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种子教案7篇

时间:2024-08-24 作者:loser

教案中若能反映实际教学内容,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只有依据实际教学内容编写的教案,才能确保课堂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种子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小种子教案7篇

小种子教案篇1

活动目标:

了解苹果种子成长的过程,丰富对“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体验。

对种子的成长过程产生持续探究的兴趣。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种子成长需要阳光和水分。

难点:通过身体动作来表现种子成长的过程。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了解水果是有种子的。

?苹果种子的故事》课件:苹果图、苹果剖面图、《苹果种子的.故事》绘本、故事音频等。

纸面教具:泥土、太阳、雨水、种子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苹果种子在哪里?

·观察苹果,找一找苹果种子在哪里。

——你们知道苹果的种子在哪里吗?

——切开苹果,看一看苹果种子的样子。

苹果种子发芽了。

·听教师讲述故事第一部分(从开头至“盖住了苹果种子”)。

——苹果种子掉到了地上,发生什么事情?

——泥土为什么要盖住种子?

苹果种子长大了。

·听教师讲述故事第二部分(从“春天的时候”至“小芽就长高了”)。

——春天的时候,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谁能来学一学种子发芽的样子?

——种子在发芽的时候最想要得到什么帮助?

——谁帮助了它?

·进一步理解泥土、太阳、雨水对种子的帮助。

——泥土是怎么帮助种子的?他做了什么?

——太阳是怎么帮助种子的?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雨水是怎么帮助种子的?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种子发生了什么变化?

·讲述故事第三部分(从“一天”至结束)。

——小芽最后长成了什么?

我变苹果种子啦!

——如果你来演苹果种子,你会怎样慢慢地长大?

——谁能来学一学泥土、太阳、雨水,它们又是怎样帮助种子成长的?

活动提示:

活动前需要让幼儿认识苹果的种子,知道种子长在苹果的里面,被果肉包囊着。

引导幼儿把自己想象成粒苹果种子,随着教师讲述的故事做出各种相应的动作。

扮演太阳、雨水的幼儿,要能够学习对话“我来抱抱你吧”,也可以自己创编对话。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继续欣赏故事《苹果种子的故事》,并学习对话。

在家里和爸爸妈妈一起分角色扮演种子、太阳、雨水等,表现故事情节。

小种子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本、静、安的态度与种子的关系,享受自主阅读和集体阅读的乐趣。

2.能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并流畅的说出其内容,推测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3.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尝试分线索复述故事内容。

活动准备

知识准备:提前了解和尚的生活状态。

物质准备:《安的种子》18本、ppt、图片。

活动重点

能细致地观察画面中本、静、安的状态,并流畅的说出其内容,推测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活动难点

加深对故事的理解,尝试分线索复述故事内容。

活动过程

一、观察封面,猜测故事的主要线索

师:封面是谁?它有什么特点?住在什么地方?对和尚你还了解哪些知识?他手里拿着的是什么?可能在想些什么?可能会做些什么?

师:这本书的名字是什么?

小结:故事的名字叫《安的种子》,那究竟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环节分析:无论是什么书籍,封面是最先映入读者眼帘的.。从封面入手,引导幼儿观察封面内容,结合幼儿经验,展开讨论。

二、细致观察画面,推测页与页之间的关联

1.出示第一幅寺庙的图片,引出故事中的主题。

师:谁可以来描述一下这幅图片上的内容。寺庙里有谁?猜猜他们在干什么?看看他们的表情是什么样的?

师:老和尚的手里是什么?他们之间会说什么?

2.观察本种莲子的过程。

师:本拿到种子以后先做了什么?在哪里看出来的?接下来可能要做什么?

师:他朝着什么方向跑去?可能会选择什么工具?选到工具之后会干什么了?

师:本是怎么种种子的?请你描述一下。

师:本在干什么?为什么在追小狗?这个时候他的心里可能在想些什么?小狗还会来吗?如果来了它会做些什么?最终他的种子发芽了吗?

3.观察静种莲子的过程并尝试模仿。

师:静拿到种子后是怎么做的?最终种出来了吗?请幼儿尝试描述。

师:我这里也有一颗莲子,哪一个小朋友可以模仿安种莲子的过程来表演?

