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泪的观后感6篇

时间:2024-12-27 作者:Indulgence

观后感写好了能帮助我们整理观影体验,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观后感促使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影视作品的核心思想,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眼泪的观后感6篇,感谢您的参阅。

眼泪的观后感6篇

眼泪的观后感篇1

这周四我们六年级去电影院观看了《5.12汶川不相信眼泪》这部电影。看后我感触很大,是什么让他们不惜放弃自己的生命去挽救同伴们的性命?当他们被救出来后,为什么总会说:“我还好,先救我的同学和老师吧!”是道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传统美德。

我终生难忘那一幕:一个被压在废墟里名叫萧远的同学,身负重伤,手流了好多血,疼痛难忍,但他发现不远处有一瓶水,就用手去勾那瓶水。他知道,这瓶水是师生们的救命水,有了它,大家就可以多坚持一些时间,生就多了一线希望。萧远同学不顾个人的安危,不顾一切勾水瓶,尽管划破了自己的胳膊,也要将水分给同伴。最后他拿抹布撕碎后蘸上早已沾满泥土的水,终于救了师生的生命。

娥曼老师令人敬佩,地震发生时,她不顾自己的安危,全力抢救九(三)班的同学,谁还没有教室里,她就去指挥他们逃生。娥曼以自己的行动,给老师,也给同学树立了榜样。老师是文明火把的传递者,也是学生行为的楷模。我敬佩娥曼老师,假如能见到她,我要献一束美丽的鲜花给她。

同学们,观看完这部电影后,我有许多感受,我为那些死于地震中的老师和同学感到惋惜;我为那些活下来的人们感到庆幸;我为地震中那些舍己救人的英雄们感到骄傲……

四川人是坚强的,我相信这次地震并不能使他们失去对生活的希望;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也许5年、10年后,当你再去四川旅游时,你看到的不是一丝未变的四川,而是一个更美、更繁华、更昌盛的四川。四川不相信眼泪,他们只相信双手可以去创造明天的美好!

眼泪的观后感篇2

周六晚8点,我准时打开电视,观看《朗读者》,这是第一期,也是我和《朗读者》的第一次'遇见'。

就像董卿阿姨在节目开始的时候说的那样,有时候,就算遇见也没有什么印象,有的'遇见'却会从此改变我们的生命。这改变生命的'遇见',濮存昕就经历过。他小时候是一个残疾孩子,被同学们嫌弃,体育课上跑步的时候,也没人愿意和他一组。同学们甚至还给他起了个绰号――'濮瘸子'.我想,那时候的他心中肯定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幸运的是,他遇见了荣国威荣大夫,荣大夫为他做了整形手术,那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他从此可以和正常的孩子一样了!可以跑、可以跳了!这对荣大夫来说,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手术,是他做的许许多多手术中的一个,也许他对此毫无印象。但对濮存昕来说,这是他生活中最美的'遇见'.他朗诵了老舍散文《宗月大师》节选,内容讲的是老舍对曾经将自己领进学堂的刘大叔的感恩之情。我想:我也会对帮助过我的人心存感激。

还有蒋励,他和他的三个同事都曾担任过'无国界医生',在战乱和灾难中救死扶伤,平均每天接受四十个新生婴儿,在工作中,他们随时'遇见'生死。《答案在风中飘扬》让我们明白平静的生活多么值得珍惜。柳传志'遇见'失败,许渊冲'遇见'古今中外文化的碰撞……

遇见,是多么美好,愿我们一生中,都拥有无数次美好的'遇见'。

眼泪的观后感篇3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永久地定格下来,这是一次刻骨铭心的伤痕,给我们留下了一段永远抹不去的回忆。那一刻,多少人在瞬间被夺去了宝贵的生命,多少人在瞬间被埋入了废墟,多少幸福美满的家庭在瞬间支离破碎……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影剧院看纪录片《512:汶川不相信眼泪》。

