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引起读者深思的作文一定是花费了大量时间思考的,同学们对作文肯定不生疏吧,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好家风我传承作文7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好家风我传承作文篇1
国有国法,家有家风。家风、家训是什么?爸爸告诉我,家风和家训就是一个家的全貌,伴随着我一生的成长。好家风好家训塑造我成为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今天我就来谈谈我家的家风和家训——以孝为先,勤恳做事,诚信勇敢。
从小爷爷就告诉我我家最重要的家风是孝,“百善孝为先”。在家中要孝敬父母长辈,在外面要孝敬师长,尊老爱幼。我时刻牢记着爷爷的话,所以每次坐公交时我看到老爷爷和老奶奶我都会给他们让座,践行着爷爷从小教育我的尊老爱幼的美德。
勤恳做事。爸爸的工作非常忙,一周只能回来两三次,即使回来了,也经常是在家熬夜加班,有时候夜里我睡醒了起床上卫生间,还能看到爸爸在工作。可是爸爸他从来没叫过苦叫过累,总是认认真真的做着每一件事。从爸爸的身上我学到了做事要勤勤恳恳,就像那句名言说的一样——业精于勤荒于嬉。我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诚信勇敢。诚信做事,用于担当,诚就是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地诚实做人,自己做的事情要用于担当,不能向别人推卸责任。而信就是要守信,要言出必行。爸爸妈妈教育我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守诚信,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要做一个勇于担当的孩子。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和家训。家风和家训对每个人都有着潜移默化而重要的影响,我要好好牢记长辈们的教诲,在好家风和好家训中学习与成长,成为一个优秀的对社会有用的人,做到以实际行动来为弟弟树立榜样,真正把好家风、好家训传承下去。
好家风我传承作文篇2
家风是什么?
家风,是一个家庭中的良好习惯和优秀品质,是家族中长辈对后辈的默默影响,是我们立身做人的行为准则,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我家就是一个幸福、和谐的家庭。
妈妈告诉我,做人一定要孝顺。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从小,妈妈就告诉我要学会孝敬长辈。记得两三岁那年吃团圆饭,看着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肴,我垂涎三尺,忍不住伸出筷子去夹。这时爸爸妈妈立刻制止了我,语重心长地说:“我们要学会尊敬长辈,好吃的东西,一定要等爷爷奶奶他们来才能一起吃!”当时的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虽然那时还不明白话中的真正含义,但我还是乖巧地安安静静地等长辈们来。从那以后,“孝”的种子深深地埋进了我的心里,渐渐生根发芽。
外婆身体不好,行动不便,需要人照顾。只要一有空,妈妈就会带着我去看外婆。由于外婆说话不太清楚,妈妈总是贴近外婆细心聆听,猜测外婆的意思,陪她聊天,耐心地照顾她。妈妈用她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孝”的含义。此时,“孝”的种子已在我心里开花结果。现在我们中学生,并不能也没必要为父母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孝敬父母,应从日常的小事做起,从生活的点滴做起,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爸爸说,为人处世要讲礼。
“礼”可以体现出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小家人就教育我要讲文明懂礼貌。一次爸爸带我出去玩,要问路。于是爸爸微笑着向一位叔叔走去,“您好,请问附近的……”那位叔叔看上去比爸爸还年轻呢,爸爸仍用了尊称,最后还不忘说“谢谢”。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一个微笑,一句感谢,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能带给他人温暖和尊重,也能给自己带来快乐。以后不管在家在外我都会牢记家风,注意礼仪。
奶奶教育我,要勤俭节约,勤劳能干。
奶奶是个勤快的人,每天都会把家收拾得井井有条。以前我吃饭总是掉饭,“天上一半,地上一半”,奶奶就语重心长地告诉我粒粒皆辛苦,不要浪费粮食。奶奶心灵手巧,总是修复旧物。被子这里缝缝那里补补便继续盖,衣服也是打着补丁。奶奶还特别有创意,经常旧物改造,废物利用。做衣服剩下的布料可以缝一个小枕套,奶粉罐绑在一起又是一个凳子。从奶奶手中出来的东西既美观又实用。她还叮嘱我们要随手关灯关风扇关水龙头,久而久之,我们都养成了节约的好习惯。
家风还体现在很多方面,在家人的言传身教中,我还学会了做人要善良、宽容、诚实等等,我会铭记家风,并将家风发扬大!
