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敬老院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3-01-02 作者:tddiction

将心得体会写好,我们与他人的沟通能力也会得到有效提升,心得体会也类似于经验总结,我们在写的时候必须要有自己的想法,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慰问敬老院心得体会8篇,感谢您的参阅。

慰问敬老院心得体会8篇

慰问敬老院心得体会篇1

踏入敬老院的院子时,里面是那么的安静和舒适 。 老爷爷们已经老了,再没有年轻时候的激情了,他们都静静地享受着这一切。院子没有喧嚣,有的只是鸟鸣虫叫。他们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爱和关心。他们乐于享受他们那自由闲适的生活,虽然老人年纪大了,有的还生活不能自理了。但是他们有着一颗坚强的心。当我们一一的进了老人门的房间时,看到老爷爷们脸上都带着阳光般的笑容,我们也很高兴。

我们和老人们谈谈心,聊聊生活上的一切事情。通过聊天,我们发觉老人们很可爱,我们会问他们“您的子女来看您吗?” “您们觉得这里的菜好吃吗?” “您们喜欢这里的生活吗? ” “您们每天经常做什么呀? ” “您们觉得辛苦吗? ”之类的话。他们有的笑而不答,有的则笑嘻嘻地说“好啊,好啊,这里的一切都很好啊!” “你们好啊,希望你们可以经常来看我们!” “现在时代好了,国家经常帮我们,我们的日子好啊,感谢国家呀!”等等。

当我们和老人们告别时,确实是依依不舍呀。 平时能够多帮助老人们的卫生问题,这样也是为了老人的健康做铺垫。帮助老人我们开心,老人快乐。 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辛苦了一辈子,他们养大了父亲和母亲,没有他们,便没有我们的爸爸妈妈,更没有我们。所以,我们应该孝敬他们,对他们特别讲礼貌。

我们应该尊老爱老,尽力去帮助老人干点什么,行动起来吧!让这些辛苦了一辈子的老人,让他们的晚年过得快乐一些。

现在,我们需要的也有很多,至亲,至友,不断完善的自我;共同需要的,就是一个有责任感,友爱互助,团结一心的大家庭!

因为,一群人,一个家!

子女是我们生命的延伸,这每个人都知道,但很多人忽视了父母,父母,是我们生命的前身。

这是一部以金秋的思念为主题的电视剧中的台词。剧中描绘出一位为子女任劳任怨操劳一生的单亲母亲。当这位母亲年华老去,不能为儿女们做任何贡献且患上不轻的老年痴呆时,却遭到了孩子们的嫌弃,但是不管母亲怎么老年痴呆,对孩子们的爱却一直不变。后来,他们终于意识到母亲的伟大和深沉,最后当然是一家其乐融融。

这次去敬老院,我也是怀着极大的敬意踏上这片土地。因为我即将看到的每位老人都是一位父亲或者母亲,都毫无保留地付出过,都怀有极深沉而持久的爱。

他们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那些慈祥而宽厚的笑容一下子就打消了我们的小小紧张。在老人们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这家敬老院。令我们感到很高兴的是这儿的条件很不错,房间大而明亮,老人们即使坐在房间里也能很舒生日祝福 服地晒太阳,而且每间房间都有空调,除了这些,还有很多娱乐设施和运动设施,老人们在闲暇时也可以打打乒乓球,打打桌球,下下棋,打打太极,练练剑,看看电影,老人也喜欢看看书读读报,也喜欢音乐,甚至还有一位老人带来了电子琴,时不时便自我陶醉一番,生活还是挺有滋有味的。

后来,在和老人们聊天的过程中我们了解到老人们大多子女都很忙,因为没时间照顾老人,所以把老人送到敬老院,同时也因为敬老院的条件设施都很好,所以也大概可以放心了。老人的孩子们都不常回家,所以老人们看到我们也很开心,很乐意跟我们聊天,对于我们的到来也很感动。

在表演完我们精心准备的节目后,老人们邀请我们跟他们一起活动活动,没想到老人的乒乓球技术竟也如此精湛,没几回合我们便败下阵来,这时老人的脸上也浮现出略显小孩子气的骄傲,让我们感觉更加亲切。

