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语文高考作文范文6篇

时间:2023-07-15 作者:loser

只有通过多阅读书籍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哦,学生在审作文题目的时候,立意时要十分的细心,明确材料主旨,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2023语文高考作文范文6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3语文高考作文范文6篇

2023语文高考作文范文篇1

(2022•三原县校级一模)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举重选手石智勇在打破世界纪录后释放激情、射击选手杨情在夺得首金后俏皮“比心”、轮椅击剑选手边静夺冠后主动帮助行动不便的对手退场……从奥运会到残奥会,中国运动员在赛场内外展现的拼搏进取的风采、自信大方的气质,令人难忘。

在赛场上做到最好的自己,这份底气源于实力的积累。赛场拼搏的每一分钟,都来自平时训练千百次的锤炼。能够站上奥运赛场,展现令人赞叹的高超技艺,离不开运动员坚持不懈的努力。

竞技场上,从来没有轻轻松松的成功。每一枚奖牌、每一次突破的背后,都凝结着汗水、映射着奋斗。

团市委计划主办“第一届青年论坛”,邀请你作为青年代表,在论坛上发表“每一次突破都凝结着汗水”的主题演讲。请你结合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部分共分三个层次。第一段文字展现了运动健儿在赛场内外的风采、气质,重点突出“拼搏进取的风采”“自信大方的气质”;第二段对奥运健儿赛场表现进行归因,赛场上最好的自己源于“实力的积累”,源于“运动员坚持不懈的努力”;第三段突出成功背后的汗水与奋斗三段文字在内容上呈现出倒金字塔结构,逐步揭示作文的主题。

提示语部分设定了情境、身份、文体。

情境是“团市委计划主办的‘第一届青年论坛’”,这一论坛面向的是青年;写作者的身份是“青年代表”;写作主题是“每一次突破都凝结着汗水”,考生要抓住“突破”“成就”与“汗水”“努力”“拼搏”之间的关系,充分展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引领青年朋友思考成功与努力之间的深刻关系。

文体是演讲稿,要注意演讲稿的格式,同时还要注意语言的互动性。

行文构思上,作为演讲稿,开篇可以先抛出演讲的主题,如“每一次突破都凝结着汗水”,然后采用排例的方式列举事例,如赛场上的石智勇,如实验室中的屠呦呦,如田间地头的袁隆平,接着联系青年自身,结合时代特点指出要想有所成就要付出努力,最后发出呼吁,回应开头。

参考立意:

1.每一次突破都凝结着汗水。

2.积累实力,方能破茧成蝶。

3.在拼搏与奋斗中做最好的自己。

?解答】

突破自己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很荣幸能作为青年代表站在这里,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突破自己”。

李嘉诚说过:“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而人生亦是如此,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如果我们能从内打破,突破自己,就能够获得一种成长,一种新生。

突破自己,需要勇气。

众所周知,蛹化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倘若有人好心帮助它们破蛹而出,蝶的翅膀就会皱缩在一起,难以打开。只有当它们自己突破自己,怀着勇气,忍痛挤过那窄窄的蛹道,翅膀才能够支撑起它们飞行,而人亦是如此。如果我们没有像它们那样怀着勇气,勇敢地迈出痛苦却不得不承受的一步去突破自己,就不会有够硬的翅膀支撑我们在天空中飞翔。因此,当我们怀着勇气去突破自己后,再遇见同样的困难也将毫不畏惧。

突破自己,需要毅力。

从小失明失聪的海伦•凯勒是凭借其顽强的毅力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她在小的时候也曾拒绝过学习盲文,但她最终选择接纳自己并自学了更多的语言和其他知识,成功地突破了自己。突破自己必然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一个盲人学习的过程必然比健全人辛苦,然而无数像海伦一样活生生的例子正摆在我们的面前。因此我们要有坚定自己的信念,秉持超人的毅力去完成一个个未知的挑战,突破一道道难关,不断突破自己,超越自己,用自己的双手为自己撑起一片不一样的天空。这样当我们回首时,才会矫首昂视道:“我无悔!”

突破自己,需要思考。

鲁班造锯的时候最初无论如何也造不出理想的锯子,直到有一天他被带齿的植物给划伤了。看着手上的出血口,他陷入了深思。随后,他创新地将这些齿融入了锯子中,果不其然令锋利的锯子锯开了木头。他的思考,他的自我突破令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有用的工具,因此世人感激他。我们突破自己时也需要不断思考,从细微之处得到启发,刻苦钻研。但不仅仅是如此,我们固然要有一战到底的毅力、入微的观察、仔细的思考,但我们更应该偶尔驻足思考方向是否正确。要知道,路走对了才能成功,倘若错了,停下来就是进步,若能往回走,那我们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突破自己,怀着勇气昂首前行!

突破自己,秉持毅力一战到底!