4.观察安种莲子的过程并尝试表演。

师:安拿到种子后和本、静拿到种子后做的一样吗?有什么不一样?他最终种出莲子了吗?为什么?

师:如果小朋友就是故事中的安,请你来学一学安是怎么做的?表演的时候注意安的表情和动作。

环节分析:运用提问策略,推测页与页之间的关系。通过观察本的表情和动作,都有对下一页内容的提示,如:“他朝着什么方向跑?”引导幼儿观察细节,随后又跑出预测性提问“可能会选择什么工具?选到工具之后会干什么?”让幼儿根据线索进行猜想。问题反复出现幼儿则有意识这一页可能有下一页的线索,当一次次的猜测得到证实后,幼儿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更加浓厚了,对故事情节的发展了解得也更深入了。情境表演能够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或者现象的探索欲望,对画面的观察更加细致,”揣摩故事主人公的心理变化。

三、利用表格进行记录,提升幼儿的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出示表格)师:看看这个表格上都有什么?最左面一行是什么?(本、静、安三个小和尚)最上面一行代表什么?(时间、地点、条件、种植过程、结果)你觉得这个表格应该怎么记录?

师:请小朋友根据表格提示记录三个和尚种植莲子的过程。

师:请部分幼儿讲述记录表的内容,其中注意幼儿语言的连贯性。

活动延伸:

回家和爸爸妈妈复述故事的内容。

小种子教案篇3

一、复习,导入。

板题。听课文录音。提问:课文总共有几个自然段?

二、理清层次。

1、课文里有一个词,出现了多次,知道是哪个吗?板书:挺一挺

学习生字“挺”,注意读音,后鼻音。字形与“庭”比较。

2、从课文里找一找,有几次写到“挺一挺”,用“__”画下来。

3、我们按照4个“挺一挺”把课文分成4个部分,用双竖线标记。

三、分层学习。

1、第一层。

齐读。提问:种子是在什么情况下把身子“挺一挺”?板:暖和。

注意:“暖”字的右边不要写成“爱”字。为什么是“日字旁”?

为什么会觉得“暖和”?(春天来了,天气变暖了)

2、第二层。

自读。第二次是在什么情况下把身子“挺一挺”?

板书:喝水

比较:“渴”与“喝”,你有什么办法区别它们?

种子喝了一口水,觉得很舒服。板“舒”字,怎么记?请你读这一段,读出“舒服”的感觉。

3、第三层。

分角色读种子和蚯蚓的对话。

蚯蚓要帮种子做什么?板书:松土

听了蚯蚓的话,种子很高兴,又把身子“挺一挺”(指板书)

4、第四层。

种子离外面的世界越来越近了,它听到了什么?

想象:春风、泉水、小鸟和小孩子分别在唱什么?

理解“热闹”,并造句。

指导读“啊,我要赶快出去!”

种子非常想快点钻出地面,我们一起为它加油吧!

贴图。

指导读“啊,好一个光明的世界!”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看图说话。除了图上说的,还可以想象别的春天的景物。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四、总结。

这篇课文写了一粒种子发芽的过程,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有充足的水分,泥土松软了,种子就会发芽。

小种子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传播方式,感知大自然事物间有趣又密切的关系。

2、积极参与观察探索种子传播方式的活动并产生较强的求知欲。

3、乐意与同伴共同讨论、分享自己所了解的知识。

重点难点:

幼儿能初步了解种子的几种常见 传播方式。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的各种种子旅行的图片。

2、各种实物:苍耳、凤仙花、蒲公英。

3、种子旅行的课件。

活动过程:

一、教师由故事导入。

(散文:顶棉筐的小姑娘妈妈送我们每人一把白色的小绒伞。她说:"孩子们,飞吧,在风婆婆的帮助下,飞到遥远的地方,飞向四面八方,记住,凡是有泥土的地方,就是我们的家乡……"于是,我们飞呀飞,飞过小河,越过山冈,在蓝天下飞了好久。我们就各自落地生根长大,终于有一天,一个个也像赶集一样,顶起了雪白的棉筐。

