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上课前为了提供系统和连贯的教学而必须准备的,教案能够提供教学过程中的教学示范和演示,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篇1
[教材分析]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口算复习是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复习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在学生一上学习过10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是小学阶段重要的基础知识,是后续学习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认知基础。 本课通过引导学生在计算和比较中整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采用不同形式的题组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并能体会加减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学情分析]
学生已初步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但在练习的准确率和速度还有待提高。通过数学活动,诱发学生整理知识的需要,引导学生对口算进行归类和整理。学生对于不计算比较大小的练习还有一些困难,通过观察比较,逐步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在与同学交流和教师指导下,学有所思,学有所获。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提高口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2、通过复习,帮助学生进一步把握加、减法运算的特点,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教学重难点]
复习巩固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体会加减法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
[教学过程]
一、梳理口算方法
1、师:通过第四单元的学习,我们已经掌握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今天我们和小绿娃一起去口算王国,回顾一下口算方法,检验一下我们的口算本领。
2、依次出示:53+20 53+2
53-20 53-2
横着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再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3、竖着观察,上下两题的异同,计算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教师小结口算方法: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先用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然后将结果与一位数相加;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想用一位数加、减一位数,然后将算出的结果与整十数相加,计算中要仔细审题,把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
二、口算练习
1、题组练习:先估一估,再算一算。
64+3= 76+20= 30+59=
64-3= 76-20= 3+95=
64+30= 76+2= 59-30=
64-30= 76-2= 95-3=
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几十多,再口算。
师:口算中要提醒注意什么?(红色圈出第三组算式中的59和95)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校对。
2、数学游戏:
(1)明确题意:将两个数相加算出和,再相减算出差。(指名示范)
(2)提出活动要求:同桌两人一人说算式求两数和,一人说算式求两数差,然后填写学习单。
(3)同桌同学互相练习,集体交流。
3、圈出正确的答案。
20+17(19 37) 66-20(46 64) 88-8(8 80)
6+22(82 28) 47-4(7 43) 4+9(49 13)
学生独立完成,抽两题说说计算过程。
4、口算小能人
(1)看题心算得数。
(2)开火车读算式说得数。
(3)限时完成口算题,要求做完后检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同桌互查互批(要求:逐题检查,判断对错,任选加、减法算式各一题,同桌互说计算过程,过关的画星。)
(5)教师巡视,全班纠错。
5、不计算,比较大小。
(1)抽出口算题中第一、第四组,
师:你能不计算,比较两道算式得数的大小吗?
46+20○46+2
77-60○77-6
55+2○55-2
57-4○75-4
学生比较大小,并说说思考的过程,师随机小结。
(2)学生独立练习:不计算,在○里填上“>”“<”或 “=”。
87-30○87-3 2+26○26+2 46-3○64-3
52+40○52+4 3+35○35-2 ★46-20○56-30
全班检查,指名说说最后两题的比较方法。
(3)这些算式得数都相等吗?判断对错,并说说怎么想的?