突破自己,仔细思考,让自己离成功更近!

突破自己,让自己获得一种成长,一种新生!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材料作文,审题是关键,而阅读材料又是审题的前提。在阅读过程中,要通过概括材料大意,找出关键语句,确定立意角度,进而提炼出中心论点。

由于“析材料”是材料作文的关键性的一环,所以可运用如下的做法:

发现法。主要用于意义显豁、中心明确的材料。发现的目标,一是材料的中心句,二是文题中关于中心的提示,三是材料中关于中心的提示。发现了这些内容,就找到了立意的突破口。

设想法。主要用于有头无尾或有尾无头的材料,如续写的材料。设想的内容,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情节,或是与材料合理衔接的论述。设想的过程就是思维的发散,所以要注意发散的合理性。

归纳法。主要用于意义明晰,但既无中心句,也无提示句的一则或多则材料,归纳出其中心意思,立意便有了立足之处。

提炼法。主要用于含义对立的对照型材料。从正反对比中、矛盾对立中、正误相对中提炼出材料所要表达出的意图,以作立意的依据。

撷取法。主要用于多段型的材料,从一系列彼此并存的材料中撷取文题所需要的部分内容,并据此理清写作的线索。

揣摩法。主要用于喻义型、寓义型、象征型的材料,在反复体味、比较之中品评出材料的喻义、哲理、观点等,然后据此形成自己的观点。

2023语文高考作文范文篇2

青海的天空又飘下鹅毛大雪,洁白的雪花终隐藏着许许的感动,灾难无情,人间有情,突来的地震并没有冻结青海人民的心,那是因为全国人民的娟娟关心和问候汇成了一股暖流流入了每一个青海人民的心中。

每一场灾难的背后都蕴藏着无穷的力量和感动,在废墟上不顾自己生命安全的营救人员,那种不抛弃,不放弃,一直努力到最后一刻的那种眼神令我感动;在经过几天几夜的奋斗后,终于救出被困人员,那时的他们尽管有着过度的操劳,但眼神中透露出来的惊喜与欣慰,那一双双对希望坚定的目光依然让我感动久久。

4月的天空是灰色的,它包含了太多人痛苦的回忆,却因为有那些令我们感动的目光而又变成使我们难忘的,5月的天空则是多彩的,是晴朗的,那是令中国人骄傲的日子,是全球瞩目的日子上海世博会。5月1日世博园正式开园,各个国家的人齐聚一堂,来分享这一场集宏伟,文化交流,视觉盛宴于一身的世博。不同的肤色影响不到我们欣赏的角度,不同的语言也改变不了我们对他的赞美。当中国人站在各国家馆前,竖起大拇指,说,真壮观!那种目光中带着无限的骄傲与自豪,让我感动。当其他国家的人在欣赏世博后,由衷的说那种目光中表达着对中国人民的钦佩与赞美,着实让我感动不少!

世博的盛宴依就还在进行中,眼间便到了6月,6月的天空是紧张的,因为它有全国人瞩目的高考,三年来,老师的孜孜不倦的教诲,学生们辛勤的努力都在此一考,老师们一遍又一遍的叮嘱,那相信的目光让我感动;父母们一次又一次的减压,那期待的目光让我感动;在考试中,交警们在考区周围布置了一块又一块警示牌:前方高考,禁止鸣笛!在炎热的夏天,这构成了一副别样的风景,交警们他们坚定的目光,让我感动,他们的无私贡献让我感动。

感动无处不在,那些令我感动的目光,印在我心灵的深处,每一份令我感动的目光背后,都付出了许许多多的辛勤和努力,因为有他们,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也许,有一天,我的目光会变成令别人感动的源泉,那,就让我带着感动出发吧!

2023语文高考作文范文篇3

盼着,盼着,东风吹来,春天来到了。

春天像一位童话里面的仙女,她所到之处,冰雪融化了,树木抽芽了,鲜花盛开了,冬眠的动物睁开惺忪睡眼醒过来了,她所到之处,变成一个个五彩缤纷的花园。

春天,大地从冬寒里苏醒,复活过来了,被人们砍割过陈旧了草木茬上,又野性茁壮地抽出了嫩芽。不用人工修培,它们就在风吹雨浇和阳光抚照下,生长着。

春天,田野里是望不到边的绿海,衬托着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种.种野生花卉。一阵潮湿的微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青草气息扑向人们的心肺……这时,张开嘴,深深地向呼吸,像痛饮甘露的陶醉、清爽。

春天,山坡上,最先是朝阳山坡上的雪在融化,慢慢地露出黑色的地皮,雪水滋润着泥土,浸润着去年的草茬,盖着厚厚白雪过了整个寒冬的小草苏醒了,倔强有力推去覆盖在身上草茬、烂叶,奋力地挺起腰,生长起来,往年秋天随风摇落下埋在地里的草种、树种,也被湿士裹着,吸吮着雪融化成的水,孕育着根须,顽强生长着……

