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写事迹材料才可以彰显出人物对于理想的执着信念,事迹材料中需要清晰地展现人物的崇高精神品质,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2023中国感动人物事迹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2023中国感动人物事迹篇1
今天,我看了感动中国。里面有许许多多社会上的好人。
给我印像最深刻的是最美教师——张莉丽。她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初三(3)班班主任。她曾经抚养过一个残疾的孩……
某天,一辆大型汽车上的驾驶员误碰操纵杆导致汽车朝着两个过马路的学生冲去。身后的张莉丽看到了这一幕,把身后两个准备过马路的学生往后一推,立刻扑向那两个马上要被撞的学生,用力一推,把两个学生推到了一边,自己却碾到了车下。在那一刻,她在学生的安全和自己的双腿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学生的安全。
接着,是主持人为她阅读颁奖词:
别哭,孩子,那是你们人生最美的一课。你们的老师,她失去了双腿,却给自己插上了翅膀;她大你们不多,却让我们学会了许多。都说人生没有彩排,可即便再面对那一刻,这也是她不变的选择。
然后,那块石碑上就刻着七个醒目的红字:“冰雪为容玉作胎”,片刻宁静后,这七个大字便消失了,现在石碑上刻着的是她的名字。同时,两位小学生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出来,一个人捧着鲜花,一个人端着奖杯。坐在轮椅上的张莉丽阿姨接过来,一手捧着鲜花,一手端着奖杯向观众挥手。
2023中国感动人物事迹篇2
【颁奖词】
没有人能百毒不侵,热血可以融化恐惧;没有人是生来的勇者,责任催促你重装上阵。八方统筹,百般服务。你以凡人之力,书写一段传奇。
【人物事迹】
汪勇,男,汉族,1985年12月出生,中共预备党员,大专学历,现任湖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分部经理。
2020年2月19日,汪勇接到了单位复工的'通知。因为疫情中的突出表现,工作近6年的他连升3级,从一名快递小哥升职为分部经理,这在顺丰历史上从未有过。管理200多名员工的汪勇至此再也没时间接单跑“快车”了。
他带领的志愿者司机团队,自大年三十起义务接送金银潭医院医护人员上下班,协调推动网约车企业参与接送医护人员,协调共享单车企业在医院周边投放单车。自行募集资金为医护人员提供泡面,“扫街”找餐馆、争取有关部门餐食供应,快速搭建起应急餐食免费配送备用网络,以“聚拢温暖守护英雄”的义举被批复火线入党。
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后,他瞒着家人成为了武汉金银潭医院战疫一线医护人员后勤保障的“带头人”,他和他的志愿者团队将温暖聚拢,以非凡之勇守护着冬日里“逆行”的白衣天使。其事迹在新闻联播和央视《面对面》等权威媒体报道,在社会层面影响广泛。
2023中国感动人物事迹篇3
强信心,走好“未来路”
毛相林常说:“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下庄精神丢不得,还要一代一代传下去。下庄人的步伐不会止于打通绝壁上的天路,不会止步于脱贫路,还要走好乡村振兴的路,走上小康路!”
为激励下一代继续奋斗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让下庄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2020__年底,毛相林积极主动向县、乡两级申请,想在下庄村建立一个下庄人事迹陈列室。
20__年4月,在县、乡两级大力支持下,下庄人事迹陈列室在下庄村文化广场建成,广场上还屹立了一座“下庄筑路英雄谱”,上面刻着108位当年以生命挑战悬崖的村民姓名,彰显了下庄人用生命和汗水铸就的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承载了毛相林这一代下庄人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
20__年通路以后,全村有36人外出上小学、132人外出上中学,29人考上了大学。毛相林希望这些有知识、有见地、有文化的年轻人能回到下庄,用自己学到的知识改变下庄的面貌。
每年过年外出务工村民回家,毛相林都要挨家挨户上门为他们讲述这些年来下庄的变化,描绘下庄美好的未来,请他们回来,为下庄的乡村振兴尽心出力。41岁的杨亨均回来成立了秀葱农业专业合作社,管理下庄的桃园,探索出新的创收门路;29岁的毛连长带着女朋友一起回来,做网络直播带货;大学生彭淦回来了,走上讲台成了下庄村小的一名老师;毛相林的儿子毛连军也回来了,参与到旅游环线建设中。
毛相林说,等他从村主任岗位上退下来,他就做下庄人事迹陈列室的义务讲解员,为大家讲述下庄人脱贫奔小康的故事。他要把下庄精神传承下去,让来到下庄的人们懂得珍惜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建设和谐富足的美丽乡村。
2023中国感动人物事迹篇4
苏炳添,一个活在刘翔阴影下的男人,但是他从未放弃,堪称励志楷模。对于他屡创佳绩,究其原因,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先天条件和家庭原因,苏炳添从小生长在农村在泥地乱跑加上比他大9岁的表哥是镇里的短跑冠军,成为了他早先的追逐目标,在有沙子的跑道上跑出了11秒的成绩,下来就是他的性格和习惯,外国记者采访在活动区热身的苏炳添时,苏也说了这么一个词“脚踏实地”接受国内体坛记者采访时,苏炳添曾说到:“我每一年都有在进步,07年到现在每年成绩都始终是往上走的,没有掉下去过,所以我已经很满意了。”
