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准备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问题,编写教案可以帮助教师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参与度更高,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中班游戏找朋友游戏教案7篇,感谢您的参阅。
中班游戏找朋友游戏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喜欢听故事,感受理解故事有趣的情节。
2、发展幼儿的音乐节奏感。
3、培养幼儿乐于与人交往的能力。
4、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5、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通过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小鸭会跑不会跳、青蛙会跳不会跑、小猫会跑也会跳”的走路特征,
难点:引导幼儿运用故事里的短句来回答问题。最后再通过让幼儿试着跟老师讲述故事,在此巩固故事里的短句,并通过体会鼠宝宝找到朋友前后的心情,体会找到朋友后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事先认识过故事中动物的一些主要特征。
2、背景图一幅、有关故事角色的操作教具一套。
3、磁带、录音机、各种动物头饰若干(、青蛙、小鸡、猫、鸭子等)
活动过程
一、律动《谁在叫》,引出故事名称。
二、教师有表情地讲述故事。
提问: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里有谁?
3、鼠宝宝为什么找不到会跑又会跳的朋友?请小朋友再听刘老师讲一遍。
三、教师结合背景图,同时操作教具,边讲边问,帮助幼儿熟悉理解故事内容。
提问:1、鼠宝宝为什么找不到会跑又会跳的朋友?(引导幼儿用故事里的短句回答,并用动作体验)
2、鼠宝宝找到小青蛙,为什么说不要、不要?
3、讨论:小花猫会跑又会跳,鼠宝宝为什么要赶快逃?
四、提出问题,启发幼儿积极思考。
提问:想一想,鼠宝宝能不能找到一个又会跑又会跳的朋友(再次理解“会跑又会跳”的含义)
五、欣赏音乐,让幼儿进一步巩固对小动物们走路特征的认识。(分段欣赏乐曲,随音乐表演。
提问:
1、这段乐曲象故事中的哪一种小动物?它是怎么走路的?
2、配乐表演故事《鼠宝宝找朋友》。
幼儿自由选择角色,听音乐扮演小动物。
七、以游戏“猫捉”自然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注意力也很集中,而且在学本课中的重点句式时,孩子们大多都能边说边用肢体语言表示出来了,由此可见孩子们已经掌握了本科的重点。音乐游戏的使用也很好的带动了我班幼儿的情绪,通过的游戏,孩子们都能说出找到朋友后觉得开心情绪,初步体会到了找到朋友后的那种愉悦的情绪。结尾的《猫捉》的游戏使活动很自然的结束。
中班游戏找朋友游戏教案篇2
设计理念
?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音乐游戏是幼儿游戏活动中的一种,是将音乐活动内容渗透到游戏的形式中,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创编动作、积极游戏。结合此次主题内容《好朋友》,设计了本次活动,教师从故事引出本次活动,通过直观示范、幼幼、师幼互动、个别示范、迁移创编等组织形式充分感受了教师在音乐游戏教学中的智慧和与孩子们之间良好的互动。教师特别将新课程理念融入到了音乐游戏教学中,让孩子积极感受到了音乐的诙谐、幽默,激发了孩子自主参与游戏、体验合作游戏带来的快乐。
教学目标
1、熟悉歌曲,能跟音乐边唱边做游戏。
2、掌握游戏中找朋友的节奏和动作,能在听到猫叫声后迅速回“家”。
3、遵守游戏规则,体验和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游戏《谁来了》引出歌曲中的小老鼠角色。
师:今天,天气真好,让我们一起去草地上玩一会儿吧,听,谁来了?(最后一个角色引出小老鼠)
(评析:作为音乐游戏的导入环节,教师用小动物角色、音乐作为辅助手段,引导幼儿积极尝试跟着教师走的方法进入场地中间,有效地激发幼儿游戏的自主性,给予幼儿自主探索的空间。)
二、学习《小老鼠找朋友》游戏的玩法。
1、师:你们玩得开心吗?可是,有一只小老鼠呀,它一点都不开心,为什么呢?原来呀,这只小老鼠住在一楼,空空的屋子里,只有它一个人,它觉得很孤单,也想要去找好朋友,孩子们,你知道孤单时什么意思吗?(一个人) 那你们一个人在家孤单的时候,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吧!(耸耸肩、无聊的样子)
(评析:通过重点介绍孤单是什么意思?学一学孤单的样子。为音乐游戏诙谐、幽默奠定基础。)
2、教师示范邀请朋友的方法,幼儿观察学习
教师:那我们一起来做小老鼠,我们现在住在一楼,我们很孤单,待会儿我请到谁?谁就和我一起坐电梯去找好朋友(第一遍音乐)
3、依次上二楼、三楼
教师:二楼的小老鼠也在找朋友,它们是怎么找朋友的?请你仔细的看一看。(依次是三楼的小老鼠找朋友)
4、指导语:四楼,住着一只大花猫,(猫在哪里呢?不知道,也不告诉你们,待会儿它会叫的,一叫,它就会来抓你们这些小老鼠了,你们听到猫的`叫声后马上要躲藏起来,可不能让大花猫抓住啊)它真的肚子饿,想要吃小老鼠,看看看、听听听,猫在哪?喵——————
(提醒小老鼠在听见猫叫声后,立刻躲藏起来,不让猫抓住)
(评析:通过2、3、4环节教师的示范,让幼儿初步观察游戏的一个基本程序,了解游戏的规则)
5、讨论一下:
提问:你们听到在什么地方要找到朋友?(教师和孩子一起练习“来,来,来好朋友”的动作)
听到猫叫声后,小朋友要赶紧怎样?