4+70 = 70+4 □ 47-10 = 57-20 □
4+70 = 7+40 □ 47+10 = 57+20 □
师:通过这组题,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6、拓展提升:花朵后面藏着几?想一想,说一说。
4□+□5= 89 4□-□5= 12
三、全课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口算复习,你有什么收获?在口算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中,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
复习
53+20=73 53+2=55
50 3 50 3
70 5
53-20=33 53-2=51
50 3 50 3
30 1
[教学设计意图]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口算复习,笔者在教学中基于教材第63页第1-4题的内容,不拘于教材内容,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适当增补。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口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复习引入从比较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口算53+20和53+2,以及比较两位数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53-20和53-2入手,通过比较、估算、说计算过程,让学生回忆口算方法,诱发学生整理知识的需要,体现了整理和复习的必要性,引导学生对口算进行归类,再进行纵向比较,梳理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感受加减法口算之间的联系。
根据班级学生的学情,教学过程中选择不同的练习形式进行针对性练习,第一层次:通过游戏形式,进一步练习两位数加、减整十数及一位数的口算,针对学生容易出现的错误,增加了圈出正确的答案一题,让学生在比较和选择中,进一步强化口算方法。第二个层次: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的综合练习,为提高学生的口算兴趣,增加了开火车说得数的环节,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让学生经历心算、口算到写得数的过程,提升了口算的趣味性,并将评价的权利下放给学生,通过互评、互答,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评价中来。第三层次:从口算题中选择出两组有关联的算式,让学生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发现加减法算式的特点,体会加减法算式运算中的一些简单规律,如一个加数相同,另一个加数越大,和也越大;被减数相同,减数越大,差越小等等。在学生交流理解的基础上,独立完成一组练习加以强化。为打破学生的定势思维,提升学生的辨析能力,补充了一组判断题,让学生在相似的算式中发现不同的部分,并在纠错过程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在完成所有练习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跳一跳的机会,补充了一组动脑筋题:4□+□5= 89和4□-□5= 12,让学生尝试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填写,考查学生对相同计数单位上的数相加减的知识的掌握情况。
全课总结环节,通过让学生自由说说自己的收获或说说在口算中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让学生回顾全课内容,并对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有更为清晰的认识。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篇2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数学》p34-35
教学目标:能正确读写100以内的数,初步掌握数位的概念,加深对数位意义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课件演示:甲、乙两位学生争论:在记数器上拨12要用几颗珠子?(甲:12颗乙:3颗)
学生独立思考谁说得有理?并说明理由。
引导得出:个位上的一颗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一颗表示1个十。
二、读数、写数:
1、送礼物:每组学生提供铅笔。(有整十支、有几十几支)
小组合作:
(1)怎样在计数器上拨珠表示铅笔的支数,并说说是怎么拨的?
(2)计数器上的数怎样用数字表示?怎样读?并说明理由。
小组操作。
小组汇报,引导得出:
例如:
(1)2捆铅笔和4根铅笔:
生边拨边叙述:2捆就是2个十,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4根就是4个一,4个一在个位上拨4颗珠。
计数器上表示的数表示出来就是24。在十位下面写上2,个位下面写上4。
读作:二十四,因为24的十位是2,读作二十,个位是4,读作四所以就是二十四。
(2)2捆铅笔:
生边拨边叙述:2捆就是2个十,2个十在十位上拨2颗珠。个位没有不用拨。
计数器上表示的数表示出来就是20。在十位下面写上2,个位上一个也没有,就在个位下面写上0。
读作:二十,因为20的十位是2,读作二十,20的个位是零,表示没有,个位上的0就不读。
2、针对学生汇报出现的比较整十与几十几的读法与写法的异同。
3、读一读,写一写。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怎么想的?
三、100的读法和写法,数位顺序
1、刚才同学完成得很好,如果你们给自己打分,你们会给自己打多少分?那么这个一百分怎么写呢?你们会吗?(书空)100表示几个十?
2、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怎样读写?
学生尝试拨。
引导得出:个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的1个一,十上的一个珠子表示的1个十,百位上的一个珠子表示的1个百,1个百就是100。
3、出示数位顺序表(填写)并说说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
说明:我们记数位顺序时,要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以后我们还要学习更多数位。
四、巩固练习:
1、做一做第1题。同桌的两人进行。课前让学生准备好数位表和数字卡片0--9共10张,然后按教材提供的方式练习读数。
每读完一个数,让学生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数各表示几个几。
2、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独立在横线空白处写数,一方面提高写数的熟练程度,另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一个数的个位上一个数也没有,一定要用0占位。
五、总结。
读数写数
[平阳县中心(实验)小学课时锦囊开发小组提供]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篇3
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与复习《方位 与 图形 》
教学目的 :
1、复习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 以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进一步理解、巩固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加深知识间的联系。
2、体验整理知识的方法,初步形成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3、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增加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成功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我们的几个好朋友,快看,他们来了你能分别叫出他们的名字吗?(电脑演示:出示四个图形,让学生说出图形的名称)。 我们今天和他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好吗?
二、回顾与整理。
1、复习图形的特征。
猜一猜:用几句话描述一下你的好朋友的特征,让同学们猜一猜。
2、说一说生活中在哪些物体的表面上有这几种图形?