影片讲的是一个发生在汶川大地震中,一座小学校里的感人故事。

2008年5月12日下午,同学们正在教室里上课。一刹那间,地动山摇,同学们这才反应过来:地震了!大家争先恐后地往外跑,脸上尽是悲伤、恐惧的神情。可是,几秒钟后,楼梯也塌了,大家只好纷纷往回跑。只有不到二十秒的时间,教学楼彻底倒了,成了一片废墟……

看到这儿,我不禁潸然泪下,与这影片的名字极不相称。

地震发生不久,部队官兵立刻行动起来,向灾区进发。道路不通的,官兵们就徒步前行。冲进灾区,却碰到了余震,一股巨大的泥石流顷刻间将他们全部掩埋。可是,余震过后,他们还是继续前进。到达灾区,已经筋疲力尽的官兵们却仍坚持去抢救埋在废墟里的师生们。没有设备,他们就用双手挖,两只手都挖出了鲜血。

不过,废墟中的师生们也没有坐以待毙,他们唱歌、聊天,彼此鼓励。师生们在生命面临重创的时候,表现出了无比的坚强与团结,因为灾难吞噬不了他们对生的渴望,因为灾难不能遮掩他们生命的光芒,更是因为他们知道灾难不能阻止救援队伍前进的步伐!

解放军战士、武警部队、公安干警,争分夺秒地抢救受灾群众,食品、饮用水、药品、帐篷等救灾物资正源源不断地运往灾区。而社会各界的人士,也纷纷献出自己的爱心,献血的献血,捐款的捐款,捐物的捐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中华民族的团结协作精神在抗震救灾工作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冰冷的钢筋水泥可以压倒四川人民的躯体,但是压不倒四川人民勇敢而坚强的意志,更压不倒中华民族不畏艰险、万众一心的精神。

这场特大灾难,让灾区蒙受了巨大的苦难,但同时唤醒了国人的公民意识,或许让人始料不及。5月19日14时28分,无论是在大街还是家里,大家都肃立,为认识和更多不认识的逝者默哀,多少人还情不自禁地流下了悲痛的眼泪。三分钟默哀结束后,北京天安门广场成千上万的人群仍然自发地聚集着,手持国旗和菊花,高喊:“加油四川!加油中国!”那种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公民责任意识,真是感人肺腑,撼人心魄。

在整个救人自救的过程中,我们很容易感受到勇气、爱心、毅力、乐观、坚强等品质。但感动之余呢?是不是回到养尊处优的环境中,继续牢骚满腹,耗时低效地完成每天的学习?人的生命是脆弱的,我们可以庆幸灾难离我们如此遥远,但没有理由不去履行应尽的责任。作为学生,我们的职责就是好好学习。而这部影片也让我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如果把今天当作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来度过的话,我们每个人都会善待每一个人,并努力把今天要完成的事情做到最好。

这场灾难终究会过去,我们的生活又会恢复到从前,创痛将会抚平,惊天泣地的感人故事也都将成为记忆,只有珍惜现在,才不会在失去时后悔莫及。

出了电影院,一阵寒风扑面而来,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可是,人的心应该是暖的吧?

眼泪的观后感篇4

水泥板把鲜花一样美丽的生命压得支离破碎,5.12成了他们心中的阴影。

他们原本过着安静而幸福的生活。这天,他们正在给娥曼老师凑钱买蛋糕,今天是娥曼老师的生日,他们想给娥曼老师一个惊喜。但是,就在14:28分,地动山摇。

大地越来越晃,越来越晃。学生们才意识到:地震了!他们冲出教室,飞快地跑下楼。水泥板一块块地掉下来,楼梯塌了。学生们立刻转身回教室,躲到桌子底下。霎时,楼房轰然倒下,烟尘滚滚。无情的水泥板,把他们埋在地下……那一刻,令人震撼的场面,才让我意识到,生命是何等珍贵。他们脆弱的心灵碎了,在惧怕和痛苦中,他们哭了。不!不要哭!我们要坚强!娥曼老师的话语使同学们平静下来。

