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书写事迹材料中需要以自己的信念为指引去创造和影响,事迹材料是对一个人在特定领域内所取得荣誉和奖项的有力证明,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2024感动中国人物及先进事迹优质6篇,感谢您的参阅。
2024感动中国人物及先进事迹篇1
?颁奖辞】
最先出发,最快抵达,为危难的乡亲奉上最好的年华。欠身体一台手术,欠妻子一个告别,欠父母一次团圆。洪水汹涌,你是浪尖上的逆行者,大雨过后,你是天空中灿烂的霞。
?人物事迹】
陈陆(1984年2月-20__年7月22日),男,汉族,籍贯江苏江都,出生于安徽合肥,大学本科学历,20__年12月参加消防工作,20__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队级正职、一级指挥员消防救援衔,曾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抗震救灾先进个人。
20__年夏天,安徽庐江县遭受百年一遇洪灾。7月22日,庐江县石大圩漫堤决口,约6500人被洪水围困,情况危急。当天,安徽省庐江县消防救援大队政治教导员陈陆带领大队辗转5个乡镇,连续奋战,成功转移群众2665人。在营救过程中,决口突然扩大,救援队员所乘橡皮艇被卷入激流漩涡侧翻,年仅36岁的陈陆英勇牺牲。“放心,我会守好庐江”,是陈陆对父亲的承诺,也是他用生命兑现的对国家和人民的承诺。
20__年1月,被追授20__年“最美应急管理工作者”称号;1月7日,被追授“安徽省防汛救灾先进个人”称号;2月17日,陈陆被评为“感动中国20__年度人物”。
2024感动中国人物及先进事迹篇2
啥也不想,只管飞!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82年秋,空军某部队到枣阳一中的招飞,聂海胜积极报名。经过层层严格的身体筛查和考试,他从几百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某航校学员。
1983年6月,他于空军长春飞行学院(今空军航空大学)入伍。
聂海胜还记得:在离家到航校报到的火车上,部队为每个人发了半斤糖果。他说:“我带着甜蜜走向部队,是部队让我这个苦孩子,有了光明的前途。”
然而,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空军飞行员,离不开掌握大量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更离不开艰苦的体能训练。凭借精益求精,吃苦耐劳的精神,聂海胜掌握了过硬的技术,成为飞行大队第一个放单飞行的学员。
一次,教官让他给大家讲一讲飞行体会,一向不善言辞的他
只说了一句话:“啥也不想,只管飞!”
1989年5月,聂海胜被分配到某空军作战部队任歼击机飞行员。聂海胜在刚当上飞行员一个月就经历了一次“生死考验”。
1989年6月,聂海胜开始试飞新型歼击机。试飞不同于以往的飞行训练,每次试飞都要需要把飞机的某项指标飞到极限值,这意味着极大的危险!
在一次试飞中,当他不断加速向高空飞去的时候,突然座舱外一声爆响,飞机开始剧烈抖动,霎那间,飞机减速、高度下降、舱内温度急剧升高。凭借过硬飞行的技术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在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一面向地面塔台指挥部报告,一面镇定自若地尝试排除故障。然而,急速下降的飞机造成巨大的过重负荷,压迫得他整个身子动弹不得,几乎就是在不到1秒的时间,他果断做出判断,按下了弹射按钮。降落伞打开的瞬间,聂海胜驾驶的那架试飞机
就在他身后一百多米的山沟里起火爆炸了,聂海胜几乎被震晕过去。由于反应及时、处理得当,在试飞机坠毁的最后时刻他牢牢记住了各种仪表数据,为科研人员做机型改装提供了关键参数,聂海胜被记三等功。
在做飞行员的15年间,他先后驾驶过初教6、歼五、歼六、歼七4种机型,创造了安全飞行1480小时的好成绩。聂海胜作为中国最顶尖的歼击机飞行员已经具备了高超的飞行技能和过硬的心理素质。
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一个比驾驶歼击机翱翔祖国蓝天更具挑战、更令他兴奋的任务,正在前方等待着他……
2024感动中国人物及先进事迹篇3
雷江荣老师从事教育工作20多年,虽然她没有得到过多少荣誉,但是她在学生和同事的心目中却被评价为“最好的老师”!雷老师做事干净利落,走路快步如飞,急急匆匆地行进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她把有限的时间都献给了自己所钟爱的教育事业,献给了她学生和家人,优秀人民小学教师感动中国个人事迹。如今,面对她的突然去世,面对她短短的42的人生,她的学生和家人都为她感到伤心落泪。
