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定期写作就像给自己的成长安装了一个复盘监控器,心得体会帮助我们整合思考,形成更加系统的自我认知与理解,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关于对孩子的心得最新5篇,供大家参考。
关于对孩子的心得篇1
我的孩子的心得体会中最关键的就是:家长特别要注意孩子身上一些细微的变化,运用正确的方法去帮助和好孩子,使之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成长。
我的女儿现在读五年级,从她出生到现在,我们努力做到科学施教,尽量营造家庭的民主氛围和轻松环境来对她进行。目前我们一家人感情融洽、沟通良好,孩子健康活泼,茁壮成长。看到孩子在学习中有不错表现,做父母的感到无比欣慰。这些年来,在孩子的问题上,我有着十分深刻的体会。下面就是我的孩子的心得。
一、孩子要以身作则。
我们夫妻二人都是老师,通过多年的观察发现:学生的许多缺点是能够在父母身上找得到的。所以,我们要子女还要先约束好自己,规范好自己的行为,这样子女有一个好的榜样,不必我们家长有多少说教,子女也会跟着去做。所以我们应该用良好的环境和榜样去影响、熏陶孩子。小孩的模仿能力很强,他们时常受周围环境的影响,模仿身边的人或事物,因此,家庭的生活环境、家长的榜样作用便是一种“无声的”。我和我爱人从不打牌或打麻将,休息的时间看看书和电视,或者上网查查需要用的资料,还买了许多古今中外历史经典书,如《四大名著》、《百科全书》、《成语故事》、《一千零一夜》、《格林童话选》及一些适合儿童阅读的英雄人物传记、科学家传记等等,爱人还喜欢国学方面的书,女儿有时也跟着学一些,我们有意培养女儿“与书为友”的习惯,这些好习惯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她人生的发展是有益无害的。
二、积极配合老师对孩子进行。
小孩在读书期间,老师的作用是相当大的。非常幸运,我女儿的老师是非常负责的好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很受学生欢迎。作为家长要多与老师联系,关心孩子在校表现,和老师探讨孩子的不良习惯,有错误能够及时的纠正。这样老师也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你的孩子,更有利于老师从孩子的个性出发,寻找一种更适合这个孩子的方法。正因为这样,我们要经常教导孩子尊敬老师,认真听从老师的教导,“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正是老师的伟大之处。
三、培养孩子生活能力和行为习惯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被培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更别说知道感恩了。在家里,我们有意识的让女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七岁时让她单独睡一个房间;八岁自己会洗头洗澡;晚上单独在家,写完作业后再看一会电视,到了时间会自己先睡;会主动帮忙洗碗……除了正常的零花钱之外,我们很少给她钱,因为从小她就没有乱吃零食的'习惯,她要买什么都会事先征得我们的同意。有时我们会有意无意地在孩子面前说大人在外面工作有多么辛苦,赚钱是多么不容易,这样孩子自然而然知道珍惜,懂得感恩了。此外,在打扫卫生时,可以叫她负责收拾自己的房间,大人则负责其他地方。一方面让她感受到了父母的辛苦,另一方面也培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就可以赢得孩子的敬重,从而更加珍惜为她所做的一切。
四、学会换位思考,不给孩子太大的压力
女儿读一年级时,年龄比一般人要小一些,刚开始什么都不懂,还不知道读书是怎么一回事。语文成绩总要比别人差一点,数学还曾经考过不及格。作为家长,当时我们很着急,但却没有责备她,也没有额外布置课外题来强迫她学习,更没有规定她考试非得考多高的分。而是从培养好的学习习惯入手,提醒她上课要认真听,不能受同学的干扰而影响听课,放学后首先要把作业独立完成,有问题先查字典,不要依赖父母的辅导,就这样一步一步,潜移默化,成绩逐渐在提高,从三年级到现在每年都是三好学生,数学还经常考满分。经常听人说小孩在周末要上辅导课,还要学习乐器或舞蹈,学了之后每天还要练习,这样孩子几乎就没有休息和放松的时间。在我看来,除非小孩自己非常乐意去学,如果强迫的话,那是不可取的。我们应该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潜力。孩子比较小,天性好玩,要保证孩子有充裕的时间去玩和放松,去做自己欢的事。我们曾经带过女儿去学二胡,后来发现她对此不感兴趣而是欢绘画,于是就放弃了二胡,她坚持学习绘画直到现在,并且乐此不彼。
五、与孩子进行沟通,注意恰当的奖惩