(评析:通过上一阶段的观察、讨论,让幼儿进一步明白在音乐的什么地方邀请好朋友的?在最后老猫出现的时候在哪里要赶快的逃跑,不被老猫抓住的?从而为后面自主游戏打好基础。)
三,请两位幼儿尝试找朋友
教师:请两名幼儿做小老鼠,偷偷请一名幼儿做老猫进行游戏。提醒老猫要伪装好,不要被别人看出。现在有哪两只老鼠也想上来找朋友?
1、幼儿学习随乐找朋友,教师指导。
2、幼儿随乐完整玩找朋友的游戏。
3、提问:它找得怎么样?
(评析:由于中班幼儿的表现力比较薄弱,在此环节中,教师让两个小朋友来做小老鼠,这是本次活动的一个突破,为了使两只小老鼠可以相互参照,更正确的掌握游戏的玩法。)
四、教师引导幼儿迁移已有经验创编小老鼠与同伴交流的动作,完整游戏。
1、教师启发幼儿创编小老鼠与同伴交流的动作。
师:圆圈里的小老鼠们在找朋友,那坐在椅子上的小老鼠还可以玩什么游戏呢?怎么玩?
2、幼儿尝试创编动作随乐完整游戏。
3、一起听音乐边唱边玩游戏。 重点提醒找朋友的动作以及听到猫叫后才能躲藏的规则。
(评析:教师在指导孤单的小老鼠找朋友的时候,没有忘记,还有坐在椅子上的小老鼠,它们除了一起唱歌外,还可以做些什么呢?)
五、结束活动(请搭班老师做猫)
教师:刚才做游戏时有小老鼠“看、看、看和听、听、听”的动作,想一想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示呢?待会儿我们在玩游戏的时候都要做出来哦!(请幼儿大胆创编各种看和听的动作)
最后一段音乐,要求小老鼠们听到老猫叫往教室外面“逃跑”,结束游戏!
中班游戏找朋友游戏教案篇3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辨别花型和结识小朋友能力,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及团队意识,促进幼儿相互交往,增进友谊。
【活动模式】:
集中型
【活动器材】:
三种花(牡丹花、黄菊花和荷花或其他花)的花帽各五个。
【活动歌曲】:
找朋友儿歌。
【活动要素】:
一、讲解活动要领
1、15名幼儿,眼睛闭上,老师和小组长分别为他们戴上三种花帽(牡丹花、黄菊花和荷花或其他花),头戴花帽幼儿打乱站在直径5米圆圈内。
2、圆圈内幼儿睁开眼睛,想法寻找头戴同样花帽的.小朋友。
3、头戴同样花帽的五名小朋友聚齐在一起,为完成找朋友任务。
4、最后聚齐的五名小朋友为输方,可为其他小朋友表演一个节目。
二、有序活动:
1、每班幼儿分成15人一个活动组,每次活动15人。
2、活动开始时,其他幼儿站在圆圈外,观看活动组找朋友。
3、播放找朋友儿歌。
三、巡视检查:教师边组织活动,边巡视查看其他幼儿情况,提高安全防范意识,防止幼儿不假离开活动场地,杜绝意外事故发生,确保活动安全。
四、指导活动:主要是指导幼儿花帽带端正,辨别花帽型,怎样认识小朋友。
五、活动小结:评比找朋友最快的一组。
六、附找朋友儿歌:头戴小花帽,去找小朋友,找到小朋友,握手朝前走。
中班游戏找朋友游戏教案篇4
活动目标
一、在幼儿懂得用自己的长处去帮助别人的基础上,进行歌词创编。
二、培养幼儿从小养成关心别人、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好品德,并体会与同伴互相配合的乐趣。
活动准备
一、小鸡、小鸭木偶。
二、录音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进场:快乐的小动物
教师:小动物们都找一位好朋友,听着音乐,去参加快乐音乐会,好吗?(要求与好朋友做律动时,有眼神、感情及动作的交流)。
二、练声:小动物的歌声
教师:听,是谁的'歌声真美妙!(1=c,从c调练声至e调,要示幼儿在进行发声练习时,声音要提高、打开,唱出小动物的欢快情感,唱出跳跃音)。
三、舞蹈《早上好》
教师:小动物们见面真高兴,跟你的好朋友说:“早上好”,来一段快乐的集体舞吧!(要求幼儿舞蹈时,注意感情的交流)。
四、创编歌词《我们都是好朋友》
教师:小动物,请你告诉我,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团结友爱、互相帮助)那我们一起来唱《我们都是好朋友》。
1、教师与幼儿共同唱《我们都是好朋友》歌曲。
2、根据《小鸡和小鸭》的故事改编歌词内容。
①教师与幼儿共同回想《小鸡和小鸭》的故事大意
教师:小鸡和小鸭听了我们唱《我们都是好朋友》真高兴,它们也想请我们帮它们编一首有关小鸡和小鸭团结友爱的歌。
②提问:谁和谁,来到哪里?在玩什么?