家长来到这里时,只能看到一片废墟,他们悲痛欲绝。他们疯了似的用手挖开一块块坚硬的砖头,用肩膀抬起一块块水泥板,直到双手鲜血淋漓。天啊!他们多么期盼解放军的到来!可是,路毁了,房塌了,解放军怎么来呢?他们没想到,解放军不顾艰难险阻,他们正在艰难地步行过来。余震来了,他们赶紧躲起来,大石在他们身边滚过,他们毫不畏惧。余震过后,继续向前!

解放军终于来到这里,鼓乐手们(他们因为出外而逃过一劫)打起《解放军进行曲》。鼓声传到地下,娥曼老师和同学们都哭了,他们知道:解放军终于来了!

此时,在地下,令人恐惧的不只有危险,还有干渴。当他们的喉咙感觉疼痛,说不出话时,偶然发现了小雅的水瓶,把它打下来,把毛巾撕成布条去沾水。尽管那水不干净,但是对他们来说就是甘露。天下起雨来,雨水渗进地里。他们赶忙接雨水来喝。可是雨越来越大,雨水拍打着他们,娥曼老师赶紧用身体为学生们挡雨。由于太劳累,娥曼老师晕了过去。

他们冒着风吹雨打夜以继日地抢救伤员,探索生命迹象。直到部队把大型切割机也开来时,他们准备营救小雅。可是压在小雅身上的水泥板是承重墙,要是锯开,下面的师生都会被压死;但是现在不锯开,小雅就需要截肢。可是小雅毅然回答:“截肢吧!先救下面的老师和同学!”

所有人都被救了出来,他们都把生日改成了5月12日。他们把手放一起。叠在一起的手组成了一只中国结。啊!中国是伟大的!在她的土壤上长出了鲜艳的花;啊!中国是坚强的!在大灾大难中只有她才能勇敢面对!

眼泪的观后感篇5

董卿主持的《诗词大会》居然一期也没看过,只知道最后这个节目火了,而今天换台换到中央一台,居然看到了董卿主持的《朗读者》,而且居然是第一季第一期,刚看一会就喜欢上这个节目了。

现在对一些搞笑类的栏目不怎么感兴趣,对语言类的相声也听不出来笑点,但是董卿主持的《朗读者》却一下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等我看时已经是第二个朗读者了,柳传志老先生,正在和董卿聊天,最后读了他送给他儿子的信,说到他儿子,他说终于结婚了!后来在信中才注意到原来他儿子已经四十多了,怪不得老先生说终于结婚了!他在儿子婚礼上的讲话,有儿子的家庭都应该拿来好好欣赏一下,他说感谢康乐(他儿媳妇)父母培养了这么好的女儿给我们家做媳妇,所以作为回报,我们也把我们的儿子送给你们做女婿,好幽默的柳老先生!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对结婚26年的夫妻依然恩爱如初,每天给对方读情诗,而且丈夫为了妻子每天看到美景,居然真的花十年时间种了一大片花花草草,每天生活在诗情画意之中,连董卿都羡慕的说,“我从来没有羡慕过别人的生活,但是看到你们的生活后,我真的羡慕了。”我想屏幕前在婚姻中水生火热的人们更羡慕吧。好想让他们再多讲讲他们的爱情与婚姻。真的是爱是最好的保养品,沉浸在爱中的女主人公虽然年龄比她丈夫大,但是看起来却比他老公更年轻。他们的生活在我们看来真的恍如世外桃源一般,羡慕呀。

接下来是世界小姐张梓琳的朗读,刘瑜的《愿你慢慢长大》,而董卿的表现更让我震惊,她在刚听完读的是这篇时,立刻能背出来这篇的经典语句“我希望你能有好运,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真的让我佩服她的阅读量与记忆力。因为张梓琳也是一个妈妈,所以她读的很有感情,真的恍如读给她的女儿听。

