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新时代组织路线心得体会6篇

时间:2023-10-14 作者:Indulgence

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标,通过心得体会,人们可以分享自己的思考和洞察,与他人建立共鸣,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党的新时代组织路线心得体会6篇,供大家参考。

党的新时代组织路线心得体会6篇

党的新时代组织路线心得体会篇1

以宣传为“杠杆”,巧用“力臂”,发动群众。宣传工作,不是一条横幅、一张海报、一个视频……党员干部要用宣传发动群众,首先自己得是“行家里手”,手中握着知识,心里装着知识,实时更新知识,处处用上知识。宣传群众不用高屋建瓴、高谈阔论,要的是“接地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知识“讲活”,把道理讲透,将原理讲通;让群众乐听、好听、愿听!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让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巧用“力臂”,运用知识强大的引导力、感召力和渗透力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凝聚群众,真正将群众发动起来。

用真情作“支点”,找准“着力点”,感化群众。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权力观,不做群众“当家人”,只做群众“家里人”,不做群众“梦里人”,只做群众“身边人”,把人民群众当“心上人”,做人民群众“暖心人”。走出机关,走进基层,深入一线,将自己与群众放在同等位置上,听群众拉家常、诉苦衷,向群众掏心窝、递真情,真心诚意和群众交朋友,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摸清群众“脉搏”,“走进”群众心里。用关键时刻站得出、顶得上、豁得出的担当精神,聚焦群众切身利益,着眼群众内心感受,着力解决群众看病就医、子女上学等重点、难点问题,进而感化群众,赢得群众支持。

以实干为“动力”,用尽全力,说服群众。“光说不练假把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将一切为了群众,作为工作推进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站稳群众立场,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与群众想到一起、干到一块。“不务虚功,不慕虚名”,多为人民群众“动动手”“张张嘴儿”“弯弯腰”“跑跑腿儿”……你若全心全意为人民,人民必然真心实意拥护你。要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忘我精神,将关系群众的每件工作,抓牢、做好、办实,以工作实绩,说服人民。

党的新时代组织路线心得体会篇2

需要正确理解,落实好以德为先。“德”是首要的、第一位的,选拔领导干部人才必须“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无论做官还是做人,都应先立德。人以品为重,官以德立身。修好官德,是进行干事创业的先决条件。以德为先,即党员干部良好的品德修养是首要性、根本性的东西,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功德、严私德,组织才能用得其所。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现在干部出问题大多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同时因为随着社会教育水平不断提高,有才干、本事大的人大大增多,而注重德、品行好的人未必随之增加。更深一层看,德的养成更难一些,有德者必有追求,无德者难有底线。

需要全面考评,落实好以德为先。德才兼备,是衡量干部素质的根本标准,是选拔任用干部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德”,是“才”的灵魂方向、是“才”发展的内部动力,而干部的德,是指理想信念、道德品质、思想作风等,决定着干部的才智发挥和权力行使的方向和效果。德与才作为干部素质的两个基本方面,不是平行的、并列的,二者比较,德更具有统率和支配作用,正如古人讲的那样,“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干部的德,主要指理想信念、党性修养、道德品质、思想作风等,它决定着才智发挥和权力行使的目的、方向和效果。以德为先,是要对选人用人机制的丰富和完善,涉及选人用人的各方面各环节。比如,在对干部综合素质和工作业绩的考核评价中体现德的要求,就不能仅看其说得怎么样,还要看表现怎么样;不能仅看某些数字,还要看群众口碑。再如,由于德比较抽象又十分复杂,在对德的考核评价上就不能模式化简单化,而应科学化合理化,使之尽可能地反映真实。

需要常态监管,落实好以德为先。年轻干部的提拔任用,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之事,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也许刚开始提拔的时候是品德兼优的,随着慢慢的工作过程中,渐渐腐化了,这就需要一个长期、动态、科学的监管。同时这种监管不能仅局限于表面,更重要的来自实践、来自群众。这就要求在坚持党管干部的前提下,切实扩大选人用人中的民主,让群众来参与、监督和评判,避免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唯此,才能把以德为先进而把德才兼备落实好,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培养造就更多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有才更有德,才符合德才兼备的标准,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才会在选拔任用中脱颖而出。把选人用人的导向确立好,首要的是要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和正确的干部标准。要全面评判干部,真正把那些德才兼备、默头苦干、不事张扬、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好、用活。要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努力把干部的注意力和兴奋点引导到想发展、创政绩、做贡献上来。要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锻炼、考察、识别和选用干部。对年轻干部,要早交任务,早压担子,使他们在干事的过程中受到锻炼、经受考验,增长才干,引导党员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党的新时代组织路线心得体会篇3