2011年3月24日下午,学校放学前半个小时,华池职业中专九年级英语教师雷江荣依旧踏着她那疾步如飞的步伐,快速走出校门,向着离校园不足300米的保险公司走去。她是怕学生误了时间,亲自为班上的丁涛同学去补办升学手续。没想到这一走,竟然是她与自己的学生和同事永远的绝别。3月25日清晨,噩耗传来,年仅42岁的雷江荣老师因突发脑溢血,经抢救无效而与世长辞。
3月26日,在第一节课上课期间,当得知雷老师的遗体被运回华池,并暂时安放在她的家里时,学生们再也压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悲痛,个个泪流满面,纷纷跑出课堂,要去见雷老师最后一面。同学们或借钱,或直接跑回家向家长要钱,去为雷老师买花圈,以表达他们对“一直像妈妈一样爱着他们的雷老师”无尽的哀思。一上午,240多面悼念的花圈、挽幛就布满了柔远教育路两旁,到处更是泣声一片。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是雷老师的老师,在现场动情的说,有这么多学生主动来悼念老师的场面,他还是第一次见。
3月26日中午,阴沉的天色,笼罩着华池职业中专校园,低回的哀乐,激荡着人们心中的波澜。教学楼前,一幅巨大的黑色挽幛正上方,悬挂着雷江荣老师的遗像,铮亮的眼镜,映衬着白皙的面庞,她依然是那样的贤淑、慈祥,英姿飒爽。
这一天,她曾经的老师,她的生前领导,还有她的学生、同事和家人都来到了这里,为她送行。
凄风阵阵哀云起,痛悼亡灵泪纷纷。她的老师不希望她走,是因为她不仅曾是一位勤奋好学、成绩优异的好学生;更因为她接过了老师的教鞭,历照前辈的夙愿,扎根三尺讲台20多年,默默奉献,勤苦钻研,引用科学、灵活的教学艺术,将知识和理想灌授给了每一个学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茁壮成才,育得花烂漫、春满园!
她的领导不想让她走,是因为她不仅是一位教学能手,更因为她始终胸怀大局,热爱自己的崇高事业,具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事业心,服从组织安排,无论被指派教哪一科,她都能很快胜任。
雷江荣第一学历仅为高中毕业,曾先后在华池乔川中学、悦乐上堡子小学、五蛟初中、华池一中和华池职专五所学校教过学。起初她的主教课目只是中学语文和小学数学,1988年,英语教学向初级中学延伸,当时,英语只是她上高中时的一门特长而已,在英语教师十分奇缺的情况下,她坚决服从学校的调配,自信的执起了英语教鞭。因为自感底子薄,又怕误人子弟,她坚持自学自修,边教边学,经常是与自己的学生一起背诵单词,分析语法。在家里,即使吃饭和给孩子喂奶时,也手不离课本和辅导书。她的丈夫杨满怀也是一名教师,据他回忆,妻子雷江荣在有生之年,始终在不断学习。雷老师掌管着他俩的工资,平时生活非常拮据,从不买任何化妆品,也没有穿过一件价值超过35块钱以上的线衣,但在学习上,却非常舍得投入。这些年,光买英语教学图书、磁带、光碟就达100多套。在雷老师的办公室和她家里,我们发现有很多她的学习手抄本,留存的就达五十多本,仅今年就有六七本,近七万余词。经过刻苦自学,,她顺利获得了甘肃教育学院英语大专文凭。多年来,她所带的年级英语成绩始终在全县初中会考中名列前茅。
亡者灵魂归天去,留下几多未了情!她的家人舍不得她走,是因为她不仅是一位好母亲,更因为她是一位好妻子。她把家里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安排和照顾的无微不至,有条有序,而她却始终不将自己的痛苦外露。这些年,她一直生活在“眩晕的天地里”,与病魔做着坚强的抗争,因为从起,她就患上了重度眩晕症!丈夫无数次发现,无数次劝她到医院看看,她总是因为学生课不能误,而一推再推……
2024感动中国人物及先进事迹篇4
苏炳添一战打破了三个纪录:
首先,新中国从1984年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到现在37年的历史上,首次有中国男性运动员打进到100米决赛的赛场,绝无仅有,这个意义不亚于当年刘翔闯进奥运会决赛并且夺冠。
第二,在1932年的奥运会上,曾经有一位日本运动员打进到奥运会男子100米的决赛圈,但他不是第一名,而且那个时候是用手计时的时代,跟电子技术时代差的还比较多。
第三,亚洲国家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在1900年的巴黎奥运会,也就是第2届奥运会上,到现在121年的历史上,从来没有任何一位亚洲运动员以100米半决赛第1名的身份进入到世界最顶级的百米飞人大战的决赛。
这是史无前例的伟大荣耀,属于伟大的中国,也属于亚洲。年过30的苏炳添,靠着顽强的自律,靠着超强的意志品质,成功的打进到了100米的决赛当中,为全亚洲人长脸。就连中国田径名将刘翔在微博上也发文祝贺苏炳添:“封神!9秒83!!!”
