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学心得7篇

时间:2024-03-07 作者:lcbkmm

有了合理的中心立意,写出的心得体会就能让更多人得到启发,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汉字学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汉字学心得7篇

汉字学心得篇1

昨天晚上,我观看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十分激烈,有四个参赛队,每队按照顺序上前答题,当主持人报完题,选手在规定时间内答题,答对者进入下一轮,答错或未来得及答题者淘汰。

在比赛开始前,有一位点评嘉宾说:“汉字终又得到了重视,不仅仅是一个交流的载体更是中国在往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走。”比赛开始了,只见甘肃队的张琼同学首先答题,主考官报出题目“意蕴”,而她却写成了“意韵”,很遗憾,她答错了。比赛一开始就有人答错题,我真为其他人担心。然后是江西队的王雅芝,她的题是“扼腕”,回答完全正确。

过了一会儿,是吉林省的宋佳麟答题,当主考官报出“浑天仪”时,我认为挺简单的。一开始她写对了,却又把“浑”给改了,真为她感到可惜,她完全可以回答正确,却因为一个顾虑而写错了。我觉得我们在书写汉字时,要相信自己的第一感觉,第一感觉往往是正确的,也要多读,多练,多看一些书籍,遇上不会的要查字典理解,多读几遍,背出,这样才可以写更多汉字!

然后是甘肃队的王伟广,他的题是“蚯蚓”,当他写完检查一遍后,交了题目,完全正确。这给已经淘汰了一员的甘肃队带来一些信心,希望能他们走到最后。

要想学得更多字,光在课堂上学可不够,要在课后积极的学习,多读书籍,让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认识这些别人不认识的字,当别人问你这字怎么写,怎么读时,你才能骄傲地回答出。也要去大自然中探索,有什么好奇的,回家查阅,这样也能学习更多汉字。

观看一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仅能学会一些词语的写法,更能知道人生学习道路上的道理,可谓是两全其美。

汉字学心得篇2

文字染心 只因懂得

石再新

春和景明,乘高铁一路西行,直达贵阳(记得原来好像要长沙中转)。

记忆中,已许久没坐过高铁了,平时去远方,一是图方便,二是在路边看到好的景致喜欢随意的停留,故总是自驾,留下匆容的时间去任意挥霍。

看看票程,差不多4小时的时光,铺下满满的一下午,在闲散里度过,除了每到一站列车员磁性的报站声音,其余的情绪,都是漫游的。

一生流连过许多地方,贵阳却是最重要的一个,因为足迹,在四年时光里,不仅仗量过贵州无数的名山大川,甚至一些不知名的小镇和深山,都有涉足。

所以,别的城市,在远去的记忆里都渐渐泛黄,而贵阳,却清晰可见。

更在想起时有一份很深的欢喜和宁静。

欢喜是因为这里的空气里,有一份质感的纯净;而宁静,则是这里有一种给于我的价值,叫静待!

心底,忽然之间就掩饰不住一种感动,感动这一方山水,喜你为疾,药石不医;更感动自己这么多年一直安宁的心,喜欢着的文字。

日积月累的是生活中体悟的厚度,生活的内涵,随着年纪的增长,很多幼稚的认知,已经逐步成熟。一些浮躁的情绪,也逐步学会控制,内修的人,注重的是修心。

其实喜欢文字,一直觉得她是修身养性的一种方式。

如果因为在意太多,写出来的文字也是单薄寡味的。

如果一个人刻意为了虚无的人气和所谓的留言评论而堆砌作品,或为这些虚幻形式沉溺,也会失去原有的本心,初心。

得初心,方始终。

因为自知基本文学知识匮乏,眼界短浅,一直在行走的路上,且悟且行。

自己很注重品读书画,品读音乐,品读戏曲,甚至品读一切与文化因素有关,多元素的美学事物,用来弥补自己在专业,基本知识的匮乏,以此扩大在赏析面、阅读面的提升,用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和境界高度。

可怜自己才学疏浅,各方面摄取的有益身心的精神食粮太少,又不精通。

一直不敢告诉别人我在写作,怕引人发笑,其实也有许多朋友问我,写了那么多,赚没赚钱?!