春天,公园里春色满园,阳光明媚,各种花草树木的芬芳扑鼻而来。那里,一群群蜜蜂在花丛采蜜,花粉随着蜜蜂翅膀飞翔、洒落;远处的桃园里开满了花,小鸟在树梢上歌唱……到处一片勃勃生机。

春天,春雨绵绵,春雨稀稀沥沥下着,梨花被淋落了,桃花被淋湿了,田里的小麦晒不着太阳,只能在细雨中悄悄地拔着节,孕着穗……

春天,空气清新,阳光柔和,大地上的万物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装扮着大地。我禁不住想起杜甫一首诗:碧绿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真美啊。

我爱大自然付予春天,爱春雨的绵绵,爱春风的柔和,爱春光的明媚,爱春的美丽…..我爱春天。

2023语文高考作文范文篇4

人生苦短,我们要用我们有限的生命,书写人生,每一刻都是现在进行时,把握住吧!

不要顽固的执着,把握今天,珍惜拥有,是你唯一的选择,也是你一生将要履行的职责。其实,仔细想一想,我们之所以有如此多的抱怨,那不都来源于现实生活太美好了吗?可人类不懂得珍惜引起的吗?回想过去那战争的硝烟,那求知的眼神,那向往和平的心情…我们还有权利去抱怨吗?

生活很珍贵,需要珍惜!在一所学校里,里面都是一些聋、瞎儿童。一天,老师做了一个实验。她把失聪的儿童分在一边,把不能看见的儿童分在一边。当她对失聪儿童问:“你们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出乎意料,那些孩子都不约而同伤心地说:“我希望听听小鸟的歌声。”“我希望听听汽车的声音。”……当老师又问不能看见的儿童哪一组时,孩子的回答:“我多么想看看花朵是什么颜色。”“我想看看阳光。”……又差不多是一样的答案。

平常,我们不以为然的事物,却正是这群孩子所需要的呀,他们不曾拥有,希望拥有。而我们,拥有,却不珍惜。时光短暂,请珍惜今天。让我们这些风华正茂的少年,站在年轻的路口,带着隐形的翅膀,一起飞向心中的梦吧!站在年轻的路口,那飞逝的青春已不再容我多想,悄声无迹的飞走了。

学会珍惜吧!是,有时候,生活却是很平淡,枯燥,乏味,甚至就像一杯香茶一样平淡无奇。可是,你可曾去品茗过它那平淡中的味道?藏于凡,品之而又不凡。生活像一株茉莉,洁白纯净,清香四溢;生活如一杯白酒,辛辣爽口,回味无穷;生活似一勺蜂蜜,香甜宜人,来之不易。

我们身上背负的责任为因为一天天自己“实力”的壮大,而变得越来越轻。到有一天,你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完全独立、成功时,你肩上的负担已悄然放下。

把握现在,将来美好的前程是无可限量的,但是,未来的道路上也有未知的艰难困苦,我们无法得知。但是只要把握现在,坚持不懈,才能为迎接困难的来临打下坚实的基础。

过去的已然过去,将来的不比强求,,现在进行时绝不是空谈,把握现在,就是将你自己的人生把握在自己手中。

2023语文高考作文范文篇5

课堂上,老师问:“雪融化后将出现什么”,甲同学在黑板上写下“水”,乙同学却写下“春”,好一个发散思维!比起甲同学,乙同学的答案要高明得多,他没有去搬用那人人皆知的“正正规规”的答案“水”,而是开动脑筋,刻意求新,从雪融化这一自然现象中得出了“春”这个新奇的答案。我们有什么理由否定这样的答案呢?

由此,我想到了“异想天开”这个成语。异想天开,本指想法非常离奇,含有贬义。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异想却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语),即发明创造的源泉。我们说的异想,指的是敢疑他人之不疑处,独辟蹊径,不落窠合的开拓和创新。康德有言,“独创性必然是天才的基本特征”。布莱克也说,“打破常规的道路,通向智慧之宫”。可见,敢于“异想”,倒是值得肯定的。

没有“异想”,哪会有“天开”的创举?纵观古今中外的发明创造,莫不如此。如果没有把字从笨重的竹片上“请”到轻巧东西上妁“异想”,怎会有纸的发明?如果没有通过屏幕显示图像的“异想”,贝尔德怎能制造出第一部电视机?同样,如果没有凌空飞翔的“异想”,莱特兄弟的飞机也决不可能上天!可以说,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就是建立在异想天开的基础上的。

不敢或不能异想天开,那情景又将如何呢?有人统计,在《外国名作家传(上)》提及的148人中,只有12人读过大学文学系:中国近几年400名新出名的科技人才中,上过大学的只占43%,类似现象中外都很普遍。爱因斯坦曾就此种现象提过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有些重要的科学思想往往是没有受过什么系统教育的人提出来的?”我认为,恐怕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受过系统教育的人往往迷信,思维方式常受到传统思维模式的约束,不能或不敢“异想”;而未受过系统教育的人,由于头脑中少有条条框框的束缚,倒可以大胆去开拓、去创新,因而容易“异想”而获“天开”之创举。由此观之,不敢“异想”,要取得发明创造的希望何等渺茫!

