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制定教学策略的前提,必不可少,教师在写教案时,可以利用图示和表格,增强信息的直观性,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比较活动,体验多少的比较方法。
2.使学生认识“<”、“>”和“=”这三种符号及其含义,同时知道这三种符号的读法和作用。
3.使学生知道用“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建立符号感。
4.在探究三个关系符号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及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
教学难点:
会用“>”、“
教学准备:
ppt、或图。1-5的数字、<、>、=等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1.课件演示:小猴吃水果图
师:仔细观察图画,看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师:数一数,小猴和水果都有多少。
2.汇报交流。
生:4个梨,3只猴子,3个桃子,2个香蕉。
3.动手操作。
(1)师:请同学们用学具摆一摆图上有的东西,怎样摆就能看出那种水果多,那种水果少呢?
(2)如果每只猴子都要吃1个桃、1个梨、1个香蕉,够不够?怎样摆能一眼看出来?请同桌小朋友一起摆一摆,说一说。
②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可能出现的三种情况:
()和()同样多;
()比()多;
()比()少。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1.认识“=”
师:小朋友们说小猴先吃什么水果啊?为什么?
师:猴有3只,桃有3个,一只小猴吃一个桃子,刚好够吃,我们就说猴和桃的数量同样多,3和3同样多,要用什么符号来表示呢?(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等号”)
课件出示3 = 3读作:3等于3
等号
师:一起和老师写一遍,3=3,读作3等于3。请你在自己的本子上再练习几遍,再和用桌的小伙伴互相说几遍,看看是不是每个小朋友都掌握了他的写法和读法。
学生活动:同桌读写后再抽问几个学生,保证人人都会。
2.教学“>”(猴和香蕉比)。
师:小猴吃完了桃子,还没有吃饱,那他们接下来吃什么水果好呢?
师:我们来看看小猴和香蕉,怎么进行比较啊?
师:一个对一个,咦,发现小猴比香蕉多,怎么办呢?
①学生汇报。(课件出示一一对应的摆法)……
②引出大于号。
师:4比3多,在4和3的中间要用一个什么符号表示?等号行吗?“我们把这个等号变一变,”课件动画演示等号变大于号:把等号左边的口张大点,右边的口变小点,就成了大于号。(让学生体会到符号之间的联系)
③这个式子4>3怎么读?(4大于3)。用手势帮助我们记住大于号:“大数在前用大于,大口朝(前)左大于号”。
3.教学“<”(猴和梨比)方法同2。
4.请学生观察三道算式,小组讨论,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回答后,教师用顺口溜帮助学生进行记忆:大数在前用大于,小数在前用小于,相同数间用等于;大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三、练习与拓展
1.练习使用“<”“>”
师:其他的动物比较的结果怎样?小朋友们能不能自己完成?
请同桌交流:说一说几大于几?几小于几?课件逐一出示
2.再次体验: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观察这些算式,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时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编顺口溜:“大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大口朝左大于号,大口朝右小于号,两边相同用等号”。)
(1)揭题:我们今天认识了“>”、“
(2)课件出示书p18“做一做”第1题。
(3)左图:两边各有几只灯笼,谁多谁少,几大于几?
(4)右图:两边各有几只猴子,谁多谁少,几小于几?
学生独立填写,教师巡视,再讲评。
(5)游戏:排排队。请5位学生上来当数字娃娃1、2、3、4、5,小朋友们,你们能给它们排排队吗?
①按大小排队。(学生可以用数字卡片自己摆摆看,再交流)
②谁?谁最小?请随意选出其中两个数比大小?(每个学生用“﹤”“﹥”摆摆看,看谁想的多?再上台汇报。)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刚才我们学习了比大小,下课后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教室,或者回家看一看哪些东西和哪些东西可以比的?谁和谁比?几大于几?几小于几?几等于几?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篇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引导探究两位数比较两位数的规律1。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究总结两位数比较两位数的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引导探究法、练习法
学法:
讨论法、鼓励发
教具准备:
例4放大图两幅、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
一、上课的时候认真听课。
二、五月是份民族团结、所以经常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十位是8的两位数有
(80。81。82。83。84。85。86。87。88 。89)
2。比89多1的数是()
比89少1的数是()。
3。 84是由()个十和(4)个一组成的。
同学们表现真棒,看来你们把昨天的数的顺序掌握的很好了,那么我们今天来学校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二、新授。
教学例5。
(1)出示计数器图。
让学生观察后问:
“左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右边的计数器表示多少?”学生回答后,老师板书:23 25、又问:“23和25这两个数相比较,哪个数大,哪个数小,应该怎样表示?”老师在○里填上“
(2)出示小棒图2。
教师问:左边有多少根小棒?右边有多少根小棒?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2 37
教师追问:“左右两边的小棒,哪边的.多?(左边多)42和37两个数比较。哪个数大?”
