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是我们对生活体验的总结,认真书写才能更好地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心得是我们在成长中获得的智慧与对自我的重新认识,网客范文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家乡变化心得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家乡变化心得篇1
啊!终于放假了,我可以尽情地玩了!我兴冲冲地跑回家里,准备告诉爹妈我得奖的喜事。可一下推开房门,我愣住了,只见我家客厅沙发上坐着一个人,他长的很高大,头发虽然有白,但脸上却容光焕发,整个人看起来十分精神。我满脑子疑惑:这是谁呀?我好象在哪里见过他,却一时怎么也想不起来。
爸爸见我一脸的迷茫的样子,就指着那个人对我说:“怎么?连你大伯也不认识了?”我仔细一瞅,还真是大伯。大伯见了,拉我坐下:“阳阳,怎么认不出我啦?是啊,这也不能怪你,几年没见面,咱家乡变化可大了,大伯同乡亲们一起植树养牛,都发财了。”大伯一脸喜气地对我说。
看大伯那个高兴劲儿,我却一脸不相信,离开我的家乡,跟着来城里打工的爹妈到城里读书才短短几年,怎么会变化这么大。大伯又开口了:“这几年农村政策好,老百姓家家养牛养羊,种植核桃树、苹果树,还在季节到山上采药材等,家家都变化不小,村里的小茅屋变成了二层小楼,牛拉车变成了小轿车、摩托车。犁地不用牛了,改用小型犁地机了~~~”大伯一开口,就像天河决了堤似的。大伯见我还不相信,又说:“不信,放假了你可以回去看看嘛!”经大伯这么一鼓吹,我还真有点想回去呢。
第二天,我们一家人坐长途班车,又换公交车回到了久别的`家乡。进村之后,我立刻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只见原先进村的小土路,变成了光滑的水泥路,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两脚泥,现在什么也不怕了,再往前走,原先的小草房真的被一座座两层小楼房替代了。村里还盖起了养鸡场、养牛场、养猪场~~~走过去时大伯家里,只见电冰箱、电视机、沙发、电话机~~~一应俱全,房子又大又干净又漂亮。
吃过午饭,我又和大伯来到了村头,一眼望去,只见大片的麦苗绿油油的,村头的养猪场里,一位年轻的阿姨正为圈内的大肥猪喂食呢。正看得出神,村头的公路上,突然传来上阵三轮车发动机的声音,等到走到眼前一瞧,原来是村里小超市的叔叔进货回来了。
下午2点多,曾在村里幼儿时的小朋友们找到了我,要我和他们去看一看他们的新学校,边走边说笑,我们来到了距离我村不到二里的学校,走进校园,只见学校里的教室宽敞明亮,什么电教室、活动室、微机室~~~十分齐全,大大的操场上,还有一副崭新的篮球架呢。
看到家乡的变化,不由我发出感叹:“变了,变了,家乡真的变了,这多亏党的富民好政策,多亏乡亲们的辛勤劳动。”我愿我的家乡明天变的更加美好
家乡变化心得篇2
我的家乡在雪堰镇,那是一个美丽的农村小镇,在那里小溪纵横清澈,农田里有着许多种花朵——红的、蓝的、黄的······油菜花、桃花、梨花······人们看了各个都心旷神怡,各个都陶醉在这茫茫的花海之中。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有名的太湖湾度假区和嬉戏谷都坐落在我们雪堰镇。那为什么一个农村小镇会如此美丽?科技会如此发达呢?这都要感谢党的改革开放!在比比以前,这变化可真大啊!