苏炳添的短跑之路开始于他的中学时期,还没有系统地训练,就一路过关斩将,可谓是天赋异禀,从校田径队到广东省田径队,在广东省田径队苏炳添在原中国田径100米记录创造者袁国强的麾下接受训练,成为了一名专业的运动员,开启了他走向亚洲,走向世界的里程。他的出现无疑是刘翔退役后中国田径的又一颗璀璨星。
20xx年国际田联男子100米钻石联赛尤金站他9秒99的成绩,成为首位在历史上突破10秒的黄种人,也打破了张培萌10秒的世界记录,这个惊喜,提升了国人对田径赛场的关注,他用实际行动向全世界证明了亚洲人在田径赛场上具有先天劣势这不是真的。在今年的世界杯期间,20xx年6月23日,传来了振奋国人的消息,苏炳添在国际田联马德里挑战赛100米决赛中,以9秒91夺冠,刷新了3天前谢震业刚在法国巴黎创造的9秒97的全国纪录,追平了卡塔尔归化选手奥古诺保持的亚洲纪录。
成为了最快的黄种人。正是由于他的热爱,追求,魄力与坚持成就了今天的他。苏炳添说过赛道上的对手只有自己,0.01秒的进步都值得全力以赴在喜人的成绩背后,天赋之外,就是执着的努力,他每天训练两小时,遵循了那句励志欲坚不欲锐在两个小时的训练时间,他要求每个动作都要做到最标准,细小到关节。他被称为中国田径队——最严苛的运动员之一。
以上就是一秘为大家带来的4篇《感动中国人物苏炳添事迹》,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2023中国感动人物事迹篇5
24日下午17时30分,执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三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亮相。他们是: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他们有着相同的年龄:42岁;他们有着相似的体重,相近的身高,甚至他们的成长背景、兴趣爱好、性格特点都有诸多相似之处。今晚21∶07至22∶27,他们将携手飞天。
此次入选神七航天员乘组的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同为1966年出生,同为1985年入伍。翟志刚、刘伯明还是黑龙江老乡,他们从空军招飞体检时起就相识,两人从航校到飞行部队一直在一起,甚至结婚也在同一天。
教员们对刘伯明的评价是,爱思考,爱钻研。在航天员队伍里,绰号小诸葛的他曾因流利地回答一名教官10多个刁钻的专业问题,从此被这名教官免提问。
泥泞求学路每天往返20公里
刘伯明出生在黑龙江省依安县一个农民家庭。刘伯明最难忘记的是自己的高中时代。他家离县城9公里,高中三年,刘伯明每天奔波在这条9公里的路上,颠簸不平的道路成为他永远的记忆。日晒雨淋,刘伯明已记不得有多少次,没有替换的衣服,硬是用体温把湿衣服烤干。
难以想象,当时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每天在这泥泞的道路上跑着,往返近20公里,风雨无阻。
那一段艰苦的求学生涯,让刘伯明在收获好成绩的同时,也锻炼出一个强健的体格,令他受益至今。他在空军部队的体育达标评比中,曾取得引体向上37个的傲人成绩,至今无人启及。
从小到大,我心中形象最高大的就是母亲。东北的冬天,别人都不吃早饭,而母亲每天比我提前两小时起床,然后生炉子,给我做饭。
我母亲觉得当航天员光荣。选航天员时,她对我说,都说在飞行员身上投入的黄金和飞行员的体重差不多,国家选你,你要争取上去。
刘伯明结婚时就跟妻子商量,等条件好一些后,在北京,哪怕是周边地区给父母买一套房子,让父母来住几年,报答一下父母。然而,这已成为一个永远的遗憾。
刘伯明的母亲几年前去世了,那时正值神五发射前夕,航天员即将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进行发射场人船箭地大型演练。领导得知消息后,决定让刘伯明回家看看。然而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即将执行,作为航天员不能因此缺席训练。他强忍悲痛,只在家待了3天就踏上归程,奔赴发射场。
2023中国感动人物事迹篇6
人间有仙品,茶为草木珍,浓茶解烈酒,淡茶养精神,花茶和肠胃,清茶滤心尘。节后综合征,饮茶正当时,牛年开工日,干劲满乾坤。
一饮涤昏寐,话一段无私奉献的芬芳。她是改变山区女童命运的公益校长张桂梅,她如甘泉,细腻、滋润且温情。她是山区孩子的希望与梦想,十几年如一日,她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扶弱济困、捐资助学的路上不断披荆斩棘,让大山里书声朗朗、颂歌嘹亮、党旗飘扬,让学生们种下了属于自己的“初心”,坚定了理想和信念,不负时代的期盼与人民的重托。
“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可叹!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再饮清气神,话一段坚持为民的“天路”。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锁在深山里的下庄村,曾经是重庆市巫山县最穷的地方,从1997年开始,在“愚公”毛相林的带领下,男女老少齐上阵,用最原始的方式,在空中荡、壁上爬,用钢钎撬、雷管炸,以血肉之躯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8公里的“天路”。出山路通了,毛相林又带领村民历时15年,探索培育出“三色”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蹚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路。
“山凿一尺宽一尺,路修一丈长一丈,就算我们这代人穷十年、苦十年,也一定要让下一辈人过上好日子!”可叹!当代愚公气可嘉,敢向绝壁要天路。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时代造就英雄,英雄出自凡人。
雨水至,烹香茶。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感动中国,感谢你我,感激春已到来!
