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游戏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24-06-29 作者:loser

在写教案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周全的教案能够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知识点之间的逻辑联系,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民间游戏教案精选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民间游戏教案精选5篇

民间游戏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学习游戏"两人三足",体验与同伴按节奏同步前进。

2、体验齐心协力合作带来的快乐。

3、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4、愿意与同伴、老师互动,喜欢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绑脚带子、沙包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准备活动

回忆民间游戏《拍手游戏歌》,找到好朋友。

二、新授民间游戏《两人三足》

1、提问:两个人有几只脚,怎样才能变成三只脚?

2、现在老师要帮你们一对好朋友变成三只脚。(教师帮助绑)绑好以后,自由练习。

3、教师集中,解决问题:刚才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怎样才能让两个好朋友不摔倒?(以把绑在一起的脚先开步,两个人嘴里可以喊口令1、2,先开步的脚口令为1,后走脚口令为2.)

4、带着小朋友的好办法,再去自由练习。

三、幼儿比赛

1、天冷了,我们要去运一些粮食,哪一组先把对面的粮食运完,哪一组就获胜了。

2、听口令,开始比赛1-2次。

四、结束活动

1、教师给胜利的幼儿奖励。

2、幼儿背着粮食回家。

教学反思:

在这个活动中幼儿成了这堂课的主体,教师放手让孩子们自由探索操作的方法,在说一说、看一看、玩一玩中掌握自己总结游戏的玩法。这个两人三足是在孩子们平时玩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和改造,正因为是孩子们经常玩的,所以更要让幼儿自己自由发挥更多不一样的玩法,也由于是孩子们自己想出来的,所以玩起来也特别的带劲。

民间游戏教案篇2

游戏目的:

1、能完整的边念儿歌,边做游戏,能遵守一定的游戏规则。

2、培养参与集体游戏的兴趣。在集体游戏中养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3、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喜欢健康、益智的民间游戏。

游戏准备:

1、儿歌《编花篮》

编花篮

编、编、编花篮,

花篮里面有小孩,

小孩的名字叫什么?

你姓啥?

我姓钻。

钻、钻、里面钻,

钻、钻、里面钻···

一把钥匙打开门,

据、据,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动了就打120下,因为时间来不及,只打12下。

2、视游戏幼儿的多少(三个以上牵手转圆圈的空间),找到适合幼儿游戏的平整的场地。

游戏玩法:

幼儿三个以上,边做游戏边念儿歌。动作细则:

编、编、编花篮,花篮里面有小孩,小孩的名字叫什么?

(幼儿自由结伴拉手转圈)

你姓啥?

(幼儿一处断开,断开处左边幼儿问右边幼儿。)

我姓钻。

(被问幼儿回答。)

钻、钻、里面钻,钻、钻、里面钻···

(第一轮姓钻幼儿为头逐一从排头幼儿与第二幼儿举手之间钻过,第二幼儿不钻,拉好手站在排头幼儿前面。第二轮姓钻幼儿为头逐一从第二幼儿与第三幼儿举手之间钻过,第三幼儿不钻。拉好手站在第二幼儿前面依此类推,直到钻到剩下最后一名幼儿。)

一把钥匙打开门

(先断开处的两名幼儿手再次拉起,从所有幼儿头上绕过,全体幼儿即形成了交叉着拉手的局面。)

据、据,我们都是木头人,不会说话不会动,动了就打120下

(所有幼儿拉锯。双手全体有节奏规律的交叉着拉手)

因为时间来不及,只打12下。

(儿歌停,所有幼儿迅速放手,并按约定好的姿势站好,例如:金鸡独立式。谁先动了,大家就用食指打他的手背12下)。

民间游戏教案篇3

一、活动目标:

1、练习钻的动作,发展动作的灵敏性与力量。

2、培养幼儿喜欢民间游戏的情趣。

二、活动准备:

