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创新和创造力,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和情感,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支援的心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支援的心得篇1
疫情形势愈发严峻,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神经。我们大学生都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去做志愿者。在参与全员核酸检测志愿服务中,我们志愿者早早地来到了检测地点,我们帮助村民分成10人一组,这也不是个简单事,有人是急性子就使劲往前凑,有的人因为是一家人很难分开,只能一遍一遍地解释。因此刚分好的队,稍不注意就又得重分。但是我们还是通过村民的积极配合很顺利地完成了全村的核酸检测。这次的志愿活动用一个字来形容是“累”和幸福累是因为我活动结束后身体特别疲惫,幸福是因为通过此次活动我看到了家乡儿女的团结一致,看到了xx县力量和xx县速度。
首先我很荣幸能成为一名志愿者。能够帮助有需要的人我觉得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我对志愿者的认识其实并不多,只知道是无偿的,对志愿者的要求是要有心,有耐心等等。虽然我了解得不多,不过我相信随着今后参加活动的次数增多,我对组织的了解也会更深。我参加志愿者的原因是希望能帮到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能给别人带来温暖,同时我觉得作为一个公民在享受各方面的权利的时候是应该尽一些力所能及的义务的。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社会青年志愿者的影响,很羡慕他们有那么有意义的事做。或许我不能经常参加活动,但我都希望自己能坚持下去,哪怕贡献的力量不大。此外,希望通过做不同的工作,对自己有更好的认识,更好地融入社会。同时也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
支援的心得篇2
两个小时的志愿服务体验卡,让我的口头禅变成了“没扫码的老师和同学记得过来扫个码”,“做完核酸请从南门离开”。一遍又一遍大声地重复,但我的意识里没有任何疲惫和尴尬,有的只是满满的充足感和自豪感。看着同学和老师们来来往往,队伍聚了又散,我什么都没想,只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春天早点到来。
其实相对于我们,医务人员才更辛苦,我们还能在人少时偶尔休息一下,但他们一刻都没有停歇。我们在他们面前排起了不间断的长队,他们穿着防护服遮住了一身的疲惫。
这个春天因为疫情的局部反弹,抑住了灵动的'生机和斑斓的色彩,“核酸”,“疫情”代替了“花海”“踏青”成了这个阳春三月的代名词。我们在这封锁的日子里常有抱怨,抱怨枯燥,抱怨不够自由,但很多人在这奔波的生活里坚守,坚守阵地,坚守使命初心。今天,我终于亲身体验了在疫情之下与时间赛跑的感觉,那种担着责任的自豪感真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担当才是我们青年人该有的青春姿态。愿我辈青年奋发,奋勇,奋斗!愿我之青春助于华夏!希望疫情早点结束,春天和自由一同到来。
支援的心得篇3
20xx年x月xx日,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召开核酸检测工作总结表彰会,对参加核酸检测工作的xx名医护人员进行表彰,授予抗疫英雄荣誉称号和荣誉证书,并向她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会上,邀请了参加核酸检测任务的医护代表重温工作瞬间。
xx中心领导班子一起向抗疫代表致敬。自接到xx地区的核酸检测采样任务后,中心立即组建了采样、测温、医疗保障、登记等xx人的检测队伍,准备了充足的防疫物资,次日便投入战斗。xx之时,在连续xx天的日夜奋战里,核酸检测的工作是有序而忙碌的。每一位去一线检测的工作人员都是奔赴前线的战士,她们汗湿衣襟,坚守岗位。
遇到高温,她们挥汗如雨但依旧坚守阵地;遇到雷雨她们不畏艰辛、咬紧牙关;无论在清晨、还是在夜晚工作,她们始终精神抖擞,用严谨负责的态度,完成着每一次咽拭子涂抹和每位居民的体温测量。她们所穿的一身蓝衣早已深深烙进居民心里,在那一抹德胜蓝全程保障下,此次核酸采集工作顺利完成。
支援的心得篇4
作为一名共青团员我很荣幸参加了核酸检测志愿服务活动。在活动中我们挨家挨户敲门询问居民是否进行核酸检测,在检测点维持秩序,虽然我的作用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在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们同心协力下,圆满的完成了当天的任务。在此次志愿服务活动中我也受益匪浅,微小的事要有人去做,看似平凡而又简单,却充满力量!风雪即将结束,病魔终将溃散,待花开燕来时,看乾坤依旧,山河不改!人人都是抗疫员,人人都是战斗员!加油xx!加油中国!
