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合理安排复习和总结的时间,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其实,一个好的教案能够提高教学效果,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6-9乘法口诀教案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6-9乘法口诀教案篇1
教学内容:
教科书54页、55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2、3、4和1的乘法口诀的编写过程,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理解并熟记1~4的乘法口诀,学会用口诀计算4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2、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主学习的意识,积累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感受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点:
知道乘法的'含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运用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口诀、算式、图示之间的内在联系,相邻口诀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乘法口诀和算式卡。
学生:自学提示单、口算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5的乘法口??
二、学习新知
1、学习2的乘法口??
(1)出示情境图:1堆有2个乒乓拍。
是几个2?可以写成什么样的乘法算式?(板书:1×2=2)
为了便于记忆,可以把这道乘法算式编成一句乘法口??
“一二得二”。(板书:一二的二,学生齐读)
(2)出示情境图:2堆有4个兵乓拍。
1堆有2个乒乓拍,是1个2,那2堆呢?你能写出乘法算式吗?(板书:2×2=4)
可以编出什么口诀?(板书:二二得四,学生齐读)
(3)小结:这就是2的乘法口诀。(学生齐读口诀及相应的乘法算式)
(4)那你可以用图来表示“二二得四”这句口诀的吗?
学生思考、独立画、展示。
2、学习3的乘法口??
(1)出示情境图:3根树枝,每枝有3片树叶。
观察情境图,问:1根树枝有3片树叶,是几个几?可以写出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2根树枝有几片树叶?是几个几相加?可以写出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3根树枝有几片树叶,是几个几相加?可以写出什么样的乘法算式?
(板书:1×3=3,2×3=6,3×3=9)
(2) 根据这三道乘法算式,可以编出什么口诀呢?先自己说说看,在同桌互相说一说。
指名说(板书: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
(3)小结,齐读3的乘法口诀及相应的乘法算式。
(4)比一比、赛一赛:做54页1题、2题。
4、学习4的乘法口诀。
(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说图意,然后出示问题:每只乌龟有4个脚,2只乌龟有多少只脚?3只、4只呢?
学生独立思考后,教师指出:完成自学提示单,然后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教师板书:(4的乘法算式和口诀)
预设:口诀出现“三四得十二”说明,编口诀时,为了读写方便,便于记忆,凡是及大于十的,口诀就不用“得”字了。
(3)齐读4的乘法口诀,说说每句口诀的意思。
(4)小结,齐读4的乘法口诀及相应的乘法算式。
(5)编4的乘法口诀儿歌:
一只乌龟,四条腿, 一四得四,x x x。
两只乌龟,八条腿, 二四得八,x x x。
三只乌龟,十二条腿, 三四十二,x x x。
四只乌龟,十六条腿, 四四十六,x x x。
5、教学“试一试”。(板书:1×1=)
1×1是多少?可以编一句乘法口诀?(板书:一一得一,学生齐读)
6、整理口诀:同学们真了不起!一起编出了1~4的乘法口诀。下面,我们一起把这十句口诀填在表格中。齐读口诀,在试着背一背。
三、巩固练习
1、小游戏:对口令。
第一轮:教师出示乘法口诀卡片,学生说相应的乘法算式。
第二轮:教师出示乘法算式卡片,学生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第三轮:同桌合作游戏。(对口诀)
2、课堂小检测:
数学书56页:2题、3题、4题
教师在幻灯展示题,点名回答订正。
四、 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课件展示书上55页第3题
其实我们生活中还有许多能用2.3.4的乘法口诀解决的问题,只要你用心去观察。
6-9乘法口诀教案篇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课堂师生的共同学习,归纳整理全部乘法口诀,使学生理解乘法口诀之间的关系并掌握全部乘法口诀。
2、通过课堂学习,使学生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计算表内乘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汇报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整理乘法口诀表,培养学生归纳探究的能力。
难点:掌握乘法口诀表。
教学过程
一、整理乘法口??
1、回忆所学的`乘法口??
提问:我们已经学了几的乘法口诀?各有几句?全部乘法口诀共有几句?你是怎样知道的?
