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的由来教案推荐5篇

时间:2025-10-08 作者:Animai

结合科技的教案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现代教学的魅力,提升学习兴趣,通过设置反思环节,教案能够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深度思考与总结,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桥的由来教案推荐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桥的由来教案推荐5篇

桥的由来教案篇1

来源:

端午节是我国的一个传统节日,它有着独特的风俗,如: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系长命缕等庆祝活动。这些活动都适合大班的幼儿来开展,既能锻炼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增进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同时,端午节又有着一个有名的来历,让幼儿了解"屈原"的故事,能激发他们初步的民族自豪感。为此,我开展相关的教学活动。

活动目标:

1、安静地倾听故事,理解故事内容;

2、知道农历五月五是我们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3、了解端午节的由来及习俗文化(重点),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感兴趣,产生初步的民族自豪感(难点);

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活动准备:

1、实物:扎好的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香袋,咸蛋,粽子

2、图片:赛龙舟,粽子,悬挂艾叶与菖蒲,彩色丝线,挂香囊,咸蛋,涂雄黄,字卡活动过程:

导入:播放背景音乐,师生律动出场——乘火车(进站)

一、开始部分

1、打招呼2、手指游戏——《手指歌》

二、基础部分1、谈话导入,展示粽子,引出故事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呢?(粽子),你们吃过粽子吗?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鲜肉粽子、咸肉粽子、红豆粽子、赤豆粽子、花生粽子)你喜欢吃哪一种粽子?

(2)你们知不知道人们在什么节日里都要包粽子、吃粽子吗?(幼儿讨论后,教师揭示答案:五月五,端午节)

2、欣赏故事(要求幼儿安静倾听,理解故事内容)

3、根据故事内容提问,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

(1)农历五月五是什么节?

(2)你们知道端午节都有哪些习俗?

(3)为什么这个节日要吃粽子?

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图片:赛龙舟、吃粽子、插艾叶等。

4、拓展延伸

(1)了解屈原的故事;(通过故事激发幼儿爱国情感)

(2)出示插艾草、香袋、咸蛋、涂雄黄、系彩色丝线的图片,了解其用途。

(幼儿讨论)师:除了这两个习俗,你们还知道别的端午节习俗吗?还有许多习俗就躲在旁边的小篮子里,你们去找一找,看一看,说一说,你们认识这些习俗吗?(幼儿自由分组进行讨论)师:哪一组来说说,你们看到的是端午节中的哪个习俗?幼儿边说边观看图片,说出来给幼儿展示相应的实物。(虚实结合,加深印象)

教师小结:从端午节开始天气会越来越热,蚊子、虫子也越来越多,疾病容易流行。古时还没有发明灭蚊剂,但古代中国人非常聪明,爱动脑筋,利用艾草、菖蒲的特殊气味将它们挂在门框上,用以驱除蚊虫。五索象征五条龙,民间传说能降服鬼怪。

向幼儿介绍吃粽子、赛龙舟、挂香袋的含义:在屈原投江的日子里,人们把米装在竹筒里投入江中给他吃,后来人们怕蛟龙吃米,就用粽叶把米包起来,缠上蛟龙最怕的五彩线。还有一种传说:古代有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叫屈原,他不幸投江而死,人们为了纪念他,就设立了"端午节"。"吃粽子"本义是把粽子投进江河,让鱼蛟虾蟹吃饱了而不去伤害屈原的遗体;"赛龙舟"相传是为了捞救屈原;香包用红、黄、蓝、白、黑五彩丝线制作,里面装有芳香的药物,寓意是祛毒长命。

三、学习儿歌

1、欣赏儿歌

2、跟读儿歌

3、朗读儿歌(集体读、小组读、个别读)

4、认读字宝宝"龙舟、艾叶、粽子"

四、游戏部分——萝卜蹲教师出示图片,幼儿根据自己手上的字宝宝做出蹲下的动作

五、活动结束(播放背景音乐,游戏退场)师:端午节的习俗还有许许多多,你们喜欢过端午节吗?假设今天就是端午节了,让我们也来庆祝一下吧。你们想按哪种习俗过端午节?

