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准备好教案,能够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进行规律分析,细致的教案会让老师的课堂更加的丰富多彩,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美术小学教案参考7篇,供大家参考。
美术小学教案篇1
教学目的:
1:初步认识光和影的现象并运用于简单的绘画作业
2:发展学生立体感知能力,想象力,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光影现象的认识及其在绘画中的初步运用
难点:光源方向的区分和立体感的表现
教学准备:
照明器、苹果实物、示范用纸,铅笔、范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进教室前关灯,拉上窗帘。师生问好后灯亮,窗帘拉开,教室骤然明亮
师问:同学们,现在你们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引出光的概念,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再设悬念,引发好奇心
(出示苹果实物)同学们,请仔细观察这个苹果有什么变化?
将苹果放置照明器前,调节光的强弱,使学生认识光照产生的明暗及其深浅
板书;明——浅暗——深
苹果固定,调节光源方向,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光源的重要性,同时认识受光部和背光部及投影
板书:受光部——背光部——投影
光源固定,转动苹果,认识调子深浅的变化。
2:教材欣赏分析,进一步了解明暗形成及其深浅变化
出示范图,请学生指明光源的方向,加强对光影的认识
3:作业步骤
分析光源方向,区分受光部、背光部、投影——构图——轮廓——明暗
4:学生作业,老师行间指导
5:作业讲评,下课
美术小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向日葵的基本特征,培养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2、尝试用不同的分割方式将纸杯变形、涂色、制作出向日葵。体验变形所带来的快乐,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并能耐心地进行创作活动。
3、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手工活动的兴趣,初步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
1.一次性纸杯若干,蜡笔、剪刀等。
2.自制纸杯花(向日葵)
3.幻灯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随着背景图片,教师有表情地描述:早晨,太阳慢慢升起来了,葵花向着太阳,弯弯腰、招招手说:太阳你好!中午,太阳升得高高的,天蓝蓝的,云灿灿的,向日葵抬起头,对太阳说:太阳,你好!小朋友你们要说什么呢?向日葵你好!
二、出谜语引出主题:
高高个儿一身青,金黄圆脸喜盈盈,天天对着太阳笑,结的。果实数不清.(“向日葵”)引导幼儿观察向日葵的外形特征:脸庞是圆圆的,花盘上布满了一个个小房间,里面住着葵花籽,花盘的周围有许多半圆形花瓣,绕着花盘手拉手,风一吹,他们就跳起了舞。
三、出示纸杯:
师:小朋友们,我们都用过这样的纸杯吧。那么,喝完水后你会怎样处理它?(扔掉)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师:你看小纸杯多伤心呐!它觉得自己还有用处呢。我们小朋友帮忙想一想:用过的纸杯还能做什么呢?
(2)幼儿出主意,开阔思路,教师随机评价。
(3)师:看,老师把纸杯变成了绿色礼品,是什么呀?(出示实物向日葵)二、鼓励幼儿探索向日葵的制作方法。
1.纸杯花又环保,又漂亮,你们喜欢吗?我们一起看看用了哪些材料?
2.一次性纸杯怎么才能变成一朵美丽的花呢?(教师示范)请幼儿示范用剪刀把纸杯剪成花的过程: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从杯口沿直线剪到杯底,直到将杯身全部剪开,用手将剪开的长条状花瓣向外打开即变成花。
3.幼儿尝试不同的分割方式,制作向日葵。
做好了。剪完的小朋友拿出水彩笔,就可以给向日葵进行装饰了。
1.提出要求:先用剪刀从杯口往下剪,要是直线,一直剪到杯底,相隔一段再从杯口沿直线剪,接着把剪好的花瓣向外翻,后涂色,然后画花心。
2.幼儿探讨、操作。(放音乐背景)
四、展示评价
1.时间到,每个小组举起你的作品,没做完也没关系,让大家看看你的设计。
2.教师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把废旧的物品利用起来,来装饰我们的生活,你们真棒!小小的纸杯还有许多用处,下次我们把它制作成更多的绿色礼品送给弟弟妹妹,大家一起做环保小卫士,好吗?