2、师生共同归纳学过的乘法口诀。
(1)我们已经学了1—9的乘法口诀:1的口诀有1句;2的口诀有2句;3的口诀有3句;4的口诀有4句···
(2)全部乘法口诀的句数是:
1+2+3+4+5+6+7+8+9=45
(3)整理所学的乘法口诀。
师:怎样整理45句乘法口诀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小组讨论。
(4)各小组汇报分类方法。
二、探索规律
师:观察这张乘法口诀表,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横看、竖看、斜看这张表,说说有什么规律或特征。
1、小组合作观察整理好的乘法口诀表,找规律。
2、小组汇报。
①横着看;
②竖着看。
3、找一找,哪些口诀得数相同?
学生分小组共同找,然后汇报寻找情况。
预测:共9组18句。(4、6、8、9、12、16、18、24、36)
4、看一看,哪几组口诀积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位置互换了?
也请学生汇报分组寻找情况。
5、谁能帮大家总结一下两个乘数相同的乘法口诀有哪些?
同桌讨论,举手发言。
6、介绍课本86页“你知道吗?”
三、记口??
1、同桌互相对口令练习。
师:哪几句乘法口诀难记?哪几句乘法容易出错?怎样记这几句乘法口诀?
2、师生互相对口令。
3、教师写出一些数字,学生抢答说出相应的乘法口诀。
4、小组围成圈拍手背乘法口诀。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
6-9乘法口诀教案篇3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初步学会用乘法口诀求商。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了解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难点:用乘法口诀想商的思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引导: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不动手操作学具,怎样算出结果呢?
二、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学生交流想法。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小结。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完成第“做一做”。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检测】
必做
1填一填
(1)1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个?
(2)12根小棒,每3根围一个三角形,能围几个三角形?
选做
2想一想,写2个除法算式
(1)三五十五
【教学反思】
6-9乘法口诀教案篇4
教学内容
(课本第79页,第82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能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课件显示:小朋友划船
每只船上坐5人,一共有多少人?
小组合作画一张表,并算一算。
船的只数12345
人数5
二、作探究
以前大家知道了1-4的乘法口诀,今天请同学们自己来研究学编5的乘法口诀。
1、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编出口诀的?
2、生汇报教师板书
1个5是5 5×1=5 一五得五
2个5想加 5×2=10 xx二十五
3个5想加 3×5=15 三五十五
4个5想加 4×5=20 四五二十
5个5想加 5×5=25 xx二十五
3、你发现这些算式或口诀中,乘数、积有什么特点?
点拨:同学们真聪明自己发现规律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知道了5的乘法算式中,随着乘数一个比一个大,积就一个比一个大5。
三、形成应用
1、将5的乘法口诀读一读。
2、同桌互背5的乘法口诀。
3、师生对口令
4、游戏:翻一个数码上说出它与5的积,比一比谁最快。
5、课本第80页。
四、知识拓展
小兔子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秘密?
5× = 2 0 5× = 2 5
小组讨论: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秘密:积的个数是0,乘数应填双数,积的个位是5,乘数应填单数。
五:总结评价
今天同学们自己编出了5的乘法口诀,还会用5的乘法口诀算乘法,你们学的真不错。
课堂作业。
教材第81页“想想做做”第3题。
6-9乘法口诀教案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知道乘法口诀的来源与意义,能熟记5的乘法口诀。
(二)过程与方法
熟练运用5的乘法口诀求积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学习乘法口诀的意义,感受乘法口诀的简洁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目标解析
本课是乘法口诀教学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在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知道乘法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且会五个五个数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从乘法的意义入手,让学生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加深对每句乘法口诀的理解,以便更好地掌握乘法口诀,并运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编制并熟记5的乘法口诀。
教学难点:理解每句口诀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
四、教学过程
(一)谜语游戏,激趣导入
1.猜谜语。
(1)出示谜语:五个兄弟,生在一起,有骨有肉,长短不齐。(谜底:手)
(2)每个人都有手,一只手有几个手指?一双手有几个手指?三只手呢?四只手呢?5只呢?
