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是一个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我们应该在作文中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立场,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作文家乡的风俗300字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作文家乡的风俗300字篇1
我的家乡在川北地区的南充市嘉陵区,那里不仅山美、水美、人情美,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更美。民俗文化中,我们小朋友最期待的,就是每年正月十四的“蛴蟆节”了。
相传在清朝年间,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袭击了我们老家,村民们苦不堪言。后来经高僧指点,知道这是“蛴蟆瘟”在祸害人间(“蛴蟆”是方言,即“癞蛤蟆”),于是,在每年正月十四,乡亲们模仿蛴蟆圆鼓鼓的形状,用竹子制作蛴蟆灯,祭奠后,将蛴蟆灯扔进河里,以赶走“蛴蟆”,祈求来年身体健康,平安无事,从此,家家户户扎蛴蟆灯送“蛴蟆瘟”的风俗就延续了下来。
每年正月十四,午饭后,大人们无论多忙,总会放下手中的活,为孩子们精心制作蛴蟆灯。蛴蟆灯用嫩竹制作,先用细竹篾编成竹环,再砍一定长度的竹子,将最上方的竹节划破,向中间挤压,形成纺锤状,将竹篾编扎进去。接着,在竹节下方,填上一些湿泥巴,里面插一根蜡烛或者自制的煤油灯。最后,在竹灯的表面糊上一层纸,并留一个小孔点灯使用。
蛴蟆灯可以做成了很多样式:如方形的、圆形的、鱼儿形状的、五角星形状的,应有尽有……看到各家门外摆放的蛴蟆灯,我们无不盼望夜晚早早到来。
等待着,等待着,夜幕终于降临了,先是村里一两个蛴蟆灯亮了,沿着田坎向前移动,红红的蛴蟆灯,倒影在水田里,岸上、水里相映成趣。接着,村子里左边、右边,提着蛴蟆灯的人都纷纷走出了家门,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世界。
我按捺不住了,拿起靠在磨盘上的蛴蟆灯,掀开纸糊的门,把蜡烛点上,蛴蟆灯立即映红了大家的脸,爸爸在一旁再三嘱咐,“拿端正,拿端正,火不要烧着纸了”……送蛴蟆的人越来越多,一路上,大伙或三三两两,或独自一人,大家朝场镇上涌来,顿时,街道上变成了“火”的海洋,一股股“红流”不约而同地向西溪河涌去。
蛴蟆灯中,最扯人眼球的是几个大人一同抬的蛴蟆彩灯了,上面还写着“爱我中华”几个醒目的大字,多么浓厚的爱国情谊呀!街头的男女老少,大家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一齐高呼着:“十四夜,送蛴蟆,蛴蟆公,蛴蟆婆,把你蛴蟆送下河,送下河里去吃肉,保佑娃娃不咳嗽。”这声音此起彼伏,一浪高过一浪。不光送蛴蟆的人群欢呼着,连路边栖息的夜鸟,也忍不住探出头来,和我们分享这无穷的快乐。
来到西溪河边,孩子们高举着蛴蟆灯不肯离去,在家长们的再三催促下,大家才恋恋不舍地将蛴蟆灯甩进河里。
送走蛴蟆后,下一个“节目”便是摇嫩竹了,竹林里,竹子被摇得“莎莎”作响,我跟大家一样,选了一根长势正盛的嫩竹,一边摇晃一边唱着:“十四夜,摇嫩竹,嫩竹高,我也高,我跟嫩竹一样高,嫩竹长,我也长,我跟嫩竹一同长。”
听爸爸妈妈讲,很多成都人甚至广安、遂宁周边的人,都不知道我们老家的“十四夜送蛴蟆”风俗。现在,这样的民俗只在西充话地区以及附近地区,比如嘉陵、顺庆、西充、南部一些乡镇比较盛行。而且随着外出打工潮,这样的民俗濒临灭绝,不过政府开始重视了,现在,家乡开始举办“蛴蟆”节这样的活动了。
小朋友,我们家乡的“蛴蟆节”也吸引了你吧?欢迎正月十四到我家乡来作客,相信你一定会被这一独特的民俗吸引的。
作文家乡的风俗300字篇2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各自的乡俗。在我家过年时,舞龙、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必不可少的。