离开的时候,老人们都恋恋不舍,送我们上车的时候,老人们向我们挥手告别,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了每次过完春节回家时,奶奶站在路口向我们挥手告别久久不愿转身的情景,心里有些酸酸的。

每位老人都曾年轻过,都曾韶华似锦过,可他们把他们最精力充沛最好的年华都无私地奉献给了自己的孩子,而当他们年华逝去,容颜渐老,他们的孩子终于茁壮成长,能够不需要他们的力量自己生活,他们终于可以停下来歇息,可以好好看看自己的成果,可是他们的孩子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的孩子也一如他们当年一样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献给了自己的孩子,他们努力工作,竭尽全力让自己的孩子进最好的学校,接受最好的教育,过最好的生活,却忽视了自己当年的成长是依靠了什么才有今天的辉煌,他们认为父母再也不能提供他们最需要的帮助,也不能很到位地理解他们,甚至还会经常有一些让他们啼笑皆非的言语或举动,他们或许还会认为父母影响了他们在别人心中的地位,会影响他们今后的发展,所以,他们并不太乐意跟他们曾经仰望曾经极其崇拜的巍峨的高山对话,不乐意分享他们的开心或者压力,或者悲伤,不乐意再向儿时那样亲昵地挽着父亲或母亲的手出门,甚至,想要远离他们。难道他们不曾注意背后那哀伤而眷恋的目光,那衰老而孱弱的身影,那张开了嘴还没说出口的话?或许注意到了,但他们还是选择忍心而狠心地转身离开。

慰问敬老院心得体会篇2

今天下午,我们班组织了一次活动。全班同学去养老院和老人聊天,看望老人。

首先,我们需要带些东西。我们班的学生几天前开始筹款。我们去宿舍收废瓶废报纸,然后当基金卖了。好像卖了100吧?我们买了肥皂、洗衣粉、毛巾和蚊香。这些虽然微不足道,但也算是一份礼物。

下午出发前,班主任给我们开了个短会,是期中总结,也是对期末的一个期待。然后我们两点钟出发。就在那天下雨,下了一整天的雨。我们都是撑着伞去的,路也不是很远。10分钟后,我们遇到了老人之家_老人公寓_说实话,那里的环境确实不错,而且也是养老的选择,还有温泉。就是那里的费用很贵,一个月1000多元,一般农民负担不起。

到了那里,我们合影留念,留下了纪念!我们一起做的。一开始,我们敲了两个老人的门。也许我们在休息。没人回应。然后第三个老人和我们聊了两个小时。我们主要谈了很久的高考,时间过得很快。当然也有我们无话可说的尴尬情况,但是奶奶总能找到一些话题。可能她很久没说话了,但我觉得她还是在挽回我们的面子。四点半聊天结束后,我们出去发现有的同学已经出来了,有的同学出去的时候给了很多糖。

不得不说这些老人很热情。他们都——十岁了,但心态还是那么好。我真的很佩服他们。

中国大学生辩论赛决赛,讨论老人是否应该送养老院。这个问题我也答不好。可能是对错太多,无奈太多。当然,我想过上幸福的生活,我也想让我的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这是我们带给他们的,所以我会尽力给他们带来幸福。

慰问敬老院心得体会篇3

今天去敬老院了,一大早起床就是为了去当一会志愿者,去看望下敬老院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因为他们在那里会很孤独寂寞的,所以我想为他们解闷。

早上,天灰蒙蒙的,我和部门的同学一起来到敬老院,一开始我们还很害怕过去跟他们聊天,后来想了想,我们来这干什么的,就是来这跟他们聊天的啊。所以我们分好小组过去了。在跟他们聊天过程中了解到了他们每天都是怎么过的,应该每天都会有像我们这样的志愿者过来送温暖,跟他们聊天,为他们的生活增添色彩。他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并非广州本地的。从他们口中还知道了他们大多数都是因为子女有工作而不能照顾他们,所以才把他们送去的,我只希望他们那些当子女的要时常去看望他们,其实我们去看望他们都不是最主要的,其实他们最想看到的就是他们的子女,我们去到只是为了给他们一份温暖,一份爱心,可以暂时抚慰他们思念孩子的心情,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我跟老爷爷、老奶奶聊天都好像跟自己的爷爷、奶奶聊天那样,他们还叫我要努力读书,将来要有出息。我和师弟师妹们都和老爷爷、老奶奶聊的很开心,临别时我还有种依依不舍之情。