虽然我写了那么多,稿费几乎忽略不记,甚至等于零。

但是这种爱好,既然愉悦了自己,又愉悦他人(能相互入眼的人),真的是一种旁人体会不到的快乐。

这也是一个热爱文字的人,给予相知人的一种快乐方式,其实也是我一直以来,以一种安宁的心生存的方式。因为收拾好自己的心灵花园,静等花开,蝴蝶自来…

作者简介:石再新,男,汉族,湖南汨罗人,1969年腊月出生于屈子江畔,湘水河边,兼具洞庭之水的人文情结、忧乐情怀,养就对文学的志趣和追求,是作家世界的签约作家,一些作品收录在《微刊优秀作家作品》和文学作品集《无声的花语》里,用笔名云舒、晓风在网络媒体上发表文章,文字以清新隽秀见长,笔风以感性知性为主。

投稿邮箱:huanghaisanwen@163.com

壹点号胶东散文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汉字学心得篇3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它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老师告诉我们,汉字有万个以上,而我们平时常用的汉字只有三四千个。

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比赛中所出的考题基本都是笔画繁多和较为冷僻的词语。“啁啾”、“锋镝”……看着一个个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词语被一群初中生正确书写,不由令人为之惊叹。而逐渐变难的考题涉及面之广让人咋舌。随着场上人数不断减少,诸如“伊犁河”、“愣葱”、“撺掇”这样的地名、方言、口语词汇也出现在了考题里,着实叫人为选手们捏了一把汗。

看着看着,我突然发觉,我听到一些词语的读音和解释完全摸不着头脑,可是答案显示出来,我却发觉自己曾见过。例如“凫趋雀跃”的“凫”字,我就曾在课外书上见过几次,却总不愿查阅它的读音;像“箴言”一词,我会读但写不出来;还有前几次比赛中出现的“貔貅”、“瓮中捉鳖”等词,都是我会读但不会写的。

我想,这些情况之所以会出现,是因为我平时没有加深对汉字的巩固,有一些字很久没有使用,就渐渐忘记了,正因为这样,我常常出现提笔忘字之窘境。我想,我应当向参赛选手学习,丰富我的课外阅读量,遇到不会的字要主动翻阅字典,了解生字词的含义。我相信,长此以往,我认识的字会越来越多。

汉字学心得篇4

20__年12月13日晚上,我去田阳县验中学观摩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使我真正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魅力。

来观摩的学校很多,有实验小学、定律小学、三雷小学、田州镇中心小学、田绢小学、度立小学和隆平小学。到7点钟的时候,比赛开始了。首先是低年级组的比赛,现在上场的是实验小学,刚开始,实验小学还挺顺利的,可到了后面,实验小学还剩一二个人了,我不禁为她们捏一把汗。

低年级组的选手比完了之后,就到中年级组的选手比赛了。因为是四、五、六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所以都很厉害。她们这样不分上下地比着,我的心也就一直“怦怦”的跳着,心想:实验小学的姐姐们能不能赢呢?真希望他们不要输啊!比赛终于到了白热化程度,有很多学校的选手都相续被淘汰了。看到这样的场面,我心里又想:我们实验小学还剩三个人,而田州镇中心小学只剩一个人了,看来实验小学赢定了。果然不出我所料,实验小学的姐姐们赢得了中年级组的比赛。后面还有高年级组的哥哥姐姐的比赛,可惜太晚了,我就恋恋不舍的离开了。

通过观摩这次比赛,我明白了古人是多么伟大,他们造出了一个个字。就比如说“孝”这个字,它的结构是“老”在上,“子”在下,就说明儿女要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同时,我也很佩服能去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哥哥姐姐们。因为,平时妈妈三申五令地叫我复习。我却把妈妈的话当作“耳边风”,去找其它的小朋友玩,到了现在,我才后悔没有听妈妈的话。不过这不要紧,因为最重要的是我参加过了,而且我以后也不会光想着玩,还要多听妈妈的话。所以,我现在一定要好好复习,多听妈妈的话,争取以后被入选“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汉字学心得篇5

