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工作学习中都遇到过要写心得体会的情况,每次心得体会总结,都是一次对未来工作的有效规划,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修自行车心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修自行车心得篇1
一个寻常周日,家住北京的小伙刘煜像往常一样约上几个朋友打网球,从晚上8点一直打到球场闭馆。运动之后,他还会步行将近两公里赶夜班公交回家。“紧绷的肌肉在运动结束后会慢慢放松,我喜欢运动带来的舒展。”刘煜说。
精瘦的身材,利落的短发,热爱运动的刘煜,平时喜欢网球和徒步,但他最喜欢的还是骑行——“骑行是一种不断重复的耐力运动。有人可能会觉得枯燥,但我的很多人生困惑,都是在骑行中获得答案的。”
从校园出发
刘煜从小就喜欢运动,但进入大学之前,他并没有接触过骑行运动。他的骑行之路,是从大学校园出发的。
那是2008年的秋天,刚上大一的刘煜在北京大学社团招新的展台中,被自行车协会吸引,“当时觉得自行车协会的师兄师姐们看着非常阳光健康,又听他们讲述了骑行的故事,瞬间吸引了我。而在那之前,骑车对我来说不过是代步的方式。”
不久之后,刘煜便开启了自己的首次短途骑行,从北京大学出发,一路骑行到郊区。那次骑行并没有太大的难度,但过程中感受到的快乐,让刘煜从此爱上了骑行:“个人和自然融为一体,那种感觉太棒了!”
2013年,刘煜踏上了自己的第一次长途骑行之旅,“想用浪漫的方式为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一个句号。”这是刘煜当时的想法。2400多公里的路程,从四川盆地出发,穿越横断山脉,进入青藏高原腹地。途中还会遇到体能、车况、路况、天气等各种各样的困难,没有坚强的毅力,是不可能骑下来的。
而野外穿越,还需要在自行车后座驮着很重的行李,这也加大了骑行的难度。然而到达终点的那一刻,刘煜坦言,一路上通过努力和意志力克服艰难,让他收获了真正的自信。
结交了朋友
从2013年到2018年,刘煜累计越野骑行超过1万公里,翻越了55座青藏高原上的高山,其中15座海拔超过5000米。“无论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还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都成为骑行路上可触的体验,并转化为内心的快乐。”刘煜说,骑行吸引他的,还有沿途中的人文感受。
沿途遇到其他骑行者,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给对方加油鼓劲。有时候刘煜在路上遇到爆胎的情况,路过的骑行者即便素不相识,也会停下来帮忙。有的骑行者甚至会把自己带了几千公里的全新内胎送给需要的人用。
2017年的青藏线骑行途中,刘煜的车胎被扎破了,那时距离当天的目的地还有30公里。临近傍晚,刘煜又没有带气筒,在将近1个小时的时间里,他只能一个人坐在路边,面对着无边无尽的高原无计可施。“正郁闷着,骑友安大爷骑到了我面前,他帮我补好了胎,我们一起赶着天黑到了目的地。”此后,刘煜和安大爷结伴而行,一起翻越了唐古拉山,最终到达了终点拉萨。
“在骑行途中会结交各种各样的朋友。骑行到一个地方时,经常会有当地的村民邀请我去家里作客,有时也会遇到语言不通的情况,大家就用笑容来表达。因为骑行,我结交了很多朋友,也感受到真情,这就是运动的魅力。”刘煜说。
下一条路线
暴雨后的宁静、烈日下的大地,骑行给刘煜留下了诸多难忘的时刻,让他领略到很多美不胜收的风景,从此更加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2016年的一次骑行,刘煜在途中借宿,半夜起床来到院子,睡眼蒙眬中他抬头看了一眼星空,瞬间被震撼得再无睡意:在海拔5000米的高山上,漫天繁星似乎触手可及。深邃而飘散的银河之外,每一方寸的天空,都在密密麻麻的星光下。