学生回答,老师再做说明,42和37相比较,42大,37小,我们用“>”来表示它们的关系。
3、另一幅图创设情景,帮小乌龟回家:提问个别学生谁大于谁?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一听。
三、巩固练习
1、做课本第42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做题,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学生可对照数目表,做完后集体订正。
2、击掌辨大小游戏:出示卡片,并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四、课堂小结
两位数比较两位数,十位相同,个位大的那个数就大。两位数比较两位数,十位大的那个是就大。
五、作业:完成同步练习册比较大小。
板书:比较大小
2337
教学反思:
看似简单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出现了许多问题反思如下:
学生语言表述不清楚,不流畅;这节课我主要训练学生会说谁和谁比,谁大于谁,谁小于谁,学生表述比较费力,在后面的教学中必须加强训练。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比较分数的大小,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2、能比较分母相同的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初步对比、总结的能力。
4、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比较分数的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教具准备
1、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
2、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若干张,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在前面我们已经认识了几分之几的分数,同学们能够通过折纸的方法表示出一些你喜欢的分数吗?
(1)学生用纸折分数
(2)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表示出了那些分数。
(3)全班交流汇报展示的过程,有针对性的张贴并板书四组分数:(3/4,1/4)、
(1/4,1/2)、(3/8,1/8)、(1/8,1/6)。
2、观察分数,组织分类。
刚才老师把同学们展示的分数张贴了四组,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这四组分数,你能给它分一下类吗?
(1)学生独立观察每组分数的特点
(2)小组讨论交流如何分类
(3)全班交流:小组选代表陈述分类的思维过程。
(4)教师小结:我们把分数分成了两类:一类是分母相同,分子不同,像3/4和1/4、3/8和1/8,一类是分子都是1,而分母不同,像1/4和1/2、1/8和1/6
3、引导质疑,引入课题
对于刚才我们分出的.这两类分数,大家想研究它们哪方面的问题?
(1)生充分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1:我想知道两个分数哪一个大,哪一个小?
生2:我想知道两个分数的和是多少
生3:…
(2)有选择的解决问题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可真多,下面我们就来解决比较一下两个分数,哪个大哪个小这一问题,好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二)探究新知:
1、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3/4和1/4谁大?你是怎么想的,四人一组拿出手中另一张正方形纸分一分,涂一涂,发挥集体的力量,看能不能得到答案”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比的思维过程
(3)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平均分成四份,表示其中的3份,也就是三个1/4,而另一张纸表示其中的一份,也就是一个1/4,3个1/4比一个1/4大,所以3/4>1/4。
(4)用同样的方法比较3/8和1/8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左边图)。
②学生争当“小老师”自行讲解比的过程。
2、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1)质疑:
“1/4和1/2谁大呢?大家是怎么想的,用刚才比较的方法,四人一组想一想”。
(2)四人一组合作学习,分一分、涂一涂、比一比、说一说。
(3)交流汇报。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右上图)。
②小组选代表说出自己小组比较的思维过程。(师适当引导并小评)
(4)教师小结:
把两张完全相同的正方形纸,一张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而一张纸平均分成2份,表示其中的1份,也就是1/2。4份中的一份,比2份中的一分少,也就是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越少,所以1/4
(5)用同样的方法比较1/8和1/6的大小。
①出示图(见课本61页中间右图)。
②学生自告奋勇讲解比较的过程。(师适当引导并鼓励)
③根据分类总结比较大小的策略。
(1 )学生独立思考比较大小的方法。
(2 )小组交流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比较大小的方法。
(3 )全班交流,归纳总结: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大,分子小的分数小;分子是1的分数比大小,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4 )拓展延伸
为什么?说明:分母相同,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的份数相同,那么每一份的大小就相同,分子大的表示取得份数,分数就大;分子小的表示取得份数少,分数就小。
分子是1的分数表示都取其中的一份,分母小的表示把一个整体平均分得的份数少,其中的1份反而大;而分母大的表示平均分得的份数多,其中的一份反而小。
(三)巩固、实践、应用。
1、给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见课本61页下图)。
要求学生先独立完成,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2、按份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投影出示)
(1)、学生独立看一看、涂一涂、比一比。
(2)小组交流
(3)全班汇报交流
3、电脑出示题意:怎样才能平均分呢?