美术小学教案篇3
小学美术教案全册
美丽的昆虫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回忆对称形状,色彩绚丽的昆虫,并能把自己认识 的最美丽的昆虫凭记忆画出来。
2.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观察探索科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启发学生回忆昆虫的外形特征。
教学难点:昆虫花纹颜色的对称搭配。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昆虫标本、作画工具一套。
学具准备:收集的昆虫资料、彩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课之前,老师首先给大家看样东西:(师展示蝴蝶标本),好看吗?这是二年级的小同学自己制作的昆虫标本。说到昆虫,它可是个大家族。早在三亿五千万年前它就是地球上种类最多的一种动物了。不管是在寒冷的南极、北极,还是炎热干旱的沙漠、赤道,不管在水里,土壤里,草地上,石缝中到处都有它们的痕迹。它----就在我们的身边。今天这节美术课,老师将继续带领大家进入神奇美丽的昆虫世界,去观察了解这些可爱的小生灵。
二、讲授新课
1. 交流: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说一说,你都认识哪些昆虫? (请学生将各收集的昆虫资料拿出来交流分享)
2.概括(教师结合标本进行):大家说得可真棒,这些昆虫不管怎样变化多端,但通常都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膀,形状各异,色彩丰富。
3.欣赏:今天老师还为大家准备了一些漂亮的昆虫图片,下 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希望同学们在看的过程中,要认真仔细,最少记下一种昆虫身体的形状、图案和颜色等特征。观看过程中可以讨论交流。(播放配乐朗诵昆虫课件。)
4.讲解示范作画步骤:
a.构思:选择自己熟悉喜爱的昆虫。
b.起稿:构图要饱满,直接用黑彩笔画,如果画错则用修改添加法进行巧妙掩盖。
c.装饰:在昆虫身上添加图案花纹,注意两边对称。用学过的线和基本形来装饰。
d.涂色:色彩要鲜艳,多用对比色。涂背景色时可多用近似色丰富画面层次。
三、学生作画,教师巡回辅导
教师在巡视过程中,对勇于创新、大胆作画的同学予以表扬。提醒学生活学活用,多运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进行创作。鼓励学生画出和别人不一样的美丽的昆虫来。
四、作业 展评:《我眼中的昆虫》画展
让学生自己进行评价,选出最美的昆虫作业 。教师引导学生从构图、色彩、创意等方面进行评价,尽量肯定每一个学生的优点。
五、课堂小结
看了同学们画了这么多美丽的昆虫,老师心里真开心。昆虫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有的是益虫,如:蜻蜒、蜜蜂、七星飘虫等,我们要保护它。有的虽然是害虫,如:苍蝇、蚊子,但它们也为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帮助。老师希望大家在课后多去观察了解这些昆虫,并且把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的美的东西用画笔把它记下来。
我的小天地
教学目的:
1.简单了解有关居室的功能和特点.以及不同地区、民族在设计上的不同文化和习俗。了解自己的小天地不仅有一般居室的特点,还要有表现个人的兴趣和爱好。
2.使学生能按照自己的心愿去表现和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小天地。尝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喜爱之情,表达自己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人。启发学生通过设计、表现自己的居室,体验生活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有关居室设计的文化、习俗。加深对自己身边居住环境的了解,唤起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教学难点:
绘画时房间里家具与家具、家具之间与周围环境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前后、大小关系。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教师作自我介绍,学生依次作自我介绍。
二、导入新课
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
今天我们是第一节课美术课,我想大家都想轻松一点,我们今天就来欣赏一幅外国名作.
学生欣赏讨论:1.从画中你看到了什么?感觉怎样?
2.从画中、文字中你了解到了那些东西?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补充介绍《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的相关知识:
1.古典油画的特点
2.《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的画面特点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课件。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和小朋友作品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欣赏了古代名作《夏邦蒂埃夫人和孩子们》,这幅作品虽然好,可是同学们总觉得它离我们台遥远了是吧?现在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现代一点的东西。
提问:1.你看到的都是些什么地方?你最喜欢那一个设计,它有什么特点?
2.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卧室,都有自己的一片小天地,谁能告诉大家你的那片小天地是怎样的?
3.你对你的小天地满意吗?
4.你理想中的小天地是怎样的?它的布置应当具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5.你准备怎样去改进你的那片小天地呢?
