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屈原的作文7篇

时间:2024-05-22 作者:tddiction

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有助于我们写出优秀的作文,一篇优秀的作文是可以让读者产生共鸣的,能够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和思想共振,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屈原的作文7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屈原的作文7篇

关于屈原的作文篇1

苍茫汨罗之上,烟波浩渺,水珠飘浮,树闪影动,你的背影,好像就在昨天。你出生于楚国的名门之后。天生的你,应当享受养尊处优,受人爱戴,应当要有一种自高自大的神气。

可你没有,在七国分争的春秋战国时期,一声响亮,震天动地的啼哭,震撼了整个楚朝,那就是你啊。你拥有与生俱来的优良高贵血统美好的名字。有卓越不凡的才能是楚国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占尽了天时让人万分羡慕。你正直不阿虽再次遭贬,你白色的衣袂在狂风中飞舞,你黑色的长须在暴风雨中飞荡,这时的你,思维的火花在你的脑中飞扬,激愤的火焰在你的身上贯穿。你化激愤悲痛为神奇,写出了字字珠玑,贯古烁今的众多伟大诗篇,《离骚》、《天问》、《九章》……

你有杰出的才能,但无用武之地,你有远大的抱负崇高的胸怀,但却因为地不利人不和,最终只能以死明志。在你的身上,印证了诗人与英雄的悲剧,一生孤独,没有知音小人暗算,帝王不纳,尔虞我诈,战火连连无休止。你藐视达官贵人污吏,为自己树立了众多敌人。也许你并不知道,自古以来忠臣总是非死即伤,总是讨不到好处。或许你知道。但你那正直、不愿拐弯抹角、洁来洁去的性子却注定成为你一生的绊脚石,你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你已绘制好祖国的蓝图,正待实施。但,你的梦境很美啊。可那终究是梦啊。是虚无的、飘渺的,这个梦境已在摇篮里就被残酷的现实所撕碎,所扼杀。你没有安于现状,选择了弯曲坎坷的政治道路,你没有弃楚投秦,义无反顾的为这片自己所深爱的土地奋斗、保卫终身。在你的心中。“生命诚可贵国家价更高。”你在听说郢都被攻破之后毫无留恋的与这个世界告别,激愤、悲伤、痛楚,形成了巨大的火焰吞噬着你的心。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你的背影被浪花所掩盖,越来越远。只有枯木,残花。

关于屈原的作文篇2

一年又一年的端午,让我们油然想到了你——屈原。

斗转星移,时空定格在那一刻。此时,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两千多年前的五月初五,你缓缓地走到悬崖边,夕阳将你映在地上的影子拉得很长很长。你凝神静气,望着西天即将消逝的一抹亮光,内心不禁泛起无限怅惘。

惨淡的风阵阵掠过,不时地卷起地上枯草的叶子。你一袭白衣,襟带和那乱蓬蓬的发丝在风中散乱地跳动着。你回收视线,深沉地眺望着江面那不断涌起、又迅速破碎的浪花。此时,你深邃的目光中多了一分愤慨与无奈……

“空有满腹经纶,空有赤胆忠心,叫我如何报国?昏君恶臣,让百姓如何安居乐业?……”想到这儿,你不禁头涔涔,泪潸潸了……

紧接着,空中乌云翻滚,电闪雷鸣。怒号的狂风,不断撕破你的长衫。江水咆哮,不断地拍打着水中的岩石,惊起怒吼的水花……

“与其苟且偷生,不如以死明志!”此时,你的目光中,多了一份坚毅,多了一份沉着,似乎还隐隐有一份释然。你那饱经风霜的脸上,勉强露出一个微笑。我想,那或许是你对自己一生辛劳的慰藉吧!