那一晚之后,刘煜在日记中写下:“在自然与宇宙之间,我们似乎渺小,却并不孤单。若不是身体力行骑行至此,我大概永远无法体会这高原繁星的震撼。感谢骑行,我的挚友。”
骑行渐渐成了刘煜人生中重要的一部分,帮助他建立起根植于内心的自信,让他更加坚定、勇敢、快乐,也让他更热爱自然、热爱生活。
如今,刘煜又开始计划下一条骑行路线——额尔古纳河右岸。从内蒙古海拉尔出发一路向北,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腹地中,沿着美丽的额尔古纳河穿越大兴安岭,一直到达祖国的最北端黑龙江漠河。
刘煜的骑行之路,不会停。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19日 13 版)
修自行车心得篇2
胆小的人在去学习一些新的技能,接触一些新鲜事物的时候,反映总是容易比其他人慢一些,可能她们更需要去跟自己说和,也可能她们更在意细节的处理。
老弟前段时间开视频,跟我说老妈又刚给他买了辆新的变速车,他表情淡定,但是举止间却难言喜悦之情,毕竟还是小孩,喜怒哀乐全都放在脸上。其实他要买新车子这件事我是知道的,因为身边的同学基本都有了变速车,他就不想再骑着那辆简易的小车去上学,青春期的时候,大多数孩子是更在乎面子的,所以我们都会尽量满足他的愿望,保护他敏感的自尊心。
想来我也是好多年都没有骑车子了。那时候刚学的时候,也是因为爸妈觉得差不多到年龄了,也应该让我去学一下怎么骑车,况且身边的小伙伴差不多都在学,所以我也是比较感兴趣的。就像现在这个年龄段,身边的大部分同学都在考驾照,于是你也按耐不住,跃跃欲试。其实人大部分是愿意跟随潮流的,只要这个方向不会太偏离正确。
接着说学车子的事情,记得那时候为了方便学,在车子后面还安了两个小轮子,这样即便还不太熟练,也能在车子歪歪扭扭前进的时候帮你保持一定的方向感,不至于太过偏驳。加之老爸一直在身边扶着,一边指导,一边保护,父亲的安全感大概是没有人能够替代的吧,他在你身边,就算会摔倒受伤,也不会太过担心害怕,因为你知道,有他在,什么都没问题。
念旧的人总会因为一些细节而触景生情,是好事也不太好,不过在于个人怎么协调回忆和现实的关系罢了。
修自行车心得篇3
在一个双休日,我和邻居小伙伴学骑自行车,我们推着各自喜爱的自行车,兴高采烈地来到楼下。
或许是我先前有一点小小的基础,与同伴相比之下,略胜一筹,我跨上自行车,骑了一圈又一圈,便得意了,学着那些大哥哥的样子,放开一只手骑,哼着小曲,东张西望,看着小伙伴还没学会,总是一个劲的埋头苦练,不时摔跤,东倒西歪,我心里得意洋洋。走过去神气地说:“还在摔跤呢,技术也太差了吧。”可她却不慌不忙地说:“不要紧,我一定能学会的。”说着,她又专心致志的骑上自行车离我远去。我趁机骑上自行抢在她的前面,摇头晃脑,沾沾自喜。正在我得意忘形的时候,咔嚓一声,把我摔了个仰面朝天,怕被好友发现嘲笑我,不顾全身的疼痛,立刻爬了起来,嘴里不时嘀咕着:“都怪那块该死的石头。”说着起身又歪歪扭扭的骑上自行车。可是不知为什么,恐惧感时时萦绕在心头,两腿瑟瑟发抖,手心里直冒汗,感觉身不由己,忽左忽右,歪歪斜斜。看着好友埋头苦学,顺利骑车的`情形,钦佩之情油然而生。小伙伴走过来温和地对我说:“咱两试着骑一圈,谁输谁赢,结果并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有你一直陪伴我,让我又学会了一项新本领。”说完,我俩都准备就绪,比赛开始了。刚开始我就摇摇摆摆,走走停停,断断续续,看着好友骑上自行车一路四平八稳,遥遥领先,我心急如焚,越着急越糟糕,好比老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小伙伴一阵风似的冲向终点,我只好甘拜下风。
从这件事中,我体会到了: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修自行车心得篇4
每当看见大哥哥大姐姐骑着自行车在马路上奔驰,在小道上慢驶,我总羡慕得不得了。要是我也会骑自行车那该多好啊!