(让学生分小组离开位置进行活动,再选代表汇报)
3、找一找我们教室里有没有你的好朋友?
4、小组学习、引导探索
四人小组共同合作、讨论,用小棒摆出几个图形。讲一讲自己的发现、疑惑,再进行全班交流。
5、分类:你们能根据他们的特点,为他们分一分小组吗(出示各种形状的物体)
(小组交流讨论,找出多种多样的分类方法)
指明回答分类方法及理由(电脑演示配合)。
6、发明设计
(1)请小小设计师们利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组合,设计出一幅美丽的作品
(电脑演示:情景激发)。
(2)评选比赛(四人小组互评,选出小组优秀作品进行展示)。
7、说一说学校的东、西、南、北四个方位各有什么,画一画(课下完成)。
三、课堂小结。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十几减几(第15页 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学会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正确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口算并且正确率高
教具准备:
照例2制作的小猫钓鱼动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沟通联系
电脑出示口算
8+5
7+8
7+6
6+8
5+7
5+9
13-9
16-9
18-9
15-9
17-9
14-9
(全班齐练,集体订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多媒体出示鱼缸内金鱼游动,鱼缸外两只小猫走动观看金鱼的画面。首先请学生说明看到了什么,让学生描述这一生动景象,调动学生的兴趣。
2、多媒体发出声音,同时在左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花的8条,黑的有几条?的文字。稍停一会儿,多媒体再次发出声音,同时右边小猫嘴边出现13条金鱼,黑的5条,花的有几条?的文字。
3、引导学生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
4、启发学生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自己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组织小组讨论,广泛发表自己意见
6、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在各组讨论的基础上,广泛反映出各种方法。教师要表扬同学想的方法多,能独立发表自己的意见。然后,请同学们就出自己在解决问题时喜欢哪种方法,并说明理由。
7、有导向性的小结 教师以参与者的语言,表明自己根据大家的`发言很受启发,乐意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但也要肯定破十减等方法的合理性。
三、巩固计算方法
1、先在书上完成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面提高兴趣。
2、为变化方式,可把做一帮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提高练习速度。
四、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教学资源:
计数器、钟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1、第1题: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3)十位上是(),个位上是()的数是()。
3、第3题:
(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
(2)交流:指名几人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第4题:
(1)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3)学生计算。
(4)交流。
2、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全课总结,课堂练习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1)()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64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98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个十是40.
(2)按规律填数:
5、10、15、()、()、30、()、()、()、()
2、4、()、8、()、12、()、()、()、()
50、60、()、80、()、()
板书:
练习五
()个十和()个一合起来是()。
()里面有()个十和()个一。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篇6
【微课内容简析】
“小兔请客”这一教学内容是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 五 单元 一课中的教学环节。 教材通过“小兔请客”的童话故事,创设加减法的具体情境,从中引出问题:①一共有多少个果子?②草地上还剩下多少个果子?然后让学生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最后鼓励学生列出抽象的算式,再让学生尝试解答。通过交流,体会算法的多样化,同时结合算式引导学生认识加减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
【 微课类型 】讲授类
【 教学目标 】
1、 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整十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并能正确计算。
2、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经历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探索并 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3、 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探索的意识,也培养学生初步的迁移类推能力。
【 教学重难点 】正确进行整十数的加减法计算,认识加减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 教学流程 】
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 谁能把这幅美丽的画面编成一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呢?(课件显示情景图,学生讲故事,说图意)
原来是小兔在请他的小伙伴们吃果子呢!(引出课题 -小兔请客)
二 ,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探索加法的计算方法
(1)师:(多媒体出示主题 图 1) : 你能 根据 图中的信息 ,能提出数学问题 吗 ?
学生思考后,可能会提出下列问题 ;
1 一共有几个盘子?
2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
重点解决 “一共有多少个果子”的问题。
(2)师:请同学们用小棒代替果子摆一摆,好吗?
学生操作。(帮助学生建立加减法的表象)
(3)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果子”怎样列算式呢?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20 + 30 = 30或+ 20 =?
(4)师:那20 + 30等于多少呢你是怎么想的?
