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认识水教案7篇

时间:2025-11-02 作者:Trick

优秀的教案能够促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精心编写的教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工具,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小班科学认识水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小班科学认识水教案7篇

小班科学认识水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了解乌龟的名称和外部特征。

2、对观赏乌龟有兴趣。

3、初步了解乌龟的习性。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活动准备:

有关乌龟的ppt,几只活着的乌龟,几个大一点的盆子。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朋友。它是谁呢?

2、放映多媒体课件,告诉幼儿它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乌龟”。

3、请幼儿做“小老师”介绍乌龟的外部特征。在讲述、补充的过程中引导幼儿仔细地观察。

4、小结:乌龟长着一个圆圆的头,短短的脖子,背上长着硬硬的壳,身体下面有四条腿,后面还有一条小小的尾巴。

5、幼儿分组观察有生命的乌龟。教师帮助幼儿发现乌龟的习性。

(1)、触碰乌龟,请幼儿观察乌龟的反应。

(2)、把乌龟放到水里,观察乌龟在水里是什么样子的。

6、结束活动:

老师:“我们把乌龟放到自然角,继续观察和喂养它,好不好?”

活动反思:

喜欢小动物是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与动物之间,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乌龟特有的外部特征更是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在有限的活动时间里,我没有采用讲述,直接把乌龟的特征进行概括,而是让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观察——表述——再观察——再表述,因为科学活动的过程就是幼儿主动探索周围事物的过程。在活动中,幼儿们都很专注。在小结的时候,我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运用了叠声的形容词。比如:圆圆的、短短的、小小的,加深了幼儿对乌龟可爱形象的了解。

这次活动也有不足的地方。在幼儿观察、讲述的时候,幼儿观察得比较零乱,不够全面。课后反思,我觉得自己应该提前引导幼儿按顺序观察,也可以增加一个环节,在幼儿讲述的时候,我可以用简单的笔触记录下幼儿所说的,把乌龟的外部特征直接、具体地以另一种方式再次呈现在幼儿面前。另外,有几个孩子没有参与讲述,主要是因为他们对在集体场合中发言有点胆怯。

小班科学认识水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让幼儿感知萝卜的外形特征,知道萝卜的种类多。

2.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大胆用语言表述自己的发现。

3.让幼儿初步了解各种萝卜的食用方法,喜欢吃萝卜。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活动准备:

1.各种萝卜的实物、图片若干。

2.每桌一盘切好的各色萝卜块。

3.萝卜雕刻的造型若干。

活动重点:

了解萝卜的特征。

活动难点:

能大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审美元素:

1.通过对各种萝卜的认识,充分感受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萝卜的外形美。

2.感受萝卜造型的美。

活动过程:

1.出示萝卜造型图片,引导幼儿欣赏。

(1)师:你能看出是什么吗?(龙和凤)好看吗?你知道它们是用什么做的吗?(请幼儿自由讨论)

(2)向幼儿简单介绍雕刻用的`工具刀。

(3)欣赏一些萝卜雕刻的造型。

2.认识萝卜的外形特征。

(1)引导幼儿观察萝卜实物:

师:你认识这些萝卜吗?你知道有什么样子的萝卜?(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萝卜。

师:看看,这儿有什么样的萝卜?

小结:萝卜有各种各样的,有橙色的胡萝卜,有白萝卜,有绿萝卜,有红萝卜,有紫萝卜;有圆圆的萝卜,有椭圆的萝卜,有长长的萝卜;有的萝卜比较大,有的萝卜很小。

3.讨论:你知道萝卜有什么用吗?

小结:萝卜可以生吃,可以做菜,还可以腌制成小菜等。

4.品尝萝卜。

请幼儿品尝各种萝卜,说一说,吃的萝卜是什么颜色的,是什么味道的?(有的是甜甜的,有的是辣的。)

5.总结:萝卜有丰富的营养,吃了对我们的身体有好处。

活动延伸:

带领幼儿开展种植萝卜活动。

活动反思:

对于小班幼儿,创设情境的教学是有效的导入方式。

有幼儿说“像小的脑袋”,教师可以抓住时机,以此来丰富幼儿的想象。

对幼儿抓得比较紧,牵着幼儿走。应以对话的形式和幼儿进行交流,让活动更加生动、流畅,

按萝卜的自然属性颜色进行分类。符合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

形象生动的表格用猜想、验证的方式,帮助幼儿梳理经验。对小班幼儿,这种表格的记录方式也是可行的。

打破思维定势。“眼见的才是真实的,不能想当然。”