(学生讨论)
想一想,在你动手的时候你会遇到些什么困难?(内容、比例、层次等)
二、学生作业
要求:可凭记忆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设计自己的居室。
三、学生作品展示
学生交流讨论
其他小朋友的作品有什么值得我们学的地方又有什么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拓展
运用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试着设计我们的教室、校园等。
五、教学反思
民间面塑
教学目的:初步了解面塑艺术,感受我国民间丰富多彩的面塑艺术的特点。 教学重点:了解面塑艺术,掌握面塑制作的基本方法,并试着塑造一个自己喜欢的形象。
教学难点:揉、捏、剪、挑、压、粘、贴等不同技法的实际应用。
课前准备:橡皮泥、牙签等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暑假老师去公园玩,看到有人在用面团做小人,你们见过没有呢?
二、形象回忆作品赏析
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面人。同时介绍面人的流派知识。
除了面人,你还见过其他用面做的工艺品么?
课件不同地域、不同题材的“面花”作品,同时介绍一些春节、端午节、七巧节、老人做寿婴儿满月等不同时节场合的讲究规则。
请同学结合自己生活的所见来谈一谈,有的同学可能过年的时候随父母回农村探亲见过,有的同学在民俗村见过,也有可能有的同学曾经生活在农村,还亲自动手制作过,谈谈他们的感受。
三、小组探究
为什么我们用面来塑造?感受一下面和橡皮泥有什么不同?紧密细腻,黏合力 联系捏橡皮泥的经验,想一想我们可以用哪些手段来造型?揉球搓条扎眼 看看书中的作品,有哪些地方你不知道是怎么做的?
美术小学教案篇4
课前准备
(学生)画纸,绘画工具。
(教师),水粉画工具等。
教学过程
1.实验引入,揭示课题。
(1)在一个大玻璃杯里倒入黄颜色的水,然后慢慢地加入蓝颜色水。提问:请问玻璃杯里水的颜色有什么变化?(颜色慢慢地由黄变绿直到变成蓝色)
(2)小结:色彩的世界充满了无限的神奇!在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将进一步来学习色彩理性方面的知识,我们将认识色彩的三大要素:色相、纯度(也称彩度、饱和度)、明度。像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颜色在色性上慢慢地产生变化,称为色彩的渐变。
出示课题:《色彩的世界(二)》。
2.排列游戏,理性分析。
(1)将刚才两种颜色水的变化用色彩卡片排列出来(由黄色排到黄绿色、绿色、蓝绿色,再排到蓝色)。
(2)将黑板上的其他色彩卡片按照颜色的渐变排列(由绿到粉绿到白色,由绿到黄绿到黄色),并作相关的色彩实验游戏。学生观察、感受。
(3)出示示范图片,让学生把眼睛眯成一条线来观察,感受色彩的明度变化。
(4)小结:
①色相: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看到了色彩在变化过程中呈现出了不同的相貌,这就是色彩的色相。红橙黄绿青蓝紫就是七种不同的色相。色相是色彩的最大特征。
②纯度(彩度、饱和度):在活动中我们还看到色彩在渐变过程中其纯度也发生了变化。色彩的纯度是指色彩的纯净程度,它表示颜色中所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大,则色彩的纯度愈高,含有色彩成分的比例愈小,则色彩的纯度也愈低。
③明度:明度是指色彩的深浅、明暗程度。各种有色物体由于它们的反射光量的区别而产生颜色的明暗强弱。色彩的明度有两种情况:一是同一色相不同明度。二是各种颜色的不同明度。
色彩的色相、纯度和明度三特征是不可分割的,在色彩学上也称它们为色彩的三要素。
3.深入生活,感受色彩渐变。
我们不仅要感激色彩为我们带来的视觉美,更要学会用心灵捕捉生活中的色彩。色彩本身就是一种语言,有时不用具体的形象,美丽的色彩世界通过一年中四季的变化,它就可以告诉你它存在的意义。
(1)提问:在生活当中,哪些地方能看到渐变色彩?