第一、要抓好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保证;第二、要抓好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全党,各级党委及其组织部门要自觉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党的组织建设,结合新的实际推进改革创新,使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第三、要抓好党的组织体系建设,各级党组织要提高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第四、要抓好执政骨干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破除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流动、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实行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第五、要抓好党的组织制度建设,中央相关部门、各级党委(党组)要结合实际,把党内组织法规和党中央提出的要求具体化,建立健全包括组织设置、组织生活、组织运行、组织管理、组织监督等在内的完整组织制度体系,完善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制度,并严格抓好执行,不断提高党的组织建设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党的新时代组织路线心得体会篇4

党的力量在组织,事业关键在干部。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离不开一支坚强有力的执政骨干队伍。这就要求我们要做足做细“人”的工作,努力选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忠实实践者。

要以忠诚“起头”,只有永葆对党绝对忠诚才能拧成一股绳。“忠诚之心,人之大德。”抓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就是要始终坚持把对党绝对忠诚作为根本政治要求和最重要的政治纪律。党的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党的忠诚教育,筑牢忠诚之魂,要带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要依托教育培训、组织生活等多种形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做到绝对忠诚于党。“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激发广大党员干部把对党的绝对忠诚落到实处,见于细节,养成对党无私的精神品质,不断化作工作和生活中的行为自觉。只有永葆对党绝对忠诚,9191.4万党员才能拧成绳、攥紧拳,干事创业有力道、出成效。

要以严密“编织”,只有体系严密才能经受住战斗考验。“举大事必慎其终始。”党的组织路线作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要慎始慎终。无论是中央和国家机关,地方党委,还是基层党组织都要严谨地传导好。既要能跑好“最初一公里”,也要接力好“中间段”,更要畅通“最后一公里”,一棒接好一棒,棒棒起到表率作用。要着力在“提高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上下功夫,各级党组织要各司其职,各担其责,在实践中不断接受党和人民的考验,持之以恒地到党和人民的事业中去锤炼,严密地编织好、落实好党的组织路线,更要常抓不懈,才能历久弥坚。要传导好新时代党的声音和力量,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全力打赢发展中的各项攻坚战。

党的新时代组织路线心得体会篇5

一是班子建设规范化。对支部设置、支委构成、支委职责以及支委之间如何分工合作进行统一规定。如基层支部委员会可以设置几个支委委员、分别是组织委员、纪检委员等,委员的职责是什么,如何履职进行明确。二是制度台账规范化。改变过去各基层支部制作台账、制度五花八门的现象,根据支部共性统一制定支部管理制度、工作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对党员名册、入党积极分子名册、三会一课记录等文档资料格式统一进行规范。三是阵地建设规范化。对支部活动场地大小、硬件设施配置明文规定,对上墙制度作明文要求,对党员活动室摆放资料,宣传栏设置等也统一规范。四是日常工作规范化。规范党员党费缴纳、三会一课制度、谈心谈话制度等。五是组织活动规范化。对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党员志愿服务等党支部活动进行统一规定。通过以上措施,让每个党支部都明白“应该干什么、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达到什么样的效果。

党的新时代组织路线心得体会篇6

我们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也是高度重视路线方针政策的党。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形成了四条带有根本性的路线——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并深刻认识到,这四条路线是高度统一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党对于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群众路线都有明确而规范的表述,唯独对组织路线没有作出明确的概括表述。

任何正确路线的形成都有一个过程,都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的总结、理论的结晶。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不是自然而然地产生的,而是有着鲜明的问题导向、深厚的历史渊源、坚实的实践基础、强烈的现实动因,是建党以来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历史传统的发扬光大,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的理论升华,是新时代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做好党的组织工作的迫切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