在过年前的十几天,家家户户开始大量置办年货,大人们还要买过冬的衣服呢。还要在过年的那天之前进行大扫除。到了真正过年的那天,大家都开始挂灯笼、贴春联,春联是为我们迎接新的一年,而灯笼是让我们这年过得红红火火。不仅如此,还要在窗户上贴福,而且要倒着贴,意味着福倒了,福到了。春节吃饭前要先放鞭炮是为了迎接新年的到来,吃饭时,小孩的嘴可甜了,他们走过去跟爸爸妈妈说新年快乐,就能得到红包。吃完饭后,外面开始热闹起来,一条条长龙接二连三地从巷子里跑出来,彩色的龙头欢劲地扭着,在大马路上显得格外引人入胜,路旁的烟花给舞龙的人们打气,他们舞的更欢了。
每当到了除夕夜晚的十二点真是极为热闹,一大筒烟花排山倒海得飞起向天空在天空中炸成了一朵花,一大群烟花飞快地冲向天空,炸开了一朵朵五颜六色的鲜花,七彩的烟花炫染了整片天空,显得格外美丽,一条长长的鞭炮在地上“啪啪啪”地响着,在过年时放鞭炮是为了赶走一只叫“年”的怪兽,喜欢在过年时去村里偷吃,但它怕鞭炮,所以家家在过年时放鞭炮。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佮,一个不一样的习俗。
作文家乡的风俗300字篇3
今天是九九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家乡要进行一年一度的民间活动——炼火。听妈妈说炼火之前还有表演,而且妈妈也要去参加表演。
晚饭过后,我怀着一颗快乐的心来到炼火场。抬头一看,炼火场那块地方放着一堆木炭,木炭旁边有一大块地方空出来,上面铺着一块布。五点三十分,表演时间到了,首先是花头台,然后是腰鼓,第三个节目是舞蹈,接着我妈妈也出场了,她们表演的是红色娘子军,穿着整齐的军装走出来,手中拿着一把玩具枪,演得多么精彩!
节目表演很快结束了,人们在那空地上盼着、等待着。那些工作人员把火堆用工具往中间推,然后生起来。那堆火从远处看去就像一座火山。火越来越旺,人群也多起来了,有些人站在火堆旁,有些站在山上,还有些人拿来梯子站在梯子上,真是人山人海。
八点左右,炼火活动终于开始了,勇士们到小河边把脚给洗了,领头的“勇士”在桌子上说着话,好像为炼火的“勇士”祈求神仙保佑,领头的祈求完毕,向火堆的四个方向喷了一口水,然后勇敢地冲了过去,后面的“勇士”们相继冲过了火堆。第二次冲锋时,领头的又飞快地冲过了熊熊的烈火,后面的人用他们的工具——铁锹把烈火往两边翻,翻的时候总有一群群火苗冉冉升起,冲过去时也会有一些火苗升上天空,好像成千上万只萤火虫在空中飞来飞去,似乎那些“萤火虫”也在为那些勇士们鼓掌。炼火渐渐接近尾声,我们只好恋恋不舍地离开炼火场。回到家里,我还在不断地回忆这次炼火的场景。
炼火是我们家乡的一种民间活动,它能吸引全国各地的来客,据老人们说,能去邪,保一方平安,让家乡的人们一年四季安居乐业,开开心心地生活在美丽的山村土地上。
作文家乡的风俗300字篇4
在 广阔无垠的草原上,一直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有 着一个一年一度隆重的集会――那达慕。
没来过内蒙古,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没吃过牛肉干,没看过那达慕。那达慕一开始只是为了 祭祀山神,路神,也就是祭敖包,后来经过长期发展成为了 此刻的那达慕。
由于我生在 内蒙古,所以经常领略那达慕的盛况。那达慕那天,商贩云集,吆喝声四起,我混在 人流里,不 断有人对我微笑,拉着我推销他们的商品,人们热情高涨,有 许多打算上场的'人在 场上拉着马转来转去,那天天气好极了 ,阳光明丽,万里无云,似乎也在为那达慕的开展表示祝贺。商铺出售的商品应有 尽有 ,小到饰品珠宝,大到古董文玩,太阳伞。
可那达慕的高潮不止于此,民族表演,竞技,更让原本就热情的人群更加激动。一般的那达慕可以持续三四天,第一天主要是开幕式和民族舞蹈,立即杂技表演,人们的鼓掌声一浪高过一浪。
竞技同样很受观众喜爱,小伙子们表演赛马,摔跤,射击,场上激烈极了 ,场下也毫不 逊色,掌声四起。场上的运动员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给人一种蒙古族特有的豪爽感。
总而言之,那达慕是蒙古族特点和文化的表现,也是一种传递文化的方式。
作文家乡的风俗300字篇5
一年有许多个节日,而我最喜欢的是家乡桂林的春节和三月三歌节。
每当过年时,家家户户都飘着年味,处处张灯结彩。桂林过年时的习惯与其他地方虽然大致相同,但也有让我感到格外新鲜的,就比如在年三十晚要养一条鲤鱼,寓意“年年有余”。但也有相似的地方就比如逛庙会,在桂林有一个叫做庵堂庙的寺庙。但这庙会是彻彻底底的逛庙,不论是庙宇里还是庙宇外,都没有小贩摆摊卖东西。庵堂庙平日每月初一和十五才开张,庙宇里还有斋饭,可以求签拜佛。每逢庙宇开张,信佛之人就一批一批的涌进庙里,求签的.求签,问卦的问卦,好不热闹!