好家风我传承作文篇3
有一个成语叫“勤俭持家”,把勤和俭放在一起,然后才能把家事打理的井井有条。
老一辈真的一生都在诠释“俭”这个字,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给我们这一代树立了很好的榜样。爷爷从不浪费,剩下的饭菜总是要吃完,除非已变质不能再食用,否则他一定不会“善罢甘休”。外公的节俭会因为妈妈为他买了新衣服或鞋子而责备她浪费钱。外婆会在出门前拿一个袋子来拾在路上的空瓶子,带回家卖钱。奶奶会将几个孙子孙女穿不上的衣服赠予他人,或用来擦地,从不随意丢弃。
他们的节俭令我敬佩,为“俭”这一家风做了一个形象的代言。
我们家的生活并不富裕,可能是因为奶奶过怕了以前那没吃没穿的生活,直至现在,家里还有一可带劲儿的口号:“省!省!省!”直到到现在,我们买个东西,用个东西,都像做贼一样,原因便是一切她认为无需买或浪费的东西,她都会跟铁公鸡一样,一毛不拔地呵斥住我们拿东西的动作,完全不顾我们依依不舍的眼神,坚决地拽住我们离开。
一个夏日,热的很,虫子们都中了暑,躲在草丛里,低低的哀嚎。月光之下,有个人影匆匆闪过:双手抱着两个西瓜,脚步轻轻,蹑手蹑脚地走向水龙头——呦,这不是老爹吗?
老哥匆忙跑过去,上了他的“贼船”。“哗……哗……”水龙头开了,两个西瓜正舒舒服服的洗“凉”水澡,而那“洗澡水”却被贱的到处都是……老哥蹲着哪里热切地看着那两个圆滚滚的西瓜,老爹也蹲在那里偷笑,让他们接受凉水的洗礼:为的是可以是西瓜降温!而我呢,便默默地看着他们的行为,祈祷……心里默数:“五!四!三!二!一!”“啪!”果然,屋里的灯准时亮了,我心里继续默默祈祷……
“不好!你奶奶来了!”说完,老爹拉着老哥转身就跑。可老哥在后面还一直喊着:“西瓜西瓜……”。“你奶奶都来了,还要吃西瓜,能保命就不错了……”,说着,仍不顾一切地跑。
呔!哪里逃,哇呀呀……奶奶学着京剧腔从屋里跳出来,手里拿着鸡毛掸子,脚踩着一双凉拖鞋,在灯泡的映衬下,别提多英姿飒爽了。看到奶奶这样,不顾一切逃命的他俩也只好激械投降了……一边垂头丧气把西瓜送到奶奶脚下,一边轻声说:“妈,你咋还没睡呢?”奶奶没应声,嘴里吐出一个“哼”宣告他们打感情牌计划彻底失败。
不由分说,奶奶拿起鸡毛掸子一顿乱打,可那鸡毛掸子挥下去重,落在身上却非常轻,奶奶一边,打一边还说:“叫你们费水,叫你们费水!三十好几的人了,还不听话,啊?”
“哎呦”,不敢了,不敢了!”老爹边躲边求饶也毕竟是自己儿子和孙子,奶奶打了几下便放下了。不过作为惩罚,这西瓜是没收了,留着以后吃……打完,奶奶又自顾自地跑到水龙头旁,看到满地的水,满眼心疼……旁边的老爹边看自己的伤口边嘀咕:“怎么没见你打儿子那么心疼啊!”可奶奶根没听见一样,还是心疼的看着满地的水,说:“这得浪费多少啊!”
在奶奶的教育中,我也了解到,毛泽东要求别人的自己首先做到。他一生粗
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上世纪60年代,有一次他召开会议到中午还没有结束,他留大家吃午饭,餐桌上也是一大盆肉丸熬白菜、几小碟咸菜,主食是烧饼。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就这样,在奶奶的“棍棒教育”之下,我们慢慢的懂了俭省做人,乖乖地服从奶奶的命令------省水,省,一切省省省!
