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鸟的心得通用8篇

时间:2025-09-28 作者:Trick

心得体会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工具,帮助我们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我认知,心得体会的记录,可以成为我们人生旅程中的宝贵财富,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观察鸟的心得通用8篇,感谢您的参阅。

观察鸟的心得通用8篇

观察鸟的心得篇1

实录:

南门幼儿园的环境简洁、大气,每个班都有自己的个性墙饰。最吸引我眼球的是这幅图片:看似不起眼的两个在沙滩上晒太阳浴的人,起初只是觉得他们身上的颜色有些怪怪的。再仔细打量图片发现——整幅图片的后面还有一张相同大小的图片,它的上面涂满了两种不同的颜色。当有小朋友在后面抽动这张涂满颜色的图片后,人体身上的颜色也会随之而变化成不同的颜色。从而让小朋友可以直观的体验——人体在晒了太阳后皮肤会变成不同的颜色。而这个设计与他们这个班级的活动是有联系的,很有趣吧,真的很有趣!

反思:

其实,这样的墙饰创意很让人心动!当然在心动、诧异的时候想的更多的是:这么简单有趣的设计,他们是怎么想到了呢?

环境的创设不单是单纯的布置环境,让环境以优美、童趣来吸引幼儿,更重要的是将活动融入环境当中,让幼儿不断的与环境互动,使环境体现主体内容,以此来吸引幼儿,自发地探索,自觉的参与到主体环境当中,发挥自身的潜能,让幼儿在探索、发现、认识、操作当中,获取经验,从而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水平的发展。我们一直说环境创设追求新颖有趣、游戏性强,能激发幼儿主动与环境互动,引起幼儿自觉在环境中探索的欲望。但是往往在具体设计中感觉巧妙、新颖不够,有时我们觉得做的很好了可是在具体操作后并不是很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看来在博采众长的同时,要吸取的是对自己可再利用的,可以二度创作的、能加入自我特色的可取之处。照搬的山寨版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

观察鸟的心得篇2

我家楼上住着一位老婆婆,老婆婆家里养了许多花,每天早晨都能看到她浇花的身影。这不,她又开始浇花了。看着老婆婆一院子的花,争奇斗艳,我也想栽种一盆。于是,我问老婆婆要了两株 兰花 ,开始学种花了……

回到家,我叫 爸爸 教我种花。我找来两个塑料盆, 爸爸 先在花盆底下扎了几个小洞,然后找来几片瓦片盖住小孔,告诉我说:“小孔是用来漏水的,盖住就不会堵住小孔了。”我们给花盆装上泥土,把两株兰花种在盆子里,还乐滋滋地给花浇了一些水。

第二天,花比刚种下去精神多了,叶子也伸直了。我每天都要观察,看看壮大了没有。一个月后,兰花抽出嫩芽了,我心里非常开心。

“我该给花施点什么肥料呢?”我突发奇想。以前,我经常看到老婆婆给花用一种白白的颗粒肥料,莫非是?……

我连忙跑回家,看见厨房里放着白糖和食盐。该放哪一种呢?……不管那么多了,就一盆放一种吧!

放了肥料长得快,我又每天去观察。一天,我发现放食盐的那盆叶子萎缩,好像生病了一样,而放白糖的那一盆依旧那么精神。这是怎么回事?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揭开其中的秘密。

又几天过去了,叶子更黄了。我问爸爸,兰花怎么会这样?当爸爸听到我给兰花撒上食盐后,哈哈大笑。原来,糖是有机营养的来源,可以延长花期;而食盐会腐蚀 植物 的根茎,阻碍 植物 水分的吸收,导致植物死亡。

我连忙把兰花拔出来,给它换土,想挽救它的生命。但它还是渐渐枯萎了。

观察鸟的心得篇3

上学期寒假末,我们学校下发了《观察儿童》这本实践操作指南。几个月来,因琐事繁忙,一直没有机会阅读,最近一段时间才随手翻阅起来。

本书的原著是carole sharman wendy cross diana vennis,翻译是单敏月、王晓平。本书共有7个章节。在第一章里,主要解释了“我们为什么要观察”,并介绍了几种记录观察的方法。第二章是“一步步教你如何观察”,同时也给读者提供了大量自我实践的机会。第三章是更全面地介绍各种观察法,并给出许多实例,罗列了一些目的、目标,以便于读者决定采取最恰当的模式来记录观察。第四章是更详尽地回顾了记录观察的益处,以及观察对于儿童的重要意义。第五章是“将观察和评价与基础阶段的早期学习目标联系起来”,第六章是对各个发展性领域分别作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与早期学习目标的'标准有关的活动,对我们想拓展儿童经验有所帮助。第七章是“发展的里程碑:从出生到8岁”,可供我们参考查阅,但它只是一个指导方针,因为每个儿童都有各不相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经验。