机会来了!生日那天,妈妈给我买了辆蓝色自行车,就像一条鲨鱼,可帅气了。我下定决心暑假时一定要把自行车学会。傍晚,我迫不及待地叫妈妈把自行车拿到楼下。我兴奋地跨上自行车,谁想一上去就摔了个三连翻,自行车还击中了我的脚。好疼啊!妈妈说:“没事,两手扶住把手,掌握重心,眼睛朝前看,不要看下面,要不然就控制不好方向了。”我继续跨上自行车,两手紧紧地抓着车手把,眼睛瞪得大大的朝前看,双脚用力蹬着,车子摇摇晃晃地向前了。啊,不好,失去平衡。“啪”,人仰马翻,我吃了个嘴啃泥。妈妈鼓励我说:“没事的,摔了跤才会有进步嘛,失败乃成功之母。妈妈来帮助你!”说完,妈妈用手拉在坐垫后下方。虽有妈妈的帮助,可我仍旧骑得摇摇晃晃。妈妈一边鼓励,一边讲要领,学了近半个多小时,一点进步都没有,我失望到了极点。哎,这自行车好难搞定哦!
妈妈看出了我的心思,于是带我到外婆店里,让大家出出主意。外公外婆、大姨大姨夫都绞尽脑汁,为我想办法。外公对我说骑车要领;外婆叫我要放松;大姨扶着车把小心翼翼地教我。可我还是学不会。“我好没用,不学了!”我气馁了。大姨夫赶紧说:“有了,先学溜车吧!”说完,给我做了个示范。我学着姨夫的动作,把左脚放在地上,右脚放在踏板上,使劲一蹬,车子慢慢向前溜去,就像玩溜溜车一样。而且,车子也不东倒西歪了。溜着溜着,我慢慢地把左脚也放到了踏板上……呀,这主意不错,我终于学会骑自行车!我算了一下时间,大约用了三十分钟。我对大姨夫感激不尽。
现在我不仅学会了骑自行车,技术还很好,有时还会穿梭在大街上呢。可我不会忘记这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的情形,因为它使我懂得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修自行车心得篇5
星期天,我做完作业,爸爸说要教我骑自行车。我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我们到了楼下,爸爸让我坐在自行车的坐椅上,紧紧地握住自行车的手柄,两脚踩住踏板。一切准备好了,爸爸就先扶着我骑了两圈。我坐在上面轻松地骑着,心想:骑车的感觉真好!正想着,爸爸说:“静静,现在我要放手让你自己骑了。”我一听,心里有点慌神:万一摔下来了,怎么办?于是,我就央求爸爸:“爸爸,再扶我骑两圈吧。”爸爸笑着说:“好,胆小鬼,爸爸再扶你骑两圈。”
我放心地骑着,因为有爸爸在后面扶着,我骑得越来越轻松。可是骑着骑着,车龙头一晃,我心里一慌张,“砰”的一声,车子倒了,我连人带车子倒在地上。哎哟,好疼啊!我坐在地上“呜、呜”地哭了起来。爸爸连忙跑过来把我扶起来,把我全身上下检查个遍,发现我并没有伤着,便大笑起来。他边笑边说:“汤静,你已经会骑自行车了。刚才扶你骑两圈后,我就放手了。我根本没在后面扶你,你骑得很好的。”呀,爸爸真坏,也不告诉我一声,害得我摔了一大跤。爸爸说:“你再多练习几遍,就会了。来,接着练习。”我摸摸刚才摔疼的地方,犹犹豫豫的不敢上去。爸爸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怎么了?想打退堂鼓了?”我不好意思地上了自行车。这一次,我紧紧地握住龙头,注视前方,使劲地蹬着。也不知骑了多久,我只感觉到越来越轻松,根本忘了爸爸还在旁边。直到爸爸喊我:“汤静,好了,你现在真正学会了骑自行车,该回家吃饭了!”我才停下来。
第一次骑自行车,让我懂得了一个道理:做任何事情,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会成功的。
修自行车心得篇6
在我七岁那年的夏天,那天是个阴天,没有太阳,也没有下雨,正是骑自行车的好天气。我推着自行车拉着爸爸来到门前的空地上,让他教我骑自行车。那时,我的个子和自行车一般高,我既兴奋,又害怕摔跤。我不敢骑上去,爸爸鼓励我要我像个男子汉,勇敢点。
