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活动教案7篇

时间:2025-10-08 作者:Youaremine

教案的细致入微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中保持秩序,提升教学效率,教案不仅是教学的框架,也是教师反思课堂实践的基础,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祖国活动教案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祖国活动教案7篇

祖国活动教案篇1

活动目标

对中国地图感兴趣,知道中国的南北区域。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中国南北气候差异。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萌发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课件准备:“中国地图”图片;“南北大不同”组图;《我们的祖国真大》诗歌音频及图片。

活动过程

出示图片“中国地图”,引导幼儿了解中国的南北区域。

——这是哪个国家的地图?

——中国的地图长得像什么?(大公鸡)

——找一找我们住的地方在大公鸡的哪里?

——这是中国的北方还是南方呢?

——中国地图上的的“南方”和“北方”以哪里为分界线?

小结:中国的地图长得像一只雄赳赳气昂昂的大公鸡,以秦岭、淮河为界限,分

为北方和南方。我们住在xx,是秦岭淮河以x,所以我们住在x方。

出示组图“南北大不同”,引导幼儿了解中国南北气候的差异。

——在夏季的时候,中国所有的地方都比较炎热,但是到了秋冬,南北方的差别就很大,一起来看看吧。

——冬天的北方是什么样的?人们穿得怎么样?

——冬天的南方是什么样的?人们穿的怎么样?

小结:在冬天,北方非常非常寒冷,经常下雪,人们外出都穿着厚厚的衣服,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而南方很少下雪或者不下雪。在最南的地方,即使到了冬天,天气也不会很冷。

播放诗歌音频及图片《我们的祖国真大》,引导幼儿理解诗歌,感知祖国的广阔。

1.播放诗歌音频及图片,引导幼儿初步了解诗歌内容。

——有一首诗歌描述了我们祖国南北方的不同,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北方是谁的家?几月就开始下雪?说明了什么?(北方秋冬气温低)

——南方是谁的家?什么时候会盛开鲜花?说明了什么?(南方一年四季气温都比较高,四季如春)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在同一时候,都做了哪些事?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感知祖国真大。

——东西南北中是什么意思?请你在中国地图上指出来。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为什么能在同一时候做不同的事?

小结:中国很大很大,所以住在中国东边、西边、南方、北方、中部的小朋友们在同一时候做的事情也不一样。比如秋冬时节,南方的广东、海南天气还很热,那里的小朋友可以游泳;而北方的黑龙江已经很冷,开始下雪,那里的小朋友可以滑雪;同时西北边的新疆因为早晚和中午的气温变化很大,所以有围着火炉吃西瓜的说法。

再次播放诗歌音频及图片《我们的祖国真大》,鼓励幼儿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1.鼓励幼儿跟读、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我们的祖国真大呀,你爱我们的祖国吗?请你带着热爱祖国的心情朗诵诗歌吧。

2.组织幼儿分组朗诵诗歌。

附【诗歌】

我们的祖国真大

我们的祖国真大,北方,有冬爷爷的家,十月就飘雪花。

我们的祖国真大,南方,有春姑娘的家,一年四季盛开鲜花。

东西南北中的孩子们,在同一时候,有的滑雪,有的游泳,有的围着火炉吃西瓜。

祖国活动教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 感受故事的主要情节,了解我国的世界之最,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2、 领略蒲公英所见的祖国秀丽山河,激发幼儿的爱家乡、爱祖国的热情。

1.活动准备:

1、在哭的蒲公英图片一张、四个世界之最图片各一张(附有汉字说明)。

2、多媒体课件:《月亮船》

3、故事视频

三、活动实施:

1.分段欣赏故事、逐渐理解故事

1、教师出示蒲公英在流泪的图片,

师:这是谁?(这是蒲公英——解释:它是一种花)

它怎么了?(引导幼儿从脸上表情观察出流泪,哭了。)

蒲公英为什么会哭呢?(引导幼儿自主猜测。)

2、引导幼儿欣赏故事《月亮船》: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故事,就知道蒲公英为什么哭了。

3、教师放视频《月亮船》,放到“不听,不听,我要回家。”

师:(1)故事的题目叫什么?