只听,路边的孩子们喊道:"看,多美的蒲公英啊!"他们吹呀吹呀,于是,我们又像当年妈妈送我们一样,将我们的孩子送向四面八方。

)师:故事里讲到了谁? 它们用什么好办法让自己旅行? 你们还知道哪些植物的旅行方法? (小结:这个环节是让幼儿从一个有趣的故事中来激起他们对种子的传播探索的兴趣,从而导入活动有关种子的几种传播途径,让幼儿的思想上有个准备:接下来我们将要讨论有关种子传播的话题,这样也能比较容易地进入活动。)

二、幼儿看图片,进行交流。

师:前几天你们都带来了许多有关植物旅行的图片资料,下面我就把它们发给你们,看一看,和同伴们一起交流。 (幼儿进行交流) 向幼儿解释何为"传播"(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师:请你们来讲一讲你们都知道哪些植物的传播的方式?

幼:凤仙花是太阳晒了,自己一个人炸开来的。

师:这种传播方式叫弹力传播。豆荚也是靠这种方式来传播的。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到底是怎样传播的。

(老师取出一颗凤仙花种子,演示。如果材料充足可以每位幼儿发一个,让他们动手试一试。) 师:下面我们来看一个短片,看一看弹力传播的全过程。 (观看短片。)(小结:教师利用幼儿收集的各种图片让他们观察,了解种子神奇的传播途径,并让一些回家做过调查的孩子试着来讲述,把自己了解的知识传递给其他幼儿。另外我们还搜索到了几个有关种子传播的短片,让幼儿观看,这样就更直观,更形象,更生动了。)

三、幼儿利用实物,了解传播方式。

师:除了弹力传播外,你们还知道哪些传播方式?

幼:蒲公英是靠风来传播的。

(老师拿出实物,示范给幼儿看。让他们观察蒲公英的传播过程。) 每个幼儿手里拿一个蒲公英,用自己的嘴吹动蒲公英的种子,亲自感受风力的传播。 (动物传播,水力传播,过程同上)

四、老师小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许多有关植物传播的方式,有的是靠风来传播的,我们叫它风力传播,如:蒲公英。

有的是靠弹性传播的,我们叫它弹力传播或自身传播,如:凤仙花,豆荚。

有的是靠水来传播的,我们叫它水力传播,如:睡莲,椰子。

还有的是靠动物来传播的,如:苍耳、龙葵。

小种子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利用种子镶嵌作画,表现一定的形象、图案。

2、发现自然材料组合的美,体验创作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不同种类的'种子、各色橡皮泥泥工板、不同造型的瓶子不同形式的范例作品。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不同的种子

1、幼儿自由欣赏各种各样的种子,说说其名称,观察其特点。

2、引导幼儿谈谈种子的作用。

二、探索镶嵌方法

1、幼儿分成三组,自由欣赏、探索各组的范例作品。

2、三组轮流介绍自己一组的范例作品,重点介绍自己猜测的作品的制作方法。

3、教师总结幼儿的介绍,重点说明镶嵌画的制作要领。

三、由镶嵌创作

1、幼儿选择所需种子,进行自由镶嵌画。

2、师鼓励幼儿大胆想象

3、创作,并协助有困难的幼儿进行创作。

四、展示创作作品

1、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并尝试给自己的作品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2、将作品陈列在玩具橱上,供大家欣赏。

小种子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幼儿通过音乐发挥想象,用肢体语言表现种子成长过程。

2、体验音乐教学的乐趣以及大自然的神奇。

教学准备:

种子若干

教学过程:

一、欣赏录像,感知音乐的优美和种子发芽成长的过程。

师:春天老师在地里种下了一粒葵花种子,还把它的成长过程拍了片子。今天就请小朋友一起来看看吧。

师:"葵花种子已经怎么样了?"

幼:长大了

幼:长成了向日葵。

二、发挥想象,随音乐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种子成长过程。

1、初步尝试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

师:真好!各种各样的种子可以长成各种各样的植物,假如你是一粒种子你想长成什么植物?

幼:我想长成西瓜

幼:假如我是一粒种子,我想长成柳树。

师:老师有个好主意,不如今天我们就来当一粒种子吧,种子们都到地里去吧,请你们用动作来表现。(放音乐)

2、用不同的动作进一步表现种子的成长过程。

师:刚才我们这些种子都长大了,老师还会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更多的种子,你们会不会?(启发幼儿用更多肢体语言表现种子成长过程)

邀请若干幼儿上来表演,其他幼儿猜。

三、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暴风雨中的植物。

1、启发幼儿想象暴风雨中的植物,并尝试用动作表现。

(放风。雨。雷声)

师:天气怎么样?