师:那就让我们用最热闹的方式来庆祝吧!

带领幼儿玩赛龙舟游戏走出活动室(通过游戏增进对端午节习俗的认识)

六、活动效果与反思:

本次活动内容丰富有趣,活动效果好。

首先,幼儿的参与很积极认真,通过谈话"端午节的风俗和来历"、欣赏故事、玩游戏等一系列活动,使幼儿对端午节这个中国传统节日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同时也发展了动手能力,感受了节日的快乐气氛。

桥的由来教案篇2

圣诞节是西方的重大节日,为了让孩子们了解一些西方文化,有关圣诞节风趣幽默的神话传说、美丽的圣诞树、漂亮的圣诞卡、慈祥可爱的圣诞老人和让人心动的礼物,这一切都让每个孩子无尽神往。

开展“欢庆圣诞喜迎新年”活动,孩子们相聚在一起,用动听的歌声、优美的舞蹈来感受节日的团圆、快乐。

一、体育游

亲子背背乐玩法:宝宝站在终点处的呼啦圈内,由家长抱起宝宝回到起点处、踩气球,每一组最先踩爆气球者为胜利者。

二、英语活动

圣诞快乐。结合圣诞节进行游戏活动《merry christmas》教师将活动室布置成欢庆新年的样子,准备了圣诞树、礼物、音乐等,然后带领孩子很自然地在里面开展活动。游戏中进行了问候语merry christmas的练习;句子i want…的练习;还学唱了新歌:《happy new year》,活动很自然也很有意义。

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室的环境,与幼儿相互问候:merry christmas!

2、教师逐一出示圣诞节的有关饰物:圣诞老公公christmas old men圣诞树christmas tree等饰物的发音。

3、游戏:what is it?教师从百宝箱里随意拿出一种饰物,幼儿说出相应的英语单词。

4、带幼儿到室外与老师、阿姨、其他的工作人员相互祝福。merry christmas!

三、亲子活动

1、提出,引导幼儿进行讨论:师:圣诞节到了,你们想送什么样的圣诞卡片给老师呢?今天我还请来了爸爸妈妈一起帮忙,赶快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吧。

(1)师重点引导爸爸、妈妈为孩子介绍自己所带来的材料,引发幼儿思考,鼓励幼儿大胆设计。

(2)请幼儿大胆与爸爸、妈妈讨论。

2、让幼儿相互交流:你想和爸爸妈妈做什么样的卡片呢?

3、提出制作时的要求,

(1)先设计好在进行制作,大胆使用各种材料。

(3)使用工具、材料时用注意安全。

4、幼儿和爸爸妈妈一起制作圣诞贺卡

(1)教师全面观察巡视,适时给予帮助。

(2)重点帮助爸爸、妈妈没有来的孩子一起设计、制作。

5、请幼儿把制作好的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老师,并对老师说一句祝福的话。

四、圣诞party

在活动室的每一个角落都闪动着欢乐的烛光,身着圣诞礼服的主持人来到孩子们中间一声“圣诞party开始喽!让我们一起来狂欢吧!孩子们齐声唱起趣了圣诞歌,

紧接着,孩子们纷纷戴上自制面具,顿时活动室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小动物,他们齐齐登场跳起了“兔子舞”。

五、备选游戏:

1、抢椅子

2、水果蹲

3、眉目传情:提供纸条写有各种表情符号、生活中常见的物品的名称等。幼儿做动作、家长来猜。

桥的由来教案篇3

学习内容:《徜徉于我们的节日——腊八》第三板块“经典诗词诵读节日”

学习目标:

1、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和腊八有关的诗词,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句,能够助赏析内容读懂诗句的意思和描述的情境,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通过解读夏仁虎的《腊八》和陆游的《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了解腊八的独特习俗和节日情怀。

学习重点:指导学生诵读节日诗词,挖掘其中的节日文化,感受腊八节中所体现的利乐他人、丰盈自我的节日情怀。

学习难点:结合诗句内容了解节日的习俗和情感内涵,体会陆游的情感变化与节日的关系,感受腊八带给人们的温暖。

教法:诵读感悟法,创设情境法,评议讨论法。

学法:诵读感悟法,图文结合法,合作交流法。

学习准备:多媒体课件

时间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一、节日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是想和大家一起聊聊腊八节。你对这个节日了解多少呢?