现在农村的农民家家户户住的都是楼房或别墅,房屋的结构也很坚固。在看看之前,这差别可真大呀——之前的农民们住的都是泥砖瓦房。我见过这样的房子:房子四周的墙都是用泥砖砌成的,大梁是用很粗的树木做的,屋顶上的瓦片也很容易破碎,一旦遇上狂风暴雨,屋顶就会漏雨,遇上地震瓦房随时都可能会被震跨,给当时的.农民带来了不少麻烦!不仅仅是房子,以前的道路也有许多问题——我上幼儿园之前一直都生活在农村,那时候的道路很窄,最多最多也只能容下一辆小轿车通行,而且路还凹凸不平!每当下雨过后,道路上的凹坑就会被雨水填满,行人的裤子很容易就会被溅湿。就算不下雨,白天路上也会尘土飞扬,司机看不清前面的道路状况,就很容易发生车祸!而现在的道路都是十分平整的沥青路,在路口还安装了红绿灯,保证了交通的安全。马路两侧栽有许多花草树木,每天都会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使我们天天健康、快乐!
1986年7月1日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这为义务教育立法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这个政策让无数农村家庭看到了希望,使无数孩子实现了上学的心愿。我相信在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党和国家一定还会推出更多让人民满意、温暖、幸福的好政策!
家乡变化心得篇3
我的家乡——遂宁,近年来有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不信的话,就来看看吧!遂宁最为壮观的景区“犀牛堤”位于涪江边上,听妈妈说,20年前那里可跟现在大有不同,以前,江边的路既狭窄又坑洼不平,非常难走,而且路边的植物大多是那些碧绿的万年青和挺拔的大树,就连休息用的亭子也很少,更不要说看到高楼大厦了,那时的遂宁到处都是一座座陈旧的瓦房。
现在可不一样了,随着经济的发展,整个城市有了巨大的变化,宽阔的街道两边林立着高楼大厦,昔日破旧不堪的犀牛广场早已改造成人们休闲娱乐的文化广场,涪江的水倒映着美丽的犀牛河畔,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瞧,现在的犀牛堤,宽敞的堤坝两旁栽满了柳树,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对着镜子梳理自己长长的头发。广场上,一棵棵高大的树木长满了茂密的枝叶,树上的叶娃娃好象在说悄悄话,娇艳的花儿也开放了,在微风的吹拂下发出淡淡的'芳香。晚上的犀牛堤更加美丽,路边那些造型新颖的浪花灯发出耀眼的光芒,把美丽的河堤装扮得灯火辉煌,这时,喷泉也喷涌而出,喷泉下五彩缤纷的灯光照耀着喷泉,像一个变幻莫测的五彩世界,人们在广场上悠闲的散步,纳凉……
还忘了告诉你,新修的涪江三桥气势恢宏,全长3000米,横跨于涪江上,夜晚,桥上灯光齐明,把整座桥装扮得流光溢彩,熠熠生辉。就像腾空而出的蛟龙横卧在碧波上,连接城区和河东新区……
我家乡的变化真大,它是一颗川中璀璨的明珠。 简评:能通过对比的方式热情讴歌了家乡的变化,描写生动贴切。
家乡变化心得篇4
记忆中,家乡的面貌总是那样:矮矮的平楼,低低的瓦房,一条弯弯曲曲的小道一直向远方延伸……每逢阴雨天,雨水就会从老家的屋顶渗进来,滴到屋子里,小时候的我拿着盆子,守在屋里把接雨水当作一种乐趣。而村中的小道一经雨水的冲刷,便会变得坑坑洼洼,泥泞不堪。人们走路时不得不小心翼翼,但往往还是会捡个“大元宝”。
但这一次回老家,所看到的景象却让我大吃一惊。记忆里的黄土小道不见了,取而代之是宽敞的柏油马路。路两旁是一排郁郁葱葱的.的水杉,好像一队整装待发的卫兵。车子一驶进村子,我还以为来错了地方,四处都是各式各样的小洋楼,哪里还有过去的影子。
到了奶奶家,熟悉的鸡叫声不见了,原先的草棚子成了停车处。我疑惑地问奶奶:“奶奶,那鸡呢?上哪儿去了?”奶奶冲我神秘地笑了笑,领着我来到一座红瓦的小房子,奶奶掏出钥匙,打开了门:“去看看吧。”我刚踏进房子,一阵阵久违了的声音又传入了我的双耳,“咯咯哒,咯咯哒……”“喔喔喔……”各种叫声交织在一起,仿佛是一组交响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鸡们正美滋美味地过着悠闲的日子,看起来还挺享受的呢。
奶奶家的屋子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三层的小洋楼,好不漂亮。屋子里,电视机、电扇、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等,应有尽有。
我看得眼花缭乱,头晕晕的,不禁发出感叹:“变化真大啊!”奶奶愉快地应道:“是啊,要是在以前啊,我做梦都想不到还会过上这样的日子。现在,党的政策好,农村经济发展快,简直是日新月异啊!”