(会算的学生想一想自己是怎么算出来的,其他学生可用学具代替果子摆一摆。)
组织全班学生交流算法,肯能出现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用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 2捆小棒,再摆三捆小棒,合起来是5捆,也就是50根小棒,所以20 + 30 = 50。
2 在计数器十位上先拨2个珠子,表示2个10,再拨3个珠子,表示3个10,2个“10”加3个“10”是5个“10”,所以20+30=50。
3 因为2 + 3 = 5,所以20 + 30 = 50。所以20 + 30 = 50。
师:你喜欢那种算法呢把你喜欢的方法说给其他同学听一听?
学生相互交流。
2, 探索减法的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请看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显示第二幅图,学生说图意)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把你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并试着自己解决提出的问题,好吗?
(1) 用摆小棒的方法计算,先摆5捆小棒,再从5捆小棒中拿走1捆,还剩下4捆,也就是40根。
(2) 在计数器十位上拨5个珠子,再拨去1个珠子,剩下4个珠子表示40,所以50-10=40。
(3) 因为5-1 = 4,所以50-10 = 40。
3,学习加减法算式各部分名称。
师:在加减法算式中,每个数都和你们一样,有自己的名字,想知道它们的名字吗?
20 + 30 = 50(个)50-10 = 40(个)
加加和被减差
数数减数
数
三 ,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 ?
我们 我们学习了整十数加减数的计算方法,并了解了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一年级数学下册数学教案篇7
教学内容
单位元、角、分,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元、角、分计算。
重难点:
单位元、角、分和相邻单位之间的关系。
关键:
1.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及其单位元、角、分。
2.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单位相邻之间的十进关系以及元、角、分的简单换算。
教学目的
让学生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知道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让学生到商店去观察,购物,参加教室里的模拟购物活动,初步认识商品的价钱,学会简单的购物。
在取币、换币、附币、找币购物活动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使学生受到爱护人民币、勤俭节约等教育。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教学内容
教材第60-62页例题,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的
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
教学准备
准备1元以内各种面值人民币,并准备10个1分硬币,10张一角纸币、硬币。
教学过程
在日常的生活中,爸爸妈妈经常要买东西,小朋友上学要买文具,这些东西都是用什么买来?(钱)对了,买东西离不开钱,我们国家叫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人民币的知识——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
(1)出示书60页第一幅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a图中画些什么?
b三名孩子在做什么?
c30元、1元、6角5分、8角等又是什么?
老师小结:
三名孩子要买东西,买东西要用人民币,你认识下面人民币吗?
(2)出示1元、1角、1分的硬币。
a先让学生自己辨认,在指名回答。
b教育学生人民币是我们国家印制的,人人都要爱护,不能在上面乱涂乱画,不能乱折或损坏。
(3)出示教材第60页第二幅图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并提问:
a图中的学生说了什么?营业员阿姨说了什么?从他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中拿出1元来。
(1元=10角)(有的学生拿一张1元,有的学生拿10张1角,都可以,进一步建立元与角的进率关系。)
b从图中我们已经知道1元=10角、那么你知道1角等于几分。请你从自己所带的人民币拿出1角来。
(1角=10分)(有的学生拿一张1角,有的学生拿10个1分。都可以,进一步建立角与分的进率关系。)
c完成书第60页填空,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1元=10角 1角=10分
学生齐读。
(4)除了1元,1角,1分以外,1元以下还有这样一些人民币你认识吗?(出示教材第61页第一幅图)
(5)刚才我们学习了1元以下的人民币,谁来说说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哪些?
老师根据学生回答小结:
1元以下的人民币有5角、2角、1角的纸币还有5角、1角、5分、2分、1分的硬币。
1、教学试一试。
1)1张1元纸币可以换成几张5角的?几张2角的?可以换成1张1元吗?同桌两人换一换。
学生活动,老师巡视,了解活动情况。
2)指名说说换的结果以及为什么这样换?
2、算一算:
1枝铅笔5角钱,1元钱可以买( )枝铅笔。
一块橡皮2角钱,一把尺子3块钱,一共( )角钱。
用1元钱买一枝7角钱的练习本,应找回( )角钱。
用1元钱买2块3角钱的橡皮,应找回( )角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