此前展望半决赛时,苏炳添强调,半决赛就是自己的决赛:“对我来说,能够进入决赛就算完成任务。如果能够突破10秒大关,进决赛应该没问题。”
看了比赛,真是激动得哭了!太不容易了!简直是一战封神!正像刘翔所赞扬的那样,这是中国奇迹和中国速度,这也是亚洲奇迹和亚洲速度!简直让人不敢想象。
每一次踏上赛场,苏炳添的`脑海里都只有一件事:竭尽全力跑出“中国速度”,为祖国添彩!能打破亚洲纪录,打破黄种人的极限,站在东京奥运百米决赛的跑道上,所有的梦想都在这一瞬间变成了现实!
把半决赛当成决赛。是啊,人生路上关键的每一步都需要这种精神,我要向苏炳添学习,他是我最崇拜的奥运英雄。
2024感动中国人物及先进事迹篇5
6月23日,3名航天员在中国空间站内的训练视频显示,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在节点舱内,进行舱外航天服首套安装与测试、服装尺寸调节等工作,聂海胜在舱内使用训练仿真软件,与操作台配合,进行第一次出舱前活动机械臂操控科目训练。
7月4日,中国空间站两名航天员刘伯明、汤洪波身着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先后成功出舱,完成中国空间站航天员首次出舱任务。
时隔13年,中国人再一次在太空留下“中国足迹”。
然而,刘伯明在那一次时曾遇到险情,当时甚至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20__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飞上太空。9月27日,神舟七号出舱任务正准备执行。然而,就在出舱的时候,意外发生了。
第一次拉门,翟志刚和刘伯明使出全力,舱门却纹丝未动。第二次拉门,舱门拉出了手掌宽的缝隙,又迅速吸了回去。此时,两人的体力已经透支到极限。如果舱门打不开,神七的核心任务,出舱行走就无法达成。
休息片刻后,刘伯明把一根撬棍递给翟志刚,两人利用杠杆原理艰难地撬开了舱门。就在两人准备出舱时,轨道舱中竟突然响起了火灾报警声。太空中一旦产生火花,轨道舱很可能发生爆炸。
然而太空出舱活动即将展开,无数中国人都在翘首以盼,到底是排除警报,还是继续出舱,航天员们面临艰难抉择。
刘伯明在采访中曾表示:“‘神七’这次任务是什么,就是出舱。只要我们出舱了,这次任务就顺利完成了,至于我们回不回得去,其实个人的生死,跟国家民族大义相比,轻如鸿毛。”按照出舱程序,翟志刚出舱后,首先要取回舱外一块固体材料的试验模块,然后再展示国旗。那天,三名航天员临时决定改变出舱程序——首先展示五星红旗。
“我们执行任务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出舱,那么最具代表的,就是让五星红旗在太空高高飘扬,证明我们来到了太空。”刘伯明说,“展示五星红旗,就是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2024感动中国人物及先进事迹篇6
初心是做某一件事情的初衷与原因。我们每个都有自己的初心,而共产党人的初心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仰,就是对党和人民事业的永远忠诚。在老英雄、退休老干部张富清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在实干奋斗中坚守初心的大写境界。
无论是青春岁月中冲锋陷阵,还是投身社会建设的默默坚守,或者是退休后的正心修身,张富清用半个多世纪的坚守,始终秉持着对党和国家的赤胆忠心,始终保持着对理想信念的赤诚之心,保持信念之光不灭,信仰之树常青。
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毅然选择冲锋陷阵,在战火洗礼中成长为战斗英雄;面对家与国的利益,他决然选择到偏远异乡投身社会主义建设;面对退休后的病痛折磨,他们依然乐观豁达。
在64年的风雨历程中,无论顺境逆境,他选择淡然处之。将英雄过往尘封在沧桑的记忆,他始终不改军人本色,坚守着自己的初心和誓言。正是有了对党和人民的赤诚之心,才让他看淡了名利,做到了宠辱不惊,处之泰然。
做一个朴实纯粹的人,做一个清正有为的干部,做一个忠诚干净的共产党员。从战火纷飞的岁月,到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从赫赫战功的英雄,到普通的干部,虽然岗位在变、身份在变,但张富清对党忠诚、为民造福的初心始终没变。
64年来,自己并未因显赫战功而向党和国家提出特殊要求,并未因为自己是战斗英雄而放松对自身的要求。只要心里装着党和国家,心里装着人民,也就无所谓艰苦,也就不会畏惧艰苦。
初心是点亮人生之路的灯塔,也是砥砺奋斗的动力。一心向党,心怀初心,张富清才做到了义无反顾的扎根偏远山区。从战功赫赫的英雄,到转业地方的普通干部,面对巨大的落差,面对角色的转换,张富清之所以能够坦然面对,能够选择最偏远的山区、做最艰苦的工作、过最平凡的生活,就是因为他身上有一种甘于奉献、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张富清的一生是一部建功立业的奋斗史,也是一曲无私奉献的赞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