(2)谁来告诉我:蒲公英为什么哭了?(因为蒲公英迷路了。)

(3)蒲公英被风吹到很远的地方遇到了谁?蟋蟀是怎样劝说蒲公英的?

螳螂是怎样劝说蒲公英的?蒲公英最后碰到了谁?蒲公英是怎样对她说的?

4、教师继续放视频至结束:我们继续听下去,就知道谁帮助了蒲公英,是怎样帮助的?

师:是谁帮助了蒲公英?仙女是怎样帮助蒲公英的?

5、(1)师:月亮船在云海里飘呀飘呀,蒲公英看见了什么?仙女告诉它那叫什么?(出示相应的图片)

(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世界上最高的山——喜马拉雅山)

(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万里长城)

(2)师:仙女让蒲公英记住什么?(孩子,记住你的家叫中国)。

二、整体欣赏故事、学说世界之最。

1、我们一起来完整欣赏一下故事《月亮船》吧!

师:你觉得故事中什么地方最好听?(引导幼儿学说故事中好听的话)

2、老师觉得这些话是很好听的:

月亮船在云海里飘呀飘呀!蒲公英看见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仙女就告诉他,那叫太平洋。蒲公英又看见了世界上最高的山峰,仙女告诉他,那叫喜马拉雅山。蒲公英还看见了世界上最大的广场,仙女告诉他,那叫天安门广场。蒲公英最后看见了世界上最长的城墙,仙女告诉他,那叫万里长城。

三、自主分享讨论。

教师小结:小朋友,我们是中国的小主人,不仅要为我们伟大的祖国感到骄傲自豪,还要从小学好本领,长大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

故事:月亮船

有一次,一朵小小的蒲公英被大风吹到了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

风停了,蒲公英睁开眼一看,啊!这是什么地方?陌生的树,陌生的山,陌生的小河。迷路的蒲公英急得哭了。

好心的蟋蟀说:“别哭,别哭,听我唱歌。”蒲公英说:“不,我不听,我要回家。”

善良的螳螂说:“别哭,别哭,听我唱歌。”蒲公英说:“不,我不听,我要回家。”

天黑了,月亮升起来了,像只弯弯的小船。船上有个仙女和小白兔。仙女看见蒲公英在伤心地哭,便问:“可怜的孩子,你怎么了?”蒲公英说:“我迷路了,我要回家。”仙女和气地问:“你的家在哪儿?”蒲公英说:“妈妈告诉我,我的家在世界的东方,那儿有世界最大的海洋,那儿有最高的山,那儿有最大的广场,那儿有最长的城墙。”仙女微笑着说:“我明白了,坐上我的船,我送你回家。”小白兔把短尾巴伸到船外,尾巴越变越长,一直拖到地上,蒲公英沿着兔子尾巴,攀上了月亮船。

月亮船在云海里飘呀飘呀,蒲公英看见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洋。仙女告诉他,那叫太平洋。蒲公英看见了世界上最高的山。仙女告诉他,那是喜马拉雅山。突然,地面上出现了一片光芒。月亮船来到了万里长城上空,蒲公英激动地喊了起来:“停一停,停一停,这就是我的家,我就住在长城下的一棵小草旁。”蒲公英下了船说: “再见,仙女。”“再见,孩子,记住你的家叫中国……”仙女说着,驾着月亮船走了。

祖国活动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欣赏儿童诗,增强对诗歌韵律的敏感性。

2、感受我们的祖国真大,增强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感。

活动准备:

中国地图

前期经验:对中国地图有一定了解。

活动过程:

一、看看中国地图——感受祖国的幅员辽阔

1、师:你知道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吗?

师:中国的地图像什么?

2、小结:我们的祖国叫“中华人民共和国”,简称“中国”。我们的祖国很大,很大。它在就像一只雄壮、美丽的大公鸡。

二、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了解南、北方因气候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情况和活动

1、师:中国的最北方在哪里?最南方在哪里?(最北方:漠河,最南方:南沙群岛)

2、师:最北方和最南方的天气一样吗?

追问:零下20度是什么样的天气,20度是什么样的天气?

