色的段落,从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

[幻: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

生议:1颜色多,还有哪些颜色?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颜色的多

2变化快,一会儿……一会儿……强调所有颜色都在变化

相机板书:多、快

[幻: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图案并叙述]

火烧云就像一个爱美丽的姑娘,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的裙装,又像大画家手中的调色盘,任由着高兴劲儿,调弄着各种色彩,你们知道,画出这绚丽多彩的火烧云的画师是谁吗?

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给人类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边续边体会,想象火烧云的缤纷色彩。

三、抓住形状特点,感受火烧云的变化莫测:

过渡:火烧云在不停地变化。如果你仔细观察,还会发现它好像有各种不同的姿态。

[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那匹马变模糊了]

自学第四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生:形状逼真、变化快、找出有关词句,读中体会]

生看师标:默读理解,各种符号的句子写了什么?

[幻: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能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变模糊了]

(哪些句子写出现,哪些句子写马的形状,哪些句子写马的变化)

相同方法自学第五、六自然段,投影参考对照

幻:依次出现了马、狗、狮引读。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 ),什么样子( )怎样变化。

忽然又来了( ),什么样子( )怎样变化( )

接着又来了( ),什么样子( ) 怎样变化( )

天上的火烧云只有这三种形状吗?你从哪儿知道的?(又像这个又像那个)根据你平时的观察还会像什么?(……)你能照四、五、六段结构想象天空此时的变化吗?(同桌互议,个人说颜色、形状合一说)

用一个词来概括火烧云形状的多?板:多

过渡:火烧云就是这样,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刚才还看得那样真切,一时又恍恍忽忽了,恍恍忽忽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四、默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你还知道了什么?(云多快、迅速消失、孩子喜欢)

你们见过类似的火烧云是什么样子的?

作者把火烧云描写得这么生动,平时注意什么?

小学语文火烧云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恍恍惚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过程与方法

1、安排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2、利用课件,通过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体会作者的文字,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教学重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红彤彤、恍恍惚惚”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想象火烧云的奇异景象,体会作者赞美自然景象的心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板书课题)天空晚霞放光彩,千变万化惹人爱。火烧云不仅变化极快,而且色彩十分丰富。让我们跟随著名女作家萧红,一起去感受一下火烧云的神奇、美妙吧!

二、字词学习,基础积累

1、教师范读课文中注音的生字。重点指导生字中的前鼻音“灿、镇”,后鼻音“猛”和多音字“模、待”。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圈画生字词,借助字典解决生字词。

3、检查自学情况,教学生字新词。

(1)教读生字并组词造句。学习“必、灿、凶、猛、威、镇”字时,可以用形近字对比的方法;学习“胡”字时,可以用同音字对比的方法;学习“骑、庙”字时,可以用猜谜语的方法。

形近字歌示例:

必:在他的心底,有一个秘密,胃酸分泌多,必须去求医。

灿:火光真灿烂,灶前做晚饭,出言来搭讪,汕头遇八仙。

字谜示例:

马站一旁,一人可上,两腿跨坐,驰骋疆场。(谜底:骑)

(2)对要求会写的字进行书写指导。

书写指导:

“必”卧钩圆润,撇画有力。

“胡”注意左右都要写得瘦小些。

“灿”“火”字略瘦长,“山”略宽。

“骑”右部稍宽稍长。

“秒”“少”右点稍高,撇向左下长伸。

“凶”外框竖不宜太高。

“猛”左部宜伸展,右部紧凑,底横宜长,托住上部。

“庙”“广”的撇要充分伸展。

“威”斜钩舒展,注意不要少写里面的短横。

“武”第二横略长,不要多写一撇。

“镇”“真”里是三横,不要少写一横。

(3)归类识字。

归类示例:

山-灿(灿烂)-仙(仙境)-讪(搭讪)

奇-骑(骑马)-椅(桌椅)-倚(倚靠)

少-秒(秒针)-妙(奇妙)-吵(吵闹)

真-镇(镇定)-慎(谨慎)-填(填补)

(4)多音字。

mú:模样一模一样

mó:模型模范

dài:等待以礼相待

dāi:待着待一会儿

辨析:“模”表示“法式、规范、标准”“仿效”“模范”“模特儿”时,读mó;表示“模子”“形状、样子”时,读mú。

“待”表示“停留”时,读dāi;表示“等待”“需要”“要,打算”时,读dài。

(5)重点词语释义。

笑盈盈:形容满面笑容的样子。

红彤彤:形容很红。

金灿灿:形容金光耀眼。

模糊:不分明;不清楚。

一模一样:形容完全相同,没有什么两样。

威武:(多义词)

①指力量强大,有气势。

②指武力、权势。

镇静:情绪稳定或平静。

恍恍惚惚:形容模糊不清,看不真切。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全文可划分为几个部分?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从整体上描述了火烧云给大地万物和天空带来的变化。

第二部分(3~6):具体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第三部分(7):写火烧云下去了。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火烧云的?