切萝卜的方式,应该多角度去切,让幼儿切实查证萝卜里面的颜色,这样才是科学的。

小朋友知道了萝卜不仅有趣,它还有很多吃法,刺激幼儿的食欲。

小班科学认识水教案篇3

活动目的:

1、感知各类水果,制作水果拼盘,品尝水果的滋味,培养幼儿触摸觉、嗅觉、味觉的能力,

2、幼儿感受秋天水果成熟的喜悦心情。

活动准备:

1、活动前参观果园

2、苹果、梨子、香蕉、柑橘、柚子、石榴等水果若干个

3、塑料盘子五个,塑料刀子每人一把

过程:

一、引入: 今天,农民伯伯给我们送来了好多的水果,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哪些水果?

二、感知水果1、分组观察水果(引导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来感受水果的色、香、)2、集中交流讨论。鼓励幼儿大胆把自己看到、摸到、闻到的感受告诉他人。

三、水果拼盘比赛

1、幼儿分组讨论:如何制作水果拼盘

2、幼儿分组制作水果拼盘(提醒幼儿用刀时要小心)

3、 欣赏各组的水果拼盘,幼儿进行评价

四、品尝水果拼盘大会 引导幼儿品尝自己 做的水果拼盘,并说说吃到的滋味如何 五、游戏“运水果”结束。

评析:

创设一个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探究活动,进行尝试,感受参与的乐趣,并能鼓励幼儿大胆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整个过程通过幼儿分组交流探索的结果,分组合作制作水果拼盘,分享共同合作的过程与结果,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小班科学认识水教案篇4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幼儿特别熟悉的,喜闻乐见的生活。生活中蔬菜是幼儿经常接触的一种食物。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各种蔬菜随处可见,它们种类繁多,几乎每个孩子都能说出几种蔬菜的名称。虽然他们知道的不少,但对蔬菜的食用及其营养价值并不是很了解。有些幼儿出现偏食、厌食现象,因此本次活动通过观察倾听品尝等一系列活动,让幼儿了解蔬菜特征的同时,知道各种蔬菜的营养价值,使幼儿对不爱吃的蔬菜有新的认识,加深对蔬菜的喜爱,激发幼儿爱吃蔬菜的情感,并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的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本次活动来源于幼儿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因此我觉得选择本次教学内容有一定的必要性。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生活经验以及布卢姆的《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本次活动目标:

(1)、认识蔬菜的外形特征,并能用语言简单描述

(2)、让幼儿简单了解蔬菜的营养价值。

(3)、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蔬菜,并养成不偏食的好习惯。

活动重点:通过多媒体课件、品尝蔬菜等活动,让幼儿正确认识蔬菜的外形特征,营养价值。

活动难点:通过活动让幼儿明确每种蔬菜都有各自的营养价值。幼儿不要挑食。

3、活动准备:《纲要》指出“提供丰富的可操作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依据《纲要》我做如下两方面的准备。

(1)实物准备:洗净的胡萝卜、黄瓜、西红柿、苦瓜、白萝卜等实物。

(2)教具准备:展示各种蔬菜的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

?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活动中力求“合作式的探究学习方式”。因此在本次活动中体现了教师与孩子的交互主体性,采取相互尊重、倾听、交流、共同构建的方式,我采用的教法:

1、情景创设法:利用蔬菜国王打来的电话富有童趣的故事,这一情景将幼儿的注意力引入到这个活动中来,即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极大地调动起孩子探索求知的欲望。

2、课件演示法:教师将生活中的蔬菜通过课件制作,使每种蔬菜都能以“一个活生生的、有生命的、能说话的、可爱的菜宝宝的动态形式呈现出来,幼儿非常感兴趣。在欣赏、倾听的同时,自然而然对蔬菜的营养价值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3、多渠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索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结果和过程”。因此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比一比、尝一尝、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通过感知让幼儿有新的发现,不知不觉对蔬菜产生了兴趣,更加喜欢食用各种蔬菜。

三、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次活动。活动程序为:童话导入激兴趣——观察体验说特征——品尝交流谈体会——动画展示增认识

(一)、童话导入激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我就利用蔬菜国王来电话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给幼儿带到一个童话般的'境界。