(1)学生独立审题。
(2)小组交流,把自己分的思维过程讲给同伴听。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评:
同学们表现的很出色,能够运用自己的智慧独立解决一些问题,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更新的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学会了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知道了比较分数的大小分两种情况,也就是分母相同还有分子是1的时候。分母相同时,看分子,分子越大分数越大,当分子是1时,分母越大,分数反而越小。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篇4
1、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整理三种水果学具,用象形统计图进行统计活动,探索出由比较物体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的大小的一般方法。
2、认识符号“ =”、“>”和“
3、培养学生初步判断、分析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课是在学习《1—5的认识》的基础上,学习本节比大小。在第一单元的学习准备阶段,学生对同样多、多些,和少些等知识已经有了初步感知。本节主要是通过创设猴子吃水果的童话情境引出学习内容,让学生再次感知同样多、多些和少些的同时,认识” =“、”>“和”
3、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 =“、”>“和”
难点:学会比较大小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
一、复习旧知识
小朋友,你喜欢小动物吗?小猴带来了几个数字,你们能帮忙把这几个数字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吗?板书课题:《比大小》。
认识了3个数学符号,大家动手写一写,看谁写的认真规范。
区分“ =”、“>”和“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1)我说符号,请小朋友们摆出相应的符号卡片。
(2)我说符号,请小朋友们用小棒摆出相应的符号。
(3)你喜欢哪个符号?请你把它介绍给大家。遇到什么样的式子用这个符号连接呢?
(4)我们一起来唱一首儿歌:大数在前用大于号,小数在前用小于号,相同的数字间用等于号,打大嘴巴朝大数,尖尖嘴巴朝小数。
活动3【练习】拓展训练
1、出示数字卡片,选择合适的符号。
2、课件显示练习,4=4,2>1,2
3、5>(),括号里填几,式子才能成立?
4、思考题:2和4,怎样使两边的数字相等呢?
活动4【练习】课堂总结
小朋友们,谁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比较两个数的大小,要用” =“、”>“和”
一年级上册比大小教案篇5
教学要求:
1、初步建立同学的数感,培养同学与人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能力。
2、使同学认知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語(大于、小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3、掌握自身喜欢的比较方法,并能够进行正确熟练地比较。
教学重难点:
建立数感,能用自身喜欢的方法进行比较。
教学准备:
师:图或小猴图片三个、梨的.图片4个,桃的图片3个,香蕉的图片二个。
生:1-5的数字卡片、<、>、=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昨天俺们学习了哪几个数字,你还记得吗?请你说一说。
(2)与4相邻的两个数是几?3的后面是几?
(3)有谁能够写出1-5每个数字。请你试一试。
二、新知讲授
1、出示画
问:请你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
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还知道了什么?
还有需要补充的吗?
(同学回答,教师板书:小猴 梨桃香蕉)
343 2
从这些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同学自由回答:教师板书:
3=33>2 3<4
3等于33大于23小于4
(1)教师介绍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2)谁会读,请会读的同学带领大家读
(3)你还有其它的比法吗?
2、出示第17页下面考虑:
(1)同学自由看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小免和胡萝卜各有多少?请你一数
有谁能够把你数出来的个数分别是多少写出来?
(指名上台写)
(3)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5<3
谁会读?
(4)一只小免吃一个萝卜,够吗?你有什么好方法让他们够吃?(再增加一个萝卜或者是赶走一只小免)
三、练一练
第21页的第5题
同学自由独立完成,然后同学互评,最后全班集体评价
第6题
同学独立完成,全班评价,最后教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