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色的观后感有助于我们反思电影内容,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写观后感是我们传递影片中积极思想的有效方式,让更多人受益,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萤火虫之墓》观后感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篇1
“昭和二十年,我死了。”这是电影《再见萤火虫》的第一句台词。年少的清太,在一个火车站的月台旁边,因为病饿交加,而永远离开了人世。这是日美战争的一个月。
电影讲述了这样的故事:日美战争期间,14岁的清太带着年幼的妹妹节子到处逃命,可是当他们到达防空洞时,母亲已经因为伤势过重而离开人世。为了不让4岁的妹妹过早地接受事实,清太带着妹妹来到姨妈家,可是姨妈竟然不认他们俩,还抢走了他们唯一的抚恤金。为了维持温饱,清太只能去偷食物,而且是在飞机放炸弹的时候!其实节子早就知道妈妈去世,但是她一直瞒着哥哥。然而,由于食物营养不够,妹妹还是一个人走了。清太亲手火化了妹妹,把妹妹的骨灰放进了妹妹最喜欢的果汁糖罐头里。萤火虫再一次飞了起来,可是慈爱的爸爸妈妈和妹妹,再也不能陪伴他一起看萤火虫了。就这样,失去了生活信心的清太在一个火车站门口静静地停止了呼吸。
看完电影以后,我很难过。因为战争,让和谐美满的一家人全部作古。战争给我们带来了多大的危害啊!并不是只有清太一家子落下如此悲惨的结局,许许多多家庭都妻离子散。我想,如果不是战争,清太和他的妹妹完全可以像我们一样生活在幸福美满的日子里。
最让我感动的是,为了妹妹的温饱问题,清太可以在自生难保的情况下,为妹妹去偷食物。想一想,在枪林弹雨中,清太是怎样去找食物啊!
我想起了由我们上的品社课 《和平的呼唤》。没错,下一代的接班人是我们,我们要和平相处,不让悲剧再次发生!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篇2
萧索的大地,刺骨的寒风,一片片枯黄的叶子飘落下来。这让我想到了萤火虫之墓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主要讲了:在二战后期神户,因空袭而失去母亲被亲戚家领养的哥哥清太和4岁的妹妹节子,在临组的统治下远离人们,藏在一个洞穴里生活,但因为得不到大人的援助而渐渐走向死亡的故事。
我从清太的妈妈躺在地上,身上血迹斑斑,渐渐死去,最后被扔进坑里,这一幕体会到战争是残酷的。直到现在还有地方仍在战乱中,人民流离失所失去亲人。我们身处和平的环境,所以我们要珍惜和平,创造和平。
我还体会到哥哥清太很关心很爱妹妹,因为妹妹生病了,但哥哥没有钱去买东西所以哥哥去偷别人东西,最后哥哥被发现了,他被抓进了警察局,可是无论他被怎么打怎么骂最后还是下定决心要给妹妹治病。最后妹妹也死了,在片头清太死在人来人往的车站里,虽然妹妹已经死了,但在清洁工人清理东西的时候从清太的裤袋里翻出了妹妹节子喜欢吃的糖果,这说明妹妹已经死了但哥哥仍然关心她爱她。
我们要保护世界和平,爱护亲友。只要我们和平共处,不去侵犯别人,就不会发生像这部电影里这样的事情了。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篇3