(二)、观察体验说特征:

根据幼儿生活体验,在这一环节出示多媒体课件,展示多种蔬菜,引导幼儿观察各种蔬菜图片后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蔬菜宝宝吗?你喜欢吃哪一种蔬菜宝宝?幼儿选择后通过重点观察,从蔬菜的颜色、形状等方面,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已有体验说出它们的特征,知道它们可以怎样吃,鼓励幼儿大胆表达。从形式上、内容上深深吸引孩子,充分给孩子展示的机会

(三)、品尝交流谈体会:将能够生吃的蔬菜,让幼儿亲口尝一尝,把活动带入一个小高潮。幼儿通过品尝,感知不同蔬菜的不同味道,大胆的谈一谈自己的体会,相互交流,使幼儿在审美心理、创作欲望上得到满足。通过幼儿亲身体会蔬菜的不同味道。使幼儿对蔬菜有了新的认识。

(四)、动画展示增认识;

通过让幼儿说出在他们平时吃饭的时候不喜欢吃的蔬菜.,再一次把幼儿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告诉幼儿这些蔬菜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引领幼儿去看蔬菜展示会,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活动引向高潮。把蔬菜拟人化,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增加幼儿对蔬菜多方面的认识,知道蔬菜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多吃蔬菜有助于身体健康,能使我们每个小朋友长得更高、更快、更聪明,幼儿平时不挑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整个活动是围绕着蔬菜展开的,以充分展示孩子们自主的表达,并在愉快、轻松的活动中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幼儿认识蔬菜的兴趣。

小班科学认识水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1、认识面部器官,能准确的指出五官的位置。

2、喜欢唱问答歌,能随歌曲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3、培养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

二、活动准备:

1、人的五官图片,人的面部轮廓图。

2、歌曲《好宝宝》

3、布娃娃一个(也可幼儿从家自带布娃娃一人一个)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现在老师要考考小朋友,请你们把眼睛闭起来。(强调眼睛闭起后便什么也看不见,眼前黑黑的。)老师数1、2、3睁开眼睛,小朋友们都看到了什么?(与之前比较能看到东西了)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看到的?导入活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老师带来的宝贝“布娃娃”,认识人的五官有哪些?(耳朵、眼睛、鼻子、嘴巴、眉毛)

2、老师我来帮帮你:老师的眼睛受伤了,看不清东西,请小朋友拿老师手帮我找到我想找的器官宝贝。

(1)老师问“好宝宝,我问你,你的鼻子在哪里?”

(2)引导幼儿握住老师的手指出来,将五官图片奖励给勇敢举手回答的小朋友。

3、帮娃娃找五官:可爱娃娃的五官丢了,请小朋友帮她找一找。

(1)将面部轮廓图及刚才奖励给小朋友的五官图片让小朋友拿好,并说说自己手里拿的是哪个宝贝?

(2)提示小朋友根据完整的图片,帮住其他娃娃找到她的宝贝。

4、问一问,答一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不知道小朋友刚才有没有注意到,老师在跟小朋友做游戏的时候唱了一首歌,歌曲的名字叫《好宝宝》,现在我跟小朋友一起学习这首歌。

(1)教师问幼儿:“好宝宝,我问你,你的鼻子在哪里?”幼儿回答:“魏老师,告诉你,我的鼻子在这里。”边说边用手指出自己的鼻子。

(2)将“你的鼻子在哪里?”替换成“你的眼睛(耳朵、嘴巴、眉毛)在哪里?”

5、完整教唱问答歌:

(1)教师边弹琴边唱歌向幼儿提问,幼儿也随着琴声应答。

(2)将“眼睛、耳朵、嘴巴、眉毛”分别替换进行问答演唱,幼儿能随着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指出自己的五官。

三、结束部分

和幼儿一起做“边说儿歌边做动作“的游戏,锻炼幼儿的快速反应能力。

活动延伸:

熟悉歌曲后,教师将“好宝宝“替换成某个小朋友的名字来演唱。

小班科学认识水教案篇6

活动目的:

1.初步感知冷、暖色的不同。并学会使用橙、绿、紫三类间色。

2.通过引导幼儿自己动手做实验,发展幼儿大小肌肉动作。

活动准备:

a.每组一个调色盘,分别装有红、黄、蓝色三种颜色、及棉签等;b.没有着色的画每人一张;c.冷、暖色图片各一张;d橙、绿、紫调色卡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展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比较冷、暖色的不同。

1)师:小朋友们看看,这两幅图画上面有哪几种颜色呀?

