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教案优秀6篇

时间:2025-10-01 作者:Monody

教案的设计能够帮助教师在课堂中灵活应对技术故障等突发状况,通过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研究,教案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与独立思考能力,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幼小衔接教案优秀6篇,感谢您的参阅。

幼小衔接教案优秀6篇

幼小衔接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2、能按不同条件给叶子分类,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

3、能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成功的快乐。

4、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重点:

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感受叶子的多样性和奇特性活动难点: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活动准备:

1、幼儿事先采集的叶子。

2、不同的叶子实物和图片。

3、分类盒、纸、笔。

活动过程:

1、分享交流采集叶子的成果。

(幼儿的桌上陈列有采集来的各种叶子)师:大家来相互说一说,你采集到了什么叶子,它是什么样的?

2、比较不同叶子的差别,有重点地说出叶子的特征。

(1)师:这些叶子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叶子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比较有关叶子。

教师小结:叶子有各种各样的,颜色、形状、大小、叶脉、边缘都不一样。

(2)师:叶子有共同的特征吗?

教师小结:每片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和叶柄。

3、给叶子分类

(1)教师:你会给叶子分类吗,看看谁和谁一家?为什么要这样分,给他们做个标记。

幼儿在分类盒中将叶子分类,并制作分类标记。

(2)请幼儿讲述分类情况。

4、了解几种特殊的叶子。

(1)了解可以吃的叶子。

师:叶子可以吃吗?你吃过什么样的叶子?

教师(出示一些蔬菜):你吃过这些菜的叶子吗?你还吃过哪些菜的叶子?

(2)了解有特殊本领的叶子。

教师(出示盆栽含羞草、猪笼草和毛毡苔、合欢的图片):你认识这是什么植物吗?"屈,老师。教案,网出,处!他们的叶子可有着特殊的本领。

教师演示、介绍这四种植物叶子的特殊本领。

5、总结性谈话。

师:你看了那么多有趣的叶子,觉得大自然奇妙吗?大自然中是个神奇的大宝库,有许许多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探索发现。

活动延伸:

孩子收集不同的树叶,使孩子积累有关叶子的经验。

活动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孩子们秋游吃桔子发现叶子而引发的,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此活动也很感兴趣,表现得非常活跃。也是从今天来看,孩子们的兴趣还远远不止是老师所想到的这些,而是更多、更加广泛。

幼小衔接教案篇2

本学期我将继续担任一年级数学的教学工作。离一年级新生入学还有一周的时间,我需要做好充分的工作准备,以迎接新生们的到来。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新生由于刚从幼儿园出来,环境变化大,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孩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具体工作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习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性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和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幼小衔接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学习看图编减法应用题,会运用“投出去”“捉走了”等表示数量的减少,会用“还剩下多少”来提出问题。

2.幼儿学习投掷技能,并在运动中感受乐趣。

3.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答问题能力。

活动准备:

1-10的数字卡、计算符号、幼儿用书、小老鼠图片、猫图片

活动过程:

1.游戏导入。

(1)数接龙玩法:请每个幼儿站成一个圆圈并持有一张数字卡,当老师发出接龙指令时,幼儿要按自己数字卡的排序跳出来。

(2)游戏可变更接龙的方式。

2.复习5以内的组成和分解。

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

玩法:听音乐《我的朋友在哪里》当唱1234567我的朋友在哪里时,教师发出总数指令,幼儿根据总数抱一起并回打“几可以分成几和几”。

2.学习编减法应用题。

(1)出示小老鼠和猫图片。

(2)教师演示:今天猫发现有小老鼠偷吃,原来有5只小老鼠,猫捉走了2只,还剩下多少只小老鼠?(引导幼儿理解:捉走了,表示减少了,会用:还剩下多少提问)

(2)出示不同数量的小老鼠图卡,请幼儿按图继续编题,可个人编、分组、集体进行。

3.列式解答应用题。

(1)出示计算符号,理解减法算式中各种符号的意义

(2)教师演示:上题的应用题中讲到小老鼠数是多了还是少了?数量减少了用什么方式列式计算呢?几减几?请(幼儿学习列减法算式)

(3)认识算式中不同数字符号各代表的意思。

(4)教师指导幼儿正确书写减法算式。

活动延伸

了解生活中还有哪些可以用减法计算的。

幼小衔接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减法的含义,理解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的实际意义。

2.体会由多到少,由有到无的过程,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加减法。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情感。

活动准备:小猴子和猴妈妈、桃子、香蕉及5以内得数是0的减法算式题pp图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学习得数是0的减法?

师:猴子妈妈买回来2颗桃子和3根香蕉,大大的桃子和香香的香蕉都很诱惑,小猴子馋得直流口水,它想了想,还是先吃桃子吧,它一会就把2颗桃子吃光了。

(1)师:你们可以根据将小猴子吃桃子过程列一道算式吗?(2-2=0?)

师:为什么是0?你们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2)师:小猴子吃完桃子就自己玩去了,玩累后回到家,看到那大大的,香香的3根香蕉,又把3根香蕉吃完了。

(3)师:请你们再将小猴子吃香蕉的过程列一道算式。(3-3=0)

(4)总结规律?

