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生活要尽量做到准确、细致、透彻,这样写出的作文才格外的生动,我们都知道作文在语文考试中的重要位置,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端午节5篇,供大家参考。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端午节篇1
又是一年的端午节,又到了赛龙舟吃粽子的时候。在这个热热闹闹的季节里,我怀念起了家乡的端午节。
我的家乡是__溪上的一个小镇,端午节的气氛特别浓厚。家乡的端午节是从农历五月初一开始的。家乡过的端午节流传的风俗:初一糕、初二粽、初三螺、初四艾、初五赛龙舟。
糕是为祭祀祖宗用的,是用面粉或用米磨成粉发酵后加糖做成的,松松的、甜甜的,很好吃。
记得每年五月初二,母亲都会从棕树上砍下一朵棕叶,捆在高高的四方桌桌脚上,顺着叶子的纹路扯成一条一条的,末端还是连在一起的,用来捆粽子。洗好的粽叶和糯米端过来,还有调羹和筷子,一切准备就绪,就搬来小板凳开始包粽子。而我就在旁边蹦来蹦去的,不停地问什麽时候才能有粽子吃。看着一片片粽叶在母亲灵巧的手里神奇地变成一个个精致的粽子。没多大会的功夫,桌脚上就挂起来一串串精巧的粽子,解下来提在手里沉甸甸的。就那样提着棕叶的梗一并放进大大的锅子里,得煮上好半天才能好,等吃上粽子多半都到了下午了。等到一揭开锅,一股浓郁的棕香肉香立即扑鼻而来。
家乡的端午节有吃螺的习俗,据说是小孩在这一天吃螺会变得聪明。螺这东西当时不昂贵,五分钱就能买一盎,村里几乎家家都买得起。初三这一天,卖螺的小贩会满村里吆喝。小孩们向大人讨了钱、买了螺后聚在一起吃;孩子们吃了螺,留下螺壳,就屋顶上扔,弄得旧瓦片喀啦喀啦作响,其乐无穷。初四一早,大人就会叫小孩们去田埂拔一捆沾着露水的艾草,回来插在门框上。大人们说这样驱蚊虫、能避邪。等插在门框上的艾草渐渐被风干了,就成了药。夏天村里的小孩容易得胀肚子,肚子鼓鼓的。拔一根干艾叶放在锅里煮。蒸气冒出了一股好闻的香气,在屋里绕来绕去,冷却后让胀肚子的小孩喝下,有时肿鼓鼓的肚子就会渐渐瘪下来。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端午节篇2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妇孺皆知的节日——端午节。
在这一天,清香四溢的粽子从热气腾腾的锅里一串串提出来,趁热解开粽叶,美滋滋地大口吃着,真香啊。
粽子的口味多种多样,我们官庄最常见的是原味粽子和肉粽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粽子,我也不例外。我最喜欢吃的粽子是原味粽子。
端午节又叫端阳节、龙舟节。相传大约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一位爱国诗人屈原跳入了汨罗江,自尽了。
他为什么要跳江自杀呢?因为秦军攻破了楚国,屈原以死明志,抱着大石头跳江了。
当晚,有位村民做了一个梦,梦见屈原说:“你能投点食物到江里吗,鱼儿一直在啃食我的.身体,谢谢你!”人们听此,马上拿网捞鱼,有村民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传说是为了驱赶蛟龙水怪的。又有人把粮食包成粽子煮熟扔入江中,让鱼吃粽子,不啃屈原的身体。这个故事一直流传在现在。
因此,喝雄黄酒、吃粽子的风俗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了下来。在我们怀化的沅水上,这端午节前,每年都会举行隆重的赛龙舟呢。记得那时候万人空巷,沅陵县城的龙舟大看台上,观看龙舟赛的,那场景简直太壮观了。
这就是家乡的风俗,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端午节篇3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有端午节、重阳节、春节、中秋节……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传说为了纪念历史上伟大民族诗人屈原。每到五月初五人们都有吃粽子,插艾叶菖蒲,赛龙舟,饮雄黄酒习俗。
我喜欢吃粽子,也喜欢看包粽子。今年端午节嘉信茂广场举办了一个包粽子比赛活动,我妈妈帮李奶奶报了名。我们组成了一个助威团,成员有我和爸爸妈妈,还有我奶奶,奇奇和夏勇叔叔。浩浩荡荡来到了比赛现场。
好家伙,参加比赛奶奶可真多呀,一个个信心十足,跃跃欲试。主持人宣读完比赛规则:五个人一组,六分钟时间,看谁包得多,又不洒米,还要外型美观。包粽子比赛正式开始了,不一会儿时间有奶奶包了十一个粽子,有奶奶包了六个粽子,有奶奶包了喇叭型粽子,有奶奶包了枕头型粽子,比赛非常激烈。终于轮到李奶奶上场了,我们怀着紧张心情看李奶奶比赛。开始比赛了,只见李奶奶拿了两片粽叶卷成了一个喇叭形状后,左手拿着卷好粽叶,右手放了两勺米,然后一包小粽子就出来了。李奶奶又赶紧把绳子一头用牙咬住,另一头围着粽子绕了两圈,一用力,绳子断了。李奶奶开始有点手忙脚乱了。我们就给李奶奶加油鼓劲,她很快调整了过来。比赛结束了,李奶奶本来包了八个粽子,可一个还没扎绳子,另一个一提起来就把米洒了一地,所以只能算包了六个粽子。最后评奖时候李奶奶得了一个参与奖。