(2)学生讨论,教师小结:早上朝霞升起的时候能看到渐变色,晚上很多大型霓虹灯色彩是渐变的,天空是渐变的,海水是渐变的……刚才大家所说的都是生活中所观察到的渐变色彩,实际上有一种绘画中也常用渐变色彩,就是装饰画。
(提示:讲解色彩知识包括色彩的明度、纯度、色相的理解,阐述色彩的冷暖变化。)
4.欣赏教材,观察分析。
(1)提问:观察这些不同的色彩推移作品,说说它们的色调特点。运用渐变色彩画出来的画与普通的画有什么不同的感觉?
(2)小结:画面有十分奇妙的光感与空间感。
5.讲解示范,明确要求。
(1)选择好渐变的色彩,想一想将这种色彩变成另外怎样的色彩。
(2)颜料里不要随意加水。
(3)渐变色彩的第一格颜色就是直接挤出来的色彩,比如红色,然后慢慢地在红色里加入黄颜料,要把握好色彩渐变的度,越往后黄色越多,最后一格就直接用黄色涂上。
(4)不要涂出框格子外。
6.学生作业,教师巡视指导。
作业要求:
(1)在一排方格内完成三组色彩的推移。如图(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色彩):
(2)选用恰当的颜色,运用色彩推移的方法为空白图案填色,要求画面工整,颜色搭配适当。
7.作业讲评,小结下课。
鼓励学生在今后的色彩绘画中多尝试渐变色,并出示优秀的学生作业进行欣赏、小结。
准备一幅你认为最有色彩感觉的绘画作品在下一节课展示。
美术小学教案篇5
我的家(记忆画)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观察,记忆能力及绘画表现能力。
2,陶冶学生爱家、爱家人以至更爱自己的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家》的录像片断等。
教学重点: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的家庭环境,凭记忆选择一个最美的角度默画出来。
教学难点:要扣紧主题,以一事一景来完成作品。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注意检查学生学习用品)
二、导人新课:欣赏《家》的录像片断,导人新课。
三、讲授新课。
1
启发谈话:家是温寨和团圆的代名词。大家认真地去观察自己家里最美的一角,现在请几个同学来说说你家最美的地方在哪里?(客厅、卧室、书房、厨房、阳台……)今天,我们就是要把这些最美的地方画下来。(板书课题)
2
读画(出示范图,引导学生欣赏教材范图,分析作品中的构思和画面处理效果)9卧室的一角、客厅的一角、书房的一角、阳台上、我的小天地……
3,小结:从构思角度来看,一张画不可能画出家的全貌,我们可选择一景一事来表现。教材中的学生作品画的都是家里的某一角落或一个侧面,表现手法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较好地表现出《我的家》。
4作画步骤,边讲边示范。
①构思:即确定主题,选择角度。同学知道老师平时最爱写毛笔字,老师就画书房的一角。
②打稿:根据构思轻轻地把景物画出来,注意选择你认为最美、最人画的地方,要突出主体部分,详略得当。
③修改:注意画面构图,线条的流畅明了,富有童趣。
5饣鼓励学生大胆创作,既要有生活性,又要有艺术性。
四、学生完成作业,教师巡回辅导。
五、小结:
表扬画得较好的、有进步的同学,作业给全班同学观摩;同时也指出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回去对照自己的家,修改一下,下一节课再给这幅画涂上色彩。
第二课时
一、组织谈话。
上节课,大家已经把自己家的一角初步画了一个o稿子,这节课,我们再稍作修改,涂⊥漂亮的色彩。
二、讲解上色方法,强调画面效果。
1,大家根据自己的意图,可用蜡笔、水彩、彩色水笔等涂色,做到上色自由,但又不失协调、美观、鲜艳的效果。
2.上色步骤:
①从整体人手,确定主色调。
②刻画画面主体,描绘美的感受,使画面达到表情达意效果,进一步体现爱家的思想感情。
③结合主体,搭配好背隶颜色,使画面色彩协调、美观,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3,结合以上步骤,学生谈谈自己的体会和想法,教师进行小结,并鼓励学生大胆用色,表达美的感受。
三、学生上色彩,教师巡回指导。
四、讲评学生作业,表扬造型和用色较好的同学,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提出改进方法。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惠安小姑娘(立体纸工)
教学目的:
学习立体工艺的基本技法,以及简单装饰
的技能,培养耐心细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闽南地区的民风民俗,进行"服饰
美"、"着装美"的审美教育。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的立体造型能力。
