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时,可以结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写好每一篇心得,能够帮助我们在不断实践中找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粮食的心得体会6篇,感谢您的参阅。
粮食的心得体会篇1
各位朋友们:
同学们,每年的十月十六日是“世界粮食日”,我们国家将“世界粮食日”所在的一周定为“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宣传周”,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它是根据我们国家的国情确定的。
我国有十四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就是世界平均每四个人当中旧有一个中国人。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人口多耕地少,吃饭就成为我国的第一大问题。也许有的同学肯定会说:这怎么可能呢?我们这里一日三餐讲究搭配,讲究营养价值,鸡鸭鱼肉已是平常人家的家常菜。但是只要你们去查一查资料,多看一些新闻媒介,你们就会知道,在我国的边远地区,由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等原因,还有许多人在饿肚子,还有许多像你们一样大的孩子连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何谈读书上学呢?有人打过这样一个比方:十四亿人的嘴加在一起比世界上最大的.广场天安门广场还要大。
也许有同学认为,节约几粒米没有多大用场,让我们一起来算笔帐:如果一个人一天节约一粒米,全国14亿人可节约2186万斤,这么多米可以救济4000多灾民吃20xx年,可以给1000多名学生吃60年,所以节约粮食有特别重大的意义。
但是,在我们的同学中,却普遍存在着浪费粮食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每天早上在咱们校门口的垃圾箱内,有许多同学把吃剩的馒头、油条、面包丢在里面;在学校吃饭的同学,也经常把大碗大碗的饭、菜倒在泔水桶内,这实在令人心痛。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每年浪粉的粮食,足够5000万人吃一年,多么惊人的浪费啊!
我想: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会背古诗《锄禾》吧。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可以从这首古诗中可以看出粮食的珍贵。据统计,一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20多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的心血和汗水。
目前,我国人均占有粮食还不足400公斤,刚才我说了还有少数盆困地区还有很多人吃不饱肚子,而且我国耕地面积仍在逐渐减少,人口都在不断增加,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中国还是一个缺粮的国家,粮食是不能浪费的。
同学们,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新一代,要继承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在“节粮宣传周”里,在以后的每一天,要开展爱粮惜粮,节约粮食的宣传活动,要求人人从自己做起,个个养成爱粮节粮的好习惯。
倡议人:
日期:xx年xx月xx日
粮食的心得体会篇2
粮食会计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粮食会计,我在过去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些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对粮食会计的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粮食会计的工作不仅仅是记录收入和支出,还包括了诸多其他的方面,例如库存管理、成本核算、财务分析等等。我意识到,这些方面的任何一个出现问题,都可能对企业的经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我始终坚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不断地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以确保每一项工作都能高质量地完成。
其次,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粮食会计工作中琐碎但又重要的细节处理。例如,每个季度的成本核算,需要精确到每一粒粮食的成本;每月的财务报表,需要清晰地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状况。这些细节的处理,虽然耗费了我不少时间和精力,但它们对于企业的决策和规划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最后,我收获了宝贵的经验教训。例如,我学会了如何更有效地管理库存,如何优化财务流程,如何与各个部门更好地协作等等。这些经验教训,不仅对我个人的职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我未来的生活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作为一名粮食会计,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处理日常工作,还学会了如何从工作中学习和成长。我相信,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继续积累经验,提升技能,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粮食的心得体会篇3
节约是一种美德,生活节俭是一个人良好的个人修养的体现。所谓节俭,就是花钱有节制,不铺张浪费。这个概念人人皆知,但在现实生活中不能注意节俭的人不占少数,故而有必要谈谈节俭。我觉得,我们应该注意节俭。
从学习中到生活中,我们都离不开纸,而造纸的原材料主要是树皮等植物的纤维,但由于人们的盲目砍伐,现在树木也越来越少了。要知道,树,对人类、对整个生态系统,起着多大的作用,树是地球之肺,每年得生产多少的氧气,供我们呼吸、使用,所以我们要节约用纸。
现在浪费比较严重的就是体现在粮食上,尤其在学生中。在学校里,每日三餐后,饭菜如山一样堆积着,这壮观的“景色”,就是学生的所为。主食吃的不多,大多数吃那么两三口就倒掉不吃,然后去商店买零食吃,你想想这个行为有多么的无耻!要知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们盘中的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栽种出来的。再者说,米饭中,有多少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这么说,我们应该浪费粮食吗?
除了物质上的浪费,还有时间上的'浪费。这也体现在学生中,每到下课时间,同学们就开始陆续的上厕所。其实根本就没有尿意,还要去一趟厕所。自己去就算了,还要硬拉着别人一起去,这样就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还浪费了别人的时间,害人害己呀!如果把这些时间用在学习上,那该有多大的好处。
相信大家看完这些,一定会意识到节约的重要性。所以大家请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那么,就从节约做起吧。
粮食的心得体会篇4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我们每一位同学都应该知道,这首诗是让我们要“节约粮食”,不可浪费粮食,但有多少人节约粮食了呢?