那里的孩子又会做些什么呢?(最北方的地方天气很冷,到那里去要穿厚厚的皮大衣。最南方那里则一年四季都很热,到那里要穿很薄的衣服)

3、随幼儿的回答,教师在地图的相应位置贴上与诗歌内容相关的小图卡。

小结:我们的祖国真大!当北方飘着雪花,人们在雪地上滑冰时,南方却盛开着鲜花,大人和孩子们在吃着西瓜。

三、欣赏诗歌——体会诗歌的韵律

1、结合小图卡,用甜美、自豪的语气朗诵诗歌。

2、师:听了这首诗歌,你们有什么感受?

3、师:这首诗歌是怎么赞美我们祖国的?

4、幼儿跟随教师朗诵诗歌。

5、小结:从这首儿童诗中,我们知道了祖国幅员辽阔。那么除了北方和南方有那么大的不同之外,东面与西面有什么不一样吗?关于这个问题,请你们回家去动动脑筋找找答案吧。

祖国活动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要求幼儿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2、丰富词汇:美丽、温暖。

3、培养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4、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小动物图片、风景图片、实物投影仪等。

活动过程:

1、出示投影仪,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并用连贯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许多图片,请小朋友看一看图片,猜一猜图片里讲了什么事情?

2、通过幼儿的想象和创编,引导幼儿熟悉诗歌内容。

(1)、图片里有哪些小动物?

(2)、它们会说什么?

(3)、图片里藏着一首好听的诗歌,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教师有表情的朗诵诗歌,激发幼儿学习诗歌的兴趣。

4、分句学习诗歌,并丰富词汇美丽、温暖。

提醒幼儿有表情的朗诵诗歌。

5、情感渗透:在分句学习诗歌时,引导幼儿感受祖国的美丽富饶,激发幼儿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通过看图片展开分赴的想象,仿编诗歌。

活动反思:

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一定会健康的发展。

祖国活动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了解祖国的著名建筑、土特产品、美丽的风景和人口众多的城市。

2、通过用照片、明信片、实物、建构等方式布置展览.进一步了解祖国。

3、激发爱祖国的情感。

4、商讨游戏规则,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5、培养幼儿不怕困难、坚强、勇敢、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活动准备

1、幼儿、家长和老师共同收集祖国各地的照片、明信片、实物、各地特产等。

2、学习建构天安门广场、长城(大雁塔、东方明珠等)各地的名胜。

3、旅行帽、小旗、解说员胸牌、话筒(玩具或其他物品代替均可)等。

4、中国地图(小标记、长江、长城、天安门、珠穆朗玛峰)。

活动过程

1、教师扮演节目主持人,采用提问和答题的方式,引导幼儿了解祖国之最方面的常识。例如:

——你知道我国最长的河流叫什么?(长江)

——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广场叫什么?(天安门广场)

——你知道我国最长的城墙叫什么?(长城)

——你知道我田最高的山峰叫什么?(珠穆朗玛峰)

——你知道我国最大的城市叫什么?(上海)

——你知道我国最珍贵的动物是什么?(熊猫)

2、教师提出办“祖国之最”展览的建议,吸引幼儿参加。

3、引导幼儿从祖国之最扩展到祖国各地的特产、旅游胜地、风景名胜等。

——师生共同讨论:我们的展区分几个区?每个区都由谁负责?

——引导幼儿从几个方面来展开讨论。

——每小组幼儿确立自己展区的,讨论:用什么办法布置展览会。

4、幼儿分小组进行展览会的布置。

教师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深入到幼儿中间去,为幼儿解决它们无法解决的困难,并给予幼儿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玩“旅游团”游戏。

由老师任导游,带领游客到各展区观看。到了那一个展区就由该区负责的幼儿推选1—2名解说员为大家做介绍,让幼儿进一步了解祖国的文化和特产。

活动反思

在这节课上,我很好地考虑教学的内容、过程和学生的个体需要,而且也能够根据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经验,有意识地对“教什么”和“怎样教”做出选择,并且,对于扩大学生的信息量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一、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

此次课较好的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差异。其最大的特点是:允许选择,自主决定。让学生去选择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选择最佳的合作伙伴,让学生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汇报方式,表现了对学生极大的信任。信任,就是最好的尊重。