爸爸扶住我,我慢慢地往前骑,原来骑自行车也不是那么难嘛。后来爸爸放手了,我没骑几步就“扑通”一声摔倒了,手和脚都划破了。我朝着自行车狠狠地踢了几脚,爸爸走过来,对我说:“别气馁,要是做什么事都很容易的话,那学还有什么意思?重新来。”我听了爸爸的话,重新振作起来。我不断鼓励自己要勇敢,两脚放在车踏板上使劲蹬。
学了半个多小时,仍旧没有进步。车是没有倒,但也只是歪歪斜斜走了几米,就连人带车一齐摔倒了。这时,爸爸郑重其事地对我说:“学自行车要注意三点:先要身子直,上了自行车不要斜着身子。身子歪了是骑不好车的;再是眼睛要向着前方,选择好前进的路线;还有一点是脚下要用力,才能使你的自行车走得快,走得稳……”
我练了很久,终于能够稳稳当当的骑出去十几米远。非常惊奇,非常高兴。接着,我又练了半个多小时,我终于能够骑得得心应手了,此时爸爸的脸上露出了微笑。啊!多么难忘的学骑自行车经历。它不仅让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只要有不怕困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就一定能够成功。
修自行车心得篇7
放寒假了怎么回家过年?郑州大学的李兆华和李万坤同学有不一样的选择,为了锻炼自己,他们决定一路骑行回家,从起点的郑大北门到终点千佛山北门,440公里的路程历时4天,平均每天要骑100多公里。尽管身体上也有不适,但沿途的风景和自身毅力让他们坚持到了目的地。现在,李兆华和李万坤都已经回家,谈起这段特别的旅程,二人直言很值得,如果未来有机会,他们还将挑战其他的骑行线路。
李兆华(左)和李万坤(右)
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俩大学生决定骑行440公里回家过年
李兆华和李万坤是郑州大学的两名在校学生,紫牛新闻记者在他们拍摄的旅途视频里看见,两个年轻小伙长相帅气,人虽瘦体能却很优秀,是学校国旗护卫队的队员。李兆华正在读大三,比李万坤大一届,平时经常带着他进行体能训练。两人都热爱运动,平时聊起骑行旅游总是憧憬不已,但始终未能成行。李兆华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这次骑行源于之前的一次聚会,当时大家正好谈到学校里一位16级的学长,曾经利用国庆假期单车骑行1300里到达北京,途中游览7个城市,沿途既能看见美丽的风景,也遇到了许多有趣的人和事。李兆华佩服不已,他此前也有过这样的想法,但因为种种原因没能达成,没想到李万坤心里也存着一个骑行梦。于是,两个年轻人一拍即合,立即开始商议寒假共同骑行回家。
为了这趟旅程能圆满完成,李兆华和李万坤从两个月前就开始计划路线,最终将郑州大学北门定为骑行起点,两人回家的必经之地——山东千佛山定为终点,两地距离440公里,预计四天到达,并将行程提前告诉了父母。起初,这个提议遭到了家里的反对,“因为天气很冷,爸妈都很担心我们的健康和安全问题,还有就是觉得没什么意义。”但李万坤和李兆华却不这么看,作为学校国旗护卫队的一员,他们都坚持骑行不仅能够锻炼身体,也是对精神和意志力的考验。最终,他们说服了家人,开始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两个小伙在骑行回家的路上合影
为骑行提前两月做准备,踏上旅程后困难接踵而来
因为不是专业的骑行选手,为了提前做好准备,李万坤和李兆华还曾特意向学校骑行社团和有经验的学长请教技巧,提前购买装备物资,选择较为适合初次骑行者的线路,制定每天的锻炼计划。“只要早上天气好,我都会在学校操场跑半小时步,晚上回宿舍后用哑铃健身。”李万坤笑言,看着自己决心这么强,嘴上依然反对的父母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支持,专门把家里的山地车给他快递来了学校,李兆华同样信心满满,他相信经过平时锻炼,加上在学校国旗护卫队里严格的训练,体能一定不成问题。