支援的心得篇5
8月,杨浦区市东医院接到上级通知,组建核酸采样队赴西藏日喀则支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有过援藏经验的王汀,第一时间报名,带着对家人的不舍再次奔赴雪域高原。今天,我们跟随王汀,一起了解核酸采样队的工作日常。
8月19日,市东医院核酸采样队抵达日喀则和平机场,随后前往支援日喀则拉孜县。大家首先要适应的,是高海拔缺氧所带来的身体不适。早在去年,王汀便到日喀则拉孜县参与过援藏工作,这次回到拉孜县,觉得周边的一切熟悉又亲切。
经过短暂的休整,团队很快投入到当地核酸采样工作中。在高原采样是非常辛苦的,穿着厚重的防护服,戴着口罩,冰冷的消毒液令双手感到相当寒冷……尽管如此,队员们仍努力克服困难,在抗疫的赛道上奋力奔跑。
市东医院心内科的何政林是一名“95后”团员青年,8月26日晚,队长在微信群中发布第二天一早的采样通知后,他率先“秒杀”到了采样任务的参与名额。当他经历4个多小时采样任务回到酒店后,还没来得及休息,团队又接到通知,需要承接当天夜晚的采样工作。
“微信群中,我又看到了他报名的信息,简简单单回一句‘我报名,我可以’后,他就继续准备起夜晚的采样物资。每当有高风险、远距离的采样点位,何政林和室友王家智作为黄金搭档,也总是主动站出来。”这些点滴日常,都给王汀带来满满的感动。
市东医院药剂科的张卓雄,在今年的“大上海保卫战”中,与王汀一起作为后勤保障队的队员,共同坚守在某方舱隔离点两个多月。那时候,张卓雄主动协调处理各类设备故障、线路维修、积水拥堵、物资供应等突发问题,通过总结工作经验、发挥专业优势,提升了药品使用效率,有力保障了方舱医院用药供求的顺畅运行。
“就是这些平凡的队友,让我每天都经历着感动,也感受到我们是一支温暖有力的团队。”王汀表示,每次执行采样任务,大家会相互监督穿脱防护服、环境消杀等细节。每晚的线上会议,大家也会相互交流高原采样心得,相互提醒注意添衣保暖、多吸氧多休息,及时调整状态。
当地工作人员用心保障采样队的衣食住行。队员们都说,在西藏每天最开心的时刻,是完成采样任务回到酒店,吃着酒店厨师用心准备的饭菜,有偏甜口的西红柿炒蛋,热气腾腾的酒酿圆子……
白衣执甲、勇敢逆行
诠释医者仁心和大爱无疆
……
致敬防疫一线的白衣战士!
文字/图片:卫盛
编辑:吴百欣
支援的心得篇6
疫情防控涉及到方方面面,从景区、车站到学校、医院,从排查管控和流调溯源到物资供应保障,各行各业都是参与者,每个人都不可或缺。高位推动、同心奋战,去年的疫情防控战中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疫情防控应对体系,仍是再次战胜疫情的重要保障。作为个人,我们更要强化责任意识,将防控一线的各项措施落实落位,积极疫情防控相关倡导。从每个细微处做好,不给疫情防控工作添乱就是最有效的参与,就是战胜疫情的法宝。
疫情当前,没有局外人,没有旁观者,来自社会各个角落的我们都应参与到疫情防控中来,聚沙成塔共渡难关,用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凝聚起战胜疫情的磅礴力量,疫情的阴霾终将在三湘大地上散去。
支援的心得篇7
严然,是黄浦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名新任公务员,在为“大白”同事们提供后勤保障服务的过程中,她看到了人社担当、智慧与力量,自己也迅速成长……
讲述人:严然
整理:宋梅
“请与所在居委报备,做好住宿单位的准备。”
“好的,收到!”