假期的时候,把《萤火虫之墓》看了一遍。故事说的是二战尾声,战火燃到了日本,一对失去双亲的兄妹在亲戚的冷遇下,被迫躲进一个无人洞,过着有一餐没一餐的生活。哥哥最大的愿望就是养活妹妹,和妹妹一起去追逐那片萤光。可是妹妹由于长期营养不良,生病去世。哥哥亦因为严重的腹泻,最后也在车站离世。
看完这个故事之后心情很沉重,它透过一对命运悲惨的兄妹来折射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不过是一个看萤火的小小愿望,却因为一场无情的战争被剥夺得消失殆尽。丧失双亲,流离失所,人性的冷漠,哪是两个刚刚认识世界的孩子所能承受的。战争不过是贪婪者为满足自己的需要而展开的残酷游戏,却要无数无辜的生命给他们陪葬。
生命本来就是脆弱的,更何况是两个年幼的孩子。因为自己的欲望而无视别人的生命,这是每个有良心的人都不会认同的.吧。还有那些抛弃两兄妹的所谓的亲戚,人性的冷漠真的令人感到十分的心寒。自私自利,到底是人的本性,还是人性的悲哀。
不过令人动容的是,兄妹俩朴实纯真的真挚的情感,他们相互扶持,虽然年纪尚小,却能为对方着想,让人在故事残酷的背景下,亦感受到丝丝的温情。
作者笔下的故事朴素真实,却字字铿锵,令人真实的感受到残酷凄凉,因此更加的痛切动人。这本书给人的是不断的拷问与反省,令人久久难以平复。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篇4
本片描述兄妹二人在战争年代的动荡苦难生活,失去了父母的保护,相依为命。关于影片中饥饿的描述,以至于最后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兄妹二人不受姨姨的欢迎独自在防空洞中生活,最后食物缺乏而死。
这是一个关于苦难的故事,没有多少地方让我感到同情和感动。因为对于饥饿,我明白的远远比这要凄惨痛哭百倍。
在59年,我国各地普遍出现食物短缺,最后饿死人的现象。()在我的家乡,村子里的饿死的一家一家的,饿死的人的尸体,因为只有干部们是吃了一点粮食的,有一些微弱的力气,却只够把那些饿死的人抬到河滩去,没有力气再去掩埋他们了,许多人就这样连最后的尸体都没能保存住。
饥饿的人们开始吃树皮,树叶和各种野菜,发明创造了许多的吃法,此刻五六十岁的人往往说起59年的树皮qiongmo是多么好吃,而到最后树皮已经吃没了,人们只能到更远的地方去找野菜树叶树皮,一些人出去就不能回来了。有许多人都是要饿死了,被抬到一齐准备急救,最后有少数的人活到了此刻。
影片中出现的画面环境鲜花绿草,还有许许多多的稻田和蔬菜,这和我国以前经历的苦难根本就不是同一个层次上的,远远没有中国千百万人以前经历的饥饿的苦难和普遍。如果真的饿得不行了,哪里还有那么多的花草和稻田,路边还有西红柿,就算是绿树也会被吃光的。如果把当时我国的状况画到动画上,就应就是满目疮痍,没有树皮和树叶的枯干树枝。影片中的农夫依然正常地能够带着茶壶在稻田边照顾庄稼,主人公的姨姨家并没有出现十分饥饿的状况,每一天都有面团吃,说明许多的正常的家庭都是这样的状况,没有出现大面积的饥荒。而主人公的挨饿,有一个重要的特殊的个体的原因是父母不在身边。片头出现的在街头垂死的也是无家可归的流浪者而已,时不时有人施舍食物。当时的日本并没有出现大面积的饥荒,影片表现的是一些特殊的个体状况。
我只能说,这是一部日本的,文艺的,电影。有许多中国人说自己十分受感动,不知这些人是否了解自己国家和自己家乡的人们受到过的百倍的苦难。既然为了日本人的一部动画片如此感动,为何不去了解自己的国人以前受过的更加痛苦的经历?