(指名发言,教师补充资料并及时点评,丰富学生对腊八的感受,明确这是一个身处寒冬却内容丰富,让人倍感温暖的日子。)

这份温暖通过不同的节日习俗传递下来,今天我要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去体验这份温暖——诗词。(板书:腊八诗词)

二、诵读诗词:

1、《腊八》 (清)夏仁虎

腊八家家煮粥多,大臣特派到雍和,圣慈亦是当今佛,进奉熬成第二锅。

(1)自己试着读一读,要求正确、流利。

(2)指名朗读后全体诵读。

(3)从这首诗里,你看到腊八节怎样的习俗?

(指导学生发现,腊八煮粥的习俗,在皇室成员、王公大臣中也不例外。)

对于这样的习俗,你有什么要问的吗?

预设:为什么煮粥?为什么要进奉?为什么称之为“当今佛”?

(出示资料:腊八粥的传说。)

通过资料阅读,你一定有所收获。和同桌交流一下,互相说一说。

(学生交流,丰富认知。)

说说自己对于腊八习俗的发现。(指名发言,教师点评、补充。)

(4)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诗中所描述的场面,你会选择哪个词?

(引导学生体会腊八节中的忙碌、温暖、祥和。)

这是夏仁虎眼中的腊八!在宋代诗人陆游的.心里,腊八又带给他怎样的感受呢?

2、《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宋 陆游

题目的意思你明白吗?从诗题就可以看出一些信息。

(明白此诗为腊八节所做,体现诗人“步行”的闲适。)

(1)自己读读这首诗,做到正确流利。

(2)同桌互相检测。

(3)教师范读。

(4)学生练读后指名展示。

(5)借助注释和译文试着读懂这首诗的内容,可以和同桌交流一下。

这首诗里有关于腊八的习俗吗?

抓住“今朝佛粥交相馈”来想象表达,这是一种怎样的场面?

(村子里的人们家家都煮了腊八粥,彼此馈赠,传递节日的问候。想象什么样的人在互相馈赠,又会说些什么呢?)

陆游步行至西村,看到的场面是否也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

(其乐融融、相亲相爱。)

这样的场景,确实令人感到温暖。陆游的心情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引导学生抓住“更觉江村节物新”体会,作者的心情一下子爽朗了。)

那原本是什么感觉呢?你能从诗句中发现吗?

(引导学生关注前三行诗句,发现春意萌发,作者闲散信步,乡村的旷远、古朴尽在眼中,但是对自己的身体和生活都有些悲观。)

是什么感动了他?(就是这互赠佛粥的场面,就是这彼此温暖的人心。)

再看刚才的景象,“更觉江村节物新”,那飘渺的烟雾、那满是牛迹的河畔,都显得这么富有情趣。就连刚才的自怨自艾,在此时也变得舒心了很多!如果不是他身体欠佳,怎会有这闲情逸致漫步西村,看到这“佛粥互赠”的场面呢?

(6)如果此时陆游走进了人群之中,又会发生什么事呢?

(引导学生想象,村民的热情馈赠,祝福不论亲疏远近,都可以分享。)

(7)这就是腊八节带给作者的感受。在这个已经有和风春意的节日,一切景色都是那么古朴自然。有了腊八的情意传递,每个人的心都会温暖起来。

三、布置活动:

自主阅读陶渊明的《腊日》,看看你对腊八节又有什么新的发现。

桥的由来教案篇4

学习目标:

1、理解圣诞的应景物品。

2、感受圣诞欢乐的气氛。

3、增进创造思考的水平。

活动过程:

一、引起动机

1、观赏录象带“一路响叮当”或“45街的奇迹”中相关圣诞街道的情景,或者在圣诞前夕,带小朋友参观百货公司橱窗。

2、讨论与分享:请小朋友说一说在影片当中看到哪些东西?装饰在哪里?