时针“滴答、滴答”地走到了八点,我打开电视,调到cctv来观看每周五晚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

这天,播放的是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晋级半决赛的比赛,各位选手轮番上阵。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浙江杭州外国语学院代表队的“大师”刘浥尘。在激烈的比赛中,刘浥尘的队友相继离场,但是他的对手还有7个,其中安徽代表队和广东代表队还剩3个人,只有湖南代表队和他一样,仅剩1人。

在如此大的差距下,面对7个学霸级的对手,刘浥尘神态自若、镇定自如,一点也没有因为孤军奋战而慌了阵脚。在答题的过程中,刘浥尘显得泰然自若,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如果遇到自己一下子就能想出来的题目,他就会做一个鬼脸,潇洒自如、准确无误地写出那些生字;如果面对一下子想不起来的字,他就会皱着眉头,手托着下巴,开始沉思,当他想出来时,额头上紧皱着的“三”字纹就会豁然开朗,他的脸上便露出笑容。最后,刘浥尘顶住压力,打败强敌,终于带领浙江杭州外国语学院代表队杀入了决赛。

通过这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看到这些选手在场上的精彩表现,特别是刘浥尘,我不由得心生感慨。想想我平时读书时,只看故事情节,并不在意难写的生僻字,遇到不认识的字,多数是一带而过,不会去查字典。我知道自己掌握的知识还不够,以后,我要好好向他们学习,让自己学到更多的知识。

学无止境,知识永远也学不完,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传承中华几千年的文化遗产吧!

汉字学心得篇6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线国际中文教师开展汉字教学离不开讲授汉字的笔画增减、笔形变化以及笔顺规则等横竖撇捺的故事,如何把这些故事讲得既准确又生动,让学生理解汉字、爱上汉字,是重要教学内容,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笔画增减

如果把汉字拆开,拆分到最小单位就是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的线条,是汉字构形的最小单位。写字时,从落笔到提笔留下的痕迹叫一笔或一画。笔画增减,字的形态和意义随之发生变化。

有些字多了一笔、少了一笔,字形和含义就会不同,比如太阳的“太”和大小的“大”,本来的“本”和树木的“木”,笔画增减之后,表达的含义就不不同了。

通过笔画增减展开教学,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比如,老师可以和学生讨论“日”字如果加一笔,会变成哪个字。由于答案不止一个,不同中文水平、不同母语背景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其中。在“日”字的中间加一笔可以变成目光的“目”、自由的“由”、田地的“田”、甲乙的“甲”;在“日”字的上方加一笔可以变成白色的“白”;在“日”字的下方加一笔可以变成元旦的“旦”;在“日”字的左边加一笔可以变成新旧的“旧”。

类似利用笔画增减展开教学的案例还有很多。教学实践证明,这样将汉字知识点置于趣味问答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好奇心,进而调动其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笔形变化

笔形是汉字笔画的形状。关于汉字笔形的分类有多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是可分为8类,包括点、横、竖、撇、 捺、提、折、钩。值得注意的是,笔形还有不同的变化,如点有长点、竖点等,钩有横钩、斜钩、卧钩等。

笔形不同,会构成不同的汉字。笔形就像一个婀娜多姿的舞者,以独特的组合方式“舞”出了奇妙的汉字,并随汉字的结构灵活变换出各种各样的造型。了解笔形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母语非中文的学习者对汉字结构的理解以及对汉字之美的认知。

相较于字母文字,方块汉字的笔形有自己的特点——多直线、少弧线。比如“言”“重”等,横笔、竖笔都是直线。

对国际中文教师来说,可以在书写示范等环节,启发学生对于汉字笔形特征的深层理解和感知,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培养其笔形变化意识,使汉字书写更加规范、美观。