作者创作本书的初衷是鼓励照料婴幼儿的工作者乐于观察儿童,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同时也使自己在规划未来的专业发展时,能更清楚自己需要学习和完善的方面。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或许你已明白观察儿童绝对不是一件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观察,会让你快乐地体味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但问题是我们要如何观察、如何来记录,只要我们按顺序通读本书的章节,一定会让你获益匪浅。这些章节在内容的安排上步步深入,旨在带你逐渐掌握观察记录的全过程,而且其中观察记录的例子也比比皆是,会让你查找起来更加方便,书中还有许多具体的练习活动,完成它们会让你更好地建构起你的观察技术和知识体系。

观察鸟的心得篇4

20xx年11月16日上午,南京师范大学张俊教授以科学为切入点,为我们解读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先,张教授向我们介绍了《指南》划分的依据,以及它在科学领域中的目标和幼儿科学思维的发展进阶。

其次,张教授以科学为例,引导我们如何深入了解幼儿科学领域的目标及不同年龄班幼儿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怎样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数学知识,让幼儿真正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培训中,张教授巧妙地提出问题,让我们思考,并且能结合教学中的事例进行讲解。在张教授声情并茂的讲解中,让我对《指南》有了新的认识,也对平时的科学教学有了新的理解。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在日常科学教学活动中的点滴。

记得,在一次科学探索活动中,方礼飞小朋友拿着磁铁东吸吸西吸吸,吸住了铁制的门把手、保温桶......当孩子将磁铁用力的摁在铝合金窗户上,满以为也可以吸住,谁知手一松,磁铁“啪”的掉在地上,环形磁铁摔成了两半。看着自己闯下的祸,孩子一脸恐慌,胆怯的望着我,其余孩子也都拢过来,唏嘘的说:“哎呀,摔坏了!”面对惊慌失措的孩子,我没有批评他,而是请全班的孩子对他的行为进行了讨论。

我首先请方礼飞讲述了他这样做时的想法,然后,又请所有幼儿进行讨论:他为什么把磁铁放在瓷砖墙上。孩子们讨论后,又就“磁铁摔坏了,该不该批评这位小朋友”进行了讨论。有的说:“他摔坏了磁铁,就应该批评他。”有的说:“他不是故意的,不应该批评他。”我又问道:“如果是你,会怎么做?”孩子们设想了种种办法,虽然不一定合适,但他们毕竟懂得了今后要爱护教玩具。在今后的操作活动中,我也确实看到了孩子们更加爱惜所有的学具。遇到类似问题,他们会试一试,以免损坏学具。在教师的不断鼓舞下,孩子们操作探索的积极性更加高了。对这样的事例,如果我们不听孩子的解释,仅凭主观臆断,不问青红皂白的把孩子批评一通,结果会怎样,不言而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评价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质量的必要手段。”在幼儿生活中,科学是无时不在的,它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幼儿年龄小,好奇心强,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更难免有超出教师要求的探索行为。

譬如,为弄清玩具里面有什么而拆坏玩具,因有新的发现而大喊大叫,或发现新奇的事而跑到这里看一看、跑到那里瞧一瞧,等等诸如此类的行为常规课堂纪律所不允许的。如果教师不加分析的批评指责,孩子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又从何谈起呢?在科学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对幼儿的细心观察,不仅注重孩子探究活动的结果,更注重其探究的过程、方法以及有无创造性等,正确评价幼儿的科学探索行为,善待幼儿探索中的失误。

观察鸟的心得篇5

刚开始以为“课堂观察”,就是看教师,看学生,看教学效果,看问题、评教学,后来,经过学校组织的青年教师沙龙学习活动才知道课堂观察不仅仅是表面看到的事情,而且还是一门需要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水平的课程。以下是本人通过学习观察技能的一些体会:

课堂观察可以促使教师由观察他人课堂而反思自己的课堂,从而联想到自己的理念、教学行为,通过对比,感悟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课堂观察中,教师不仅仅是在观察,其实也是在观察中参与了研究,所以“当看到课堂教学中的相关情景,自然会联想到自己平时的教学情形,从他人的成功或者失误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并即时生发基于自身教学理解和实践的教学假设:如果是我,我会这样来教??”我们在观察他人的同时,实际上在对照自己,从他人身上学习优点,或者找到共同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方法,促成了观察者和被观察者的专业发展。“这种假设其实是对自身教学行为的一种改进。持续的行为改进本身就是课堂观察的意义和价值所在。”所以在观察中,不能只停留记录教学环节层面上,更要记录当时自己听课时的即兴思考和设计,通过视觉的观察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会让我们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

但在我的实际课堂中,对课堂进行观察时,按照以前的惯例,有时候什么都去关注一下,到头来,有些应该要关注的细节问题却在不注意间遗漏了,我想存在这种问题一个是对课堂观察的认识、理解还不够全面、深入,教学思想还没转化过来吧,以后还要深入学习,在课堂观察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得失。

课堂观察是我们青年教师成长的秘诀,所以我们要学会学习,充分利用一切教学设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促使我们的教学过程主动、生动、活泼,使教学气氛更加和谐、融洽、愉悦,为自己以后的从教之路奠定坚实的基??

观察鸟的心得篇6

今天,园里组织教师进行了培训,内容主要是食物中毒及应急处置方法,让我们了解到食物中毒的特点、食物中毒的应急措施、食物中毒的诊断和处理。若是幼儿发生了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为以上吐、下泻、腹痛为主的急性胃肠炎症状,严重者可因脱水、休克、循环衰竭而危及生命。此时老师千万不能惊慌失措,应冷静的分析发病的原因,针对引起中毒的食物以及服用的时间长短,及时采取如下应急措施:催吐、导泻、解毒。主要急救方法有:补充液体,尤其是开水或其它透明的液体;补充因上吐下泻所流失的电解质,如钾、钠及葡萄糖;避免制酸剂;先别止泻,让体内毒素排出之后再向医生咨询;毋须催吐;饮食要清淡,先食用容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容易刺激胃的食品。

预防食物中毒的主要办法是注意食品卫生,低温存放食物,食前严格消毒彻底加热,不食有毒的、变质的动植物和经化学物品污染过的食品。幼儿园职工应严格执行自己的工作职责,严格把好每一个关口,才能够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

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有些食物与食物同食不宜,比如鸡蛋与豆浆同食不宜,萝卜与橘子同食不宜,柿子与白薯同食不宜,牛奶与巧克力同食不宜,牛奶、酸奶,乳酪不宜与花椰菜、黄豆、菠菜、苋菜、蕹菜等同时食用,如羊肉与西瓜;香蕉与芋头;松花蛋与红糖;豆腐与蜜糖;黄瓜与花生;芥菜与兔肉;狗内与绿豆;柿子与螃蟹等也不宜同时食用。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到这些不宜同时使用的食物也可以很大程度上保护自己保护家人。

俗话说“病从口入”,幼儿园重在搞好饮食卫生,以以防为主。教师平时加强对孩子的观察,发现有幼儿脸色不对或不舒服,有呕吐等症状时,及时带孩子到保健室就医,并持续观察孩子的后续发展情况。吃饭或喝牛奶时若有孩子说饭菜味道不对时,先让其他幼儿停止食用,查明原因后没有问题在使用。

此类的培训让我们更加清晰明确的了解到食物中毒,也为今后的工作起到重要的作用。

观察鸟的心得篇7

我拿了一小块面包,使劲扭成了大拇指般大小,十分坚硬,我把面包团放在了路边,可过了几分钟,仍没有蚂蚁来。于是,我静静守候着。这时,有两只蚂蚁爬了过来,我连忙把面包团弹了过去。蚂蚁们显然是吓了一跳,原地打了几个转,其中一只蚂蚁爬到了面包前,仔细观察了一下这个庞然大物,确定是吃的,高高地翘起了它那小锥子似的屁股。用放大镜一看,可以看出,它纯黑的像芝麻粒似的小眼睛,像蒙上了层细沙,它抬起了它微发棕红色的腿,像个绅士一样,彬彬有礼地走到了面包前,像是被什么东西激了一下子,猛然昂起了头,一概刚才优雅的姿态,迈动六腿,迫不及待地爬到了面包后,开工了。而另一只蚂蚁呢,早已不见了踪影,估计是找帮手去了。不一会儿,又有几只蚂蚁爬了上来。蚂蚁们开始行动了起来,几只蚂蚁率先低下了头,啃食了起来,像是一个电动的钻子,正凿开坚硬的“山体”,往下开发,寻找“矿藏”。