好家风我传承作文篇4
家,给人以温暖。它是人们的唯一定所,是人们的避风港湾。但是,家要有家的样子,不能乱七八糟,没有规矩。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我的父母都是知识分子,作为高级工程师的爸爸会把“学习第一”作为口头禅,作为教师的妈妈会时常念叨“应该文质彬彬”。这两句把我耳朵都磨出厚茧的“圣诏”,也可以说成是我的家风。从记事起,每逢来客,都会看到父母满脸堆笑,落落大方接待客人。于是,不是一顿香甜可口的饭菜,便是一场“之乎者也”类的高谈阔论。我和弟弟则端茶递水,不问不开口,有问必答,大人说话不插言,大人吃饭不上桌,于是博得了客人的夸奖:“你家的孩子真懂事。”“不愧是知识分子,就是与众不同。”但是平时,淘气的我和弟弟会时不时“犯二”的,例如突发奇想直呼爸爸的姓氏,女孩子吹个口哨,自然这些少不了爸妈的训斥。在那个年代,父亲总是用传统教育方法来教育我们。但正是这些教育方法,使我和弟弟在学习上养成了爱读书、勤思考的习惯。
每当夜晚,从左邻右舍传来哗啦啦的搓麻将声,也有地动山摇的电视音响声,而在我家只有我和弟弟写作业的沙沙声和父母翻书报的声音。有时,全家人也会为了一道数学题而争得面红耳赤。长大后,我和弟弟都陆续成了家,有了自己的孩子,但父母对我们的影响依然承续着。如果一个家庭,没有规则,只有溺爱与包庇,那请问这是一个家吗?家原本是一棵参天大树,是一座巍然耸立的大山,万一。他忽然倒了,塌了。请问,这是谁造成的?是我们。爸爸没有威严,妈妈全是溺爱,我们变成一个个蛮横无理的人。
这就是我的家风,我坚信,随着时代的进步,新时代的家风会落脚于我家。我的家庭将变得更充实,更美好!
好家风我传承作文篇5
国有国法,校有校纪,家有家风。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它润物细无声。我从小受父母的影响,在优良的家风教诲中慢慢长大!
我的爸爸妈妈都是非常孝顺的人,当我还很小的时候,爸爸在外地工作,我的妈妈独自带着我和姐姐同爷爷一起生活。记得每次吃饭的时候第一碗饭都是盛给爷爷的,家里有好吃好喝的总是先问爷爷是否吃。妈妈经常同我和姐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家有一老胜似一宝,百善孝为先,家和万事兴。
小的时候不是太懂,只觉得说得蛮好听,蛮顺口,也会经常同妈妈一起说这些话。小的时候我还有一句专属于我对姐姐称呼,妈妈问我张昕是谁啊?我就回答是我的亲亲姐姐,这时妈妈就会露出开心的笑容!生活中妈妈就是这样无时不刻告诫我,尊敬长辈,关爱家人。
爸爸妈妈平时生活比较节俭,从不铺张浪费。一直告诫我们,可以好吃好喝,但是绝对不允许浪费!让我知道了作为学生,我应该做到不挑食,不浪费食物,无论在哪里节约用水用电,要爱惜自己的学习用品,不与他人攀比衣物。要我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从小就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我家的家风给我传达的是一种正能量,父母要求我们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让我在良好的家风影响下茁壮的成长,让我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栋梁之材!
好家风我传承作文篇6
“家风”又称门风,指的是家庭世代相传的风尚、生活作风。一个良好的家庭应有着积极的态度,充满成长的力量。耳濡目染,言传身教,让我逐渐培养出一些优良的品质。
家中最具权威的是爷爷。他是名老中医,知识渊博,举止优雅,处事不惊却又和蔼可亲,和我最是要好。在我眼里爷爷简直是万能的,从小到大我都没去过医院,不论是身体出了什么问题,他都能尽快地让我好起来。这样的人,带给我一种旁人做不到的安全感。并让我从小养成一种想要尽力帮助别人的责任感。
而我的爸爸是一个很有力量的人,说话雄浑有力,遇事乐观大气,从不轻易被困难打倒,在他的陪伴下,培养了我勇于面对困难,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每当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就能听到笑声不断,尤其是爸爸的,响亮而有感染力,让大家都忍不住跟着笑起来。生活在这样愉快的环境里,才有可能事事顺利,心情轻松又愉悦,做事效率自然会高出许多。
在爱中成长,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同时也学会如何关爱他人。在家里,我为长辈倒水,递茶,盛饭。尽自己的能力向家人表达爱意。在学校,我尊敬老师,关心同学,把集体当成自己的另一个大家庭,让自己家风在这里蔓延。