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从细微处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帮助孩子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并及时发现孩子的变化,表扬和鼓励进步,批评和纠正错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保证孩子健康成长。我们非常注重与孩子的交流,每天都与孩子聊一聊学校发生的事,从她的讲述中就能够发觉她的进步或问题,有进步及时表扬,有错误要严肃批评,但表扬与批评的尺度应该把握好,最好不要用物质和金钱,而以精神奖励为主。不光如此,更要全面了解与小孩经常在一起玩的伙伴,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发现交往密切的同学之中有行为习惯不好的,要教导她不能受别人坏习惯的影响,并且要注意与这种人保持距离。
以上是我们对子女的一些孩子的心得和子女的一些做法,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性格和特点,相信每个家庭也都有子女的成功经验和方法,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学习和借鉴其他家庭如何孩子的经验与方法,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能够使孩子健康茁壮的成长!
关于对孩子的心得篇2
儿子入初中已半年了,在这里我对他在这半年的学习情况做一个心得体会,也可以说是抛砖引玉,以争取和其他家长及时沟通,相互学习让我们的孩子在学业上,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我对孩子的方式和感受主要有以下三点:
1、道德方面。
首先让他学会做人,人的一生“德”非常重要,也就是人的品质与品德,我经常对他说:“我能给予你生命,但不能替你生活;我能给予你美好的东西,但不能给予你前程与事业。你要明白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的命运自己主宰,路需要你自己走,世上没有平坦的路可走,你一定会遇到坎坷崎岖,但要学会坚强,因为你逐渐长大,将要承担社会责任、家庭责任,现在你对家人、老师、同学,都必须有一颗感恩、宽容的心,要学会感恩,学会报答,做人要厚道,遇事要冷静,要学会包容,学会理解,不求人人为我,但求我为人人,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你如果没有好的品德,你今后的学历越高你危害社会就越深。”“德”是你今后人生的立足之本。
2、自身感受方面。
我的孩子性格是内向型的,以前整天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很少和同学、老师沟通,自从在班上当了中队长,通过和谐互助,他慢慢的就像变了一个人,在通过和老师、同学的接触工作中,充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现在性格开朗了,思想进步积极向上了,各方面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这次考试分数比上次考试又提高了一截,实践证明,一旦学生的心灵被激发,就能产生求知欲和学习动力,彻底改变了我以前认为“当班干部既得罪人又耽误学习”的错误观点,希望有类似学生的家长能够及早打开他的封闭圈,给他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早日和老师同学打成一片。
3、在日常学习中,我注重以下5个方面。
1、学习计划方面。要让孩子制定好整个学习计划(什么时间学什么)的计划表,要持之以恒。
2、预习方面。要让孩子进行课前预习,找出不明白的地方,并在预习笔记本上记下重点和难点,上课时重点解决这些重点和难点。
3、听课方面。家长要和孩子及时沟通,不要讨厌某老师,喜欢某老师,从而导致偏科,听课要紧跟老师的思路走,将自己预习记录本上所记的重点和难点听懂理解并记忆在脑子里。
4、错题方面。要孩子准备“错题记录本”,将做错的题写明错的原因,再将正确答案记录下来,并将举一反三的解题方法都记上,并归纳提醒。
5、亲情方面。我和他妈妈在20xx年单位破产下岗,直到20xx年我做了“劳克卫浴”品牌代理,在这期间,不管我在外有多苦多累,我都每晚陪同孩子做作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身教大于言传,让他时刻感受到父母每时每刻都在关心他,呵护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他,给他爱的动力,不要把孩子的成绩与别的孩子相比,应该分析一下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反思一下有没有家长自己的责任?耽误大家的时间了,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希望我们一起探讨,相互帮助,让我们共同努力吧。最后,祝愿我们的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学业更上一层楼,我们的老人福寿安康,我们的家长合家幸福、事业发达,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关于对孩子的心得篇3
我的孩子他很一般,他不够优秀,但我很满意,用我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就是“你比你爸、你妈小时候强多了”,所以我要说的肯定谈不上经验,但绝对是最真实的心得与体会,希望与大家交流共勉!