浦西开启封控管理一周后,我收到了单位发来的信息。第二天,完成审批手续之后,我回到单位,并且按照分工,为驻守单位以及在方舱、隔离点、社区等“战场”冲锋陷阵的“大白”同事们提供后勤保障。这一工作,让我这个人社“小白”和很多同事迅速熟稔起来,也让我在这场疫情大考中,看到了人社担当、智慧与力量。
能者多劳勇担当
组织人事科的刘天怡是“老战士”了。他曾两天内连续在社区“会战”15小时,扮演“扫码员”“送菜员”“搬运工”等多个角色。他支援的老式小区楼层高、楼梯窄,穿着“大白”服爬上爬下十分不便,每次他都尽力用最快的速度将物资送到居民们的手中。一天下来,从里到外,衣服湿透。
办公室的廖康恩贝是下沉锻炼的选调生。在最近一次支援任务中,从修理核酸检测用桌,到协助居委搬运物资、分拣抗原试剂,他有了“全能大白”的称号。他对我说:“基层工作无小事,几次支援任务让我深刻体会到成长为一名‘多面手’的重要性。”
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的金晨,是我的“室友”,也是局系统使用“喵喵机”为老人打印核酸检测码的“开山鼻祖”。在我眼里,她还是主动服务群众的贴心“店小二”。一次支援任务中,采样现场来了两位视障人士,可能担心操作不来,神情有些紧张,金晨立刻上前,安抚她们的情绪,耐心询问情况,帮她们登记信息,并一路护送她们直至完成采样。
抗疫工作两不误
人力资源市场开发科的丁菲,是下沉街道的主力干部。由于工作忙碌,她常常下午两三点才能吃上午饭。支援间隙,她会回到单位完成本职工作。我经常隔着墙壁,听到她通过电话,与服务对象沟通有关人才引进、海外留学生落户等事宜。
职业技能培训科的沈烨同志是资深“领队”,每次在出发前都会提前做好预案,与点位长充分沟通,及时进行人员调整。和丁菲一样,沈烨也是抗疫、工作两不误——解答区内企业关于停工期间的线上培训补贴政策咨询、线上带领团队攻坚“职业技能培训综合监管一件事”试点改革等业务工作,一点儿没落下。
在清晨或深夜,我每次路过走廊,都会看见就业促进科的刘士俊在全神贯注地工作。几个月前,他刚刚经历一次“小中风”,本该在家静养,但他主动请缨驻守单位,研究制定疫情期间援企稳岗就业政策。他说:“疫情不等人,政策出台要趁早!”
战斗中迅速成长
驻守伊始,局领导就对后勤保障工作提出了“关心到位、保障到位、防护到位”的工作要求。在局领导的指挥下,我所在的后勤保障小分队的各项工作,也有条不紊地开展。
组织人事科金励辉,从3月开始就“扎根”单位,每天24小时超长“待机”,协调安排人社“突击队”队员支援街道一线防疫。随着驻守人员增多,他还及时提出在办公区域设置“缓冲区”,供回到局里的志愿者们进行全方位消杀,为驻守“大家庭”提供更安全保障。
金励辉前往方舱参与支援工作后,董珊珊成为我们的“小队长”,综合管理与协调各项事务,与街道、局属各单位和系统干部职工保持紧密联系。在物资紧张的情况下,尽最大可能保障各类需求。她常常连夜安排支援力量,隔日清晨又早早提醒上岗,并在微信群里时刻跟进支援动态。她的“多线程”工作能力、及时到位的沟通能力,以及面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都是我努力的方向。
“口罩和手套记得要发双倍数目”“缓冲区的物资记得及时检查并更新”……钟晓盈是我的师傅。她做事有条不紊、全面周到,再繁琐的工作在她的协调下都能有序开展。在我接过保障工作“接力棒”之前,她非常耐心地指导我物资保障各项注意事项,并常常提醒我关注重要细节。
通过近20天参与后勤保障工作,以及和各科室同事沟通,我这个人社“小白”已经意识到明确岗位职责、增强实干本领、主动担当作为的重要性,也在“战斗”中迅速梳理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不断成长。
拨云见日终有时,一碧万顷醉晴空。想到这么多同事正以实际行动为战胜疫情贡献人社力量,想到还有无数人正夜以继日,在抗疫一线践行初心使命、奋斗不止,我相信胜利就在不远的前方。
支援的心得篇8
我在2024年3月到4月期间多次参加校内核酸检测。该项活动主要是提醒大家积极配合学校的防疫政策,提醒大家在排队时保持一米的安全间隔距离,协助核酸检测工作的高效展开。我在本项活动中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核酸检测,在核酸检测之前给试管贴条形码,分发试管,以及准备咽拭子等。在许许多多的医务工作者和志愿者的同心协作下,每一次核酸检测任务都圆满完成志愿服务是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一种方式,是传递爱心,播种礼貌的过程。“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这是我在真正做完志愿服务之后才有的理解和体会。我觉得在志愿活动中去帮助他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这让我感到很满足,让我觉得自己也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想说,风雪即将结束,病魔终将溃散,只要我们团结一致,万众一心,我们定能战胜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