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种综合性的语言训练,写得好可以全面提升我们的语文能力,通过写优秀的作文,我们可以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苦趣作文5篇,供大家参考。
苦趣作文篇1
生活中时常充斥着苦。
时常在餐桌上与苦瓜“狭路相逢”,油绿得闷着油光,像夜晚中闪烁的孤狼的眼令人发怵;在母亲的逼迫下吞下,满嘴的苦味总使我食欲顿无。
时常在烈日当头的塑胶跑道上气喘如牛。循环的路径令我头晕目眩,滚烫的热气令我口干舌燥,似乎永无止境的距离使我四肢麻木沉重——高强度的训练配上目光炯炯的监督老师,每回都让我们苦不堪言。
时常在书桌前,日夜不分地钻研于面前的题目,冗长的文学、复杂的数学、陌生的单词,仿佛无数头猛兽在我跟前张牙舞爪,威风凛凛;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只能消灭九牛一毛,是在是心惊胆颤,苦涩之意也不禁涌上心头。
嘴里苦,身上苦,心里苦——这生活竟满是苦!
可有时,苦中夹杂着趣。
将苦瓜细细咀嚼,一丝丝地咬开;待苦味充斥口腔,再品便是淡淡的清香,如茶叶般清爽,与平日里的涩味大相径庭,妙不可言。
在长期的魔鬼训练后进行测试,那原本遥远的路途不知不觉短了不少,成绩突飞猛进,使我不禁乐开了花。
在教室里,我在试卷前奋笔疾书,顺利攻破一个个大关,一路奋战到了最后。后来手捧试卷,看着鲜红的分数,我心中那点儿求学之苦因沉甸甸的收获不禁烟消云散了。
有时候生活真是苦,让人身心俱疲;但是苦中藏趣,总是悄无声息地探出来,让你会心一笑。
苦是人生马拉松的必然挑战,它让你痛苦,让你消沉,让你想要放弃,让你怀疑自我,但是,倘若你再咬牙一下,拼搏一阵,奋斗一回,那苦中就会散出趣朵,让你不悔当初之苦。
这苦与趣,相互夹杂,相互融合。成为一首磅礴的诗,一支雄浑的歌,一本神奇的书,装着人生,陪伴的人生。
感谢苦,品味趣。苦趣苦趣,人生应此多彩。
苦趣作文篇2
生活中纵然有许多苦,但在这些苦的背后,总有一丝来之不易的甘甜。
小时候,曾一度讨厌诗词,那时最愤恨的事就是爷爷叫我背诗了。爷爷酷爱诗词,便从幼儿园开始就督促我背诗了,他总说:“背诗,是一种快乐,更是一种意境。”可小时候的我哪里悟得到这些,每次支支吾吾用稚嫩的童音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背的不好还要挨手心,心里可不痛快了。那时,背诗,是任务。
长大后,却渐渐爱上了诗词,自然,诗背多了,就学会在不同季节,不同场合,随口吟出几句。听人家弹琵琶,不由自主脱口而出:“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欣赏美景,沉醉山水之美流连忘返,想起陶渊明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夏雨倾盆之时,一边冒雨行走,一边感叹:“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自己心情郁闷独自一人时,便是:“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自己难过时,有诗词陪着我,与我倾诉;自己开心时,也有诗词与我一同分享这乐趣,就像在与古人交流,这种感觉令我感到美妙。这时,背诗,是快乐。
飞花令是我爱玩的游戏,绞尽脑汁想出一句又一句诗词,在竞争中比拼积累与反应。但有时也很心累——比不过人家,可我从来不会沮丧,于是更加沉迷背诗,因为这种来之不易的快乐本就是用一点一点的苦积累成的甘甜。过程中当然也少不了苦:课业繁重,学习压力集于一身时,也会觉得自己内心疲惫不堪,迷茫……但在重新拾起诗集时,一句句的诗就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让迷失方向的我走向光明,给予我某种意境上的一丝慰藉。
苏轼被贬黄州,与好友欣赏夜景,苦中作乐,我这些微不足道的苦难又何妨?既然他们能乐观面对苦难,我又为什么不呢?