然后,你伴随着一首悲歌,纵身跃入江中。“啪——,”江面溅起惊人的水花,空中迅速聚集那残留的泪……

骤然间,苍天哭泣,大雨倾盆,……

你留下的《离骚》和拳拳爱国之心,激励了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令杜甫写下“三吏”“三别”的不朽诗篇,让岳飞高歌《满江红》去尽忠报国,使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你走后的每年五月初五,便成了哀悼你的节日。

千百年来,布谷声声的五月,芳草萋萋,华夏儿女泪痕深深,柳树的长发上滴着雨,也滴着你的泪。那一个个多情的粽子,那一声声发龙舟时的呐喊,诠释着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拼搏精神和爱国的主旨。

今天,我们用仰慕搭建了一座房屋,专为你遮挡风雨与疲惫;我们用挚爱种下一片花朵,花瓣上写满欢迎与憧憬;我们用热情写下一首诗,诗句全是自豪的汇报与骄傲……

屈原啊,“诗人节”将要到了,请加快你“回家”的脚步吧!

关于屈原的作文篇3

今天小记者我,要来访问一位非常爱国的古人,常常在端午节时会听到他的名字,这样你们猜到了吗?还没对吧?那就跟我一起乘着时光机,回到过去。

到达目的地,小记者我往江边看去,隐隐约约看见我要找的人,连跑带跳的赶到他的身旁,问了一句:“请问是屈原先生吗?”

那位站在江边的老伯伯,缓缓的转身看着我,说了一句:“请问你找我有什么事吗?”:

找到了屈原先生,使我超级兴奋,我赶紧请他坐在一旁的石头,便说:“不好意思,我想请教你几个问题,不知道您是否有空?”

“有事有啦,不过你要快一点,因为我还有事要做。”

“那请问您,为什么您要选择自杀,而不是活下来?”

“因为我觉得这世上好像没有人可以了解我,既然没有知音,倒不如不要活在这个世上。”听了这番话,我不禁替他感到难过,但又打起精神继续访问。

“那如果你死了,不是就无法继续造福人民了吗?”

“你说的也是啦,但我好像已经没有心情管那些了。”

“怎么会呢?你要打起精神,让这个国家的人民都过着幸福的生活,不要因为君王,而让他们都过着穷困的生活。”

“虽然我知道你说的都对,但没有人和我一样想要帮助百姓,所以还是算了吧!况且,我也不想被他们污染,所以我必须这么做,谢谢你的意见,但还是很高兴认识你。”

屈原先生一说完,就抱着身边的大石头跳进水里,

赶紧到村口大喊:“屈原先生跳水自杀了!快帮忙啊……”我话还没说完,就被强迫带回去了。

回到这里,我想了想,原来屈原这么爱国,但其实我最佩服他的一点是,他还是会保护自己,坚持自己的理念,直到他彻底绝望为止,不管事实如何,屈原真的是一个令人非常敬佩的古人。

关于屈原的作文篇4

摆在屈原面前的,只有两条路:一条是与世推移,另一条则是坚守节操。屈原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二条。

走到这一步,他需要极大的勇气:他需要抛弃的是他的生命,他的国家。他已经清楚地认识到,曾封他祖上为“屈”的那个家族血脉已经不可挽回地走向了衰败。曾经侍奉的那个又蠢又荒诞的王最终竟要死在他国;新立的王又变本加厉,不但不再诏用他,反而加他贬得越远越好。作为一名忠心为国的臣子,还有什么好说的呢?不再为之而“屈”,只能投入自己幻想的那个世界中。按照礼来说,臣子未尽忠,这是大罪,屈原也心怀这种想法,即使在自己创造的那片净土中,也不会掩盖自己内疚与罪责之感。这就是坚定地一心为国的代价。坚守着那个崇高的志向,那份痛苦谁又能知呢?