明确:从颜色和形状两方面描写火烧云。

3、火烧云有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出来?

明确:颜色的特点:颜色多、变化快。从“红彤彤”“金灿灿”“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的颜色”这些语句中可以体会到火烧云颜色多、变化快。

形态的特点:形态多、变化快。“马”“狗”“狮子”突出了火烧云形态变化之多;“一会儿”“过了两三秒钟”“忽然”“一转眼”等说明了火烧云形状变化之快。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初读课文,我们理清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通过作者的文字了解了火烧云发生时的景象,课后同学们可以互相交流讨论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五、练习设计,巩固提升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小学语文火烧云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烧”和“红”,“沉静”和“沉浸”等词语的区别。能根据词语的规律和特点照样子尝试着写几个颜色的词语。

2、快速默读课文,说说“火烧云”是一种怎样的云,它有哪些特点。

3、能按时间顺序理清课文的脉络,了解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欣赏大自然的瑰丽景色,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心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重点学习3——6,感受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了解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情况,欣赏大自然的瑰丽景色,激发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学习第一节

1、欣赏“火烧云”的照片:瞧,日落时的天空是如此美丽,如此壮观!今天我们学的课文,正是描写这一美景的,板书课题。

2、课文是怎样描述火烧云的呢?学习第二节

3、句子中的“烧”,能不能改成“红”?

(烧”是烧火、着火的意思。在这句话中,任何字都不能替换“烧”,因为“烧”既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颜色和动态,又写出了火烧云上来时的气势,而且还与后面的“着了火”相照应,更重要的是“烧”字在这里点了题。)

二、整体感知

1、组织学生默读课文。(课件出示),

初读课文小建议:

(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火烧云的?

2、交流,板书:出现变化消失

3、按出现、变化、消失,分别指名学生朗读。

(按实际情况正音:紫檀色、模糊、凶猛、一模一样、镇静……)

三、研读课文

(一)学习1小节

1、晚饭以后,火烧云上来了。那天空的霞光使地面发生了什么变化呢?让我们来看看课文的第一节,说一说。

(课件出示):

小孩子的脸→红红的大白狗→红的

红公鸡→金的黑母鸡→紫檀色的

小白猪→金的老头儿的胡须→金的

2、火烧云把白的变成红的,把红的变成金的,把黑的变成紫檀色的,它改变了周围的一切的颜色,甚至连你自己也变了,看到这些,你会是怎样的心情?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朗读这一节。

(1)指名读。

(2)齐读。

(二)学习3—6小节

1、这个地方火烧云的变化极多,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了火烧云的变化呢?快速阅读课文3—6小节,找一找。

2、交流,板书:颜色、形状

3、哪一小节描写火烧云颜色变化多的?指名读。(出示课件)

4、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读一读。

5、颜色真多呀,而且作者的写法也不一样,有叠词的:红彤彤、金灿灿;有两种颜色混和在一起的: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还有用实物色彩比拟的: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真是丰富多彩啊!

积累词语

半紫半黄

葡萄灰

6、句子比较:把原句中的“一会儿”改成“有”可以吗?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有红彤彤的,有金灿灿的,有半紫半黄的,有半灰半百合色的。

(四个“一会儿”表示几种颜色交替出现,瞬息万变,说明火烧云不仅颜色变化多,而且变化速度快。

7、火烧云不仅颜色变化多,变化快,它的形状变化更是如此。指名同学分节读4、5、6小节,分别用直线和曲线画出表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变化快的词。

8、交流,出示:

一会儿马

过了两三秒钟

忽然大狗

接着大狮子

一转眼

9、师生问答读第4小节

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什么?

它怎么变化?

怎么消失?

10、同桌用问答的方法读5、6小节

11、小结:作者描写火烧云变化时,把火烧云的形状想象成三种动物,写得栩栩如生,我们好像真的看到它们一个个在我们面前出现——变化——消失。你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多、快?(瞬息万变、变化多端、千变万化……)

12、想象火烧云还有哪些形状的变化?你能第5、6、7节的写法说一说吗?