慢慢成长的我渐渐领悟了爷爷的话,感谢诗词,随着阵阵墨香,带着古人之情,如清泉流淌在心间,在我平淡的生活中增加一丝趣味。背诗,就是情感上的幸福,心灵上的触动。
也许,这就是一种苦趣吧,在茫茫苦海中寻找到来之不易的甘甜,是多么幸福,就让那诗词,回荡在你我心间……
苦趣作文篇3
我妈喜欢做饭,我呢,就是我妈没有感情的试菜工具。
试吃没什么不好,只是我妈厨艺极不稳定,我永远不知道下一盘炸鸡是真的外酥里嫩还是根本没熟。每一次下筷子,结果要么是黑暗料理的“苦”,要么是天上美味的“趣”。我吃过佐料丰盛、酸辣可口的杂酱酸辣粉,尝过金黄松软,甘薯清甜的炸糕,品过酸甜与野山椒完美融合的鱼香肉丝;当然也经历过在冰箱冻了两天也没凝固的糖葫芦,烤生的地瓜,稀得如粥的搅团……尝试成功了,我妈自然乐趣大增。失败了也没关系,她很会找乐子,比如骗毫不知情的我和我爸吃下失败作品,看着我俩“精彩纷呈”的脸色哈哈大笑。这便算是“苦趣”罢。
秋天到了,正是奶茶盛行时节。我妈提早便勒令我不许喝外面的饮料,说有添加剂,我便央她在家做。她一边嘟囔着∶“我看你再吃下去就要胖成猪了,到时候怎么跑八百米……”一边着手采购材料,看教学视频。
第二天我妈就备好了一切。我期待不已,留在厨房,准备见证奇迹。点火,炒糖。她一手执锅柄,一手握铲不疾不徐地翻搅着砂糖。妈妈做饭时从不言语,只一心一意地盯着手中的活计。半卷的披肩发随意绾起来,暖黄的灯光打下,栗色中又分明耀出几缕银白。光落在她瘦削的肩上,落下温暖的针织衫上,落在她隐藏着疲倦的皱纹和泛青的眼袋上。我好似窥破了什么,喉咙一紧,眼睛蒙上了层水雾。水光中,我却突然意识到,我已许久不曾认真地注视她了,也许久不曾完整地看她做一次饭了。脑海中浮现出孩提时,小小的我缠着要好吃的,妈妈无可奈何,宠溺地点一下我额头,轻声道∶“好好好,都依你。”这样的情景是我长大后再没有过的。我很少再拥抱她,妈妈却一直保留着见到什么好吃的便做给我的习惯。
是我一直错了,而妈妈,她永远都在啊。
奶茶出锅了。她递来杯子催我快喝,我喝下一口,只觉那甜从口腔溢到心上,比我喝过所有饮料都好喝。我听见自己说∶“妈,特别好喝。”她听了笑得自得。
我妈喜欢做饭,我和妈妈都乐在其中,即使有苦,有失败,结果也是甜的。
苦趣作文篇4
记忆中,外公是喜欢喝茶的。
每每到了下午,总见得外公将瓷壶和瓷杯放在院中的木桌上,泡上一小壶清茶。霎时间,茶香氤氲。我常坐在外公身边看着外公品茶,茶的清香味使我挪不开腿,外公倒了一小杯给我,我一饮而尽,苦涩顺着舌间蔓延到全身,使我紧皱眉头,不禁叹道:“好苦!”
真不知这茶有什么好喝的,不就是苦中稍微带了点涩吗?难道像爷爷这般的老一辈都这么喜欢吃苦?我向来比较喜欢吃甜,我总认为,凡是跟甜有关的东西才是美味。所以这茶,我是真吃不来,应算是跟它无缘吧。
对茶失去了兴趣后,我在家就呆不住了,老是想往外跑。
那时的我十分好动,每隔几天便要去田野“疯”一回。依稀记得,在田野与田野交界处,有几棵蒲公英,小小的、白白的,似蓬松的小绒球,我静静地坐在地上观赏。突然一阵风吹来,将蒲公英带到了天上,在空中飘转了几个来回,之后又一股风将它们带去了远方,我看着在那空中的一个个的小白点,不禁叹息,美丽总是那么短暂,心中不觉苦涩起来。兴致全无,起身,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经过一条小溪,又驻足观赏,小溪的中央有一个石块,溪水正努力翻过石块,继续流淌。可一次次冲击,却一次次粉身碎骨,我不禁觉得溪水好傻,绕过石块,明明就可以到达远方,又为何要将自己弄得遍体鳞伤?心中的苦涩又加重了一层,转身,快步离开。
回到了家,见爷爷又在品茶,我坐下,思考了很久,自己倒了一杯茶,爷爷说:“茶要慢慢品,不能一饮而尽。”我端起瓷杯,轻抿一口,果然,这铺天盖地的苦涩后,竟是甘甜!
没有想到,被风吹散的蒲公英,在第二年又变得更多;被石块阻挡的溪水,竟有几滴水珠落到石块后;苦涩背后,竟是如此地甘甜。
苦趣作文篇5
屏息凝神,笔尖轻勾,顿笔收锋,“苦”与“趣”二字跃然纸上。没错,笔尖下是我的世界。
自从小学一年级练起书法时,每天都花一两小时写书法,而且写毛笔整个人要挺得如竹一样,整个人腰酸背痛,几十个字写下来捏毛笔的五根手指尽是酸痛,甚至连感觉也不见了,手就定在那儿无法动弹,几天后又多了几个老茧,真是身体上的苦啊!
但精神上也很苦,大脑的无时无刻集中注意每一笔,几小时下来都头重脑轻,有时斟酌一个字想得头直发热。
虽然学书法很苦,但必然有趣,不然肯定很难坚持。
我们书法朱老师讲课非常幽默,他告诉我们要记住10个字:头正、身直、臂开、臀满、足安。朱老师说,撇要有尖,捺要有脚,这样字有了笔锋就好看了。就如那“人”字,撇捺两笔都要有尖,两笔要开大一点,这样才能足安,人才能立得稳,这样才给人一种平衡,沉稳之感。这样把字比作人的话我们感到了课的幽默,更好领悟要点,真是有趣!
老师教导我们时也不忘幽默。第一节书法课上,老师叫我们写的第一个字是“二”。我想这么简单,三两下就搞定了,我写完老师来检查,我自信地给老师看,老师看了皱起眉头说:“这是什么呀?弯弯扭扭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的,一点书法味道都没有。”我一听好奇的问:“书法还能吃啊?”老师眼睛一转说:“当然能了,不过你现在的字是苦的,慢慢的就会变甜了。不过这要看你的造化了,等你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就能随心所欲控制字的味道了,但是这需要花心思。”我回家琢磨了许久,似乎懂了,老师说话真幽默。
到了下课改作业,老师总会根据作品分数高低来分钱,这种有趣的方式也一直鼓励我努力写字,来获得更多金钱。这种趣味无穷让我持续向前努力。
正是有了这种苦趣,我才会不断努力,苦趣便是我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