家乡变化心得篇5
虽然回家的次数不多,但是每次回家我都会有不一样的体验。总的来说是,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家乡一点一点的在变化着。记得家乡以前的黄泥路已经渐渐的退去,一条条新建的水泥路已经通到了家门口,路上也添加了照明灯,晚上出门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黑漆漆的一片了。
童年的时候,在家乡玩的最多的是泥巴和各种昆虫了;穿的衣服大多是亲戚邻居给的,衣服上还有些小破洞。现在,连小学生都知道手机上网,聊qq,打手机游戏;穿的也是爸爸妈妈新买的衣服,新颖,漂亮。
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就算富裕人家”。现在,吃的每餐至少都有肉类了。而且也经常有“加菜”的节日可以过。
在以前,家里有辆单车都是很不错的'了。然而现在,在路上看见的不仅是自行车了、更加多的是电动车和摩托车。现在,家乡住瓦房的也少了,住的基本都是楼房。几年前人们很少装修,但现在基本都装修的很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家用电器也越来越多了,比如: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小助手。
村里的小学已经装修一番,并且规模也比以前大了许多;学校里面新增了篮球场、塑胶跑道、还有学生饭堂。课室的桌椅不再向以前的了,黑板不再是以前的木板了。总的来说,很贴近现代化教育了。
现在家乡卫生条件改善,卫生所增多,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医疗设施也相对齐全。
从泥路,到水泥路;从瓦房,到楼房;从生活困苦,到逐渐改善,再到如今的经济宽裕。看着家乡的改变我感到很高兴,我也确实感受到了我家的幸福生活在蒸蒸日上的发展着,我感到很欣慰。
家乡变化心得篇6
天峨县城是我的家乡,她好像一只美丽的天鹅横空出世在河池市的西北部,这几年,她日新月异的变化着。
过去的县城,街不宽,楼不高,灯不明,路不平,没有一座像样的公园,也没有一个像样的广场,更没有一所上规模的中学和一家上规模的超市。
近几年来,距县城15公里的红水河地段建起了举世闻名的龙滩水电站,它为天峨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县城里,一条条宽阔平坦的道路悄然建起,一棵棵桂花树、芒果树挺立在街道两旁,一间间矮小的瓦房危房改造成了亮丽的楼房,一座座风格各异的高楼在商业街、住宅小区和开发区拔地而起。各种主题公园和广场真是令人耳目一新,留连忘返。看,外滩公园依山傍水,竹木成林,到处鸟语花香;独山堡公园绿树成荫,亭台水榭坐落有致,流水连连,有声有色;还有城雕广场、全家湾广场,人民广场……它们都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每当夜幕降临,一盏盏各种各样的路灯和装饰灯把县城照亮点缀,特别是独山堡公园的夜明珠发出的.光芒,五光十色,美轮美奂,它们与桥上和通往大见石森林公园山路上的灯光相映成趣,有的如长龙卧波,有的如双龙戏珠,多么令人陶醉的县城夜景啊!让人如临人间仙境。
如今,天峨初中和高中分离办学了,各自的校园建设和教学水平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兴购物广场、华新超市等一些超市和市场的商品玲琅满目,让购物者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家乡的变化让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我们应该更加努力学习,为天峨的明天更美好作出应有的贡献。
家乡变化心得篇7
只要来到我们三山区买东西的人,差不多都会光顾这条繁华热闹的小街——兴隆街。