二、主要活动:

1、讨论:请小朋友想一想、说一说:圣诞节常见到哪些东西?能够用哪些材料来制作?教室内有哪些东西可拿来布置?(例如积木、雪花片)

2、分组布置:老师先将教室分成四个区域,中间留通道,布置成商店的圣诞街景,小朋友分成四组,每组约7—8人。墙壁、窗户皆可布置,同时请各组为自己的商店取店名。

3、建议提供物品:

(1)老师事先添购圣诞饰品,如铃铛、小雪人、圣诞树、圣诞袜、星星、各色的球等饰品。

(2)事先用纸剪成靴子、雪橇及圣诞树的形状,提供给小朋友布置使用,同时提供亮片、色纸等装饰材料。

(3)教室的玩具可搭建成树,或者用雪花片也可组成圣诞晚餐的食物。

(4)提供各式的布,当作桌布、窗帘。

三、综合活动:

1、参观和评选

(1)每组评选2人负责介绍商店的布置,并且圈选奖项。

(2)老师发给参观的小朋友每人一张评分表,并说明使用方法。

奖项组名组名组名组名创意奖美术奖造型奖努力奖

(3)小朋友自由参观,并选出4项奖项。

2、颁奖:由计票员(老师或小朋友担任)统计小朋友的选票结果,颁发奖状或奖品。

四、注意事项:

1、选票奖项在参观完毕之后实行,也可采取举手投票。

2、各组布置时,应给予充足时间,可将活动时间延长为2天。

(1)第一天先制作物品,如圣诞老人、圣诞树、靴子等

(2)第二天再利用这些物品来布置。

五、活动延伸:

全年段能够同一天实行此活动,延伸活动则可安排到其他班级参观。

桥的由来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3、认识7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掌握"屋檐、佩带、措施、诬陷、传颂"等词语。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2、教学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内容,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复述课文。

三、教学时间:

四、教学手段、方法:朗读、讨论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审题导入

同学们读到题目你想了解什么?(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

2、检查字词。

(1)重点指导:"爱戴"

(2)文中指谁受到"爱戴",结合句子说说屈原为什么受到爱戴?

(3)"悲愤"近义词是什么?

3、默读课文,说说这篇文章讲了谁的什么事?

三、深入学习,理解感悟

过渡:哪几个自然段告诉我们端午节的由来?

1、轻声读3-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屈原是个什么样的人,用书中的语句概括。(他忠诚爱国、很有才干)

2、默读3-6自然段,划出体现屈原忠诚爱国的句子读一读,把感受批注在书的边上。

3、指名读,"在他的辅佐下……"一句。

(1)为什么强调"十分"这个词语?(突出人民对他的爱戴)

(2)播放屈原的一段影片,看了这段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伟大……屈原为国为民操劳,他很爱国……)

(3)读出你对他的赞扬。

4、对比词语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1)出示课件:

屈原万分悲愤,就在……

(悲痛悲伤)

(2)想想为什么填写悲愤?

(为黎民的苦难而悲,为祖国的灭亡而悲,为自己报国无门而悲)

5、引入资料读,体会屈原的爱国

投影:屈原《离骚》中的两首,从中感受到什么?

6、对比句子读,感受人们对屈原的爱戴。

读读哪句话好,为什么?

四、通读全文,自己解疑

端午节的由来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五、作业

1、抄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指导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1、回顾全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小组合作填写题词。

(1)题词:

端午节的习俗有( )( )( )( )。

端午节是为纪念:

(1)屈原为楚国( )。

(2)屈原为百姓( )。

(3)屈原( )屈原投江后,百姓们( )、( )、( )现在的端午节( )。

3、自由的依据题词的顺序,试着复述课文内容。

4、全班交流。

三、资料扩展

你还知道中国哪些传统节日的'由来,讲给大家听。

四、布置作业

以"中华传统节日"为制作一期手抄小报。

30 端午节的由来

传统节日--屈原

忧国忧民--投江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