(三)学习第7小节

1、天空中真是热闹极了,一瞬间,火烧云就下去了,指名读第7小节。

2、理解“恍恍惚惚”——(表示看的不真切,表现了火烧云的变化又多又快,让人眼花缭乱,实在无法看清楚。)

3、句中的“沉静”能用“沉浸”替换吗?(不能,意思完全不同,“沉浸”——形容让心情安静下来;“沉浸”——表示处在某种情景中。)

五、拓展作业

模仿第5、6、7节的写法写写云的其他变化

[板书]

出现

颜色

6火烧云变化多、快

形状

消失

小学语文火烧云教案篇4

〔解题〕

?火烧云》是萧红写的一篇散文。

萧红在这篇文章中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火烧云从上来到下去的过程中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展现了绚丽多彩、美妙奇异的火烧云景观,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向往美好生活的感情。

〔结构分析〕

文章以火烧云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为线索写的,共7个自然段,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晚霞的霞光照到地上的情景。文章具体描写了在霞光照射下人和动物身体颜色的变化。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先写从西到东“好像是天空着了火”,强调天空一片红色。接着写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围绕“变化极多”,不仅写颜色变化丰富,而且写变化极快。然后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一是把火烧云比拟成各种动物,二是突出火烧云形状连续、快速的变化。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写火烧云下去了。这部分写出作者观察火烧云的感受,从侧面表现火烧云变化又多又快,然后在快速变化之中迅速消失。

〔语意理解〕

“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霞光照得小孩子的脸红红的。”

两句中有两个名词,“火烧云”和“霞光”。“火烧云”和“霞光”不是一回事。“火烧云”是云彩受夕阳照射而产生的,呈红色;“霞光”,指太阳落下地平线后,余光照射到云彩上又反射到地面上来的光。因此,傍晚被阳光照得红彤彤的云,叫“火烧云”;而火烧云反射到地面上来的光,叫“霞光”。

“大白狗变成红的了,红公鸡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变成紫檀色的了。”

由于傍晚透过云层的阳光是红色的,人与动物等身体颜色不同,受到霞光的映照必然呈现不同的颜色:照到白色物体上,呈红色;照到黑色物体上,呈紫色;照到红色物体上,红上加红,呈金色。

“您老人家必定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这句写霞光照到老人身上的颜色。胡子是老人身上表征性事物。在红光照射下灰白色胡子变成黄中有红的颜色,即金色。表现了说话人对老人的敬重和对老人的美好祝福———金胡子是高寿的象征。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一句先总写颜色“变化极多”,再具体写变化成哪些颜色。“一会儿……一会儿……”,表明不仅颜色种类多,而且变化极快。“红彤彤”形容很红很红,也写作“红通通”。“金灿灿”形容金色耀眼。“百合”,一种多年生的草本植物,花呈漏斗形,白色。“百合色”,即白色。

“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

这句写作者观察火烧云时的真切感受,“恍恍惚惚”即“恍惚”的叠用。“恍惚”原指神志不清,或精神不集中,本句使用引申意义,指看得不真切。因为看的时间太长了,火烧云变化多而快,眼睛就发花了。这句话包括5个分句,第1分句概括写“恍恍惚惚”,后4个分句具体写恍恍惚惚的表现。

〔写作特点〕

1.写出了火烧云的特点。

作者抓住火烧云的两个特点,一是颜色变化多,二是形状变化快。

2.描写生动逼真。

全文采用联想的方法写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比如,说白狗变成红狗。红公鸡变成金公鸡,灰白胡子变成金胡子。再如,说云一会儿变成马,一会儿变成狗,一会儿变成狮子。

教学建议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3.学习生字词,积累好词佳句。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作者运用联想写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的方法。

2.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建议本课教学2课时。

〔操作要点〕

1.读书指导。

⑴激情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本课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导入:让学生看火烧云的录像或图片;教师通过优美的语言激发读书的情趣;引导学生交流观察火烧云的奇观,再读课文体会……

⑵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启发学生用多种方式朗读课文,在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写作顺序:火烧云“上来了———变化着———下去了”。

⑶再读课文,读中感悟。

本篇课文要以读为主。教学第1段时,感受晚霞的神奇,晚霞把万物改变了颜色。

课文第2自然段,主要告诉读者为什么叫火烧云。要抓住“烧”体会用词准确。感受天空红彤彤的变化莫测的景象,要通过文字想象,再借助图像感受火烧云的壮观与奇妙。

>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火烧云的颜色千变万化,瑰丽无比。教学时要通过感情朗读,感受色彩的魅力,同时进行词语的归纳,让学生用恰当词语来概括火烧云色彩的变化。