幼儿:红、黄、橙,蓝、绿、紫

2)师:学前班的小朋友们真聪明,能够找出这么多的颜色。那让我们再仔细看看,这是两幅不同的图画,给你的感觉一样吗?说一说你的感觉。

幼儿:我看到蓝色想到了海洋

教师小结:第一幅图中的红、黄、橙这些颜色,我们把它们叫做暖色。它能使我们想到太阳、火焰和热血等,因此给人一种温暖、热烈、欢快的感觉;第二幅图画中的蓝、绿、紫这些颜色,我们把他们叫做冷色。它能使我们想到海洋、蓝天、冰雪、寒夜等,给人一种清凉、寒冷的感觉。

二.幼儿动手操作,探索颜色的变化。

1)师:刚才我们在上面的图片中看到了许多颜色,漂亮不漂亮呀?(幼儿:漂亮)小朋友们想不想把他们都画出来呀?

幼儿:想

2)师:下面老师为每组小朋友准备了红、黄、蓝三种颜色,请你们随便选两种颜色混在一起调均,看看,你们能不能把其它的几种颜色(橙、绿、紫)也给调出来。幼儿自己动手操作,教师来回巡视并适当给予指导。

三.说说颜色的`变化.

1)师:你们用红和黄两种颜色变出了什么颜色的?还有哪一组和他们是一样的?同样的方法:红和蓝手拉手变出了什么颜色?蓝和黄手拉手变出什么颜色啦?

2)幼儿说一种,教师就出示一张调色卡。

红+黄=橘黄;黄+蓝=绿;红+蓝=紫

念儿歌:红和黄手拉手,变出橘黄色画橘子;

黄和蓝手拉手,变出绿色画叶子;

蓝和红手拉手,变成紫色画葡萄。

四.通过涂色游戏,发展幼儿对颜色的感知力。

教师展示没有着色的画。

师:学前班的小朋友们小手真能干,刚才我们小朋友们用红、黄、蓝三种颜色都调出了橙、绿、紫三种漂亮的颜色。下面老师为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幅没有着色的画,请小朋友们给它们涂上适当的颜色,帮它们穿上漂亮的衣裳,好吗?最后把幼儿的作品粘贴在教室墙壁上。(可提示幼儿橘子可上橘黄色和绿色;西瓜可上绿色;葡萄可上绿色和紫色)

小班科学认识水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色彩的兴趣,充分展示幼儿对色彩的感受。

2.培养幼儿对色彩的观察能力。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用色彩鲜艳的气球将活动室装扮起来,在活动室中间用彩纸悬挂许多幼儿能接触到的各色气球。

2.在活动室的空地上铺上大白纸,周围摆放色彩丰富的水彩颜料和各种绘画工具(喷壶、毛笔、纸团、刷子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玩气球,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去小一班玩一玩,咱们看看小一班的活动室和我们的是不是一样?这么多的气球你们喜不喜欢?你们去玩玩吧。”(幼儿自由、兴奋的玩气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找喜欢的气球,引起幼儿对色彩的注意。

教师:“这么多大大小小、花花绿绿的气球,你们喜不喜欢?现在你们找一个自己喜欢的气球给小伙伴说一说,给老师说一说。”(幼儿自由找气球,自由讲述,其间教师个别提问:“你找的是什么气球?为什么喜欢这个气球?)

2.集体游戏“气球跳跳跳”,引发幼儿感受色彩的美。

教师:“咱们一起玩游戏《气球跳跳跳》我们边念儿歌边围绕气球跑,当念完儿歌后拍你喜欢的气球,看谁的气球跳的高。”

幼儿念儿歌:“大气球,真正好,拍一拍,跳一跳,我的气球跳得高”。念完后幼儿去拍气球。教师提问:“刚才,你拍的是哪个气球?”幼儿反复玩2―3遍。

教师提问:“这么多花花绿绿的气球飞起来你看着像什么?”

3.玩颜色,让幼儿充分展示对色彩的感受。

教师:“花花绿绿的气球这么美,谁能想办法把它们画在这张白纸上?

幼儿自由选择绘画工具和自己喜爱的颜色在白纸上玩色。教师对个别幼儿提供帮助。

三、结束部分:幼儿互相欣赏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