我们知道,这些粮食是每一位农民伯伯辛苦种出来的,是每一位农民伯伯头上顶着太阳种出来的,我们何必要浪费粮食呢?
有一些人认为“打包”费事丢人,还有一些人可以将剩米剩菜都丢掉。这些饭菜,如果我们吃不了,完全可以打包回家的,但有些人认为浪费这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米,是农民伯伯们用汗水辛辛苦苦浇灌出来的啊!如此浪费粮食,就不怕农民伯伯伤心吗?俗话说:“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当我们随手仍掉粮食时,还有多少人在为一顿饭而发愁啊!
让我们记住“节约粮食”这四个字,从自己做起,为了别人,也为了自己,让节约粮食在我们心中永存!
粮食的心得体会篇5
节约粮食也是一种美德,尤其是我们学生最需要去培养的。这一次就我学校要求学生节约粮食来谈谈我的体会。
这次学校没有要求我们节约粮食之前,我看到的是到处浪费的行为,尤其是食堂吃饭浪费的最多。都说粮食得之不易,从种子到发芽到长大到成熟,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虽然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但是在生活中真正去做到珍惜的却很少。如果不是这次学校对我要节约粮食的`要求,大概还会继续浪费很多的粮食。以往在食堂吃饭的同学,都是大得多吃得少,一般都是会倒掉的,很少有人去真正的`做到光盘,就连我自己也是这样的,所以说说的简单,做起来难得多。
这次学校在食堂内贴了很多的关于节约粮食的标语,食堂阿姨也是被叮嘱了的。在通知我们要节约后,我们在食堂打饭,阿姨都会跟我们说吃多少,就打多少的饭菜,不够再去向她添加。实际上这措施是不好实施的,学生会觉得自己权益被侵犯了,会觉得学校是故意不让他们吃饭似的。因此我在观察了一段时间后,包括自己也按照学校要求去做的时候,是有些不习惯的。但是于我来说,其实还算好的额,毕竟我本身吃的也不多,少给我大一点,刚刚好,只是有一点不太习惯这样而已。
在采取了这样的措施一段时间后,我发现除了前期大家很难适应后,后面同学们也都努力去适应了,开始知道要去节约粮食,也懂得节约的好处了。毕竟当他们没有吃饱的时候,阿姨是会再给他们添饭的,完全不会影响他们的温饱。只是大家原来都习惯了浪费,还没有把节约意识建立起来,因而没有办法短期内得到适应。但是看着越来越多的人在努力应学校这个要求去做,浪费的现象还是得到了缓解的,没有像以前那样严重。虽然还是会有,但是不可避免,毕竟实施的时间不长,那些为了告诫对大家不要浪费粮食的标语还没能深入人心,大家自然这种意识也就不强,还有待提升。不过我相信随着时间的加长,大家一定会培养起这个习惯和意识,一定会配合学校做好节约粮食的行动,也一定可以真正的做到节约。通过这样大的一个措施,也让我明白节约粮食是我们大家必须要去做到的,因为这样生活才会越来越好。
粮食的心得体会篇6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道理,可以说人人都懂,但难就难在有的人有认识高度,没有行动力度。因此,要在怎样把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转化为具体行动上下功夫。 笔者在某部发现,节水、节电、节约粮食的良好习惯已经养成,官兵们用水后及时关闭水龙头,发现损坏及时报修,严防跑、冒、滴、漏现象发生;节约用电,人走灯灭,离室关电,过去的“白昼灯”“长明灯”不复存在;在餐厅张贴“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等标语,官兵们坚持“吃多少、打多少”,自觉参与“光盘”行动。特别是有一位同志在大家出操、点名、熄灯后,主动去关闭走廊灯、厕所灯,拧紧水房没拧紧的水龙头,而且一做就是近10年,这种做法值得官兵学习。 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道理,可以说人人都懂,但难就难在有的人有认识高度,没有行动力度。为此,该部采取搞好针对性教育、建立相关制度、严格实行奖惩等措施,使浪费现象得到有效纠治。这使笔者认识到,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是一个浅显的道理,关键是怎么把认识转化为官兵的具体行动。 以杜绝“舌尖上的浪费”为例,在官兵取餐时,不仅要有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提示标语,还可以让工作人员在旁边及时提醒,这样就更有把握防患于未然。 技术手段也可以帮助我们从源头上遏止浪费,如把水龙头换成感应式的,使忘关水龙头的常见问题得到解决;将楼梯灯、走廊灯换成声控灯、感应灯,使“人走不关灯”“白天亮大灯”成为过去。 此外,树立鲜明导向也十分重要。笔者曾在某单位餐厅看到,一名不落实“光盘”行动的同志,受到了批评,在大家面前红脸出汗。这个做法效果很好,不仅这名同志以后就餐时不再浪费,而且其他人也从中接受了教训,餐厅浪费现象得到很大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