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撰写作文时,清晰的主题是文章的基石,能够支撑起整篇文章的结构,平时多思考和总结,积累素材的好习惯,能够让我们的作文更具深度和广度,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风俗作文600字作文推荐5篇,供大家参考。
风俗作文600字作文篇1
我特别钟爱于蒙古族,因为我流淌的血就是蒙古族的血统。蒙古人的大汗成吉思汗英勇善战,激励着他们的后代。望着英勇的前辈,我真是敬佩不已。
说起内蒙古的美丽,没有领略过它风光的人大概很难想象。且不说那雄伟的大青山,滔滔的黄河水,只看那无边无际的草原就足够让你留连忘返了。如果你夏天来到草原,看到的将是一泻千里的绿,平地是绿、溪水是绿的、线条柔美的小小丘也是绿的,到处都布满了绿色,直到和天际相联。在宽阔的绿野上,点缀着数以千计的野花、姹紫嫣红把草原打扮得更加迷人。而那星星点点散布在草原上雪白的蒙古包与流动着的马群、羊群、牛群更加点缀着这幅美丽的画。
有时候,服装往往会体现出一个民族的信仰和特点。蒙古族男女老少一年四季都喜欢穿蒙古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对于袍子的'颜色,男子大多喜欢穿蓝色、棕色。女子则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女袍比较紧,以显示身材苗条和健美。蒙古人认为,像乳汁一样洁白的颜色,是最为圣洁的,多穿于盛典、年节吉日时穿用;蓝色则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红色是像火和太阳一样能给人温暖、光明和愉快,所以平时多穿这样颜色的衣服。腰带则更是蒙古族服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男子扎腰带时,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骑乘方便,又显得精悍潇洒,腰带上还要挂上“三不离身”的蒙古刀、火镰和烟荷包。女子则相反,扎腰带时要将袍子向下拉展,以显示出娇美的身材。总之蒙古族服饰总体上表现为自然大方缺细琢精雕的沉稳风俗。
而蒙古族的白节就是一个十分隆重的节日。白节又称新年。古代蒙古人以白色为纯洁、吉祥色,所以又称春节为白节,在白节对蒙古人互相馈赠白色之物、互相抱吻,互送祝福。白节在腊月三十日晚上,全家穿上节日盛装,欢聚一堂、拜贺新年。通常全家老少烧香拜佛,然后晚辈向家长献哈达、敬酒、礼拜。初一清晨家族开始拜年。白节一般要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结束。
哦!多么独特的蒙古族,我爱你。
风俗作文600字作文篇2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自己别具一格的风俗,处处彰显着中华文化的魅力,而我家乡的风俗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天色未亮,一切都还在被晨雾笼罩,父母起的很早,因为今天是除夕。在这一天,春运的人还是很多。汽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大约两个小时后,我的老家云梦就到了。路过集市看见旁边有的孩子们玩鞭炮这些鞭炮还有响亮好听的名字,比如孔雀开屏,五光十色小金鱼。鞭炮的款式也是让人应接不暇,父亲停车下,买了许多。有些是拿来讨好小孩子的。还有一些则是除夕晚上才能放的,除夕又叫大年三十,在这一天我们也要祭祖。并以年糕三牲饭,还有三茶五酒祭祖希望祖宗回家过年,爷爷拿来一个锅底生锈,但锅内完好的一口铁锅。爷爷身穿灰色棉袄,下着卡其色棉裤,他把铁锅放在了右门的门后,再拿了一些纸钱,然后和海绵垫子之类的就绪,开始祭祖了。这些是由大伯父,二伯父和父亲(按照长幼的顺序),再次轮到,哥哥姐姐和我,就开始祭祖了,而且烧纸的过程中,还得念叨着说出自己的愿望,希望祖宗保佑我们能实现
等祭完祖就要吃团年饭了,我们一家共有16口人,所以坐在了大圆桌上,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换上了新衣,穿上新鞋。每年桌上必不可少的一道菜就是排骨藕汤。吃完饭后要在客厅放炮竹告诉别人家已经吃完了,到了晚上,爷爷会带我还有哥哥姐姐上街,我们那里的小商铺是不会关门的,大街上人来人往,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们感受到了十足的年味儿。
回家以后大家整齐划一地坐在电视机前看春晚。可小孩子们却总是也闲不住。在村里四处乱跑,到处串门儿,给人家拜年要压岁钱。晚上12点就会有一场舞狮子,大多数孩子都跑去凑热闹,那狮子跳来跳去眨一下眼睛活灵活现,时不时还做一些有趣的动作,小孩子看了十分喜爱,拍手叫好。
这就是我家乡有趣的风俗,这些风俗传递着中华文化的魅力。那么你的家乡的风俗是什么样的?有机会一起来分享吧。
风俗作文600字作文篇3
年三十一大早,我看见奶奶正忙着买蜜枣,桂花,春糯米粉,准备蒸年糕呢!我长这么大,每年都能吃到奶奶从乡下寄来的美味年糕,但从没看到过奶奶是怎样蒸年糕的。今年正好回老家,我可要亲自“实践”一下。
总算等到吃好午饭,奶奶从橱里拿出蒸笼。于是我对奶奶说:“让我来当您的助手吧,我吃自己蒸的糕,心里会更甜!’’奶奶微笑着同意了。我挽起袖管,那股高兴劲可别提了。我仿佛已经闻到了年糕的阵阵香味。
只见奶奶先把糯米粉倒进竹匾里,在里面加上了白搪,蜜枣,桂花。再用勺子麻利地来回拌匀。奶奶告诉我:“这样蒸出来的糕既有蜜枣的甜味,又有桂花的香味,让人回味无穷。”我想:怪不得奶奶每年都寄好多年糕来,但我总觉得吃不够。想着,我就学奶奶的样子用筷子不停地搅拌着.