苹果、香蕉的头饰若干、布置游戏场地(城门、城墙)中间画一个直径约5米的圆圈若干个、选择民乐作活动背景及准备操

三、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2)教师和幼儿骑大马念民谣,一个个从“城门”钻过到城里去玩。

3)教师请幼儿两人一组用手来搭一搭城门并边念民谣边学习游戏的开门关门规则。

4)基本部分:

5)教师请一位幼儿面对墙,搭成拱形城门,其余幼儿依次钻过城门。

6)教师提出游戏规则:当念到“瞧一瞧”时,做城门者下蹲放下手关城门,并问被关住的人选择要“苹果”还是“香蕉”,幼儿选择好以后,把头饰挂在脖子上,站到城门的.队伍做城门。

7)幼儿第2次做钻城门的游戏一次。

8)教师继续提出游戏玩法及规则:“苹果”和“香蕉”站在场地的一个圆圈内,相互用肩膀、臀部把对方挤出圆圈外,看圆圈外“苹果”多还是“香蕉”多就哪对胜。

9)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游戏一次。

10)增加城门的高度再次游戏。

11)教师小结游戏并告诉幼儿此游戏是我国的一个民间游戏,以后小朋友可以和家人、邻居玩。

四、结束部分:

做放松活动,带幼儿回教室。

民间游戏教案篇4

活动目标:

1、学习4人合作用脚编花篮的方法,巩固单脚跳的能力。

2、和同伴一起尝试不同的编花篮的玩法。

3、在游戏中能克服困难,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编花篮》音乐、放松音乐

活动重点:学习4人合作用脚编花篮的方法,巩固单脚跳的能力。

活动难点:和同伴一起尝试不同的编花篮的玩法。

活动过程:

一、播放《编花篮》音乐,做热身运动。

师幼跟随音乐边说儿歌,边做热身运动。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编花篮》这首儿歌吗?我们一起边说边跳一跳吧!

二、学习用脚“编花篮”

1、幼儿自主探索用脚编花篮

(1)师幼复习儿歌

师:小朋友们,你见过花篮吗?用什么编的?花篮是怎么编的?(紧紧的、绕着)

师:我们的小脚很能干会走会跳,还能和小伙伴合作编成一个“花篮”。

(2)幼儿自由探索用脚“编花篮”

师:今天,我们要和小脚玩一个新游戏,名字叫《编花篮》。

师:我们请4个小朋友来试一试编花篮,其他小朋友一起念儿歌帮助他们好不好。他们先怎么做?接着呢?(用脚背勾得紧紧的)

2、学习“编花篮”的玩法

第一种玩法:原地“编花篮”

师:请4个小朋友为一组一起来编一编花篮。幼儿边念儿歌边编。(放音乐编花篮)

师:你们在编花编的时候遇到了什么困难,谁来帮助他们?站不稳该怎么办?

小结:编花篮的时候一只小脚要勾得紧,另一只小脚还要站得稳。一个摔倒了就不会成功,要齐心协力,摔倒可以寻找东西扶一扶)

第二种玩法:转花篮

师:我们的花篮还会转呢?看看它是怎么转的?(一边拍手,一边转圈跳)

教师采用拍手、唱歌等方式让幼儿听着节奏再次转花篮。

小结:只要节拍一样,花篮就能转起来。

三、练习“编花篮”

幼儿自由分组讨论“编花篮”的玩法,并尝试分组玩游戏。教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

四、创编“编花篮”

1、师:除了4个人可以编花篮,5个人可不可以编花篮,请你们试一试。

小结:只要齐心协力,人数的增多或减少都可以编花篮。

2、师:我们的身体哪些部位可以编成花篮的样子呢?请大家想一想、试一试。除了小脚可以编花篮,我们的小手也能编花篮,小手可以怎样编花篮呢?

