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观后感的分享,我们能够获得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方式,通过观后感的表达,我们能够与他人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庭观后感优质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庭观后感篇1
俗话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对于孩子的一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家庭实际上是一门学问,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学习,总结经验,以此来提高家长的水平。刚刚听了家庭公开课两位教授的讲座后,感觉有很多的收获。“严与慈相济,宽严有度”,关心和爱护要达到平衡,以下是我的一点心体得会。
首先,所谓“宽”的意义,实际上的前提就是理解尊重孩子。家长要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实际上现在孩子眼界开阔,新时代新发展,我们大人有很多东西是要向孩子学习的,我们应该把孩子当作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确立孩子和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不能仅因为我们比孩子有经验就高高在上,去命令孩子,父母不能把自己凌驾于孩子之上,在家庭中,我们要学会听取孩子的意见,家庭事务尽可能多地与孩子协商,共同决策,共同遵守家庭规则。那么就需要我们和孩子建立一种平等互动的关系,就是要尊重他,尊重他的人格,家长要在尊重平等的前提下才能好孩子。
其次,“严”的意义。其实很多家长在家庭孩子中还是很迷茫的,我们不知道是严点儿好?还是慈一点好,所以经常左右摇摆。常言道:“没规矩,不成方圆”,“严”实际上是行为规范、道德准则及是非概念。孩子的行为习惯也要从小严格要求,家长不能糊涂,不可以用爱的名义去绑架严格要求本质的'东西。严是指给孩子发展有约束有指引,让他能成来一个合格的社会人。严不是严厉,不是过分,慈也不是溺爰,严慈他是一种原则,我们要把这个原则坚持下去,要把严格和爱相结合在一起,实际是一种温和的有意义的,这也是新时代的特点。
所以家长要把孩子的融入到生活中,为孩子建立和谐的家庭氛围,让孩子在家庭中保持愉悦的感受,良好的家庭特别重要。“宽严相济”看起来是个方法,但他实际上是个很重要的家庭原则,培养孩子将来成长为一个懂爱、会爱的人,真正健康的有慈爱的情感和价值的人。家长也要做到以身作则,我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家长能够从我做起,从自己做起,通过了解孩子理解孩子,同孩子沟通,让宽和严伴随孩子健康成长,希望我们的孩子都能成为心中有爱,眼里有光,能够积极适应社会的人。
家庭观后感篇2
要成就美好童年,首先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家庭成员之间关系融洽,平和的家庭才可能养育出大气的孩子。不能溺爱孩子,因为被溺爱出来的孩子不可能有好的人际关系,不可能拥有健全的性格。所谓的儿童优先是指要让孩子自立自强,积极地生活,而且父母要与孩子共同成长,因为父母的行为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所谓的美好生活不仅是指富裕的物质生活,美好生活必须是健康、积极、勤快的生活。日常生活中父母给孩子对价值观的解释应该多一些积极的解释,少一些消极的解释,不要在孩子面前有太多的抱怨。劳动在我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要让孩子在劳动中提升动手能力,一个热爱劳动的孩子,他的手、脑、眼是协调的,心态是积极开朗的。综上所述,父母一定要做孩子的好榜样,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寓教于生活,这样才能成就美好童年。
家庭观后感篇3
在《寓教于生活成就美好未来》的观看中,专家关于:孩子的学业时间与家庭劳动时间并不矛盾,两者是可以达到平衡的观点深深的打动了我。过去家长总以为是学校的责任,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家庭是的重要一环,是参与劳动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劳动的启蒙者,家庭劳动在学生健康成长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参与家务劳动不仅仅是对孩子体力的锻炼,也是责任的培养,特别是对父母辛勤劳动和承担家庭责任。孩子在家庭劳动过程中养成有条理的思维品质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升。一个人的能力是全方位了,当他在劳动种能开动脑筋想办法,思考全面,有时间观念,那么他在学习中也会如此地要求自己,因为这已经是一种本能,而不是父母的耳提面命。学习的本质是内部的驱动,并不是反复地补习,机械地刷题。
家庭观后感篇4
今天非常用心的观看了刘老师推荐的“家庭法”的短视频,该视频深入诠释了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需要重视家庭,推进家庭的良好氛围,引导家长们如何成为更好、更强大的父母,通过本次学习,受益颇深,心得体会如下:
1.孩子,首先要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只有自己做了,孩子才会跟着学,如果孩子父母不能作为孩子的榜样,那么,这种,不过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
2.对于孩子的,父母的责任和陪伴是任何人都不可代替的,父母需要承担起父母的责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引导孩子的成长而不是物质资源的提供者,做到成才之前必先成人。
3、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源泉。因为家是孩子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身心健康。
4.家长与孩子要进行良性沟通。要善于倾听,倾听孩子的心里话,知道孩子想什么,关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针对性地给予孩子关心和帮助。我会每次在睡觉前听孩子讲讲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做的对的我会表扬,做的不对的我会及的纠正。家长要学会和孩子做朋友,做到真正沟通。孩子是父母的唯一,做父母的有责任有义务把自己的孩子好、培养好,不侈求孩子将来取得多么伟大的成就,只愿孩子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成长,拥有自信自强的心态,拥有独立的人格,对他人和社会充满爱。