-、组织课堂纪律。
二、谈话导入。
1。谈话:福建泉州地区惠安女的服饰十分独特,令人
难忘。她们用大花头巾包裹头部,戴一顶_
圆形尖顶斗笠,上衣短窄,露出腰部的肚脐,下
身是宽松的大裤管,当地人总结为"封建头、民
巨肚、节约衫、浪费裤"。
2.读画:本课制作小人偶的方法比较简单,用一个纸筒(卫生纸的内芯)、一个乒乓球就能组成惠安女的基本形,然后根据惠安女的服装特点用彩纸进行装饰。尤其要突出花头巾、短上衣,惠安女上衣的颜色以天蓝色、淡绿色、粉红为多,裤子则多是黑或其它深色调的。
3.制作步骤:(1)用白乳胶将乒乓球粘在纸筒上。
(2)用彩纸在纸筒上装饰惠安小姑娘的服饰,装饰时要注意上衣要短,还可以用银色纸做人偶的腰饰。
(3)用彩笔在乒乓球上画出五官,建议学生可画不同的表情。
(4)将一块三角形彩纸贴在小人物头部做头巾。
(5)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做出不同造型动态的小人偶。
三,巡回辅导。要由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既要照顾全班同学,又要注意对个别同学的帮助。
四,进行小结。
美术小学教案篇6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纸拎袋的用途,初步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2.运用各种纸材、废旧材料,通过折、剪、画、贴等方法制作一只既实用又美观新疝纸拎袋。3.培养关注生3.培养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和创新的滢趣与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纸拎袋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随着?限塑令?的实施,各种纸兇袋取代了以傘的塑料袋,便成为一种时尚、个性、环保的标志。《纸翁袋》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现代的纸拎袋在实用的基础上,对其外形、色彩、图案等各方面都有要求。本课在学生掌握基本设计技能的基础上,紧密融合生活,引导学生针对纸拎袋的特征在创意、造型、图案、色彩爷方面进行一次大胆的创作。本课将运用旧挂历纸、旧画报纸:通过画、撕、剪、_插接、粘连等基破技法,进行立体和半立体纸工制作,师生共同参与看一看、议一议、做一做、评一评等活动,来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纸拎袋的设计制作方法,运用各种美术元翥,设计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新奇的、富有个性与创意的纸拎袋。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制作自己喜爱的物品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难点: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新、求异、求变的创造能力,设计制作的纸拎袋新颖有趣。
三、教学课时1课时
四、教学设计课前准备(学生)各式纸拎袋、旧挂历纸(或旧画报纸)、彩卡纸、剪贴材料(布、图案、贴纸等)、装饰材料(纽扣、珠子、彩绳等)、双面胶、剪刀、常规绘画工具等。(教师)课件、剪刀、胶水、旧挂历、包装纸、各种废旧材料、范催(自制学具袋、礼品、鞋服的拎袋)等。
教学过程
1.情境创设,揭示课题。
(1)检查学具准备情况。(2)出示纸拎袋范作,教师从袋子里拿出剪刀、双面胶、绘画用具等,展示袋子。(3)揭题。
2.欣赏感知,审美体验。
(1)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示课前搜集到的纸拎袋,说说它的来历和用途。(2)除了学生说的用途外,纸拎袋还可以用来干什么呢?课件展示各种功能的纸拎l袋。(3)好的纸拎袋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课件相应出示几组纸拎袋图片。教师小结:这些造型各异、风格不同的纸拎袋既方便了购物,又展示了商品的品牌形象、理念、文化,还体现了设计者的个性和想象力。
3.分析讨论,尝试制作。
(1)请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不同造型的纸拎袋看一看、摸一摸、拆一拆,了解纸拎袋的特点和基本形的制作方铥。(2)课件出示纸拎袋制作方法与步骤图,学生尝试制作纸拎袋基本形。探究:制作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如:怎样使纸拎袋的容量更大?怎样设计拎带会更舒服?怎样粘连会更牢固?
