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观后心得体会5篇

时间:2023-02-14 作者:Kris

写心得体会是可以帮助我们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的,心得体会是指把实践中的体验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表达,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榜样》观后心得体会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榜样》观后心得体会5篇

《榜样》观后心得体会篇1

第一,从他们身上,感悟到信仰的力量。

信仰,是人对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选择和追求。过去的士大夫以贫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为人生信仰。于是,就有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

我们党为什么能够取得开天辟地的辉煌成就?我们党在长达60多年的执政中,为什么能够始终保持蓬勃的生机和旺盛的活力?答案显而易见——因为中国共产党是由具有坚定信仰的人组成的。回顾党的光荣历史,在千千万万个共产党员中,具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的人比比皆是。如革命先驱蔡和森、何叔衡、恽代英、彭湃等等,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执着于信仰,不怕困难,勇于牺牲;再如一代楷模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等等,他们同样忠诚于信仰,不畏险阻,敢于拼搏,乐于奉献。同样,在《榜样》节目中,罗官章、支月英、李万君、苗振水、吴孟超、李贝、王恩东等这些普通的党员,以他们平凡的事迹,再次为我们诠释了信仰的伟大力量。是啊,新中国正是在这样一代又一代、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共产党员引领和奋斗下,才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创造出美好、灿烂的今天!民之难即党之忧,党之忧即我之责。共产党员的信仰是马克思主义,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执政为民,立党为公。这种信仰,既是对共产主义事业的无限忠诚,还包含对生命、对责任的一种敬畏,一种如履薄冰的责任心态。我想,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永远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时时刻刻牢记自己的入党誓言,做一名仰不愧党,俯不愧民,内不愧心的共产党员。

当前,社会上有一些人总是在抱怨,觉得每天忙忙碌碌却不知道为了什么,感到物质丰富了但却找不到精神寄托。于是,这些人就认为:现在的这个时代是一个缺少信仰的时代。但现实真是这样吗?绝对不是!我们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信仰,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她一直都具有伟大的力量!

第二,从他们身上,感悟榜样的力量。

榜样是一面旗帜,能够指引人们前进的方向;榜样是一支号角,能够激励人们不断追求;榜样是一面镜子,能够映照出差距和不足。鞠躬尽瘁的罗官章、执着奉献的支月英、坚守信念的李万君、奋发作为的苗振水、救死扶伤的吴孟超、敢于担当的李贝、开拓创新的王恩东等,是那么的淳朴、真实、可亲、可敬、可爱,他们无疑都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和追赶的目标。

罗官章、支月英等人的平凡事迹,让我感动。他们质朴的叙述,让我深受鼓舞和激励。他们都是真实的人物,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不是高山不可仰止的神话,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值得让我们为之醒悟和反思。和他们相比,我们做的够吗?不!我们做的远远不够。诚然,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在市场经济转型发展的瓶颈阶段,我们中的许多党员干部都不自觉地陷入了迷茫,有的甚至逐渐颓废。与革命先辈们相比,我们淡漠了当初的忠诚和无畏;与电视中的榜样们相比,我们缺少了几分执着和坚定。

《榜样》观后心得体会篇2

当人们送走2019后,满怀期待的迎接2020时,却未曾想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已经悄然在武汉打响,在伴随着人们奔走的同时传播开来,当面对着来势汹汹的病毒时,中华民族再一次展现出了我们团结的力量。

疫情是战斗,通知是号角,时间就是生命。号称“基建狂魔”中国,在火神山,雷神山武汉政府按照小汤山标准,仅仅用了一周时间建起了约6万平方米的急救医院,体现了我们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性质,更体现了华夏民族超常凝聚力。全国各地的医院纷纷派出驰援湖北小组,奔赴雷神山医院他们以血肉之躯,筑成一个保卫武汉的长城堡垒。

布衣商客皆争先解囊,能者皆竭力抗之。

在新冠状肺炎疫情爆发后,医护人员冲在第一线,各行各界的人士也纷纷参与到疫情的战斗当中,国内阿里巴巴捐赠10亿物资,联想捐赠大量电脑以及it设备等,还有明星们纷纷捐款到一线,菜农们将几十多吨的蔬菜瓜果送到湖北。在国外我们的邻居日本也是在支援口罩,防护服等物资,更在物资箱上写了“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等诗句;海外侨胞们更是纷纷将一箱又一箱的急缺物资送回了国内。充足的物资为战斗提供了支撑。让一线的医护人员没有后顾之忧。

他们用实际行动塑造着一个个“能上岗”“待得住”“有作为”的青年大学生形象,用身上的党员徽章展示着他们的“赶考”之行,展现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榜样》观后心得体会篇3

高扬榜样精神旗帜,自觉争做时代榜样。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典型本身就是一种政治力量。回望历史,抓典型教育是我们党开展党员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是我们党凝聚人心的重要法宝。新时代是一个榜样辈出的时代,更是一个需要更多榜样的时代。从20xx年10月《榜样》播出到今年的《榜样4》,一个个榜样人物从幕后走到台前,述说着平凡而伟大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不知深深感染了多少党员干群、聚集了多少由心钦佩,因为这些榜样人物承载着新时代的主流精神和价值取向。张富清等既是感动时代的榜样人物,又是传递社会正能量的排头兵,他们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人,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新时代新的长征路需要榜样的接续、传承和弘扬。