接下来96岁的老翻译家许渊冲先生才是真正的震撼,老先生一上台先送给董卿他的名片,他说他是唯一一个把唐诗宋词翻到国外,又把外国名著翻到中国的翻译家。老先生好活泼可爱,真的用这个词在老先生身上毫不违和,感情丰富,说到林徽因的那首诗,一下子热泪盈眶,说到如何走向翻译的路上又会回忆到初恋,真的好可爱!当董卿说到我们都会说“床前明月光”,但是你会翻译成英语吗?老先生一下子抢着说简单,然后立刻就说出答案了。而且以老先生的高龄,居然每天熬夜熬到三四点,他说如果他能活到一百岁,就能把莎士比亚翻译完,为什么要熬夜呢?他说这样我们就可以延长白天了,偷来了时间,定着一个小目标,老先生的小目标真是让我们汗颜呐!而且据老先生说2007年时医生就说他只有七年的寿命了但是他却不管那些,继续自己的翻译事业。最后老先生没有朗读,而是由他的众多学生从四面八方赶到北京来参加这个节目,而他的学生们现在都是各个单位的顶梁柱。他的最经典的是这句话“生命不是你活了多少日子,而是你记住了多少日子!”

这一期的主题是“遇见”,我相信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所有的遇见都是一种缘分,无论是儿女,还是恋情友情,每一种遇见都是一种缘,珍惜这份缘,珍惜这份情就是我们该做的了吧。

这个栏目最大的亮点就是我们可以发现文字的魅力,而且又不枯燥无味,而且可以发现背后的`故事,这个栏目有新意,而且以董卿的文字功底,文学修养,确实把控的很好,很喜欢这个栏目,以后周六八点有期待了。期待以后有更多的人来朗读,朗读背后的故事。

在这个一片搞笑类节目,相亲类节目充斥各大卫视的今天,《朗读者》这个栏目无疑是一股清流,《诗词大会》见证了董卿的文字功底,《朗读者》无疑会更上一个台阶!

眼泪的观后感篇6

朗读者第六期嘉宾名单 朗读者第六期播出时间介绍 热爱京剧的人,对王佩瑜这个名字可能不会陌生,当年她年少成名,堪称梨园行里最闪耀的新星。如今,更多人知道王佩瑜则是因为她不拘一格地推广和普及京剧,在年轻族群中引发了不小的反响。3月18日(周六)20:00,被粉丝们称为瑜老板的王佩瑜将现身央视《朗读者》,为观众呈现一场非同一般的京味儿朗读,展现别样京剧魅力。 朗读者第六期什么时候播出?朗读者第六期播出时间

朗读者第六期嘉宾名单 朗读者第六期播出时间介绍

朗读者第六期什么时候播出?朗读者第六期嘉宾名单

王佩瑜14岁时由票友舅舅领进京剧大门,初学老旦,短短几个月就以一出《钓金龟》获得江苏省票友大赛第一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此后,王佩瑜改学老生,并考入上海市戏曲学校开始专业学习京剧,两年内拿尽四大少儿京剧大赛一等奖,还曾被著名老生大家谭元寿点评神似与梅兰芳齐名的民国京剧大师冬皇孟小冬,也因此被称作小冬皇。

如今,王佩瑜更多时候是以京剧文化推广者自居。在王佩瑜小的时候,她就发现京剧受众大都是一些老观众,并深感京剧文化生存环境日益严峻。于是后来王佩瑜开始走下舞台有意识地推广京剧,不仅在各地开办公开课、清音会,还走进大学、中学甚至小学校园里推广和普及京剧。前不久,因为在某档网络综艺上的惊艳表现,王佩瑜还曾引发过网友的热烈讨论,被称为京剧推广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