了解之后,就明白,有远远比这更加值得用电影去表达描述的饥饿,是中国人以前经历的比这恐怖千百倍的,更加普遍的饥饿。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篇5
这是一部和宫崎骏的《龙猫》同时制作的吉卜力动画电影,却完全没有《龙猫》的轻松美好。正相反,这部片子反映出日本近现代最为黑暗悲惨的一面。
故事是以两个死去的亡灵的视角来叙述的。亡灵看着生前所遭受的种种磨难,无声地哭泣着。我不知道导演安排这对悲惨兄妹的亡灵,静静地坐在驶向远方的火车上的用意是什么,或许他们将不再有战争,不再有饥饿,不再痛苦。这让我想起日本著名音乐人吉田洁的一首歌《遥远的旅途》,同样充满无限苍凉的意味。这亡灵化为永恒的悲剧。我想这部片子不太适合小孩子看吧,过于压抑了。
哥哥诚田,带着可爱年幼的妹妹,原本过着一家四口幸福美满的生活。可是战争瞬间爆发,摧毁了一切。随着时间的推移,主人公失去的越来越多,我们的灵魂也被撕扯的粉碎。“萤火虫”象征了希望,光明及美好的回忆。可是即便这光明也只是茫茫黑暗中唯一的微光,导演也残忍得建造了一座坟墓。这个坟墓的名字叫“绝望”。节子哭泣着说:为什么萤火虫的生命和妈妈的生命都那么短暂呢?
节子的糖果罐,装的不仅是糖,也装着在这个残酷的世界里的,节子所有幸福。终于节子的骨灰也放进了糖果罐里,而她的哥哥知道生命的最后,都带着它。带着对这个曾经不知人间冷暖,单纯幸福的妹妹的,所有回忆。
人性是什么?在这部片子里反映得很透彻。主人公诚田原本是个朴实善良的少年,面对亲人的生死离别,连挣扎反抗的力量都没有,孤身带着妹妹,过着苟且偷生的日子。明知偷窃有罪,可是在生死的悬崖边,还有什么比生命更宝贵的呢?更何况世态炎凉,没有人愿意向这对可怜的兄妹伸出援手,此时面临绝境的诚田,在战火中冒死靠着偷窃来维持兄妹的生命 。面对的烧毁自己家园的战火,面对仓皇逃窜的人群,竟发出歇斯底里的嘲笑:“再多来一点炸弹吧!”从被战争伤害,到对战争无奈,再到不得不依赖战争生存,这中间有太复杂的人性。正如资中筠老先生所言:人性中既有善良也有邪恶,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会呈现不同的状态。兄妹两并没有怨恨任何人,只是悲伤,到后来连悲伤都没有了。最后,一切都没有了,一切都成为过去。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篇6
最近刚刷了一部电影,名叫《萤火虫之墓》。影片讲述了在二战后期的神户,因空袭而失去母亲被亲戚家领养的哥哥清太和4岁的妹妹节子在临组的(二战时期为统治当时的人们而设立的机构)统治下,远离人们,藏在一个洞穴里生活,但因得不到大人的援助而渐渐走向死亡的故事。
看完这部动漫,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虽然没法儿体会战火纷争带来的悲惨,但影片中的几处共鸣深深触动着心弦。
一,作为家中老幺,有个哥哥确实是一种幸福。不管是吃零食还是平时的家务活,对哥哥撒个娇,总能吃到更多的糖果,总能成功的把家务活甩给哥哥,然后像个大佬一样,站在凳子上,拿着鸡毛掸子,指挥着哥哥干这干那,满脸骄傲的模样。影片中的哥哥清太,对妹妹节子情感是真,也让人感动,宁为太平,莫作乱离人。
第二,小时候家中突遭变故,有很长一段时间,经济非常困难,家中日常靠着那几大缸的腌菜萝卜过活。但是,母亲总能在艰苦的日子里给我们带来简单的快乐,有时候是路边的一束野花,有时候是菜篮子里变出来的大西瓜,有时候是口袋里掏出的小龙人奶糖。尽管生活困苦,但母亲从没有怨言,也从不奢求别人的帮忙。别人能帮得了一时,但帮不了一世,自食其力永远是正解。影片中的哥哥,带上妹妹前去废弃防空洞进行艰苦生活的时候,附近的那位农民伯伯给予兄妹两的帮助也不算少,不仅在开始时免费借用了手推车,还给他们赠予了茅草和悉数鲜蔬,且在哥哥多番前来讨要食物而萌生出一种厌烦情绪的时候,还作出了“呼吁影片中的哥哥前去生产小组”以及“回到亲戚阿姨家”的建议,只可惜倔强的哥哥不知出于什么原因,明晃晃的又将这一“工作”和“回家”的建议忽略掉,并作出前去另一家讨要食材的行动。在那个年代,又哪有人能够如此慷慨呢?