外面被按得坚硬的表皮开出了一个小洞,蚂蚁的头上出现了一小丁点黄色的东西,凑近一看,原来是一点被咬下来的面包屑。蚂蚁叼着屑子,如获至宝似的,小心翼翼地踏着步子。有些蚂蚁比较勤奋一点,像个大力士一样,竟一爪举起了普通蚂蚁四五倍大的面包屑,像只螃蟹一样,左摇右摆地晃了下;还有的蚂蚁比较讲团结,三个一组,用后腿站了起来,围成了圈,一对前爪高举着送到了中间,举着碎屑,走了起来。蚂蚁嘴里叼着碎屑,可没了刚才那速度,它像个搬运工一样,生怕把食物抖掉了似的,一点儿也不敢怠慢,走一步停一步地爬下了“山”,把食物运到了草丛里的“仓库”中。

经过反反复复地搬运,原来的小团,只剩下了一摊零零碎碎的小屑子,蚂蚁们便也不管了,成群结队地搬着食物,耀武扬威进了草丛。走到碎屑前,可以看到一些细密的小印子,那一定就是蚂蚁的咬印了。

观察鸟的心得篇8

10月31日,东莞市水乡片小学英语老师精英培训第三期,在高埗镇西联小学举行。本次培训活动分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是徐苏燕教授给我们讲述《寻找高效课堂密码》的讲座,第二部分是广州市荔湾区广雅小学彭丽莎老师给我们的讲座《小学英语课堂观察》。经过这次系统的培训,确实受益匪浅,它不但使我对高效课堂和小学英语课堂观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还给予我在教学思维上更清晰的指引。

所谓课堂观察,就是观察课堂运行状况,对其进行记录、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础上谋求学生课堂学习的改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活动。

课堂观察是一种行动研究,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方式,是教师团队的有效合作。听课、评课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经常性的不可缺少的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学观念更新、教学经验交流、教学方法探讨、教学艺术展示、研究成果汇报、教学水平提高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听课、评课是教师研究课堂教学,提高业务能力的最有效途径。平时我们听课也不少,评课更是泛泛而谈,对自身的教学能力的提高不明显。今天听了彭丽莎老师的《小学英语课堂观察》专题讲座,彭老师结合了自己广雅小学教学长达三年之久的小学英语课堂观察课题的经验,给我们讲述了课堂观察定义、意义,分析了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之间的关系,如何评价一堂优质课,从而更好地反思我们日常教学活动中不足之处,以及如何去纠正,从而真正从本质上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能力。主要通过课前会议、课中会议和课后会议进行讲述:

课前会议:

我们观察者在课前会议中应该围绕以下问题展开:上课的、关系和地位、本班情况(学生的思维特征、学习习惯、不同层面学生的比例和具体座位的安排、课堂气氛等等)、通过这次课堂观察明白到什么、重难点在哪里,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本课的大致结构是什么?有哪些创新或困惑?

课中会议:

彭老师结合自己学校的“二元五次” 小学英语课堂观察课题的经验,给我们展示了第一代小学英语课堂观察表、还有他们不断改进、改良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和第五代的观察表。还给我们看了他们进行课堂观察课题会议的视频。从中我们可以更好、更加直接、真实地体会和学习。

课后会议:

彭老师告诉我们评课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以有利于我们自己的课堂教学。我们要不断地进行反思:基于学生的表现和证据,表明学习目标(达成了吗?)是否达成,能够抓住核心说明几个结论、立足于观察到的证据、再作必要的结论等。

彭老师接着给我们看了狼群的几个视频给我们讲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最后还给我们推广了关于小学英语课堂观察的几本好书《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我们的课堂,基于课例研究的课堂教学改进行动》。

我认为,在小学英语课堂观察中,我们老师应该做到三个“相互”

相互比照。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视频录像或同伴之间的真实现象观察证据,给自己树镜子,照镜子。自我观察、自主研究、互动发展。

相互诊断。借鉴医学研究经验,互为病人和医生,带着问题来,带着方案走;带着行动研究的结果和问题来,带着新的方案走……

相互合作。以具体的任务来维系,形成合作共同体。让教师的专业发展从单干走向合作互助,真正实现校本教研制度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