第4~6自然段写了云彩形状的变化,教师要在教学中用引读、再读等手段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小学语文火烧云教案篇5

一、教材分析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绘了晚饭过后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描写自然景物的散文。从美学的角度看:全文结构完整统一,段层错落有序;内容丰富充实,更富于变化;语言有韵律有气势,瑰丽动人。因此,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教材。通过学习本文,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鉴美的能力。

这篇课文共七个自然段,按火烧云变化来安排材料的。全文可分三大段:

第一段写火烧云上来时,天空中的霞光使大地的一切都改变了颜色。

第二段写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在不断变化着。

第三段写火烧云下去了。

全文紧紧抓住“变”来写的。

首先写出火烧云上来时,它的霞光使小孩子的脸、大白狗、红公鸡、黑母鸡、小白猪、老头儿的胡子……都在极短的时间内改变了本来的`色彩,染上了一层神秘的颜色。抓住了五个“变”字,可以使学生理解晚饭过后人们看到“火烧云上来了”那种惊喜的心情,体味老人“笑盈盈地看着他的小猪”以及乘凉人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那开心的祝愿话的情感。从而感受到是火烧云这种自然现象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生活的情趣。

接着写了火烧云颜色与形状的变化。变化之快、变化之多,是火烧云的特点。

课文第三段用了“一会儿……一会儿……”说明了变化快,又暗示了色彩繁多。这四个“一会儿”构成一组排比句,可见天空颜色变化气势壮观,令人陶醉。课文中使用了三种方法表现色彩的繁多:“红彤彤”“金灿灿”突出了“烧”时色彩的光亮;“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两种色彩的融合;“葡萄灰”“梨黄”“茄子紫”是以拟物的方法,更生动、更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中的色彩在天空中都有。学习这一段时,抓住这些词语,让学生理解想象,可以使学生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瑰丽,激发学生的情感。

课文第四至第七段写火烧云形状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马是跪着的”,“那条狗十分凶猛”,“一头大狮子……也是那样蹲着,很威武很镇静地蹲着”。这些描写将火烧云如马、如狗、如狮的形态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一会儿……变模糊了”,“忽然……也不见了”,“接着……看不到了”这些词句,反映了“马”、“狗”、“狮”变化匆匆,来无踪去无影的特点。

最后写火烧云下去了。“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这一拟人句说明了火烧云好像在故意逗弄孩子们,也表现了孩子们对变化莫测的火烧云迷恋的情感。课文最后一句“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了”做为全文的结尾,与开头一句“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形成首尾呼应,使全文结构严谨,同时也再一次显示了火烧云变化的神速,说明了火烧云是在很短时间内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然而,它留给人们的是欢乐与美好,迷恋与向往。

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品味句子的意思,体味思想情感,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1.旁边走来个乘凉的人,对他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这是一句开心的祝愿话。老人的胡子是银白的,在火烧云霞光的照射下,变成了金黄的,长金胡子的人是没有的,乘凉人用这句话表示对老人的美好祝福,充满了幽默与风趣,也表现了乘凉人喜悦心情。

2.“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这句话一连用了四个“半”,不是表示左一半为紫,右一半为黄,也不是二分之一的紫,二分之一的黄,而是“紫”与“黄”,“灰”与“百合”色的混合体。其中紫色与黄色的多与少,浓与淡,又可以形成许许多多的新调合的色彩。由此可见火烧云颜色变化很多。

3.“一时恍恍惚惚的,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什么也不像,什么也看不清了。”

这句话中的“恍恍惚惚”是模糊不清,看得不真切的意思。天空恍恍惚惚的,是太阳落下去了,火烧云就要消失了的缘故。正因为如此,所以火烧云的形状是模糊的,既像这个,又像那个,这全凭人们的想象。然而这种自然现象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又是瞬息万变的,因此是似像非像的,很快就什么都看不清了。

部分词语的意思可结合课文内容理解:

笑盈盈:盈,充满。脸上充满了笑容。课文指喂猪的老头儿看见自己的两头小白猪变成小金猪,那种高兴喜悦的样子。

恍恍惚惚:看不真切,模糊不清。

火烧云:日出或日落时出现的赤色云霞。课文指日落时的云霞。

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1.理清作者成文的思路,了解文章的段落层次,是学习本文的重难点之一。

课文分三大段:

第一大段(1—2自然段)讲晚饭过后火烧云上来了。

第二大段(3—6自然段)讲火烧云变化着。其中第三自然段讲火烧云颜色变化快、变化多。第四、五、六自然段讲火烧云形状变化快、变化多。

第三大段(第7自然段)讲一会儿火烧云下去了。

课文第二自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天空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是承接上文,点出这个火烧云是傍晚时的,太阳西落,首先照红了西边的天空,然后蔓延到东边。“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半句既点明了什么是火烧云,又引起下文,具体写天空中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的变化。