而放弃却只在一念之间。渔父与屈原对话的场景仍历历在目。虽无法考证历史上是否真有如此一回,却又从侧面表现出,当时的“圣人”们经常是与世推移的。“圣人”们飘然于世,过着最初的道家原型的生活。出事入世,随心所欲,内心中空空如也,无欲无求,也能成为一方“圣人”,此乐何及!放弃操守正如洗澡一般简单,一转眼,心中都被冲走,毫无保留。这在屈原看来,是永远不能接受的。“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同寿,与日月兮同光”,多么有气势对理想告白!内心被这样的想法包围,又怎么会想着苟且偷生呢!苟且偷生又怎能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光呢!宁愿在绝望中保全自我,也不会去做一名放弃道德、昧了良心的佞臣。

屈原把这一切看得如此透彻。“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忠贤之士也会生不逢时。既然自己无法贡献自己的力量,那么沉入那不再会绝望的世界也比苟且又内疚地存于世更有意义。对未来抱有信心的人一定是会选择坚守的。

在他之后的几百年,诸侯混战,不再太平。直到司马迁所处的汉朝建立,局势才稳定下来。而与屈原相隔甚久的司马迁也与屈原做出了相同的选择。受了宫刑的他,坚守意味着守住志向,而放弃此时却变为了死,死了就不用受这么多的苦了,便解脱了,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前人屈原正是因为觉得飘然于世无法实现人生价值才自沉汨罗,此时司马迁只是以一个近似宦官的卑微身份,犯的又是耻辱之罪,人皆轻之如鸿毛,又怎能轻飘飘一句“不想活了”就断送宝贵人生呢?这样的人生是坚守还是放弃,便一目了然。面对灾祸,司马迁最终明了生死之义,坚守住他作为一个史官的价值。

更远一些,我想到了意大利的布鲁诺。直到被烧死的那一刻,当狂风卷起烈火,一句“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世界会了解我的价值的!”使顽固者们战栗。坚持真理,坚定自己的原则,放弃一切向教会低头的机会,他在历史中的功绩永世传诵。

这就是人类伟大的先人们所做的一切。面对现实的冲击,坚持自我,永远不放弃,才能走得更远。

关于屈原的作文篇5

今天是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

我给你们先说一下端午节的由来吧!

端午节,又称五五节,因为端午节是在农历五月初五日,是三个重要的中国重要的节庆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中秋节和农历新年。

这个节日的由来是古代中国有一位博学多才的官吏屈原,他是一位爱民而且又受到尊崇德官吏,但是,由于一位充满嫉妒的官吏陷害,从此,在朝廷中被皇帝所冷落,由于无法获得皇帝的重视,屈原在犹豫的情景下投汩罗江自尽。

由于对屈原的爱戴,汩罗江畔的居民匆忙的划船在江内寻找屈原,并且将米丢入汩罗江中,一平息汩罗江中的蛟龙,即使他们当时并没有找到屈原,但是,他们的行为直到今天在端午节的时候,仍然被人们传颂纪念着。

然后,我再说说我怎么过的吧!

端午节的习俗就是吃粽子,赛龙舟。

我家有一位名副其实的包粽子能手----我的妈妈,妈妈说,包粽子用芦苇叶包最好吃,妈妈先拿了山片芦苇叶包卷了一个筒,然后放了点米,又放了一颗枣,接着又放米,又放了几颗枣,包满了以后用线捆住,就这样一个粽子就完成了,然后又包了几十个。最后放在高压锅里煮40分钟后,放出来后等四个小时入味后吃,香甜可口。

在端午节那天晚上,我们院里的许多小朋友都出来玩,他们有的打羽毛球、有的玩蛇板、有的骑赛车,热闹极了,就这样我度过了一个愉快而难忘的端午节。

关于屈原的作文篇6

中华历史千年悠悠,在梦中我独自神游,奇妙的与时间倒走,来到古老的尽头。转身间我看见了你汨罗江边,一个孤单的身影。我细看他。一身白衣,发迹略显凌乱,写满了沧桑和孤寂的面容,手持酒杯,淡淡醉意......

他在笑!他在哭。想走近你但又怕玷染这份傲然,决绝,暮然回首顿成绝唱,又只好拿起书本,寻觅你的气息。微风轻轻地吹拂起书页,其中似乎夹杂着一丝香草味隐藏在自己精神的桃花源里,独享清闲。

战国年代,到处都是号角嘶鸣,黄沙漫天,你在风雨飘摇中举步维艰,步履蹒跚,却始终没有倒下。你用瘦削却又坚强的肩膀承担起了,保卫国家的大任。怎奈黄钟废弃,瓦釜雷鸣,混乱不堪的楚国已是岌岌可危,而昏庸的楚王却听信谗言,对你的竭忠尽智视而不见。你消瘦羸弱的身躯已渐渐不堪重负,在这个时刻,又有谁能搀扶你一把?