值得注意的是,在汉字笔形教学中,还需注意其形变规律。以最常见的横笔变为提笔为例,也就是末笔为横的独体字作为组字成分,出现在合体字左边时,最后一笔横变为提。比如土地的“土”第三笔是横笔,在其作为土地的“地”的组字成分时,同样是第三笔,但横变为提。通过反复演示,让学生感知汉字的左右结构,“土”作为左部件,最后一笔变为提笔,既能缩短与右部件第一笔的书写距离,也使得整体间架结构更加紧凑、匀称。

笔顺规则

笔顺是书写每个汉字时笔画的次序和方向,是人们书写汉字的经验总结。笔顺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指笔画的走向——比如有的字是从左到右书写,有的字则是从上到下书写;二是指写字时笔画出现的先后顺序。

为了规范通行汉字的笔顺,《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由语文出版社在1997年出版。2021年,《通用规范汉字笔顺规范》正式实施,代替了1997年发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笔顺规范》,规定了《通用规范字表》所包含的8105个汉字的笔顺规范。该规范依据现行通用规范汉字形体,即《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标准宋体字形,给出每个字的逐笔跟随和笔画序号式笔顺,为社会通用层面的汉字教学与研究等提供了重要依据。

在汉字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汉字,是非常必要的。与此同时,在课堂上带着学生开展笔顺对比练习也可以增强教学趣味性。

总之,对国际中文教师来说,通过培养母语非中文的学生汉字笔形、汉字笔顺规则等意识,不仅有助于其形成良好“字感”,写出美观的方块字,还有助于其了解汉字所承载的中华文化的渊源和表现。

(作者系西北师范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教授)

汉字学心得篇7

这一段时间和小柯一起观看了cctv-10科教频道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感触特别深!

本次赛制是来自不同省市区的32支代表队按地域交叉编为8组进行初赛,产生进入复赛的8强。8强进行两场复赛,产生进入决赛的两强。所有未进入决赛的各队中表现最佳的选手将进行一场附加赛,附加赛获胜选手也将进入决赛。到现在为止已经是附加赛结束,只等待最后决赛的时刻了。

汉字是我们中华文化的载体,而正确的书写又是汉字传播的前提。这次汉字听写大会唤醒了深藏在炎黄子孙们心中,却在键盘时代淡忘了的这种汉字情节。说实话看到学生们听写的那些词,我是非常的汗颜,感觉自己就像是文盲,而我们的学生选手们太强悍了!真是值得我们竖起大拇指,给他们一个字“牛”啊!

汉字听写大会小柯同学也是看得津津有味,主考官每报一个词之后他都告诉我他会,最开始我会非常诧异,觉得怎么可能他都会?随着他的演示我终于不得不承认他确实“会”!虽然他并不认识那些字,但是他已经学了拼音,在主考官报出一个词之后,他就会将这个词的拼音跟着拼出来,这也就是他所谓的“会”了。当然,虽然是这样的“会”,但我依旧是高兴的,至少感觉得到小柯是在自己的意愿下在快乐地学习着。

听写中,考官不但要报词,还要解释词意,或是引用出处原文读句,或是适当予以造句,且有专家补充释义,更是有场外评论员进行词语解说,场内外是高手如云,这让我们能更深入地对词语进行理解。汉字的魅力让人折服,这群孩子的魅力更让人倾倒,孩子们的涉略面之广不得不让人钦佩!一边看我都会一边和小柯聊聊,总结了下还是要多看、多练,也就是有了大量的阅读及练习才最终成就了孩子们自己的个人魅力!所以阅读是多么的重要!而且汉字作为中华民族的'传递,这次听写大会是真正实践了重视传承传统文化的呼唤,我是看得特别激动的!

在这里我也特别向各位推荐可以和孩子一起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可以让孩子也感受感受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还有最后的决赛没开始,总之我是非常期待的!相信你也会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