从这次去敬老院的情况来看,我想我要常常奉献一点爱心,才能收获一点开心,大家加油,青协加油。

慰问敬老院心得体会篇4

3月31日早上黑河学院志愿者联合会成员及演出人员踏上了去敬老院的校车。此次敬老院一行让我感慨很多,这是我第一次去敬老院,敬老院没有想象中的那么乱也没有那么的华丽,他只是一座朴实无华的小楼,一座十分干净的小楼。

当校车进入敬老院的那一刻,所有人都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不由自主的全部站起身来向车外探望着。敬老院的爷爷奶奶早已在路的一侧整齐的站着,一直鼓着掌欢迎大家的到来,他们每个人的微笑都那么真实、那么质朴、那么自然。我们参观时有一个老人问:“你们是从北京来的吗?什么时候回去?我可以和你们一起走吗?我想去看看首都。”这是一个老人的梦想,他渴望看到首都。是的,这里的每一个老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他们却很难再实现,而我们呢?又有多少人在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努力着。有些老人还讲了他们很多关于他们以前的事情,有的老人讲着讲着情不自禁的流出了眼泪,由此可以看出现在我们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有的老人已经在这里住了几年之久,没有亲人的关切问候,没有儿女的嘘长问短,他们每一个都有些迫不得已的理由才要住在那里的,没有至亲的关怀,日复一日的那样生活,他们是多么渴望有人陪他们聊天,给他们关心,他们都没说出口,只有在那是内心的真情才毫不遮掩的表露出来

他们还为了我们精心的准备了一个节目《爱的奉献》,是啊,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如果每个人都吝啬那么一点点小小的爱心的话,那么我们面对的将会是怎样的一份苦涩与孤独。以前的自己很渺茫,人活着到底是为什么?我想人活着是为了爱与责任,是为了感谢与爱。

院长在临走时曾说过:“感谢上天给了我健康的身体,让我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同时还能用我的双手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人。”

回到学校之后,我的心情也一直没有平息,他们的微笑、言语,一直浮现在我的眼前,说真的情绪一直很压抑,那晚我一夜都没有睡,我想他们,真的想。

这次我们去敬老院,给他们送去一份关爱和温暖,帮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时呼吁我们每一个人能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奉献自己的每一份爱心,让我们的社会变的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慰问敬老院心得体会篇5

作为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我总学得缺少一点什么,总是呆在风平浪静的象牙塔做着最天真的事。今天,作为河套大学一名青年志愿者,我有幸跟随大家前去临河敬老院,心中起伏不断,有点顾虑会不会又是千篇一律活动,形式一下,然而整个上午的感觉,却把这种无知的顾虑冲击得云消雾散,这确实是一次爱心之旅,更是对人心的洗礼。我们给老人带去了节目,整个会议室里除了充满了老人和队员们的欢声笑语,溢满温馨好似春花开满园!

这次活动让我从中学到很多,也得到了许多深刻的为人处世的道理。

学校把社会作为实践的场所,让我们参与社会,在公益劳动的实践中有所启示。通过志愿服务,启发了我们在公益劳动中寻找能使我们受到教育,有所感悟的亮点,引导我们去了解社会、感受社会。我很自豪,而这种自豪感不是在学校里能够体会到的。公益劳动是不记报酬、不谋私利、不斤斤计较的;公益劳动是忘我的劳动,也是培养我们关心公共事业热情的。参加公益劳动的光荣感,塑造自己美好的心灵。这些都让我们觉得自己是另一个雷锋。

处于这个时代的我们,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对待一些人际关系和自我评估的方面都有所欠缺。而这次的集体公益劳动,使我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集体的温暖和自己的不足。也让我亲身体会到了劳动的光荣感。这些都促进了我努力改正自身错误,正确认识自己。而现在,由于一切向钱看的.思想的影响,在一些人的头脑中装满了金钱的利益,干什么事都讲钱,干活不讲报酬认为是傻瓜,甚至有的“公益劳动”也变相要钱。通过这次组织的公益劳动让我懂得了公益劳动不仅能造福社会,而且能陶冶情操,美化心灵。而我们也该为了公共利益而自觉自愿地参加劳动,因为那是我们大学生的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不记报酬也是我们大学生劳动态度的一个特征。我们讲的公益劳动,就是以不记报酬为前提的;那是根据以公共利益而劳动;我们必须为公共利益而劳动,自觉要求进行劳动。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是为社会尽力,是热爱劳动的表现。