小结:“编花篮”的玩法这么多。除了可以增加人数,还可以变幻身体部位。我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困难一定会解决。

五、放松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玩编花篮的游戏吗?编花篮的游戏要一起合作齐心协力才能完成,我们玩了这么久也累了,现在我们坐下来放松下一下吧。

活动延伸:

请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玩“编花篮”的游戏。

活动反思:

1、活动前,我没有考虑到幼儿平衡能力的水平和幼儿的身高问题,所以当幼儿一起合作“编花篮”时,遇到了很多问题。例如:幼儿不能一个一个有秩序地把脚搭上去。有一个幼儿平衡能力不好,刚才搭好的“花篮”容易散开。我应充分考虑幼儿的身高,提前进行分组。

2、活动中,当幼儿自主探索“编花篮”之后,教师应该示范动作要领,加深幼儿的印象。

3、练习“编花篮”环节,教师应该总结幼儿练习过程中遇到的

问题,并且组织幼儿集体讨论,解决问题。

民间游戏教案篇5

活动背景

跳皮筋是我国传统的民间体育游戏,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把跳橡皮筋游戏和童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符合幼儿活泼好动的个性特点。根据大班孩子的动作发展情况,我选择了"跳皮筋"活动,并制定了不同阶段的目标,希望在活动中,孩子们能在身体动作、想象力和创造力及合作意识方面都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与发展。

活动目标

1.学习一些简单的跳牛皮筋的基本动作

2.通过幼儿自主活动,相互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体验自主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牛皮筋、会念儿歌《小皮球》

活动过程

(一)教师带幼儿在游戏中热身。

1.跟随教师向前慢跑、倒退走、四散走

2.四散慢跑,听教师的哨音、看手势"结对"

3.做准备操

(二)幼儿自己探索玩牛皮筋的跳法

1、幼儿三人一组自由探索牛皮筋的玩法。

2、教师演示跳牛皮筋的方法小朋友4人一组,一组三人撑皮筋放在脚脖处呈三角形;另一个小朋友,从一根皮筋跳到另一根皮筋,围三角形绕圈,边跳边念儿歌:小皮球,三加一,马莲开花二十一,二八二五六,二八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三八三五六,三八三五七,三八三九四十一,四八四五六,四八四五七,四八四九五十一,五八五五六,五八五五七,五八五九六十一,六八六五六,六八六五七,六八六九七十一,七八七五六,七八七五七,七八七五八十一,八八八五六,八八八五七,八八八九九十一,九八九五六,九八九五七,九八九九一百一。跳完结束。再加高距离跳。跳错换另一组跳。

(三)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1.4人一组,用石头、剪刀、布的方法确定撑皮筋的人(3人)

2.在跳皮筋时,要一边念儿歌一边跳

3.跳错的小朋友就要去拉皮筋

(四)游戏开始

活动延伸

游戏结束后组织小朋友做放松活动,以免小朋友感到疲劳。

活动反思

在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主动地在教学过程实施中的反思,这种反思能使课堂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所使用的方法、手段以及目标达成的效果。捕捉教学中的灵感,及时调整组织教学方法,做到教学灵活,巧妙调控,使课堂效果达到最佳。

1.学生在课中的参与

学生是课堂中的主体,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少参与,就算不上“主体”了。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全面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主动的、积极的,还是被动的、应付的。

2.学生在课中的交流

交流是培养学生友好往来,合作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学生为主体的具体体现。课堂中,教师只有创设民主、和谐、平等和宽松的学习氛围,才能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中是安全的、融洽的、自主的,可以与教师、同学之间进行平等对话的。教学中我常用“随机式”的分组方法进行交流,这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挥,但由于素质的'差异不能进行很好的交流;于是可以用“朋友式”的组合方式进行合作学习,这有利于学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交流的气氛相当浓厚,学生的个性更能无拘无束的发挥。因为他们是朋友,从而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减少了个体的差异,因为他们为了这个合作体进行互助,使自己的这个合作小组能全面发展和提高。在变向运球的学习中学生通过“朋友式”交流,合作式的学习,发现许多变向运球的方法是丰富多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