师:2-2=0 和3-3=0这两道算式,你们发现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

小结:两个相同的数相减得0。

2.扩展练习

(1)森林里要举行化妆舞会了,小猴子和猴妈妈高兴地去参加。门票就是一道算式,答对了才能进去。

(2)大象抽到的算式题是:5- =0;小猴子抽到的算式题是:x-4=0.猴妈妈和小猴子都顺利拿到了门票。

(3)师:小朋友请你们说说猴妈妈的算式中,那个框该填数字几?小猴子的的算式中,那个框又该填数字几?

4.小猴子和猴妈妈玩累了,猴妈妈说小猴子表现好,准备给它网购礼物。你们一起看看快递公司的小羊在忙什么吧,一起帮它数数有多少快递要邮寄的。(幼儿完成幼儿用书p13页作业)

活动延伸

留意生活,看看生活中哪些可以用5以内的减法计算。

幼小衔接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积极开动脑筋,尝试一物多玩。

2、学会控制动作和力度,根据报纸的特点玩游戏。

活动准备:

报纸若干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活动关节。

2、探索报纸的玩法。

(1)教师出示报纸。师:小朋友,老师今天带来老许多报纸,我们一起和报纸玩游戏吧。但是一张报纸这么大,有薄,又轻,又容易烂,怎么玩呢?

(2)幼儿人手一份报纸,探究报纸的玩法。

(3)请幼儿说说自己的玩法。

小结:小朋友们真不错,想到了这么多种玩法,集中你们的各种玩法,我大约知道了,原来报纸可以跑着玩,可以当球玩,可以跳着玩,还可以当独木桥来玩;可以1个人玩、2个人玩,很多人一起玩。

3、和报纸玩游戏。

老师:小红帽要去奶奶家看奶奶,去奶奶家的路很远,要过小河,钻山洞,还要和大灰狼做游戏,战胜大灰狼后才能去到奶奶家。你们有没有勇气试一试?

第一关、过小河:

玩法:将报纸铺在地上,利用两张报纸交替往前,鼓励幼儿以最快的速度到达目的地。

第二关、钻山洞

玩法:幼儿三人一组,两名幼儿将报纸纵向打开并拉直,另一名幼儿从一定距离处将报纸冲破,可轮流进行游戏。?

第三关、和大灰狼撕报纸?

玩法:幼儿一人扮大灰狼,一人扮小红帽。两人站在报纸的两端,用双脚将报纸撕碎,撕的最小者为胜;撕完后请幼儿快速将碎片捡起,看谁捡的碎片多,并要将碎片捏团再造成纸球者为胜利。?

4、放松运动。

老师:小红帽历经千辛,终于来到外婆家,我们一起和小红帽做做放松运动吧。

延伸活动:

收集报纸,在美术活动和游戏活动中用。

幼小衔接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认识1元、5角、1角的硬币,能简单说出它们的特征。

2、会用钱币进行简单的买卖活动,乐于参加游戏活动。

活动准备

1、ppt课件:认识人民币

2、足够数量的硬币,小物品。

活动过程

一、引起兴趣

1、展示各种小物品

教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里都有哪些商品呀?

你想买点商品回家吗?你想买什么?

2、教师:你想把商品买回家,需要什么呀?(钱)

二、课件:认识硬币

1、教师:看!今天老师带来了什么(钱)

展示1元、5角、1角硬币。

2、教师:你们认识这些钱吗?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它们有什么不同?

3、请幼儿说说这些钱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了解这些钱币的特征:硬币中银色的.最小的那个是1角钱的硬币,金黄色的那个就是5角钱的硬币,硬币中最大的就是1元钱的硬币。

4、教师小结:这些钱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硬币

5、购物

(1)买巧克力豆

教师:买巧克力豆需要一角钱的硬币,哪个是1角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2)买牛奶糖

教师:买牛奶糖需要5角钱的硬币,哪个是5角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3)买棒棒糖

教师:买棒棒糖需要1元钱的硬币,哪个是1元钱的硬币?

请小朋友找出来。

三、进行简单的数钱活动

1、教师:把1元钱的硬币加上一个5角钱的硬币就能买到1元5角钱的巧克力糖了。

那老师来考考你们:5角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

那1元钱的硬币加上1角硬币一共多少钱呢?

2、我需要买点八宝粥吃吃!

教师进行示范性操作,将饮料图片剪下来,贴在白纸上,用替代硬币的圆点进行粘贴。

教师:这八宝粥需要1元2角钱。

提问:我要付哪些硬币呢?

老师这里,这个最大是1元硬币,这个黄色的是5角的硬币,这个白色的是1角硬币。

首先需要把1元硬币粘上,再把两枚1角硬币粘贴在八宝粥的下面。)

除了老师这种办法,还可以用其他方法进行粘贴。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让幼儿自由选择进行购物粘贴活动。

四、进行简单的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

活动延伸

进行剪贴游戏,继续活动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