回来的路上,我百感交集,老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的奉献了一辈子,现在尽管子女都不在身边,但是依然保持了一份坚强、乐观的心态,在生活中老有所为。那么作为后辈的我们,更应该力所能及的去帮助他们,关心他们的晚年生活,或许这些老人的处境还算好,社会上还有更多的老人沦落到街头,饱受人世的冷眼。我想,每一个热血青年都不忍让老一辈人在流离失所中,生活在无尽空虚中。就让我们携起手来,献出自己的应有力量吧。慰问活动结束了,我觉得回校后会发动更多的同学参与到献爱心的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培养关爱生命、服务他人的美好情操,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青春和力量。

慰问敬老院心得体会篇6

尊老、爱幼,是中华几千年来的优良传统。多少尊老爱幼,已成为佳话。

今天作为一位大学生,同时也是一位志愿者,总觉得好像少了什么,除了上课睡觉以外,感到生活都是得过且过,没有多大的意义。然而今天,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虽然很累,但值得。

今天我们青协组织去慰问附城敬老院活动。我们在校门口集中,头戴着标有青年志愿者的帽子,还有手系着章,排着浩浩荡荡的队伍走去,在路上,有很多人认为我们去旅游,那时我们心感到很美。一路上我们就想着附城敬老院有多远,然后经过的风景。

走了差不多一个钟的时间,终于到了。哗,好远喽!这时负责人告诉我们尽量避免谈到有关老人的家人,然后会说白话的同学跟老人说话,不会的在外面帮忙打扫。说完,有的同学就去陪老人说话,有的在外面陪老人下棋,有的打扫,而我呢?在打扫完后,就去找别的同学一起和老人聊聊天天,虽然我白话不是很好,但是我会听。在谈话中,我们了解到,这里总有37位老人,当我们问到他们每个月拿到政府的补贴有多少的时候,他们告诉我们,只有10元,其中5元要交给这里的工作人员,不然他们不会帮你煮水什么的,当我们得知只剩下5元的时候,我们的心抽痛了一下。5元、5元这是什么概念啊,一个月要花的,够吗?5元,我们到小卖部不到半分钟就没了!后来同我们聊天的那位老人还给分苹果。

快到了中午,虽然短短的两个钟,我们给老人带来了心理安慰,带来了温暖,让他们不再感到孤独,让他们感到我们同他们在一起。我们走时,同老人照了相,我们走了,即使有的老人行动不便,他们也要出来送我们,从他们脸上,我们看出他们的不舍和渴望。

虽然这次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1、活动之前并没有通知到位,让一些已报名的会员认为自己没有机会去,希望以后提前通知。

2、由于路途远,而且要比较赶,又不能打伞。希望以后考虑到,我们是在烈日底下走路,如果不打伞的话,会中暑的,虽然赶时间,如果没有体力,我们会在预定的时间里赶到吗?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为什么不在中途休息一下呢?那样的话,会比预定的还会更好。

慰问敬老院心得体会篇7

小时候爸爸妈妈常教育我“百善孝为先”,更是每天晚上都给我讲《二十四孝故事》。由于我只是听故事,并没有真正见证过“孝”,导致我对孝的理解只是停留在那王祥卧冰求鲤的寒冷上;停留在郭巨埋儿的无奈无情中。可后来我从妈妈身上懂得了什么是“孝”。