骑行在路上
1月13日,李万坤和李兆华正式开启骑行旅程,然而原定于上午出发的计划却因为大雾延迟。下午三点三十分,两人正式从郑州大学北门出发,途径原阳、新乡,卫辉,到达滑县落脚休息。第一天的骑行非常顺利,沿途的风景和初次骑行带来的新鲜感冲刷了疲惫,到达旅馆后,李万坤和李兆华就开始憧憬着明天的行程,但困难却接踵而来。1月14日凌晨6点,两人准时起床从滑县出发,到中午时体力已经消耗大半,骑行过程也逐渐变得枯燥。李兆华对紫牛新闻记者坦言,此前由于期末复习,已经很久没有像这样长时间运动,“骑车的时候会感到腿酸,一直习惯性地往前蹬时反而觉得还好,真正难受的是午饭后休息完站起来的那刻,腿真的巨痛,胯部也特别痛。”
对李万坤而言,除了身体上的疼痛之外,心理上的煎熬更难受。“骑行的过程很枯燥,我们基本每天要骑100多公里,大约7、8小时,身体特别累的时候,想到距离下一个目标县城还有几十公里,心理上就很疲惫。但我们会聊天、互相鼓励给对方加油,实在骑不动了就推着单车走1公里再继续,沿途有很多山路,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内到达下一个目的地,很可能就会停留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那就麻烦了。”为了排解寂寞,李兆华随身带了一个蓝牙音箱,用它来放音乐,既能提神,又能缓解两人焦虑的情绪。
骑行在路上
沿途趣事:被“宰”过,还吓跑了别人
在距离河南台前县还有20多公里时,夜色已经彻底笼罩了道路,李兆华和李万坤骑行在一条没有路灯的狭窄小路上,路面比较崎岖,旁边既缺少专门的自行车道,来往的也都是运送货物的大卡车,看不清前面通向哪里。考虑到对周围地形不熟,环境也比较偏僻,两人决定骑到最近的一家亮着灯的加油站,等待沿途的大巴车将他们带到靠近县城的地方。“等了没一会儿,加油站就开来一辆有固定行驶路线的小巴车,也是送乘客的,正好要经过台城县,我们就和驾驶员商量付钱带我们一段路。正常来说票价应该在每人十几到二十块钱左右,结果收了我们每人四十。”李兆华和李万坤笑言,有种被“宰”的感觉。
像这样的小插曲还有不少,从台前县到济南长清有很多山路,途径许多小村庄,大多都是当地的村民,鲜有外人至,山间的风景也格外秀丽。李兆华和李万坤跟着导航一路骑行穿过当地的村子,在一个小路口迷失了方向,想找一位村人问路。“可能是这几天都在赶路没太注意形象,天气又比较冷,我们戴着帽子裹得很严实,看见路上有个骑自行车的老爷爷就过去问这是什么村,结果老爷爷被我们吓到了,很快地说了句叫什么村,我们也没听清,他就迅速骑走了。”
李万坤对紫牛新闻记者说,比起一路上变换着的美丽风景,留下更多印象的是不同的人,有的温馨亲切、有的内向腼腆,对他们而言,自己和李兆华是两个骑行的过客,但他们却和这些风景一起融入了这段回家过年的独特旅程中。经过河南濮阳时,李兆华和李万坤在一间小面馆就餐。这家平常的夫妻店两口子很热情,一个在店面待客,一个在厨房下面,配合默契。“可能是我骑得又饿又累,吃得特别香。这时抬头一看,店面墙上贴了一个条幅:开一间温暖的小店,遇见温暖的人。我想这家店主一定是很善良又很知足的人。他们的生活虽然每天忙忙碌碌,但内心一定很充实。我把这种感觉告诉了李兆华,他也有同感。可能是受了店主的感染,那天晚上,我心里也很温暖。”
特别回家路带来感悟,还要在未来的新尝试中磨炼意志