好的家风培养了我,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让我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想要的生活。好的家风让我不过分自信,也不过度自卑,永远保持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
好的家风成就自我,也等待我们继续传承。只有每个家庭都树立良好的家风,才能形成良好的国风。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繁荣富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
好家风我传承作文篇7
?一纸家风拂面》
庚子年生日后,我恰满16岁。那天依然陷在网课的忙碌旋涡里脱不开身,不曾想午睡醒来时在床头发现了爸妈的一封书信。每天低头不见抬头见的,生活里的琐碎话语必不会选择以这样一种方式诉说,怀着好奇与揣度,我展开了信纸。
“近夏日炎长,正是读书好时节”
我家既不是诗书之家,也非繁盛望族,甚至只是上几代都是庄稼人的寻常百姓,自然不会有像题挂在客厅的书法大字、小时便被要求的背诵的家训那样化形的家风,他们更偏向字面意思,化为无形的清风,散在生活中,浸润着从懵懂到成熟的我,潜移默化间,蓦然回首,发现家风已悄然润泽了每一寸心田。
父亲的文化水平并不高,但他爱书。小时候我字还未认熟,每夜倚在床头等爸爸熄灯,只见他捧着一本老旧装订的厚书,凑在灯下,暖黄的光亮萦在他的镜框上,绕着他翻页的带着粗茧的手指,最后落在页面有些斑驳的书面上,上面缀着无数个我还认不清的字。有时我会凑过去问这是什么书,父亲没有转头,只一字一顿地回答我:《三国演义》。尾音上扬,浸着欢喜。
于是我有样学样,也开始读书。后来,我也爱上了读书且一发不可收拾,那时我还不懂,长大后等自己拿到梦寐以求的书向友人介绍时,开口后才惊觉语气同那时的父亲像了个七分。
家里有一个很大的书柜,小时候的书大多是父亲的,但因为他工作忙,数量不多,只占了柜子小小的一隅,剩下摆满了杂物。渐渐地,杂物被撤下来,我的书登上了厅堂。随着年纪增长,书的数量逐渐增多,很快超过了父亲的那方小小,在升上高中之前已经把那个大柜子放满。每次提出买书,父亲也不拦,反倒乐呵呵的,甚至会找我借书看。
父亲在信中再三提及了读书的益处,我一一看下来,用心记住。时至今日,文学已经成为了我缀在不长的人生之路前方的长庚星,甚至是一个习惯,闲时阅读是消遣,忙里阅读是激励,得意时静读,失意时抄书......这样浸在文字里时,我恍然想起,是少时的那阵家风,把我这颗小小的种子刮到了这片文学的土壤,我才能在此生根发芽。
“进退有度,以礼待人”
接下来的字迹是母亲的。
母亲是个朴实且热情的人,小时候放学遇到暴雨,她会送缩在路边挡雨的小孩回家;路边捡到钱包,她会一遍又一遍地拨打电话,直到对方得知并来领回;好几次她为外出务工还没找到住处的亲戚朋友提供暂时的居所。
这样一个热情的人,她从小教导我时对我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却是“君子之交淡如水。”
因为父母工作很忙,我很小便被教导独立,也因此早早地拥有了自己的房间。“有眼不见,有耳不闻,有口不言”,这是最早被母亲漆在房间墙上的话,我记得清楚。
她在信里写道:“尊重,是人际交往第一要领。”
除却言传,这在母亲平日的举动里也能找到身教。母亲在很早的时候就能尊重我的意见,尽管那时我还是一个无知的小孩,她从未看过我的日记,进我的房间会事先敲门......渐渐的,更懂事一些,我也学会尊重她的观点,尊重她的生活和私人空间。
我知道,比起母女,她也希望和我成为朋友,我亦然。
后来,带着这样的教导,我走过了小学,走过了初中,如今走到了高中。期间遇到过和朋友们的友谊的开始与逝去,也经历过争吵和分歧,每次沮丧时,想到母亲的话:尊重对方,和而不同。便渐渐地从面红耳赤中恢复冷静。
实践赋予理论力量。每一次的挫折,都会加深对过往知识的理解。
母亲也曾回答过我:“善意和热情是我能回馈给过去帮助过我的人唯二两样东西,而尊重和礼貌,是我送给你,在你那段没有我的未来里,能帮助你走下去的登山杖。”
是了,这样的家风潜移默化着我,让我变得更谦卑,能以一个舒适的姿态去探索未知。
“祝夏安”
父亲母亲的谆谆诫言如在目前,结尾收笔的弧度好像也带着真切的期盼,我一时不想再用清风一词形容它,家风,家风,更像是过去的人们凝了半辈子的心血,给予后来者的礼物。你切实抓住它了,便不再是风,而是护佑你向前的旗帜;反之它便是风,一直拂动你的心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