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有效性在于其能够灵活应对课堂实际,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教学节奏和进度,教案的交流有助于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初中物理教案范文5篇,供大家参考。
初中物理教案范文篇1
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知道液体内部有压强;
2、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压强的规律;
3、通过探究活动会使用微小压强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能用其解释生产、生活中的问题。
难点:1、用"假想液柱" 模型推导液体压强的公式。
2、通过实验的探究,进一步理解控制变量法。
教学过程
?合作学习】:
一、探究一:液体是否存在压强
1、观察实验:图1、2
2、结论:液体对容器的 和 都有压强。
液体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受到 ;
液体对容器侧壁有压强是因为液体具有 ;
二、探究二: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v 提出问题: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v 猜想与假设:
v 设计实验:
v 进行实验:
v 分析总结:
1、测量液体内部压强的仪器___________。
原理: 当探头的橡皮膜受到压强时,u形管中两边的液面会形成________, 越大则压强越 。
2、设计方案:
a、验证是否与方向有关,应选择: ,结论: 。
b、验证是否与深度有关,应选择: ,结论: 。
c、验证是否与密度有关,应选择: ,结论: 。
d、验证是否与质量有关,应选择: ,结论: 。
结论 :液体压强的特点:
①液体对容器 和 都有压强;
②液体内部向 方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
③液体的压强随 增加而增大;
④在不同液体的同一深度处,液体的密度越大,压强___ 。
思考:
1.大坝的横截面为什么均为上窄下宽,呈梯形状?
2.为什么深海鱼类被捕捞上岸后会死亡?
3.为什么潜水员穿的深海潜水服比浅海潜水服要厚重一些?
?自主学习】:液体压强的大小计算
通过假想液体柱的办法,仿照固体压强的计算方法写出来。(p=f/s)
设平面的面积为s。 在横线上填入公式
①水柱产生的压力f= ②水柱重力g= =________
③水柱的体积v=________
④水柱对平面的压力f=g= ___ =ρgsh,
⑤底面受到压强p= =___________。
u 推导结果: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
从上述公式以及推导过程,同时结合液体压强的特点,不难得出液体内部的压强大小只与: 和 有关(注意 深度 与 高度 的区别,深度是指这一点到自由液面的竖直距离)
?评测训练】:
1、一未装满橙汁的密闭杯子,先正立放在桌面上(如图a),然后反过来倒立在桌面上(如图b),两次放置橙汁对杯底的压强分别是pa和pb,则( )
a.pa>pb;b.pa
2、如图所示,容器中盛有一定量的水,并静止放在斜面上,容器底部a、b、c三点的压强pa、pb、pc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_______。
4、在2012年的6月24日我国自主研发的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圆满完成了七千米级海试实验,最大下潜深度为7062 m,当蛟龙号下潜到7000m的深度时。
求:⑴海水对它的外壳的压强是多大? ⑵如果蛟龙号上表面积大约为20m2,它受到的压力为多少?
初中物理教案范文篇2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的实验
a.装置?d?d?d水电解器
b.电源种类---直流电
c.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增强水的导电性
d.化学反应: 2h2o=== 2h2↑+ o2↑
产生位置 负极 正极
体积比 2 :1
质量比 1 :8
f.检验:o2---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复燃
h2---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气体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2)结论: 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
②一个水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③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
化学式的含义 h2o
①表示一种物质 水这种物质
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③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 一个水分子
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 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2、水的化学性质
(1)通电分解 2h2o=== 2h2↑+o2↑
(2)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碱(可溶性碱),例如:h2o + cao==ca(oh)2
(3)水可遇某些氧化物反应生成酸,例如:h2o + co2==h2co3
3、水的污染:
(1)水资源
a.地球表面71%被水覆盖,但供人类利用的淡水小于 1%
b.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na ,最多的元素是 o 。
c.我国水资源的状况分布不均,人均量少 。
(2)水污染
a、水污染物:工业“三废”(废渣、废液、废气);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以及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b、防止水污染: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提倡使用农家肥;加强水质监测。
初中物理教案范文篇3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功率的公式。
(2)知道功率的单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讨论、归纳,提高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例的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功率的概念,物理意义。
w
(2)能用公式p=t解答相关的问题。
2、难点:理解功率实际上是表示能量转化快慢的物理量。
(三)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功的概念是什么?
2、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什么?