前不久孩子班上qq群里一位家长共享的《一位班主任老师给家长的一则短信》说得挺好,“每个孩子都是种子,只不过每个人的花期不同”!
相信孩子,但不仅仅是静等花开,孩子是种子,需要的是肥沃的土壤、需要的是灿烂的阳光、需要的是丰沛的雨露!这些都不是孩子能左右的,靠的是老师、靠的是家长、靠的是学校和社会!试想这颗种子被随意的抛洒在了荒凉的戈壁、高寒的雪山、干涸的沙漠,结果会怎么样?可想而知??
老师就是园丁,这颗种子能否生根发芽、能否茁壮的成长、能否灿烂的绽放,主要依靠的就是我们的老师,所以,从一开始就必须让孩子崇拜老师、喜欢老师、敬畏老师,这样一来,老师教导的每一句话,孩子都会记在心里,老师的布置的每一项作用孩子都会尽量执行,就是家长不管或没时间管,孩子即使不出类拔萃也差不到哪儿去!
有的人会说“说得轻巧、点根灯草”,其实我个人认为并不难,因为我们都有经验,孩子打进幼儿园开始,就只听老师的,老师说的啥都奉为“圣旨”,但很多家长开始不淡定了,如果观念和老师有冲突,就竭力诋毁老师,想树立自己的权威,经常当着孩子的面,质疑
学校的能力、质疑老师的水平、质疑某些具体做法??如果某些家长很不幸是这种人,就应该反省了,家长不把老师放在眼里,孩子在学校不听老师的话,也就不奇怪了,成绩差也就必然了,我不是说我自己做得有多好,但我很早就是这种观念,我也在潜意识的影响我的孩子,关于,人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也一样,但我始终坚持维护学校和老师在孩子心中的神圣地位!所以,我的孩子比较听话,我也比较省心!
家长是榜样,这个种子,他不仅仅是生长在学校的苗圃里,同时也成长在我们自己的庭院中,要不校长也不会每次开家长会都在大广播里大喊大叫“五加二等于零”,在社区,我们是一个普通的家庭、在单位,我们是一名普通的员工,在街上,我们只是一个路人甲,所以我们没有必要、也没有权利要求我们的孩子,在班上必须出类拔萃,次次必须名列前茅,但我们必须了解我们的孩子,了解他的学习状况,他只要尽力了就ok!
不管是在平时的作业中,还是在各次考试里,他错了的题,到底是没有掌握好,还是粗心没有注意到,我们家长必须搞清楚,没掌握好的地方,我们可以自己辅导,也可以给老师反馈,让他搞清楚了、弄明白了、下次就不会错了。粗心没注意到的,如果是习惯性的,家长就得费点心,让他养成检查的习惯,如果偶尔为之,大可不必在意,谁都会大意,我们自己可能更是如此。
记得上学期期末数学考试,就发现原来他对时间点和时间段就没搞清楚,结果没考好,孩子也很郁闷,我们并没批评他,也许是当时
没暴露,也许是当时自己太忙没发现,不清楚,我们一起把它搞清楚就可以了嘛!我们很多人都是一路考过来的,要想考试得高分,其实不难,多做几套题就能实现,但孩子这么小,搞题海战术也太残忍了,不是吗!
爱玩、偷懒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我平时基本不给孩子额外的作业,我的原则是:要想玩,没问题,保质保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切好商量,否则没门,这学期刚开始的某天,一群孩子等他玩,结果我家的孩子作业没写完,想匆匆的对付过去,质量可想而知,被我叫住了,找出一堆问题,不行,必须整改完了才能出去,他哭了,但也认识到了,比如日记,内容写啥我不干涉,有错别字、有拼音我也认可,但是必须通顺,也就是写完了,自己得读一遍,让人能听懂!