当今,改革的大潮正冲击着古老的中国,我国四化大业需要的正是勇于异想天开,敢于打破陈规陋习,具有开拓精神的人。不管献身于科学研究还是社会工作,都要敢于开拓进取、异想天开。但怎样才能培养出那种具有异想天开精神的人呢?拿学校教育来说,作为老师,就要废除那种“满堂灌”、“填鸭式”的陈旧教学方法,不要仅仅告诉学生答案是“水”,不要看见与己不同的答案就不问青红皂白一棍子打死,用自己的认识来约束学生;反之,要鼓励那些好奇心强,能够提出新奇问题的学生,引导他们积极思维、求异求新:作为学生,就要肯动脑筋,敢于质疑,不迷信书本和老师。

列宁说,异想天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品质。但愿勇于异想天开,能够锐意进取的科学工作者越来越多。

2023语文高考作文范文篇6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11月,网上红了一篇演讲,红了一个短片。

红了的演讲是清华大学副教授刘瑜的《我的女儿正势不可挡地成为一个普通人》。刘瑜在演讲中提到了现在孩子普遍的焦虑、抑郁症、空心病等,她试图论证,在当今社会,如果一个人选择“放弃成功”,也未必是坏事,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是最重要的人生功课。演讲内容因为“普通人”三个字引发极大争议,支持者认为拿到了破除教育焦虑的解药;反对者则称:“劝你看开,不是真的让你看开,而是让你认命。”

红了的短片是《你知道中国人有多拼吗》:凌晨四点,加班的程序员关了灯,却下了一天的疲惫;与此同时,早餐店的老板开了灯,开启了一天的劳作;为了工作,让老板随时能联系到你,你习惯24小时开机;你也可能因为工作——一个长达数小时的手术,习惯很久不回消息;刚下班的你来不及吃上一口饭,为了家庭转身变身“骑士”……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对“普通人”有什么样的思考和感悟呢?请你写一篇文章,在班会课上,做一个“我愿意成为这样的人”的主题发言。

要求:自定立意,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身平凡,心不凡》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身向平凡,心为不凡。

倘若我说,我一生中最大的理想是想做一个“普通人”,不知大家是否会感到奇怪?的确,作为“z世代”的一员,我们从小接受“竞争教育”,“平凡”与“普通”成了反面教材,是懒惰、消极的代名词。但我想成为的”普通人”绝非如此。他不是鲁迅先生笔下麻木、无能,整口在茶馆中消磨生命的“看客”,而是悦纳自我,乐于拼搏,却更懂得放弃的智者形象。

放弃,有时不只是一种魄力,更是一门艺术。雄狮追逐猎物,不因付出的“沉没成本”破釜沉舟;猎鹰捕食青鸟,愿为手中所得放弃整片森林。而选择“放弃得不到的成功”的我们,并不希望人生苦短、及时行乐,只愿在匆匆的一生中,与自我和解,减掉一些浮华的功利心。

波兹曼曾说:“我们终将毁于我们所热爱的事物。”网上泛滥的成功学、厚黑学等等,无疑成了这句话的最好注脚。在媒介创造的巨大“隐喻”下,成功不再是某种人的特点,而变成了人人都应拼命追求的目标。低门槛的发声平台,看客经济、眼球经济的发展,兼杂部分人的推波助澜,将财、地位、名声、权力与成功划上了等号,引得无数人陷入其中,欲出而不得。

千年前,儒家已有“君子不器”的说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当时社会共识。刘瑜教授的演讲,是对“修身”概念的阐述;而那部红遍全网的短片,是一个个“普通人”对“齐家”的身体力行。倘若我们心敬先贤,以成为新时代之君子为己任,那放弃当下主流的成功观,并不是惊世骇俗之事。而面对经史著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以最平凡的姿态,潜心面对千年传承,也不失为“平凡中的不凡”。当然,追求成功并不是可耻的事,各家著作也自有他人来研究。唯愿大家不被所谓的“成功学”捆住手脚,不将成功作为发展的终点。

?古诗十九首》有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莫中的君子之忧,远不止成功之忧。纵使在最平凡的岗位,也能完成高贵的事业。无数星辰汇聚为斑斓星空,亿万水滴奔涌出无尽浪花。愿大家接纳平凡,有一份光,发一份热,方能心向不凡。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