这个端午节我们大家都过得很开心,很快乐。我喜欢过端午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端午节篇4
五月五,雄黄烧酒过端午。五月五,划龙船,过端午。
这一天又到了端午节,充满粽香飘逸。传说在端午节这天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节飞端午谁自言,万古传闻为屈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端午节是中华传统节日,凝聚这老祖先的智慧的结晶。故乡在端午节这一天,我们小孩子的手臂上要寄上午五彩线,带上漂亮的香包,额头上画雄黄酒画一个王字可以祛五毒。
今年夏天我去奶奶家过端午节,看见奶奶正在包粽子。包粽子是很讲究的,需要碧绿碧绿的新鲜的竹叶,散发着淡淡的竹香,闻起来很好闻;“相思豆红豆、甜甜的红枣、浸泡在水里的洁白的糯米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我看着奶奶,轻车熟路的包着粽子。这时奶奶挽起袖子,把一张张粽叶卷成圆锥形,锥底铺满糯米,并且放一些甜甜的红枣红豆等等,并在上面再铺一些糯米。然后熟练地用白线把它包裹成一个一“枕头娃娃似的。我迫不及待地从奶奶手中拿起工具,尝试着包粽子,由起初的包的不熟练到后来的完美。当粽子在蒸笼上蒸熟的时候,我拿起来吃的那一瞬间满口的香甜和对屈原的敬意油然而生。
在故乡我们,吃完粽子还要去看赛龙舟。来到湖畔,看到湖中都是龙舟,队员们个个都在摩拳擦掌,似乎有些迫不及待。直线裁判一声令下,这些龙舟都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的冲出去。队员们穿着红白相间的衣服个个士气昂然。他们头上还带着白手巾,上面写着奋斗,奋斗,再奋斗。在湖边的人们的加油声和紧密的鼓点声中,队员们个个你追我敢的,都要冲向终点获得胜利。
故乡的端午真精彩啊!我还想再过端午节。
家乡的风俗作文600字端午节篇5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在端午节那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吃粽子,桌上摆的、街上卖的、人们谈的,几乎都是粽子。
粽子,似乎就是端午节的象征。
端午节吃粽子,是有来由的,有这样一个典故——在两千多年前,楚国有一位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因为楚国灭亡,悲愤不已,他忠贞不屈,含恨跳河自尽。人们怕水里的鱼吃掉屈原的尸体,便将米、肉等美味的食物,用粽叶包起来投入河中,希望鱼儿只吃粽子不吃屈原的尸体。屈原跳江那天是五月初五,在中国农历上属“端午”之日,为纪念屈原,人们就将这一天定为“端午节”,家家户户吃粽子,以纪念屈原的忠君爱国。
端午节吃粽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自己动手包粽子,已变成传统文化新风尚。可别小瞧包粽子,那也是一门技术活。主要分三个步骤:首先,要准备粽叶,将其刮毛、洗净,堆放整齐备用;其次,要准备粽馅,主要是以米为主,将米用水浸泡半小时,再配些花生绿豆之类的豆类,再配些肉块或蛋黄,搅拌均匀,调好盐味即可;最后,才是包粽子,左手托着粽叶,将粽叶按45度角对折成漏斗状,右手舀粽馅导入粽叶卷成的漏斗里,再将粽叶卷起来包裹住粽馅,完全密封并裹紧,然后用绳子捆紧,粽子就包好了。
粽子要蒸熟了才能吃。蒸粽子是最让人难熬的,粽子在蒸的时候最香,粽叶的清新味、粽馅的米香豆香环绕着肉香,直钻你心里去,让人心痒痒的,光是闻闻,就令人垂涎三尺!
吃粽子看龙舟赛,是我每年过端午节的最爱。我们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看。只听一声巨响,一条条龙舟箭似的飞射出去,一个个粽子皮齐刷刷地被剥开,选手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飞快划船,台下观众聚精会神地看着比赛——1号舟往前冲了,小朋友偷偷吃了一口粽子;2号选手超越了对手,大人们松了口气也停下来吃粽子,接着观察落后的3号舟,小朋友乘机也吃一块……舟冲,吃粽;舟停,吃粽;一口一个粽子,就在这惊心动魄的不经意间吃了个精光。
端午节,真有趣。充满了民族特色,弥漫着浓郁的水乡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人们缅怀先烈忠贞爱国,代代相传、继承发扬,祝福祖国美好人人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