(3)独立完成填空: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5的乘法口诀。(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鉴于学生前一课时已经初步认识了乘法,本节课从猜谜语引出手,让学生从熟悉的手中,依次说出1个5相加是5,2个5相加是10,3个5相加是15,并独立完成连加计算,初步感知5的乘法,为进一步探究5的乘法口诀铺垫。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1.列式计算。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什么吗?(福娃)
(1)课件出示一盒福娃。
①一盒福娃有多少个?(5个)
②几个5相加?(1个5)(课件演示从一盒福娃渐变成点子图)
③1个5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15=5或51=5)
(2)出示两盒福娃。
①两盒福娃有多少个?(10个)
②几个5相加?(2个5)(渐变成点子图)
③2个5怎样用乘法算式表示?(板书:25=10或52=10)
(3)按照上面的方法,用乘法算式计算出3盒、4盒、5盒福娃分别有多少个?
随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2.编制口诀。
思考:刚才我们用连加的方法算出了乘法的积,如果要算100个5、1000个5相加,用加法好算吗?有没有更好地方法能又快又对地计算出乘法的积?
学生尝试编制口诀,教师巡视,收集典型案例。
(1)汇报比较,规范表达。
(板书:一五得五,二五一十,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
(2)解释交流,深化理解。
①讨论:每一句口诀是什么意思?每一句口诀可以计算哪些乘法算式?
②比较:为什么下一句口诀比上一句口诀多5?
3.识记口诀。
根据规律记忆5的乘法口诀(开火车背、指名背、全班背)。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在列乘法算式、利用点子图计算出积的基础上,让学生自己编制口诀,经历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过程,理解乘法口诀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再通过比较、找规律识记口诀,从自由背到开火车背、指名背再到全班背,让学生在理解意义的基础上,熟记5的乘法口诀,体会乘法口诀的简洁美和形态美。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熟记口诀。
(1)对口诀。(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1题)
①师生对口诀。
②同桌互对口诀。
(2)填口诀。(教材第53页练习十第1题)
2.解决问题。
(1)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2题。
列乘法算式,用口诀计算四张五元是多少钱的问题。
(2)教材第53页练习十第2题。
先列式计算,再填写口诀。
3.用口诀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3页练习十第5题。
设计意图
运用新颖有趣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熟记5的乘法口诀,并能运用它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加深对5的乘法口诀的理解。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
2.全班齐背5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
通过归纳总结、谈收获让学生享受学习成功的快乐,再全班齐背口诀,感受乘法口诀朗朗上口的韵律美,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6-9乘法口诀教案篇6
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80—82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有梯度的习题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2-5的口诀求商理解和掌握。
2. 学会写除法竖式
3. 通过练习巩固本课所学内容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有梯度的习题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2-5的口诀求商理解和掌握。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明确目标
1.师谈话引入: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所学的知识吗?
组织学生回顾汇报。
2.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总结
师小结: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学习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就来练习2-5的.口诀求商。板书课题:2-5的口诀求商练习
3.课件出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1)加深学生对2-5的口诀求商理解和掌握
(2)学会写除法竖式
(3)学会合作,认真倾听,学会独立思考,正确评价质疑纠错。
二、分层练习,巩固新知
1.基本练习,巩固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第80页自主练习第1—2题
学生独立在课本中完成,完成后同桌互查统一答案,并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和列式的依据。
再由小组长汇报本组同学完成情况,共同分析错例。
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教师再进行小结。
2.综合练习,应用新知。
(1)课件出示课本81页第4、5题。
师要求学生认真读清题目要求再做。
学生独立在书本中列式填空,完成后小组内两个同学可以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列式?并互相检查列式计算是否正确。
师边巡视边注意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
如果问题在小组内完全得到了解决,选取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展示;如果在小组内仍然存在疑问,教师组织学生班内讨论、合作探究,从而引发师生间、生生间对问题的更深入,更热烈的交流探讨。在集体展示和合作探究后,进行纠错、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列式的方法,提升数学思想方法。
练习结束后,对学生个人及小组表现给予评价,师小结。
3.拓展练习,发展新知。
课件出示课本82页第8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2人)合作探究,大组再交流讨论质疑,最后总结方法经验。如果学生确实不理解,这时可以让学生动手摆圆片理解列式的方法。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研究,教师要注意参与其中,在探究中发现列式计算的方法。完成后各组代表在班内汇报交流,老师适时点拨,总结提升。?
练习结束后,对学生个人及小组表现给予评价。
三、梳理总结,提升认知。
师总结:本节课同学们能够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用2-5的口诀求商,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的数学问题等待我们去解决,希望同学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发现这些问题,并灵活解决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