二、关于培养学生处理信息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收集处理信息时,难点在于收集完信息之后,不会进行选择和整理,另外有些与课文内容联系不紧密的信息始终充斥着课堂,浪费了课堂的大量时间,本节课为了避免这两个问题的发生。老师先来收集相关信息,并分成若干信息卡片,暗示学生信息分类,同时要求学生甄别与课文关系紧密的信息,这就做到信息为理解课文内容服务。

三、关于学生对语言积累。

我们常说,厚积薄发,没有深厚的语言及文化积累,薄发就勉为其难了,于是本节课着重语言积累,如理解“辽阔”这一个词,并不是让学生查词典,把它的意思生搬硬拉的让学生理解,而是使词语润物细无声地扎根于让学生的心。先让学生猜,再让学生通过看图片、资料悟,进而让学生想,最后让学生用。理性与感性相结合、学用结合,达到学以致用。

祖国活动教案篇6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由于年龄关系以及认识水平有限,在语言表达上多数不完整,幼儿只会使用一些简单的词组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因此对幼儿进行语言方面的培养,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语言是非常必要的。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2.启发幼儿说说这儿歌中都有谁,他(它)们的妈妈都是谁?

3.通过学习这首儿歌幼儿要爱妈妈,爱家乡,爱祖国。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理解儿歌的内容

教学的难点:理解祖国是我们的妈妈,我们要爱祖国

活动准备

1.背景画三幅,活动图画卡6个

2.录音机一个,磁带一盒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谈话:我们的妈妈。

2.带领幼儿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

二、基础部分:

1.出示第一张画(花草,树)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启发幼儿学习儿歌第一句并认识它们的妈妈是谁。

2.出示第二张画(太阳,月亮,星星)引导幼儿认真观察,启发幼儿学习儿歌第二句并认识它们的妈妈是谁

3.出示第三张画(长城)引导幼儿观察画面,启发幼儿学习认识我们的祖国以及图画上的内容。

4.通过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力,认识力,注意力,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并幼儿爱妈妈,爱家乡爱祖国。

5.师生齐诵儿歌《祖国是我们的妈妈》

花朵,小草,树木是一家,大地是它们的妈妈。

太阳,月亮,星星是一家,天空是它们的妈妈。

你,我,他是一家,祖国是我们的妈妈。

我们爱妈妈,我们爱祖国。

三、结束部分:

1教师小结学习情况,给幼儿表扬,奖励,肯定

2带领幼儿齐跳舞蹈〈祖国祖国多美丽〉

教学反思

我觉得整个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简单的通过情景引导,欣赏图画,动手操作,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过度的比较自然,幼儿能随着老师的思路一步步接近,前办部分的教学自我感觉还不错与幼儿互动也很好,可是随教学活动的深入,后半部分有点乱,幼儿不是很理解。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可以说是非常不错的,注意力集中,思维也很活跃,常规纪律自觉遵守,大部分幼儿举手发言,很积极,思维跟随着老师,当然也有幼儿虽然坐似端正,但没有积极发言。作为老师上课前不但要做好物质的准备,更主要的是做好心理准备,上课时,脑子里总在想下一步该说什么。而又急于把他们引导自己的思路上,课堂语言不够熟练,这也是我语言教学活动的毛病。

祖国活动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歌的含义,感知事物之间的依存关系

2、学着有表情地朗诵,抒发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磁带《娃哈哈》;教学挂图,幼儿用书,诗歌录音《我们的妈妈是祖国》

活动过程:

1、听歌曲《娃哈哈》,唱唱跳跳

“你们每一个人唱这首歌的时候,为什么脸上都笑嘻嘻的?”

2、听赏诗歌,理解诗歌内容

出示背景图,教师有表情地朗诵诗歌

“你在诗歌里听到了什么?”(边说边出示插入图片)

讨论理解诗歌内容

“为什么说小草的妈妈是泥土?”

欣赏配乐诗歌(一至两遍)

3、阅读幼儿用书,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容。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老师的语言太平和,没有激情。在组织方面也有所欠缺,活动中的幼儿没有积极性,只有在老师后,小朋友们才会注意力集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