在教学中可重点分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帮助学生分段。

小学语文火烧云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晚霞的美丽,泊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火烧云变化的特点。

3、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描写颜色和形状两个典型语段进行仿写,培养学生写作能力,掌握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火烧云变化的特点,并背诵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掌握写作技巧,学会观察大自然的方法。

教学流程:

一、走近火烧云。

由猜谜语引入,出示图片。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

二、走进火烧云。

设计抢答活动,先请同学们读课文,了解课文后,进行抢答。

三、美读火烧云。

1、让学生放开声音云朗读3—6自然段,用自己的眼睛云寻找?,云发现为火烧云的美丽,把把你感觉的美丽分享给同学们听一听。引导学生体会火烧云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想旬其它火烧云的颜色。

3、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作者的语言美,体会描写颜色和形状的语句。

四、仿写火烧云。

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描写颜色和形状两个典型语段进行仿写,培养学生写作的能力。

五、走出《火烧云》,描绘大自然。

课外作业拓展,请学生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云观察自己喜欢的自然景象,写一写烟火、天空的云、海上的浪潮。.。.。.

小学语文火烧云教案篇7

【教学要求】

1、读懂课文,感受火烧云的绚丽多彩和美妙奇异,激发学生热爱自然,观察自然的兴趣。

2、学习作者按事物的变化顺序,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生动形象描写的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掌握火烧云的颜色和形状变化的特点。

【教学时间】

2课时。

【基本教法】

从整体入手,突出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朗读、感悟、理解和表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激趣,生动导入

1、出示题目:

师述: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著名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的课文,题目是《火烧云》。

教师板书:

火烧云

2、解释题目:

⑴ 启发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说说什么叫做“火烧云”?

(早霞、晚霞、云霞、彩霞、红云、彩云等)

⑵ 引导学生读读课文,找出书上描写火烧云的句子: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① 读一读:

有什么问题。

② 换词训练:

“烧”换成“红”,行吗?

(引导学生读议,找找理由:① 避免重复;② 前后照应;③ 显示出动态的感觉;④ 巧妙点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讲解:

课文按照火烧云的出现、变化消失的过程来写。

2、学生各自放开声音读一遍课文:

要求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3、采取赛读、选读等形式。

(引导学生继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在熟读基础上,要求学生各自大胆交流读书的收获,了解了什么,还发现了什么问题。

三、切入重点,感悟表达

1、研读第三自然段:

⑴ 细读课文:

读中感悟火烧云颜色变化的多和快的特点。

⑵ 背诵课文:

引导想象还有什么颜色,学会积累运用词语。

① 按“红通通”、“金灿灿”,这种样子说说还有什么颜色?

(如,红艳艳、红闪闪、黄澄澄等。)

② 按“葡萄灰”、“梨黄”, 这种样子说说还有什么颜色?

(如,苹果红、草莓红、樱桃红、辣椒红等。)

⑶ 小结:

火烧云的颜色这么多,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来概括出来?

师生共同评价这堂课好在哪里,还有什么问题。

第二课时

一、研读4~6自然段

1、学生分组读课文:

读后交流读懂了什么。

2、并用恰当的词语概括火烧云形状变化的多和快:

⑴ 变化多:

从“马──狗──狮子”可以看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多极了。

⑵ 变化快:

从“一会儿、忽然、接着”三个表示时间先后顺序的词语中看出火烧云形状变化快极了。也可以从“马──狗──狮子”的迅速消失中看出变化之快。

3、教师引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感悟写法,如:

第4自然段:

师:一会儿,天空中出现了什么?

生接读:天空中出现了一匹马。

师:马是什么样子的?

生接读: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

师: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有什么变化呢?

生接读: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可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的尾巴,那匹马边模糊了。

同样的方法继续引读5~6自然段,再次感悟课文的'写法。

4、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品味情趣,内化语言。

5、小结写法,读写迁移,学会表达:

这三个小节都按照“天空出现什么动物了”、“这动物是什么样子的”和“这动物的样子发生了什么变化”的顺序写。既写出了作者看到的,又写出了作者想到的,写得十分有趣,十分生动形象。你们想不想也来学着写写火烧云形状的变化。

二、学习最后自然段

理解“恍恍惚惚”。

(重点让学生朗读体验孩子们惋惜的心情。)

三、课堂总结,再次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