教师组织语言:小鸭子呀,小公鸡,来到草地玩游戏。
提问:当小鸭子不会啄小虫时,小公鸡怎样说?当小公鸡掉下河时,小鸭子怎样说?
教师组织语言:咦,小鸭子,我来帮你啄小虫。哎,小公鸡,我来背你过小河。
③它们两个好朋友呀,团结友爱,真快乐,我们都是好朋友!
3、教师组织歌词内容,并范唱一次(边操作木偶教具)
教师:刚刚小动物们真开动脑筋,我把歌词编成一首歌,唱给小鸡,小鸭听,看看它们喜不喜欢。
4、幼儿体表演歌曲一次。
五、结束:快乐的小鸡、小鸭舞
天黑了,我们的音乐会也将结束了,我们和小鸡,小鸭共同跳一个快乐的舞蹈吧!
中班游戏找朋友游戏教案篇5
活动设计背景
对于现在幼儿,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形成了自私,不合群,性格孤僻,自我封闭等现象,这显然不是我们所期待的教育结果。在当今社会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前提下,如何培养幼儿一个阳光、自信的性格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选择并设计了《小鱼找朋友》这一语言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寻找朋友的过程中发现快乐,体验快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熟悉并理解故事内容。
2、学说故事中的对话,初步尝试表演故事。
3、让幼儿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表演、表现自己。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参与表演故事
活动准备
故事图片、头饰(小鱼、小鸡、小鸟和蝌蚪)
环境布置
活动过程
一、利用故事图片,帮助幼儿熟悉并理解故事内容:
1、利用故事图片讲故事《小鱼找朋友》;
2、提问:
(1)故事的名字叫什么?
(2)故事中都有谁?先后顺序是怎样的?
(3)小鱼在干什么?
二、学说对话:
1、教师利用图片练习学说对话;
2、在图片1中:小鱼找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
在图片2中:小鱼找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
在图片3中:小鱼找到了谁?它们说了什么?
三、初步尝试表演故事:
1、教师扮演一个角色,带领幼儿表演故事;
2、幼儿点评:谁演的好?那里演的好?
3、教师分组,请幼儿进行表演游戏;
每组人数:1只小鸡,1只小鸟,1条小鱼,
5个蝌蚪
四、结束游戏:教师适幼儿表演情况进行分组点评。
教学反思
本次语言教育活动是中班语言教学《小鱼找朋友》的第二课时,上完本节课本人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以下反思:
1、本班幼儿大部分对故事不熟悉,在第一个活动过程中,本人没有教师示范讲故事,只让个别幼儿讲了故事,由于幼儿声音小,大部分幼儿没能回忆起本故事的`大概内容。
2、活动二中,由于有图片,幼儿很快就活动二的学习内容;
3、在表演游戏中,本人布置了活动场景,激发了幼儿的表演欲望,又让幼儿有目的的创编动作,让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练习了故事对话,掌握了故事内容。
4、本人让幼儿分组表演,尊重了每位幼儿应该享有的权利,让幼儿都有机会参与表演游戏,让整个班级的语言表达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升。
中班游戏找朋友游戏教案篇6
活动目标:
1、借助儿歌内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拉泡泡糖的情景。
2、通过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与同伴、教师一起游戏的快乐。
3、在活动中幼儿倾听音乐,大胆的游戏表演。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6、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及肢体的表现能力。
7、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借助儿歌内容,能根据乐曲旋律合拍地做走、张望的动作,尝试用夸张的表情和动作表现小拉泡泡糖的情景。
活动难点:在较快的乐曲旋律节奏下合拍地做韵律动作。
活动准备:
儿歌《小上灯台》、音乐、松紧带一条
活动过程:
一、说唱儿歌,游戏导入,初步渗透a段乐曲的节奏。
1、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进入场地,渗透a段乐曲的旋律。
二、设置情景,引导幼儿用动作和眼神创造性地表现走、左右张望的动作,并进行合拍练习。
1、师:小最喜欢上灯台偷油吃,可是屋子里藏着一只大花猫,可吓人了,你是小在上灯台的时候应该怎样走?
