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心得7篇

时间:2024-02-20 作者:Gourmand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和才能,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心得7篇,感谢您的参阅。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心得7篇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心得篇1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我们更要始终坚持党的宗旨、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要立足人本,关怀民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任务、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牢固树立“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以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根本目标,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了解清楚,放在心上,在思想上与人民群众相通,在感情上与人民群众相融。通过调研、视察、帮扶等方式,沉入基层一线,与群众融为一体,聚焦“四场硬仗”,“五个专项治理”,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高效落实脱贫攻坚任务,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为统领,以脱贫实效为依据,以群众认可为标准,少喊口号,多干实事、少讲故事,多办好事,着力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多渠道、多形式、多领域帮助贫困群众换穷业、拔穷根,真正摆脱贫困,早日实现脱贫梦。

要做好脱贫攻坚战,需要帮扶干部夯实责任把各项精准措施落到实处,确保真扶贫,扶真贫,全心全意来扶贫。在帮扶工作中,我们应从以下几点牢牢把握。

激活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要加强思想引导、教育培训、典型感化,组织贫困户现场参观学习成功脱贫典型,特别是身边的成功案例,推动贫困户转变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破除“等靠要”的落后思想观念,积极引导贫困户想方设法脱贫、千方百计致富,形成“思谋脱贫、主动创收、勤劳致富”的社会正能量。

理清脱贫责任,强化舆论监督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和帮扶干部要不折不扣地落实好脱贫攻坚各项政策,但政府和干部不应大包大揽,如产业扶贫、农户入户道路等,不能政府全包,要让贫困户参与其中。对于坚持不配合的,建好台账、留足证据。对有好吃懒做、依赖政府等贫困户,要敢于理清责任,建立结对帮扶干部尽职免责机制,敢于较真劝导、敢于宣教惩戒。要多角度影射扶贫对象存在不良思想带来的反面典型,使那些好逸恶劳、不愿脱贫、一味“等靠要”依赖政府的群众觉得脸上无光。

强化乡村治理,塑造农村文明新风。要充分发挥各级结对帮扶干部的积极作用,完善村规民约,强化乡村自治。对好逸恶劳、不愿脱贫,漫天要价、威逼要挟,依赖政府、得过且过,互相攀比、一味“拼穷”等问题,进行村民自治和道德约束,情节严重的要坚决予以惩戒。要健全完善扶贫对象脱贫攻坚全程参与机制,全面保障扶贫对象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强化扶贫对象的主体地位,让“脱贫思进、致富思源”成为扶贫对象的自觉行动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心得篇2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了今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难就难在“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正常时候,帮助这部分贫困人口成功脱贫,需要更多资源、更高成本,而且,他们脱贫之后返贫风险高,更何况今年这个特殊年份。决战决胜,就是要啃下“硬的骨头”,想方设法让最难脱贫的同胞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脱贫攻坚,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全社会凝心聚力,人人都能搭把手、个个都肯出份力。一直以来,兜住民生底线是基础,持续改善民生是方向。只有做好保障民生这篇大文章,解决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才能营造出和谐团结的社会氛围,“人心齐,泰山移”,脱贫攻坚也就有了坚强后盾。

越是面临发展困难,越要兜牢民生底线。民生连着民心,有了民心,就有信心、有决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的冲锋阶段,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向最难处冲锋,就需要这股心劲儿!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心得篇3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省委书记王国生在全省脱贫攻坚问题整改动员部署视频会议上严肃指出,脱贫攻坚工作是否有力推动,根本上取决于各级领导干部重不重视、当不当真、担不担责。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我们必须要以极强的使命感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以空前的紧迫感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切实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职责落在实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

多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带领下,在全省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进取努力下,我省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贫困地区、贫困人口正在向全面小康稳步迈进。但也要看到,当下脱贫攻坚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明显短板和薄弱环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更大决心、更明确思路、更精准举措,带领群众把贫困“山头”攻下来,把贫困“帽子”摘下去,让全省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压实领导职责,就要落实职责制。层层签订的职责书不是稻草人,而是硬约束,完不成要严肃追责。我们必须要无条件讲纪律,言必信、行必果,按要求完成职责书,兑现军令状。要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逐层逐级传导压力、压实职责,正确对待存在的问题,从主观上寻找原因,把考核检查工作当作教育和警示,清醒把握形势和任务,变压力为动力,实打实整改,心对心深入,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心得篇4