接着,奶奶在大锅里放了一锅水和几根筷子,把锅盖盖上,让爷爷烧火。过了一会儿,满屋水汽,水烧开了。这时,奶奶在蒸笼的内壁用纱布轻轻地抹上清油,放人已拌匀的米粉,双手在蒸笼的四周拍了几下,等米粉拍结实了,急忙把蒸笼放到锅上蒸。一会儿,米粉中就冒出了几个顽皮的小泡,小泡碎了,蒸汽就从米粉中冒出来.奶奶低下头,仔细观察蒸汽的出处,还不停地在出气处撒上米粉.奶奶一边忙着添加米粉,一边给我“面授机宜”:“这添加米粉很有讲究,不然的话,蒸出来的糕,有的地方生,有的地方熟,口味很不好。”奶奶还不停地关照爷爷把灶内的火烧得旺一点.不多久,一股年糕香扑鼻而来,一笼又糯又香的年糕就蒸好了。
奶奶乐滋滋地把冒着热气的年糕递到家人的手里,嘴里不停地说着:“吃了搪年糕,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是啊,这一块块搪年糕不仅给我家带来了新年的喜气,更是寄托了奶奶对全家新年的美好祝福!
风俗作文600字作文篇4
我家在过年时可有许多习俗呢!想知道吗?
过年前夕,家家户户手忙脚乱地把腊肉腊鱼等做成美味佳肴,在窗前、墙壁上、门上都贴着火红火红的对联和倒着的“福”字。
紧接着,只见爸爸妈妈忙得不可开交,有的买年货,有的打扫卫生,奶奶则是在街上逛街,比如买鸡或是买鸭买几只还是买其他的。
过了一会儿,奶奶终于回到家了,我看着那充满生机的五花肉,立即“口水直流三千尺”,可奶奶怒气冲冲:“不准偷吃,这是给客人吃的!”“哼!我才不稀罕呢!”我小声嘀咕着。但是我的脸上还是没有减少过年的那种喜悦。
振奋人心的'时候到了,桌上摆着许多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我的眼睛却圆鼓鼓地盯着妈妈刚刚拿走的零食,伤心欲绝,香喷喷的米饭也勾不起我的食欲感。奶奶又请了很多的人,我家可谓是门庭如市,鞭炮声也连绵不绝,客人们笑容满面,而我们这些小孩,就像是多余的,不需要的,碍眼的,为什么呢?因为桌子被围得水泄不通,夹个菜都难,连坐的地方也没有,真是有人欢喜有人愁啊。
晚饭过后,奶奶连忙端出了一盘饺子,原来爸爸妈妈早就知道晚饭过后会有饺子,故意不吃饱,而我的肚子已经圆鼓鼓的了,只能看着他们一口一口吞噬着。但值得欣慰的是我收到了许多红包。
今年情况特殊,受疫情影响初一初二街上虽有人拜年,但也并不多。很快就元宵节了,到了这一天我们全家人都会买元宵来吃,煮的、炸的都有,到了这天,我们晚上还会看晚会,看着乏了,也就去睡了。
怎么样?这就是我家乡的习俗,过年时热闹非凡,元宵节那美味的汤圆也等着你来尝,你们那里呢?
风俗作文600字作文篇5
糖瓜祭灶,新年来到,姑娘要花,小子要炮,老头儿要一顶新毡帽!”老北京人过年,一般从“腊八”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后。旧时北京的一首民谣中说:老婆老婆你别谗,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过几天,漓漓拉拉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首,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去拜年。” 腊月初八,家家熬腊八粥,传说这天为佛祖得道之日。当年释迦牟尼用钵化缘,化得五谷杂粮充饥,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每年的腊月初八也用多种米、豆熬粥供佛。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这天家家户户都要举行祭灶仪式,人们在灶君神像前供上关东糖、清水和秣草,送灶君爷“上天”。人们如此尊重这位灶君,是为了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祭灶之后,人们开始准备过年。家家都要彻底清扫,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门上贴门神,门框上贴春联,门楣上挂“挂笺”,门前插芝麻秸,屋内窗上贴剪纸,墙上贴年画。
除夕和初一是春节的高潮。当时的旧俗很多,既不许动剪刀,也不许说不吉利的话。三十晚上,大街小巷不时传来“送‘财神爷’的来了”声音,于是家家户户都有人跑出门外,以几枚铜元请过“财神爷”,在家里面恭恭敬敬地供起来。除夕之夜,照例不睡觉,叫做“守岁”。大家围炉共坐,笑语喧阗,喜上眉梢,欢腾室内,小孩子们则在街上放鞭炮。夜半子时,合家坐到一起吃“更岁饺子”,即开始了新的一年。
北京春节期间,另一番盛况就是庙会和民间组织的各种花会。旧时的北京城内及郊区,共有七百余座庙宇,春节期间,大小庙宇均向香客、游人开放。在庙内及门前设有集市,称做庙会,北京庙会以白云观、大钟寺、东岳庙等处最为著名。郊区的花会在春节期间最为活跃,几乎村村都有,花会表演的项目繁多,有高跷、旱船、太平鼓、地秧歌、幡会、狮子、小车、竹马等。有些村子还要搭上大棚,悬灯结彩,表演各种节目。
喜气洋洋的气氛,五颜六色的年画,劈啪做响的鞭炮和人们暖融融的心情交织在一起,给人们带来了欢乐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