最终,你只得披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目睹了遍野衰颓后,羸弱的你掩面低泣,一腔热忱苦心化作篇篇祭文,“魂魄毅兮为鬼雄”以奠国殇。秋冬之绪风,蔽日之旌旗,在你痛碎了的心上刻尽伤痕,累伤痛中潜滋蔓延,汩汩喷涌。痛哭数日,你炯然的瞳仁依旧如炬,“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

他来了,到了这用他一生九死而未悔的梦想装满的汨罗江。他望向远方。上官哈巴狗一样摇着尾巴向君王,愚蠢的君王无知的被玩弄着。他回首身后,百姓哭喊着求他留下,孩童高声诵读着《离骚》。他笑了,笑奸臣、笑昏君。他哭了,哭百姓、哭人民。他的泪,滴进酒杯;一阵涟漪。他的才华横溢、清高正直;君王看不到!国家的危难当头、国势严峻;君王看不到!秦国王的笑里藏刀、利益诱惑;君王看不到!那个高高在上的君王,被美丽的谎言与诱人的利益蒙蔽着!他心疼,自嘲般的笑着;泪水,划破笑容滴下。他摊开手,我看见炽热的忠诚!他摇摇头,我看见刻骨的绝望!他叹口气,我看见深沉的无奈!他举手,将杯中酒撒向大地。我猛醒,想上前拉住他。而他,怀石而下。江水涛涛西去,我再也不见他的身影。流逝的江水完结了他的生命,而他的灵魂却得到了永生。

生还是死——还需答案吗?像你这般坚韧不厄的兰草又怎么会背弃家国百姓呢,流着泪看你,头戴着巍峨之冠,身披着兰草香服,高吟着“亦余山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哀绝叹息纵身一跃进了汨罗江。死,可以明志,死,却可以践志。屈原,好好去。了了心愿,好好地走了吧!两千年了,你已经伫立了。两千年了,是该累了。

“汨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无与。”《离骚》真的很难懂,但教室里每一个孩子都在默默写,默诵。

世界上有比粽子更让人沉静的食物吗?正如那默默传递你情怀的回风浊流,我们吮着那汨罗之水,朗读你留下的诗篇,要完成你未竟的事业......请让那风一直在吹,江一直在流。

关于屈原的作文篇7

一位老者巍然于烈烈风中,岁月的沧桑在他的脸上流下道道屐痕,数载的沥血使他早生华发。

他,就是屈原。残浊的衣襟遮掩不了他伟岸的体躯,滚逝的江水更挡不住他无尽的思绪——是啊,怎能阻挡呢!

深谙治国之道的他,何尝不想振兴楚国,使其崛立于七雄、一统天下。可是一腔报国心,怎敌得小人谗言诽谤?楚王疏信,满腹良言又向何处谏?

楚王被邀至秦会晤,屈原深知秦王阴险,于是朝堂力谏:“秦乃虎豹,此战时,必图谋不轨;陛下乃一国之君,闪失不得,此行决不可矣!”

前日秦变卦,骗得楚与齐断交;秦之诈,孰不知焉?谁料想,怀王次子子兰却无心父亲安危,只为篡逆之谋,竟怂王定赴此行,此虎穴之行啊!

怀王疏信屈原,却听信子兰,终客死他乡,而子兰如愿当上令尹。子兰怀恨,将屈原谪至僻荒,蒙受污秽之名。

愤懑之时,疾书《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说的多么坚定。兴国扶君之路,漫长而须远修,面对小人当道、奸佞得意,叹得又多么无奈!

夫子心,碎不能掇。于是,屈原徘徊回首于汨罗江边,看江水滔滔流逝,楚之存、还能有几日?慨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遂怀石投江。

屈原随他的江水之志一并而去,我心——似在滴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