幼:打雷了了。下雨了。刮风了。

师:这样的天气植物会怎么样?(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

2、观赏录像:暴风雨中的向日葵。

师:刚才小朋友说植物会被暴风雨刮倒,不知道老师的向日葵怎么样了,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3、随音乐表演一遍。

师:我们也来表演一下暴风雨中的.植物吧。

四、完整表演一遍。

1、出示种子若干。

师:今天我们班还来了好多种子小客人,它们是来和我们做朋友的。

2、幼儿随音乐完整表演一遍。

教学延伸:

幼儿每人带一颗种子回家,并种到盆里,并观察、记录种子成长的过程

教学反思: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原动力,幼儿只有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爱好音乐是人的天性,有趣的音乐教学能激起幼儿学习的欲望,使其产生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和创造。

小种子教案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植物的种子有很多种类,它们各不相同,生长在各自的果实之中。

2、通过观察了解几种常见植物种子生长的部位。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收集各类有种子的植物果实,如菜椒、苹果、玉米、葫芦、向日葵、花生、丝瓜及各种豆荚。

2、有籽西瓜1个。

3、每组小筐1个,塑料刀1把,小碟子若干,抹布1块,水果刀1把(教师用)。

4、幼儿操作材料:《种子的排列》。

活动过程:

(一)幼儿介绍各自带来的植物果实,引起幼儿寻找种子的兴趣。

1、教师:小朋友带来了这么多的果实,谁给大家介绍一下,你带来的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

鼓励幼儿说出植物或果实的名称及特征。

2、教师出示西瓜,引发幼儿对西瓜种子的关注。

3、教师:今年的西瓜成熟了,我们把它摘下来。明年,我们还想吃西瓜时,怎么办?

4、引发幼儿对自己的经验猜测并知道可用用种子种植。

5、教师:西瓜有种子吗?你见过西瓜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吗?

6、幼儿根据已有经验描述西瓜种子的特征。

7、教师:西瓜种子藏在哪里呢?

8、根据幼儿提议切开西瓜,找出西瓜籽并观察。

(二)探索其他果实的种子藏在哪里。

1、教师:你们带来的果实有种子吗?找一找它们的种子藏在什么地方?

2、幼儿自由探索寻找种子,将找到的种子放在小蝶子里。教师帮助幼儿切开部分果实或敲开部分坚果的硬壳。

3、教师:你带来果实的种子藏在哪里?你是怎样找到它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像什么?

4、引导幼儿谈论并用语言描述自己用什么方法找到种子,以及种子藏在哪里。

(三)观察各种果实中的种子是怎么排列的。

1、教师:我们找到了种了,再来看看植物和果实内的种子是怎么排列的。

2、幼儿讲述,教师示范切开部分果实,引导幼儿观察果实中的种子的排列方式。

3、请幼儿看幼儿操作材料《种子的排列》中几种果实种子是怎么排列的。

4、教师:在种子不同的排列中,你又有什么新发现?

(四)观察发现种子的异同。

1、教师引导幼儿与同伴对比观察不同的`种子。

教师:看看你个同伴找到的种子,种子的形状颜色一样吗?有哪些一样的地方?有哪些不一样的地方?

2、幼儿对自己与同伴的各种种子做进一步的观察,自由说说对种子的新发现。

3、教师:这些种子长得不一样,可为什么都叫种子吗?种子有什么用呢?回家可以去查一查资料也可以去找一找还能找到哪些种子。

活动延伸:

将幼儿带来的植物的果实放在科学区中,引导幼儿继续探索发现种子生长的不同部位或观察种子的排列形式。

活动反思:

在活动中,不是让幼儿对着图片来认识种子,而是让幼儿在实物中寻找种子,一个“藏”字体现了活动的趣味性,让幼儿对寻找种子产生兴趣,激发其探索研究的欲望。幼儿在活动中兴趣很高,能用自己的方法来发现各种植物种子部位的不同,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来记录,能主动与他人交流,并积极说出自己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