哥哥携伴妹妹于废弃防空洞生活的这几个月时间,事实上就变成了逐渐将妹妹引领向死亡的不归旅途。而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是每个人都能照顾好自己,照顾好亲人,我们都想做正取,但其实连坚持锻炼都做不到,怨恨别人和这个世界,获取别人的仁慈作为生活的支撑是要饿死人的,困难到来,总有人熬不过去,也总有人熬过去,而我们,应该追求做一个有能力的人,起码有自食其力的能力的人。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篇7
?萤火虫之墓》是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神户周边为舞台,描述父母双亡的兄妹二人清太和节子艰难求生的悲伤故事。整部电影运用了情节催人泪下。具有鲜明的反战情节。
这篇故事主要讲了:美日战争爆发,14岁的清太带着年幼的妹妹到处逃命,当他们到达防空洞的时候,母亲已受到了重伤,没过多久便不久便去世了。两兄妹自此过着相依为命的日子。他们只好投靠了母亲的姐妹,纵使他们把家里所有的家当都送给了阿姨,但当食物吃完,他们就越感到了寄人篱下的感觉,清太决定带着妹妹离开独自生活。火灾硝烟中的生活并不好过,清太为了妹妹四处偷取食物,被警察抓去审问。最终妹妹还是因为严重营养不良而离开了这个世界……
“昭和20年9月21日晚,我死了。”这是动画电影《萤火虫之墓》的第一句台词。一个人的灵魂在冷冷的宣读自我的死亡的命运。当我看到这句话时,我镇住了,我想,这不是一个平凡的故事。一个死去的人怎样会说话这使我更有兴趣看下去了,但在清太的妈妈死去的时候,我就想,接下来,肯定会有许多人被炸弹炸死。
我看完这则电影时,感动的泪流满面!我们应当倡导和平,不要战争,让世界不再有硝烟,让世界不再有战争,让世界不再有死亡。我悟出了一个道理:在战争时期的人们没有好日子过,就算有也是暂时的。所以,大家不要再战争了,让我们安心过着完美的生活!
《萤火虫之墓》观后感篇8
一场对人物细腻的刻画,一场在命运中的无限可能,让我们在电影中,看见了大家的努力不懈,流动的情绪;看见热情闪烁在每一个演员的瞳孔里,闪闪发亮。
因为电影,我们将电影里的美丽结局套至现实中,有着现实里的假,虚幻的真。《萤火虫之墓》充满了情感,因为战争,只有自己和妹妹逃离家中。在没有家人可以依靠,他们带着水果糖的盒子,到处去跟人要一杯水来填饱肚子。连一杯水都舍不得喝的哥哥,决定留给他幼小的妹妹;当他再次回到自己的家时,他已经被炸碎了!万般不忍地看着自己的父母被抬上救护车,决定与妹妹好好地活下去。这一幕,令人有着无限的感伤。
欣赏电影时,我总会觉得世界剩下我与电影,投入在其中,其中有主角的欢笑、配角的衬托,有导演的安排,戏剧的张力。而在看电影的那段时间,可以忘记全世界,不受时空的限制。因为电影,我的眼界开了;因为电影,我们的妄想实际了。
然而,我在电影看见了大家的努力不懈。这部电影,深深地刻印在我的心中。电影的完成,都耗费了许多的心力与时间,而这一部,让我感受到:没有家人的帮助,一定会很伤心难过;而他们却能乐观面对,令人钦佩。在电影中,最完美的结局,就是将不可能化为可能,让大家永生难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