2023中国感动人物事迹篇7
4月8日,陆军工程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钱七虎爱心捐赠仪式在昆山当代昆明剧院举行。获得20xx年国家最高科技奖的钱七虎院士向金辉慈善基金捐赠了800万元奖金。昆山市向钱七虎院士颁发了荣誉证书。
向科学家致敬,弘扬科研精神。它们就像大树,我们永远爱着它们。从弯腰到坐在轮椅上的于敏院士颁发奖励证书,再到邀请刘永坦院士和钱七虎院士到主席台就座,“礼貌”代表着我们对科学家的崇高敬意。他们抽新芽,结香果,让我们分享科技进步的红利。从创建防护工程学科,引领防护工程技术创新到集成宽带光发射器件和模块,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他们努力扎根,把精神伟力传递给我们。钱七虎院士说:“如果一个人追求个人名利,关注的焦点总是在个人幸福的方向上;如果一个人建立了一个基于国家价值观的国家、国家和人民。“这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值得我们一代一代地品味和继承。
致力于家乡建设,扎扎实实地为桑梓的乡根做出了贡献。
枝繁叶茂,归根结底,感情永远是每个中国孩子最难放弃的。无论游子走多远,家乡都不能忘记,家乡的建设也不能少于我们的努力。在获得20xx年国家最高科技奖不到一周的时间里,钱七虎院士决定捐赠全部800万元奖金。他不仅为家乡投入了物质支持,还投入了精神激励和行动指导。4月8日下午,钱七虎院士回到家乡昆山,围绕绿色发展和地下空间利用主题作报告。他连续80分钟没有中场休息。钱七虎院士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建议家乡发展。这种家乡的深厚感情值得学习。也许我们达不到他的高度,但我们可以践行他的精神力量,捧起一堆黄土,培育绿树成荫的鲜花,成为家乡的建设者和建设者。
忠于祖国发展,牢牢扎根国家富强的梦想。
钱七虎在炮火硝烟中度过了童年,“成为工程师,报党报国!这是他心中坚定的誓言。1965年,钱七虎学成回国。“国家选择我出国学习保护项目,就是信任我,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沉重的责任”,仿佛在和年轻的自己履行誓言,但也庄严地向国家承诺,为国家铸造坚不可摧的“地下钢铁长城”。经过60多年的努力,建立了我国现代防护工程理论体系,解决了若干关键的.工程防护技术问题。这群永不朽的爱国斗争热火,是激励人心的温暖力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两个一百年”的伟大梦想体现在每个中国人的国家梦中。我们向钱七虎、王金才等一批爱国斗争的先锋学习,一点一点地浇筑国家繁荣昌盛的梦想,永远深爱着这片土地。
全心全意为人民福祉服务,为美好未来扎根。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努力谋求人民幸福离不开每一个中国孩子的双手。“哪些事情对国家和人民有益,科技工作者的兴趣爱好应该集中在哪里,这是科学家应该有的感情和责任。钱七虎院士经常这样对学生说。多年来,他一直积极关注国家大事和民生问题。钱七虎作为多个国家重大项目的专家组成员,参与了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等重大项目的战略咨询,多次前往现场解决关键问题。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要满足于个人自我的幸福,更要努力实现全体人类的共同幸福。要不断划大人民幸福的同心圆,实现更大范围的同频共振。
一个人做一件事并不难,但一辈子专注于它并不容易。钱七虎院士做到了。他是一棵树,一棵不必要的时空限制仍然牢牢把握着家乡的树;一棵让风雨飘摇,依然坚定不移扎根黄土的树;一棵连人民情怀都不忘的树,在新时代,我们要向钱七虎院士学习,在他的启发下成长,打造美丽的绿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