2、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随音乐练习走的动作。
3、师:小不光要悄悄的走,还要在停下的时候到处的看一看,怎么看?看哪里?
小结:小要偷偷的、快速的、盯住看的地方,这样才不被大花猫发现。
4、教师带领幼儿边说儿歌边随音乐练习走和张望的动作。
三、引导幼儿尝试用夸张的神情、动作表现小拉泡泡糖的情景。
1、播放“掉落”声音,引导幼儿讨论、猜想“这是什么声音?小正在上灯台偷油吃,可能会发生什么事情?”(鼓励幼儿大胆猜测)
小结:原来是小掉下来了,掉在了一块大大的、粘粘的泡泡糖上,这是大花猫设的一个计,小真的中计了。
2、引导幼儿尝试从胳膊、牙齿、眼睛、鼻子等身体不同部位用夸张的动作和神情创造性地表现小拉泡泡糖的情景。
师:你觉得泡泡糖可能会粘在小的哪里?怎样把它拉下来?
3、幼儿随音乐用夸张的神情和动作拉泡泡糖。
四、播放完整的音乐,引导幼儿欣赏、感受完整的音乐形象。
师:小可真不容易,本来想高高兴兴的去偷油吃,结果呢。掉在了泡泡糖上,还要使劲拉,我们刚才听的音乐就是讲了这样一件事情,现在让我们把音乐完整听一听。
五、指导幼儿在乐曲伴奏下玩“小和泡泡糖”的游戏,尝试完整、合拍、夸张地表现走、张望及拉泡泡糖的音乐形象。
六、增加“大花猫”的角色进行游戏。
活动反思:
韵律活动是随音乐而进行的有感情、有节奏的身体动作的过程,对于发展幼儿用身体动作进行艺术表现的能力,积累一定的音乐词汇和艺术动作词汇,享受参与韵律活动的快乐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动作是韵律活动的“色彩”。
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和基本形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学习活动方式。幼儿通过游戏表达意愿、宣泄情绪、展示能力,其游戏行为折射着幼儿的情感、个性、经验和智慧,是反映幼儿心灵的窗户。
本次活动中教师大胆将韵律活动与游戏融为一体,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做韵律,在韵律中玩游戏,愉悦身心与提高音乐表现力同步进行,相得益彰。
中班游戏找朋友游戏教案篇7
设计背景
刚刚开学不久,我们班来了很多新的小伙伴,她们对环境陌生、对我们也陌生,还会闹情绪。因此我想通过《交朋友》的游戏让她们彼此认识、彼此交流成为好朋友,消除陌生感。
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他们学会如何交朋友、关爱他人、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3、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
4、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交朋友、提高语言表单能力。难点:消除彼此的`陌生感,合作交流。
活动准备
1、自编儿歌《交朋友》:伸出你的手,伸出我的手,我们一起走。伸出你的脚,伸出我的脚,我们一起跳!跳!跳!
2、各种小卡片如:小红花、小动物、苹果等。
活动过程
1、我先从一首小朋友都很熟悉的歌曲【找朋友】开始导入课题。
2、放上挂图教一两次自编的儿歌,让他们熟悉儿歌内容。
3、让小朋友们围成一个圈手拉着手一边跟老师念一边跟老师做游戏。
4、把小朋友分成几个小组一半新的和一半旧的小朋友在一组,组织她们一起交流并相互赠送礼物【教师准备好的小卡片事先已一人一个】
5、让小朋友再次巩固儿歌【找朋友】
结束后让小朋友记得放学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分享交朋友的乐趣。
教学反思
本次活动幼儿从中学会了交朋友、学会了尊重彼此,游戏中乐其融融,玩得很开心,消除了彼此的陌生感。唯一不足的是我没有考虑到中班年龄特点这个问题,活动时间太长,有些小朋友不久就累了,跳不动了。我应该做一两次游戏后让小朋友坐在椅子上继续其他游戏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