所以,作为一个普通的家长,对孩子的成绩我不是过分的追求,但对孩子的学习状况,我必须十分的了解,尽到自己的责任,自己不尽责,休怪孩子没尽力!
孩子是一个种子,其实我很不希望他束缚在苗圃里、圈闭在庭院中,我希望他在广袤的草原里、希望他在原始的深林中,健康的成长,自由的呼吸。
所以,只要他学习不拖后腿,作业能如期的完成,我向来是撒手让他去玩,不管是蛇板、轮滑、自行车,让他去疯,我能做的尽可能买稍微好一点的装备,让他更自如、更自信、更自由!
所以,只要有时间、只要有机会,我会带他去旅游、去见识外面的世界,去向往自由的空间,我们开车去过西藏、去过海南,也一同
骑自行车去过后山!
所以,经常对他说,你很厉害,比你爸你妈小时候强多了,学习的事情你自己做主,你是自由自在的鱼儿,你是任意飞翔的鸟儿,只要自己认真、只要自己仔细,没有搞不定的!说实话,孩子的学习我们真的没太多的操心,只是时近时远的看着,发现问题,偶尔引导!
社会是现实的,适应是必须的,火车站的学校是铁定的,我们都没有选择,我们也都选择了火车站,自由飞翔是方向,给孩子一对坚硬的翅膀,感谢我的孩子、感谢孩子的老师、也感谢培养老师的学校!
20xx年3月22日晚
关于对孩子的心得篇4
人的一生中要接受三方面,即家庭,学校和社会。家庭作为人生接受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年轻一代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不可替代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的裂变效应和市场经济的竞争,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我们的家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绝大多数的家长由于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工作与没有直接的联系,对子女的多是凭感情、凭经验,在子女问题上方法不当,子女普遍存在娇气、霸气、遇事缺少主见、意志力薄弱等现象,这种状况怎么解决呢?笔者认为要让子女健康快乐地成长,应采取以下方法:
一、消除家长对子女造成的恐惧
初中阶段是孩子们“翻坎”的阶段,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有所下降,家长心情比较着急、浮躁。孩子与家长之间出现了对立的情绪,这时的家长应先冷静下来,学会耐心等待子女的成长。有专家说道:“孩子避免失败的愿望比争取成功的愿望更强烈。为了防止最小的可能的失败,宁愿降低努力的水平。”这就是家长造成的恐惧使孩子失去主动进取的重要原因之一。希望家长不要一看到成绩考差了,就来一顿“审讯”,甚至痛笞,以免孩子失去信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学习从过程去要求,这样比从结果去要求更科学,效果更理想。
二、为子女建立自信心
发明家爱迪生,幼年求知欲很强,喜欢追根寻源。他向老师提出“2+2为什么等于4”的问题,因此闯下大祸。刚进校3个月的他,被勒令退学。他的母亲十分悲愤,下决心亲自儿子成长,为儿子建立自信心,给他讲文学、物理和化学,培养他爱学习,爱科学的习惯。爱迪生的求知欲因此进一步被激发起来。“天才”的萌芽在不知不觉中成长,最终成为举世闻明的发明家。可见成功源于自信,自信心的树立,来自于周围的人们的常识。做父亲的都不赏识自己的孩子,孩子的自信从何而来?爱迪生的母亲不赏识自己的儿子,就没有今天的发明家爱迪生,对目前发展比较差的孩子,家长要用放大镜找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子女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当子女需要帮助时,家长的帮助要掌握一个度,绝不可越佾越疱,要留有余地。如:孩子问某字怎么写,有的家长会随口报出来,这样做最省力,但十分要不得。碰到孩子问某字怎么写,倒不如鼓励孩子“你不是会吗?先查查看,再来告诉爸爸(妈妈)。”(这样的引导,孩子会欣然去)。这样不仅省却了家长的许多时间,更重要的培养了孩子的自已动手攫取知识的。而这种能力在人的一生中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让孩子们跳一跳,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孩子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建立起自信心。
三、与子女一起成长,做子女的知心朋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所要学习的更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作为家长,应随时体现出求知上进的精神,给子女作出榜样。“爸爸妈妈同样在学习,在进步啊!”使子女明白学习新知,不断进步是伴随人终生的。其次要经与子女沟通,努力缩短与子女心灵的距离,原意听子女淡知心话,真实地了解自己的子女,子女健康成长。