对于我来说,吸引力最大的还是桂林过年时的食品。
每到春节时期,家家户户都会摆上水糍粑,松糕和汤圆。我最喜欢的是汤圆。桂林汤圆与众不同, 其个体稍小, 用上好糯米磨浆, 压干成粉, 再和成团做皮, 以桂林特产桂花糖或麻蓉、椰蓉、豆蓉等做馅制成。煮汤圆可用黄糖或冰糖, 也可配以糯米甜酒或鸡蛋。这样, 汤圆滑爽、营养丰富, 是小吃中的名品。我喜欢吃汤圆不仅是因为它用料精细,做工仔细,还因为它象征着一家“团团圆圆”的寓意。
除了春节特有的食品,风景,我还爱三月三歌节。
“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每年的这一天,广西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桂林当然也不例外,在桂林还有一个以刘三姐命名的歌舞团呢。这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歌节期间,除传统的歌圩活动外,还要举办抢花炮、抛绣球、碰彩蛋及演壮戏、舞彩龙、擂台赛诗、放映电影、表演武术和杂技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不但可以培养情趣,还可以锻炼智力,当地人都爱参加这个活动。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绝于耳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我爱我的家乡,也爱家乡的节日。如果不是有那些特别的节日习俗点缀了我在家乡的日子,我也不会有如此快乐的回忆。
作文家乡的风俗300字篇6
从前,每逢清明节,我们一家总会聚在一起吃饭,尤其爱吃青团。上至70岁的外公外婆,下到三四岁的小弟小妹,没有哪一个不爱吃青团。
青团,顾名思义,就是青色的小圆球,从外观上看就像是一颗绿色的宝石,圆滚滚,胖乎乎,叫人觉得它可爱。
我们姐妹几个,在清明节前总会帮着大人做青团,把艾草汁拌进糯米粉中,再包裹进自己喜欢的馅儿,揉成球状,蒸熟了就可以享用了。我们在做的时候,总忍不住要偷吃几个。妈妈见了,皱眉道:“咦,怎么少了几个青团?”每到这时,我们便躲进屋子里偷偷地笑。
等青团一上桌,我们便立刻伸手去抓,小弟小妹顾不得吃糖了,哭着要青团。平日里的什么淑女优雅,此时早就被我们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只一心想多吃点青团,一只手上拿着三四个青团,另一只手还在不停地抢着,等到别的'菜都上齐了,我们一个个眼睁睁的望着大人们津津有味地吃着鸡鸭鱼肉,口水都要流下来了,可是青团已经塞到喉咙眼了,还能吃得下去吗?于是便在心里暗骂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吃那么多的青团。可是等到来年清明节时,我们见了青团还是会忍不住伸手去抢。
现在的我,看到街上有卖青团的,便会缠着妈妈给我买,可是等我吃到外面的青团时,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作文家乡的风俗300字篇7
春节是在农历初一,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的习俗有很多!大年三十晚上12点睡可大敞开大门,焚香鸣炮,喜迎春节。春节说的第一句话做的第一件事都讲究好彩头,以翼一年之平安。早餐也是有讲究的,比如我们家每年大年初一的早上,奶奶一定会给我们吃长寿面和喝一杯粗茶。
早上吃过早饭后,就是焚香拜祖了。祖宗神位前的香炉中,点了轻烟缭绕的长香,红烛燃起辉煌的亮光,在祖先遗像前,点着香烛,供陈汤团、糕、饼、肉、饭,等东西。家人铜磬在一声声的敲着,弥漫肃穆的气氛。长辈带领男女老幼,男左女右衣冠整齐地站立两旁,向祖宗神位,焚香点烛,按辈分长次,向祖宗跪拜。跪拜完了以后,爷爷就会,拿出一个大铁盆,然后再把纸钱,纸折的金元宝和假钱一起放入盆中燃烧。爸爸则是拿了一根长香点燃,然后,拿了一些鞭炮到门口去放,一阵阵鞭炮声传来,弟弟妹妹吓地用手捂起了耳朵。放完鞭炮后还得再拜一次祖宗,但这一次不是跪着,而是站着拜。等纸燃尽时,就是要上酒啦!这也是我们小孩子兴的时候,我们几个小孩儿,一人拿一杯酒,往铁盆里,倒嘴里还要说一句:“老太喝酒。”
由于这次肺炎的缘故,我没有出去拜访亲戚,就只是在家里祭拜一下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