3、不做功的三种情况
4、说出功的公式及单位二、新课教学
一、复习
1、功的概念:
2、做功包含的两个必要因素:
(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2)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3、功:w=fs单位:j焦耳二、新课导入
1、建筑工地上要把几百块砖送到楼顶,无论是人工搬运还是起重机搬运,对砖块做的功是相同的,但是时间不同,可见做功有快慢之分。
2、如何比较做功的快慢:
(1)完成相同的功,比较所以时间
(2)相同时间内比较做功的多少
5、功率的概念: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6、功率的公式及单位
wp=t
p――功率w――功t――时间
功率的单位:j/s,即瓦特,简称瓦,用符号w表示。其它功率单位:1kw=103w7、例题讲解p668、推导式p=fv注意:(1)力大小不变(2)速度不变
二、练习
略(四)小结(五)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
附板书
2、功率
1、比较做功快慢的方法:
(1)做功相同,比较时间大小
(2)时间相同,比较做功多少
2、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3、概念:功与时间之比
4、定义式:p=w/t
w―功―jt―时间―s
5、推导式:p=fv注意:
(1)力大小不变
(2)速度不变
p―功率―w
初中物理教案范文篇4
教学目标
1. 了解杠杆的分类;
2.能说出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并能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进行相关计算
教学难点:画杠杆的力臂
教学过程
学习指导一、 杠杆的分类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第79面,完成下面填空:
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的杠杆叫省力杠杆;
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的杠杆叫费力杠杆;
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的杠杆叫等臂杠杆;
钓鱼杆、铡刀、筷子、啤酒瓶起子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 铡刀、啤酒瓶起子;
辨别省力、费力、等臂杠杆,你的方法是看动力臂与阻力臂大小关系.
●小组讨论
1.跷跷板属于上面的哪类杠杆?托盘天平呢?说说你的看法。
解:等臂杠杆.
2.说一说你身边还有哪些杠杆属于省力杠杆,哪些属于费力杠杆?哪些属于等臂杠杆?分析使用各种杠杆的好处.
3.分析各种杠杆,完成下表:
●教师点拨
不存在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杠杆
●跟踪训练
1.如图所示,下列工具的使用,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a )
abcd
2.如图所示的四种工具在使用过程中,属于费力杠杆的是( b)
a.独轮车 b.镊子 c.钢丝钳子 d.扳子
3.衣服夹是一种常用物品,如图所示给出了用手捏开和夹住物品时的两种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当用手将其捏开时,它是费力杠杆
b.当用其夹住物品时,它是费力杠杆
c.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费力杠杆
d.无论用手将其捏开还是夹住物品时,它都是省力杠杆
学习指导二、 杠杆的应用
●小组讨论
如何画出使杠杆平衡时的最小动力?结合下图给同学们介绍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技巧.
●教师点拨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初中物理教案范文篇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
(2)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3)知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2、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弹簧测力计的结构
(2)通过自制弹簧测力计以及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掌握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通过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
重点:什么是弹力,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
难点: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三、教学方法:
探究实验法,对比法。
四、教学仪器:
直尺,橡皮筋,橡皮泥,纸,弹簧测力计
五、教学过程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学生实验,注意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1)将一把直尺的两端分别靠在书上,轻压使它发生形变,体验手感,撤去压力,直尺恢复原状;
(2)取一条橡皮筋,把橡皮筋拉长,体验手感,松手后,橡皮筋会恢复原来的长度。
(3)取一块橡皮泥,用手捏,使其变形,手放开,橡皮泥保持变形后的形状。
(4)取一张纸,将纸揉成一团再展开,纸不会恢复原来形状。
让学生交流实验观察到的现象上,并对这些实验现象进行分类,说明按什么分类,并要求各类再举些类似的例子。(按物体受力变形后能否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一特性进行分类)
直尺、橡皮筋等受力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弹性;橡皮泥、纸等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做塑性。
2、弹力
我们在压尺子、拉橡皮筋时,感受到它们对于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在物理学上叫做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也是一种很常见的力。并且任何物体只要发生弹性形变就一定会产生弹力。而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支持物的压力、绳的拉力等,实质上都是弹力。
3、弹性限度
弹簧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了这个限度就不完全复原了。使用弹簧时不能超过它弹性限度,否则会使弹簧损坏。
(二)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
它是根据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就越长这个道理制作的。
2、让学生自己归纳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使用测力计应该注意下面几点:
(1)所测的力不能大于测力计的测量限度,以免损坏测力计
(2)使用前,如果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零点,那么应该调节指针的位置使其指在零点
(3)明确分度值: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刻度每一大格表示多少n,每一小格表示多少n
(4)把挂钩轻轻拉动几下,看看是否灵活。
5、探究:弹簧测力计的制作和使用。
(四)课堂小结:
1、什么是弹性?什么是塑性?什么是弹力?
2、弹簧测力计的测量原理
3、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五)巩固练习:
1、乒乓球掉在地上马上会弹起来,使乒乓球自下而上运动的力是 ,它是由于乒乓球发生了 而产生的。
2、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 。它有一个前提条件,该条件是 , 就是根据这个道理制作的。
3、关于弹力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有弹簧、橡皮筋等这类物体才可能产生弹力
b、只要物体发生形变就会产生弹力
c、任何物体的弹性都有一定的限度,因而弹力不可能无限大
d、弹力的大小只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
4、下列哪个力不属于弹力( )
a、绳子对重物的拉力 b、万有引力 c、地面对人的。支持力 d、人对墙的推力
5、两个同学同时用4.2n的力,向两边拉弹簧测力计的挂钩和提纽,此时弹簧测力计显示的示数是 。
(六)布置作业:
六、课后反思:
1、成功的地方:
2、不足的地方:
3、改进措施:
附:板书设计:
一、弹力:
1、弹性和塑性
2、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3、弹性限度
二、弹簧测力计:
1、测量原理: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2、使用方法:
(1)认清量程、分度值
(2)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