在子女时切忌使用“没出息”、“傻瓜”等侮辱性语言,更不要以讥讽语气,来冷嘲热讽子女,冷漠子女,这样会抹杀子女的自信心,给子女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阻碍子女的成长和进步。
“让子女有出息”是家长永恒的需求,子女的方法多种多样,子女的个体情况,家庭环境,家长素质等都是重要的因素,家庭要有效地配合学校,达到共同好学生的目的,让孩子快乐健康成长。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爱的因素非常重要。但是,当爱失去理智或失去限度时,对孩子的爱就成为极端的爱,这往往会导致孩子身心发展出现障碍,心灵发生扭曲,对孩子将来的人生发展有着不良影响。 对孩子的爱的极端表现有:
1、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是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孩子对爱的需要不仅是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生活中,有的家长只注意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籍或买了电脑,却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去读书或正确地使用电脑,也不明白对孩子的精神鼓励、赞扬、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爱,然而,这种精神上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
2、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他们的自立精神与自信心。这种爱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对孩子将来独立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3、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常常批评,甚至体罚孩子。有的家长的确非常爱孩子,但是,在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象不一样时,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这种爱给孩子带来的不是欢乐,而是痛苦。这种望子成龙的爱往往会形成相反的情绪或情感――恨,对家长、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的恨。家长应该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培养其自信心,而不是发现问题就批评、指责或惩罚,才有可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
关于对孩子的心得篇5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父亲母亲?不单单是物质方面就能够了,宝宝方面是做一名合格爸妈的重要面,“棍棒底下出孝子”已经是上世纪的事情,现如今如何科学的育儿才是让宝宝赢在起跑线上的关键。下方两个例子讲的是幼儿园家长育儿心得,各位不妨参考下:
举例一:宝宝无理取闹时,不可心软改变立场。
宝宝要什么东西时,如果是又哭又闹的话,不管这件东西是不是他很想需要的,这时候不能给他,给他的话是鼓励他,到后边哭闹成了一种武器。还比较小的时候带着宝宝到超市,看到卖糖果的摊子,赖在那里不肯走的,母亲坚持不买,把在那里哭闹的宝宝拎了出超市,后边还有一次,是抓到一粒糖果要往嘴巴塞,母亲反对,说没买单不能这样貌,再到之后就不这样了,只是跟母亲商量,买一些好不好,这个时候,买了会很高兴,不买也没很大情绪了。
举例二:以平常心对待宝宝的举动,反应不好过于激烈,给予适当的鼓励和引导。
如果宝宝此刻吃饭的.时候总是要喝水,好象是条件反射似的,之前吃饭过程中喝水,母亲是反应比较大些,不让他喝,结果你越是制止他啊,他越要这样干,到之后母亲装作没看见,他还会在喝完之后,跟我说,母亲,你看我喝水了,目的是引起家长的注意。
如果你家的宝宝爱模仿母亲在家里干活,母亲一般都会制止宝宝动作,其实起不到什么效果,反而拿着工具在客厅里头挥来挥去。如果你家的宝宝以后再抄起家伙时,母亲开始肯定了他,哎呀,你真棒啊,能帮母亲干活了,宝宝听了这话,那真是太高兴了,还真象模象样的弄上一圈,然后把工具再放回原处。
举例三:如何处理好宝宝的情绪问题。
有些宝宝只要母亲或者父亲在家,就跟母亲(父亲)又疯又闹的,十分的亢奋,中午连午觉也不睡了,人家说这是宝宝表达爱的一种方式,不知道是不是宝宝在幼儿园太压抑了(母亲的猜想),关于这一点,母亲还真有点不知所措,有时候疯得太厉害了,母亲父亲就会制止,其实好象没什么效果哟,要试图引导宝宝,表达爱的方式不只停留在这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