20xx年初,我隐隐约约察觉到妈妈有些不对劲,每天总是早出晚归的。过了一段时间谜底就被揭开了xx姥姥住院了。得知这个消息后,我心里也一直担心着姥姥。

又过了一段时间,妈妈彻底不回家了,她为了能够好好照顾姥姥,在医院里申请了陪床。妈妈每天都在医院里陪伴着姥姥,给姥姥说话解闷。姥姥病情较重,已经不能正常吃食物了,只能吃一些流食,时间一天一天的过去,姥姥的病情没有好转,吃饭也变成吃一半吐一半了。每次妈妈端着自己做的粥,拿着小勺子一勺一勺的喂姥姥吃,边喂边将吐出来的污垢清理掉。每天下午妈妈都会推着姥姥出去看夕阳。下楼时,妈妈抬着轮椅;上楼时也抬着。每次出去看落日后妈妈的手都会被晒得红彤彤的。

十几天后姥姥出院了,不是姥姥康复了,而是姥姥已经放弃治疗了。妈妈跟着去了姥姥家,和大姨一起在姥姥的床前打地铺。每隔二十分钟就会给姥姥翻一次身,再揉一揉姥姥的手和脚。每天天不不亮就起床给姥姥煮饭。每天睡眠时间不足三小时。这些事情妈妈和大姨做起来毫无怨言,一心只停留在无微不至的照顾姥姥的身上。

可姥姥还是去世了。坐在去往姥姥葬礼的车上,我抬头看向妈妈,只见她早已泪流满面。我默默地倚在妈妈身上给她递着纸巾,心里充满了悲伤和难过。

妈妈做的一切我看在了眼里,也牢记在心里,我明白了孝的含义。所谓“孝”就是上面半个“老”字,下面一个“子”字。子要敬老爱老,要细心的陪伴老人,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以及源源不断的给老人爱和关怀,这就是“孝”。

慰问敬老院心得体会篇8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小学生正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形成时期,肩负成为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为了加强对自身的思想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我们特地参与了学院要求的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前往敬老院开展关于杭州敬老院情况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

在我眼里,敬老院是孤寡老人的栖息之所。但通过这次的调研,我改变了总结的看法。现在,许多子女成群的老人主动走进了敬老院。他们有的以前是教师、工程师、干部,也有艺术工作者。选择敬老院,因为子女工作忙、家里楼层高、没人陪自己聊天;而且因为在这里与同龄人朝夕相伴,共同的兴趣爱好,相近的人生观念,更能让他们感到夕阳无限好。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走了好些敬老院,感悟很多!这些经过了岁月沧桑的老人们,毫无疑问,面临着工作能力丧失、自理能力下降、精神生活贫乏等一系列问题,从而成为了弱势群体。从一个社会对弱势群体的态度中,也可以瞥见其文明程度。一个健全的社会,该为一切成员提供健全的空间,提供维护。

作为当代小学生,传达社会对弱势群体进行人文关怀的理念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本着“关爱弱势群体,弘扬志愿精神”的活动主题,了解敬老院运营的问题及困难,了解敬老院内老人的生活现状及心理,并对空巢老人社区进行走访,从而达到对弱势群体的关怀,是我们实践的主旨。

总体来说老人们的生活条件还是差不多的。这次的活动很好的展现了当代小学生的风采。一方面培养当代小学生关心他人,敬老爱老的美德,另一方面也是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锻炼自己,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去关心他们,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老人,是需要我们关心的一个弱群体,我们应该不懈努力的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以报答他们曾经为社会做出的贡献!也将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继续更好的传承下来!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谁能逃得过呢?每个人都会老,但老了也不应该被社会遗弃。老人们在年轻的时候用他们的辛勤和汗水为社会作出了贡献,或大或小,可能仅仅是养育自己的子女,但无论如何,他们付出了。虽然他们不求回报,但作为子女,我们决不能忘了他们的养育之恩,我们应该孝敬他们,让他们幸福快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这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历朝历代都有这方面的楷模,如《二十四孝》里孝感动天的虞舜,卧冰求鲤的王祥,尝粪忧心的庚黔娄等。

其实作父母的,他们并没有什么大的希望、高的要求,也不在乎什么金山银山,他们只希望儿女生活美满,能常伴在他们左右,一家人有说有笑,和和睦睦的,这样,他们就满足了。敬老院的老人们虽然没有儿女,但社会没有抛弃他们,而是给与了他们极大的关怀。他们没有家庭,幸福指数也许会低一点,但他们应该觉得满足了,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是殷勤的工作人员,是仁爱的政府,是团结强大的中华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