家庭观后感篇5
3月27日早上,我和孩子一同观看了中科院家庭家张莉主任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导师雷雳教授主讲的《中小学生家庭与网络安全》专题节目。主要内容:应该怎样与孩子沟通交流才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如何提升孩子防骗的能力;怎样引导孩子健康上网。
其中最令我有所感触的是家庭的重要性。可以说家庭是人们接受的摇篮,也是人们接受的第一个场所。在这个由浅人深的过程中,对于任何人来说,最浅显、最基础的都是通过家庭、特别是通过父母来完成的。如果没有家庭所传授的那些基本知识、本领作基础,人是很难顺利接受学校和社会的。
家庭在体系中,就象是建高楼大厦的基石,基石打得好,才能建万丈高楼,家庭搞好了,才能为培养优秀人才打好基础。这种伴之以深厚浓烈的亲情之爱和细致入微的体贴方式而进行的家庭基础性,是其他任何形式所不能取代的,它对任何人一生的成长都起着奠基作用。
孩子和父母在平等的环境中互相讨论、争辩,既是一种友爱磨合,也能帮助孩子树立信心,明辨是非,对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绝佳帮助。因此,家庭时,父母要把孩子当作平等的独立个体,与之沟通。家庭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在平等、互敬、互爱。
日常同孩子多交流,特别是语言交流,包括书信、游戏、游玩、阅读等。良好的沟通是消除隔阂的最好方法,父母与孩子之间应当保留足够的时间进行交流,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发挥孩子的情感力与认知力。家庭的特点在于启蒙性与感染性,这都要求家长在其中起到典范带头作用。诚信也必不可少,言出必行是诚信的主要表现,只有诚信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守信的孩子。人人都会犯错,大人都避免不了,何况是孩子。所以,作为家长要宽容地对待孩子的过错,帮其分析错误原因,避免再次犯错。知错就改,善莫大焉。以一颗宽容的心对待孩子,引领孩子走向正确的道路。
培养孩子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相互理解、相互宽容。孩子们终将会长大,需要他们自己的人生,我们父母能够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其实就是爱。
家庭观后感篇6
通过观看中国学会家庭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社科院青少年研究所原所长杨雄做《“双减”后家庭所面临的挑战和对策》讲座,我更多的了解到了“双减”政策,并真心支持“双减”工作的开展。
杨雄老师主讲的题目是关于“双减”政策出台背景下,如何使家庭不焦虑?
确实啊,自从“双减”政策出台后,孩子不去辅导班,没有了课外老师的,我一下子紧张的不得了。我就特别焦虑,我们家的家庭会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所以我得知杨雄老师讲座的'就是解决家庭焦虑的时候,我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全程都在很认真的听杨老师的这次讲座。杨老师先讲了自己对“双减”的理解,他说:
“‘双减’政策不是国家要改变什么,而是要回归到我们‘五育’并举的方针,所以‘双减’不是改变,它是回归,让学校回归本位,让我们的家庭回归生活”。
我听到这话后想了想觉得的确如此。想想自己上学时候虽然条件艰苦,德智体美劳这些素质在我上学的时候都有体现,现在我家孩子平时在学校接受学校,在校外我给孩子报的有课外知识的辅导班,而没有其他的东西。这对孩子的发展是有影响的。
在“双减”政策下,我们作为家长要怎么配合这项政策,能怎么做又该如何做的问题,杨老师给了家长一剂定心丸。
我也认识到“双减”政策在孩子做人方面上增加了任务,然而这一项任务就是家庭的魅力。
就像杨雄老师说的,家庭方面减的过程中,有些方面是要加,比如说让孩子大量空出来的时间,怎么走向社会,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孩子孝敬父母、感恩社会、敬畏天地的意识,如何学会生活管理风险管理,提升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心理弹性。
我也通过杨老师的话想到:当孩子遇到不会做的功课时,其实孩子的心理是很脆弱的,遇到挫折无法应对就止步不前,甚至是想放弃。
协助学校和老师培养孩子直面困难的`勇气,在“双减”背景下,减的同时是我们家长应该加的东西。
家庭观后感篇7
昨天收到家委邀请,提交一篇今天关于《中小学生家庭》专题的观后感,满口答应这不就是最好的榜样吗?我绝不落后,勇于参与,早早打开电视直播开始了。
孩子是每个生灵赋予其父母的伟大杰作。然而,我认为,任何一幅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是需要精心雕琢、打磨和时间的累积的。当我们都感叹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时候,蓦然回首,看一看即将奔赴2024年高考的高三学子们。哦!时间,他累积成了价值。
在漫长的培育路上,我们需要正确的认识自家孩子,他属于什么个性,从他的习惯、脾性入手,正确引导,不能急躁,躁了也没有用,不能解决他的需求,而你还气得浑身发抖。这里有个小案例,一个小朋友,幼儿园刚放学,见到妈妈第一眼就说:你给我买玩具,必须得买,现在,立刻马上。读懂孩子的家长肯定知道,哦,这怕不是在园子里受到了委屈吧,赶紧解决其需求,孩子高兴了,自信心满血;换作不懂孩子的家长,买什么买?回家。此刻孩子又拗不过大人,只好伤心地回家,但他心里是不服的。
家庭当中,榜样的力量是很大的。一直以来,只要是关于孩子的活动,我都积极参与,不在于父母能把这件事情做得多么好,而是在乎你做不做这件事情的态度。孩子他都看在眼里,家长努力参与了,孩子内心想着我也一定能达成。我们从幼儿园开始,我就有一本日记本,叫作《我写的你的日记》,用来记录每天孩子口述的一些事情。直到上小学就交到了他自己的手上,从一天一句,从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一直到现在,我看到了一本《十年日记》续集。我想这是我有代入式阴谋的榜样取得的成果。
讲座讲到,系统地培养一个优秀的孩子,还需要从六观入手:健康观,培养孩子旺盛的生命力;人生观,让孩子有梦想,有志向;财富观,让孩子更好地规划未来;价值观,能让孩子更好为人处事;还要唤醒孩子的爱情观,让其懂得底线、操守和原则;世界观,让孩子多经历、多去体验。毕竟观世界才能有世界观。
春已暖,让我们筑起保障屏障,陪同孩子们备战2024高考,让我们携手一起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