兴隆街是闹市中一条南北方向的街道,她的北面与保定大桥相接,南面与三华路相连。
在爸爸妈妈的回忆中,兴隆街青砖红瓦,木质结构。有的房屋有50多年的历史,还有的有100多年了,都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道路是弯弯曲曲的',十分狭窄,路面是用石子和石板铺成的,坎坷不平。
现在的兴隆街全是三层式的商住楼。五个百货商店,三个药店,五个副食品店,三个饭店。除此以外,还有许许多多私人或集体开办的电器商场、服装店、美容店、文具店等等。有的店铺和店铺之间有一些间隔,那里有指定的摊位:裁衣的、包缝的、卖盒的、卖罐的、卖葱的、卖蒜的……道路是笔直的柏油马路,双向四车道,开起来很顺畅。花坛是车道的隔离带,道路两旁还有五米宽的人行道,十分宽敞。可是,每到早晨八点钟左右,商店的门陆陆续续地打开了,街面开始热闹起来,从南面走来几个说说笑笑的姑娘,从北边跑来几个欢快的儿童,各种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喜爱的人怀着各种不同的目的,挥路而行,整个街道便成了人的河流。此时,不要说步行,就是骑车也慢的很。偶尔有一辆运货的汽车从远处开来,一旦进入这人的河流,就会寸步难行,随便找一位老太太都会比它走的快。
兴隆街在历史的长河中,走过风风雨雨,改变的是她的容貌,不变的是她的热闹与繁华。我喜欢这小小的兴隆街,她名不虚传,我爱她的热闹和繁华。兴隆街的变迁折射了祖国的日新月异,从落后走向前进,从萧条走向繁荣。祝愿兴隆街越来越繁华,祖国越来越昌盛。
家乡变化心得篇8
汽车缓慢地行驶在整齐的乡村街道上,街道两边一排排新建的楼房渐渐向后退去。不久,汽车平稳地停在一个新建的楼房门前。
我推开车门,便看见叔叔一家早已在门口等候我们了。一阵寒暄过后,叔叔婶婶领着我们走进了院子。这是一个两层新式小楼的院子,院子里干净整洁,不时散发着花草的清新的香气。在我未出生前,爸爸就到城镇工作,并在城镇里安家落户,爸爸也很少带我回家乡。其实,坐上回家乡的汽车,我就一直在努力搜寻记忆中家乡的模样。我五岁那年,爸爸带着我来了一次叔叔家。记得当时我和爸爸下了公共汽车,在坑坑洼洼的乡间土路上走了好长时间才到叔叔家。到了晚上,村子里突然停了电,昏暗的蜡烛一闪一闪,爸爸和大人们聊着家常,我却急得哇哇大哭,吵闹着要立即回城,弄得爸爸和叔叔一家很是无奈。
“琪琪,快来进屋吃点儿东西。”婶婶的话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我跟着婶婶走进一楼客厅,挂在墙壁上的大电视正播放着节目,茶几上放着两个大果盘,一个盘里摆满了红彤彤的大苹果,另一个盘里放着煮熟的花生和嫰玉米棒子。
“想吃啥就拿啥,别客气。”婶婶再次热情地招呼我,“一会儿想上网咱家也有电脑。”从婶婶的表情里我读出了农村人的骄傲。我随手拿起一个嫩玉米棒子吃起来,感觉味道好极了。
“怎么样?咱家好不好?”叔叔和爸爸攀谈的时候,也不时和我聊一些话题。
“太好了,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我点头回答道。
“这孩子真会说话,不过这几年咱这儿也真发展了,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楼房,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了。”叔叔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
晚上,我陪爸爸从爷爷家串门回来,村里的路灯已经亮了,耳边传来了“今天是个好日子”的阵阵音乐声。我和爸循着音乐声来到了露天广场,在人群中我看到了婶婶,只见她在优美的音乐声中一会儿伸伸腿,一会儿扭扭腰,一会儿跺跺脚……我惊叹不已,觉得这时婶婶的笑容特灿烂,仿佛变得更年轻。
我不禁赞叹道:“我的家乡真美啊!”我相信她会越来越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