经过四天的骑行,1月17日上午十点三十分,李万坤和李兆华到达千佛山北门,郑州到济南的骑行落下帷幕,两人在千佛山拍照留念后,分别踏上回家的旅程。李万坤从济南继续骑车前往潍坊,李兆华则先去与亲戚汇合,随后一同返回山东老家。独自骑行回家的这段路,李万坤觉得时间过得更慢了,有同伴时尚且能聊天排解寂寞,一个人只能和日益疼痛的双腿为伴。“当时已经在机械地往前骑,不停告诉自己坚持,快到家的时候特别激动,感觉终于要完成了,脚踩得飞快。”
到达终点千佛山后,两人合影留念
第二天傍晚五点多,李万坤敲响了家门,爸爸妈妈正在等他,看见儿子终于安全到家才着手准备晚饭。李万坤对紫牛新闻记者说,其实当天父母并不清楚他确切回家的时间,因为骑行的速度不好掌握,但一直等到他回家才开始做菜,“就是为了我们一起吃顿热乎乎的团圆饭。”尽管嘴上说着不支持,但父母都用自己的方式对孩子们表达了关心。李兆华说,骑行的那几天,爸妈们每天都看沿途的天气预报,通过微信发给两人,叮嘱各种安全事项。晚上有空还要通话,了解第二天的行程。
440公里的距离对于专业骑行者来说并不长,但对这两个初次尝试的小伙子来说收获颇丰。期间,他们历经天气不佳,辗转小山村,路过十几公里无人河堤,穿越崎岖艰险的山中公路……李万坤说,作为一个大学生,有限的人生经历就是从学校到学校,校园的生活范围就是宿舍、食堂、教室或图书馆,三点一线,生活内容就是学习、考试、运动,没什么机会见识社会和自然。骑行旅游不仅扩大了视野,沿途见识了别样的风景,还看到了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存状态,感觉很新鲜。
这次的经历也让李万坤对骑行有了更深切地认识。他告诉紫牛记者,此前自己对体能很自信,一直希望能骑次川藏线,心里觉得没多难。而这次回家,虽然骑行的道路以平原和丘陵路段为主,却和李兆华都累得够呛,一天骑下来屁股也磨得生疼。“说明我的体能储备对于川藏骑行的差距还是很大的。除了体力上的储备远远不够,另外技术上和装备上的差距也让我俩有切身体会,骑车旅行看似简单,其实很有技术含量,单靠蛮力绝对不行。”对于未来的计划,两人暂时没有考虑太多,李万坤是物理学院额学生,李兆华则就读于医学专业,作为在学校国旗护卫队的队员,李兆华有考虑过毕业后参军,“我在骑行中看见了祖国美好繁荣的山河与人民,我希望未来能保护住这样的幸福景色,也会尝试更多的新活动磨练自己的意志,不断努力。”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修自行车心得篇8
我非常高兴为您创作一篇关于骑自行车的心得体会。
骑自行车,对于我来说,不仅是代步的工具,更是我生活的伙伴。自我开始学习骑自行车的那天起,我就深深地爱上了这项运动。骑自行车带给我无尽的乐趣。它能帮我省钱,还能增强我的体魄,让我有更多的精力去面对生活的挑战。
骑自行车的时候,我总是全神贯注在路面上。我享受着微风拂过脸颊的清凉,也享受着克服阻力的成就感。每次骑完车,我都会感到精神焕发,充满活力。我发现,骑自行车不仅让我更健康,也让我更加快乐。
学习骑自行车的过程中,我经历了许多挑战,如平衡感的掌握、转弯技巧的运用、以及变速的调整等。每次面对挑战,我都感到既兴奋又紧张。当我成功地克服了这些困难,我就能感受到一种成就感。这些挑战也让我明白,只有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学习,才能真正掌握一项技能。
骑自行车的过程中,我也了解到了一些重要的安全规则。比如佩戴头盔可以保护我的头部,穿着适合骑行的服装和鞋子可以让我更好地适应路面等。我始终牢记这些规则,以确保自己的安全。
总的来说,骑自行车这项运动带给我许多好处,包括健康、快乐和成就感。我期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享受骑自行车带来的美好体验。我也希望通过我的经历,能鼓励更多的人加入到自行车的大家庭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