时代大潮奔涌向前,新征程尤需新榜样。《榜样4》中张富清等榜样人物,他们身上无不真实地标注着我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艰辛与荣耀,他们才是我们新时代党员干群最该追随的明星巨星大腕儿。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理应自觉用榜样的力量温暖、鼓舞、启迪自己和身边人,奋力将榜样的力量融入新时代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之中、融入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奋斗之中,团结带领和充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切实做到神州大地处处都有榜样,时时都有榜样引领的新气象新作为。

《榜样》观后心得体会篇4

3月22日,观看《榜样5》专题节目后,那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个个鲜活的形象,震撼着我们的心灵,澎湃的心潮怎么也不能平静。他们,用一颗赤诚之心,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誓言,用青春与热血,乃至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平凡而伟大的颂歌,描绘出一幅幅新时代波澜壮阔的画卷。榜样的事迹是初心谱写的诗句,内涵隽永,感人肺腑,正如战疫先锋——与死神抢人的硬汉张西京,亦如正如抗疫一线中摆渡人汪勇。还有达娃仓决、张宏……榜样们正如天上的北斗,指引我们信念的方向,时刻为我们的人生与信仰导航。作为新时期的党员干部,当细细品鉴榜样们用初心所造的诗与酒,追随榜样们用信念凝聚的北斗,通过孜孜不倦的学习和效仿,让我们每一个人也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历程中迸发出璀璨的光芒。

南山老翠几千尺,北斗寒芒第一星。我们要把榜样的容量转化为思想的当量。通过观看《榜样5》,我深深地被触动了。专题片里的榜样是看得见的伟大品格,诠释着共产党人孜孜不倦的精神追求,他们信仰坚定,有的深藏功名,有的心系人民群众,有的勇于担当,释放出了强大的正能量,成为我们时代的精神标杆和旗帜。以榜样为标杆,让我们知自身的差距与不足。以榜样为旗帜,指引我们方向,引导我们不断向好的方向前行和发展。榜样身上散发出的鲜红底色、担当精神、为民情怀,成为了我们不折不扣的北斗导航,不仅充实着我们的思想当量,更为党员干部提供着精神导航。

《榜样》观后心得体会篇5

?榜样4》中,有这样一群人让我目不转睛,吸引着我追随他们的脚步,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工作生活的艰辛。这样的榜样群体,我尊称他们是基层扶贫奋斗者。他们究竟离我们有多近?今天,我想讲讲榜样的故事。

我们提出在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其中三大攻坚战的脱贫攻坚战就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之一。20xx年至20xx年,每年有1200多万人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1.7%。在20xx年12月召开的全国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我们亮出了新的成绩单,这一年全国1000多万人脱贫,280个贫困县摘帽。数字反映的是中国美好的脱贫现状,背后是无数脱贫工作者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付出。在20xx年10月17日第六个全国扶贫日,央视微博中宣传的不是令人骄傲的扶贫成绩,而是一个个基层工作者。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黄文秀,这个年仅30岁的女子,将青春与生命奉献给了脱贫事业。语言不通就自己去学,不了解村中情况就去实地调查,掌握不了亲民的方法就去找老一辈工作者请教,亲手绘制村民分布地图,因地制宜带领百坭村脱贫,这个带着名校光环的定向选调生,将她不懈奋斗的身影定格在了20xx年6月17日,一条心系百姓安危的路上。而她,不是一个人在奋斗。去世前一天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尔古日体;不顾先天性心脏病,坚持扶贫一线直至左手失去知觉的青方华;被称为永不停歇的工作机器的廖俊波;为藏区脱贫留下希望的芳华的张小娟,还有张秀代、周炳耀、郭彩廷、王秋婷、张文举、王文贵......这些熟悉的名字根本不能一一列举,这样的脱贫榜样太多了,即使他们没有全部出现在《榜样》系列的名单中。锦绣山河收拾好,众手绘就千秋业。他们告别了城市的喧嚣与繁华,以钉钉子的精神扎根泥土,为扶贫奉献出了最美的年华。他们奋斗的力量没有止步,荡起的涟漪还在带动着乡村的发展,道路畅通了,特色产业发展了,乡亲们的日子是越过越红火,而他们却再也不能看到这样的场景,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那一刻,当危机袭来,心中放下的是小的自我,放不下的依旧是大的百姓。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除了逝去他们,还有留下的他们在脱贫扶贫一线奋斗着。扶贫硬汉隋耀达,吃亏书记李连成,还有很多还在田间地头奔波的第一书记,他们赴一线、扎基层、谋规划、动真情、讲策略、助发展、攻脱贫、绘蓝图、振乡村。纵使所面对的情况很艰难,当问题的狂风骤雨裹挟着舆论和村民的质疑袭来,他们没有退缩,放下了小家轻装上阵,一声谁怕道出的是坚定的信念和不变的决心。

料峭春风中、冰天雪地时,艰苦的环境,超负荷的工作,千言万语道不尽。这些奋斗在脱贫一线的人们,脚下的泥土,被他们的汗水滴灌着,人民的生活,由他们的智慧来创造,他们像花一样扎根在中国大地。他们究竟离我们有多近?他们也是儿子、女儿,也是同事、好友,也是守着初心和使命的共产党员。我从他们身上感悟到了泥土精神,那种无私的、朴实的,在关键之处默默奉献的精神。也感悟到当代的长征精神,那种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