4.观察发现,感悟设计。
(1)造型。请学生想一想,你见过的、用过的纸拎袋有哪些形状?你发现它们的共同点了吗?①课件出示一组几何形纸拎袋,你发现了什么?说说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②课件出示一组仿生形纸拎袋,说说这些纸拎袋的设计灵感来自哪里。教师小结:我们发现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拎袋都可以概括为基本的几何形和几何形的组旬;除几何形外,』还有具象的仿生形,如:l可爱的小兔、有趣的小狗等。(2)装饰。①课件出示教材中以图案装饰为主的纸拎袋,思考:这些纸拎袋的图案设计有什么不一样?你喜欢哪一款?为什么?②怎样让纸拎袋变得更美观呢?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装饰?你带了哪些材料?打算怎样装饰?课件出示:拼贴法(剪、绕、撕、折、卷、贴等)和添画法装饰的纸拎袋。教师小结:可以运用各种材料,用剪一剪、绕一绕、撕一撕、折一折、卷一卷、贴一贴等方法,让纸拎袋变得更漂亮!(3)拎带。你觉得拎带可以怎么制作?学生讨论。课件出示:用纸剪贴的、直接剪的、用绳穿孔的……
5.设计制作,实践创新。
(1)作品欣赏。①课件出示学生作品,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只纸拎袋,为什么?(引导学生从造型、装饰、担彩等方面讨论。」)②课件出示创意纸拎袋作品,说说它们的创意在哪里,这些纸拎袋的造型和拎带设计巧妙在哪瞿?通过图片欣赏引导学生感受创造性设计的魅力。(2)小组讨论:如果让你设计,你会设计怎样的纸拎袋?你用它来干什么?(3)学生作业。①作业内容:设计制作一只纸拎袋,以添画或拼贴的方法进行装饰美化。②作业要求:第一层次:造型美观、色彩搭配和谐。第二层次:构思新颖、造型独特、装饰美观。③学生制作,教师巡回辅导,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优缺点及时点评。辅导要点:整体构思与造型;制作的技法与装饰方法。
6.作业展示,学生互评。
(1)学生作品展示。①学生自评:?设计师?从纸拎袋的造型、装饰、材料、时能等方面进行介绍,说说自己作品的特色与创意,谈谈在创作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②同学互评:说说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吗?提出不足及改进方案。③思维的碰撞,学习他人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完善作品。(2)评选活动:制作奖(评价标准:造型美观、制作精美);创新设计奖(评价标准:造型新颖有个性、装饰美观)。
7.课外拓展。
学习了纸拎袋的设计与制作,希望学生在环保意识日益觉醒的今天,能多设计、多使用符合环保要求的拎袋,为美化生活作出贡献。课件出示各式自制环保袋,学生欣赏并承诺不再使用或尽量少用塑料袋。
8.整理材料,保持整洁。
把桌面上的碎纸、废料装进我们亲手制作的纸拎袋里,保持桌面和地面整洁。
美术小学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几种常用的绘画、作色工具,掌握正确的握笔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大胆画画。
2、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画线、涂色练习,训练手指、手腕的灵活性和力度。
教学重难点:
在画线和涂色中了解各种工具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准备:整张白纸4张,每组课桌组合排成方形
各种画笔、涂色工具(学生)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喜欢画画的小朋友请举手;你都会画什么呀?)
二、导入新课:
检察学具。(学生带了许多不同种类的美术工具,把它们找出来,展示给全班同学看看,并说出名字。)
三、讲授新课:
1、在下面五个盒子中分别放入沙子、毛线、方便面、豆子、小棒,请一位同学摸,猜猜盒子里面装的是什么?(先小声告诉老师,然后用简单的线条尝试画在黑板上,让其他同学猜)
sorry,此处图片无法上传。
2、与学生们一起采用不同的工具尝试。如:水彩笔、油画棒、彩色铅笔等,让学生自由的作画、涂鸦。(教师可先示范不同工具的握笔方法,注意纠正学生的错误握笔)
3、添画游戏:学生们随着音乐围着课桌(课桌课前摆成长方形或圆形)旋转,音乐停,学生就坐在面前的座位上,将其他同学的作业进行添画。(教师可先作示范)
4、念儿歌:彩笔手中拿,大家一起画。画个小点变雨滴,画个方形变楼房,画条竖线变筷子,画团曲线呀,变呀变成妈妈手中的毛线。
5、教学:
a、展评学生作业。(由一个小组的学生共同来完成一张的作业,最后比一比,大家评一评哪一组的最好看,好在哪里?)
b、本课的学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