做脱贫攻坚的领跑者,真正直面艰难冲破阻难,党员要掌握黄色脸谱。黄色脸谱是勇猛,不惧艰险的代表,代表人物是老当益壮的廉颇。脱贫攻坚路是一条充满着艰难险阻的路,从一开始的精准识别,到后来的精准帮扶,再到最后的精准脱贫都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党员干部在这条路上要坚定的走下去,用黄色脸谱面对艰难险阻和内心的妖魔鬼怪,从独木桥走到康庄大道,让勇猛无宴践行在脱贫攻坚的道路。党员干部要把黄脸形象落在“四个自信”上,坚定理念与信心,一往无前。

做党和国家的守护者,真正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党员要掌握红色脸谱。红色脸谱是忠诚忠义,心系君民的代表,红色更是中国的颜色,代表人物是武圣关羽。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路上,要时刻牢记党组织的培养,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把入党誓言贯彻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五星红旗的红色是烈士们鲜血的颜色,是中国红。在脱贫攻坚战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党员干部是先锋队,是生力军,是带着红色脸谱的战士。在脱贫攻坚路上,对党和人民忠诚的红脸战士,是最可靠的,最强大的力量。党员开部要把红脸形象落在党的建设上,落在为民服务上,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上。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心得篇5

11月23日,随着中国贫困人口最多的贵州省实现了贫困县“清零”,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11月23日 人民网)

从2014年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22个省区市832个贫困县,到2020年11月23日全部脱贫。是什么让中国这个贫困人口大国仅用了6年时间实现全部脱贫?

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实现脱贫攻坚的制胜法宝。脱贫攻坚战中,基层党组织和一线党员深刻领悟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摆明政治立场,牢牢把握国家领导人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的内涵,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政治明白人。并举一反三,自我反省,主动作为,将思想意识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用党的建设决胜脱贫攻坚战。以建强基层战斗堡垒为重点,重点是整顿了软弱涣散党组织,培训党支部书记,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在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的作用。把党员组织起来,带领群众走致富路线,把群众动员起来,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步路”,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打牢坚实基础。

监督力度加大,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保好驾护好航。在脱贫攻坚战中,纪检监察机关落实上级要求,回应群众呼声,狠抓扶贫领域的监督执纪问责,以铁的纪律护航脱贫攻坚,以扶贫问责倒逼扶贫攻坚,敢于向扶贫领域中的违法乱纪问题亮剑,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纪律保障。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心得篇6

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要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加大就业扶贫力度,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保持脱贫攻坚政策稳定,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扶上马送一程,过渡期内严格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严格考核开展普查,严把退出关,坚决杜绝数字脱贫、虚假脱贫,确保脱贫成效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激发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发展的内生动力,实施精准帮扶,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必须如期兑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现在,冲锋号角已经吹响,让我们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旺盛的干劲,合力攻坚、顽强作战,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脱贫攻坚全面胜利心得篇7

始终把人民放在最重要的位置,是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关键要领。

无数扶贫干部躬身一线助力脱贫,为群众实现致富奔康带来不竭动力。

下派“第一书记”、机关事业单位“结对帮扶”、领导对口联系村、驻村工作队……这些年来,无数党员干部离开繁华的城市,去到大山深处,去到偏远山村驻扎下来,在脱贫攻坚最前线不停战斗着。一名名扶贫干部铆足了干劲,有的帮助村民发展当地的特色产业,有的为村上争取资金修通了致富之路,有的为山区教育事业默默贡献着个人力量……在广大扶贫干部的不懈努力下,那些原本极度贫困的山村改变了模样,产业发展起来了,旅游业兴旺起来了,困难群众也穿上新衣、住上新房了。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无数扶贫干部勠力同心,汇聚起磅礴力量,为中国的减贫事业挥洒着青春和热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砥砺前行。

坚持践行扶贫扶志更扶智之理念,为脱贫攻坚后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帮助群众摆脱贫困,倘若只是一味地靠金钱去“砸”,当不再有资金支持之后,“返贫”现象便很容易发生。扶贫工作不是作“表面文章”,不仅要“输血”,更需要“造血”,让困难群众能够自力更生,靠自己双手创造出更多财富,才是真正的“脱贫”。要将扶志和扶智作为带领群众摆脱贫困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可以通过学习周边先进脱贫事迹、宣讲脱贫后的美好未来等方式,让困难群众“想脱贫”的愿望更加强烈;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开展专业技能培训、加强困难群众思想教育等途径,让他们掌握更多就业、创业所需的技能本领,凭借一技之长实现增收和致富。扶贫路上,扶智和扶志缺一不可,二者兼得,则困难群众未来可期。

当今世界各国,还有无数的普通民众身处极度贫困之中,过着食不果腹的生活,不知未来在何方,世界减贫事业面临着巨大挑战。如何应对贫困,“中国经验”指明了方向。在这过程中,中国定会愿意为任何国家的减贫事业分享经验,提供更多力所能及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