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教育心得体会7篇

时间:2023-05-30 作者:Youaremine

在产生了不同的见解之后,一定要学会写好相关的心得体会,合理的心得体会也是能够让我们更好的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红色基因教育心得体会7篇,供大家参考。

红色基因教育心得体会7篇

红色基因教育心得体会篇1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路不在长,有故事才能让人铭记。挑粮小道就是这样一条路。

在中国共产党刚拿起枪的岁月,失败像是串在捻绳上的佛珠,一个接着一个。

秋收起义失败后,_率领起义部队向井冈山挺进。南昌起义军主力失败后,朱德、陈毅“拖队上山”。于是,在1928年4月,以朱毛为首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会师了。

井冈山位处湘赣两省的交界,罗霄山脉中段,周围五百里都是崇山峻岭,地势十分险要,易守难攻,从军事角度来说选择在井冈山建立根据地是天才之举。但困难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井冈山根据地同山外的国民党统治区几乎断绝了一切贸易往来,红军会师后,根据地人数上万,但山区贫瘠产谷不满万担,根据地军民生活十分困难,所需要的食盐、棉花、布匹、药材以及粮食奇缺,筹款也遇到很多困难。为了解决眼前的吃饭和储备粮食问题,红四军司令部发起下山挑粮运动。军长朱德带头随队去挑粮,一天挑两次,往返100余华里。我们走的“挑粮小道”就是其中一段。

上山之前我并没有在思想上给予足够的重视,现场教学告诉我们从大陇镇源头村出发,全程3.1公里,没有回头路,预计一个半小时完成,在黄洋界哨所集合。当时我心想,红军当年挑着担子走三公里确实辛苦,可我两手空空走上这些路应该不算什么,平时散散步也不止这点距离的。结果山高路陡,走到半路就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了,咬着牙坚持到黄洋界,计步才8000步,但是每一步都必须走得用力和坚实,所以运动量真的很大,让我瞬间理解了_诗云“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的内涵。

站在黄洋界哨所,山风习习,薄雾初散,想象当年红军负重奔忙在这条“挑粮小道”上,艰难困苦,朝不保夕,这条路,非超常之毅力和忠诚之信念者不能走完。

以后几天,随着对井冈山历史的深入学习,我愈发觉得井冈山两年零四个月的斗争其实就是围绕“粮”与“路”开展的。井冈山时期,共产党所遇到的困难实际也可归纳为“粮不足”与“路难走”的危机。

“粮不足”不仅指战需供给不足,更是指精神迷茫的危险。当时,井冈山革命斗争艰苦,根据地供给困难,残酷现实侵蚀和削弱着党员、红军的理想信念,即便是铁血之师也不能免疫畏难与动摇的情绪,有的人开小差,有的人悲观失望,有的人叛变投敌,甚至高级将领林彪也提出了“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的疑问。右倾悲观主义乌云密布,比“南瓜汤、苦野菜”更能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路难走”,这不仅体现在部队转移征战中山路崎岖,同时,也是中国红色革命之路并不明朗的真实写照。当时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做法,学习苏联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越来越走不通,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接连失败,红色革命“路在何方”成为绕不开的问题。

以_为代表的中共领导人,智慧的、独创性的回答了这些问题,为中国革命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红色基因教育心得体会篇2

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我曾经读过许多感人至深的革命故事,从书中认识了不少英勇不屈的革命战士。今天,我带你认识一位97岁高龄的退伍老兵——王春长爷爷。

王春长爷爷把一生的战斗经历浓缩在了《红色记忆》这本书里,我认真读完了这本书。言如其人,诚恳、朴实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庄户孩子,受共产党进步思想的影响,自愿离家参军,扛枪打鬼子,成为党领导干部的奋斗史话。全书共分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附录四个部分,51个故事,100张图片,记述了他参军以来生活、工作的经历。

清河区夏季反“蚕食”之战中包括我们的家乡博兴。1943年起,日军在清河区进行上千人以上的扫荡50多次。那年夏天,日军又调动日伪军1。2万余人,将我清河区之广饶、蒲台(今滨州市)、博兴等中心地区全部“蚕食”,并切断了我清河区与胶东、冀鲁边区的联系。王春长爷爷带着我军采取“敌进我退”的方针,采取“打击最坏的,逼走较弱的,争取动摇的”策略,提出“打跑伪救国军,活捉伪救国军之营长”的口号。歼敌三个营,并活捉了伪救国军之营长,大大鼓舞了军民的斗志。反“蚕食”之战,历时三个月,我军与敌作战390余次,摧毁敌据点133个,毙伤俘敌3100余人,重新打开了清河区与胶东区、冀鲁边区的联系。

王春长爷爷在保卫四平之战中,为了观察敌情,帽子被打飞了,头皮被打破了,昏了过去。醒来后为了保护同志们撤退,被敌人的子弹打断了一条腿,在这次战斗总结大会上,被授予一级战斗模范称号。

掩卷沉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感受到了爷爷经历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到了爷爷在战争年代,冒着生命危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战斗精神;感受到爷爷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精神,感受到了爷爷对祖国,对人民,对党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我要像王春长爷爷学习,树立远大的理想,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把爷爷的红色精神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红色基因教育心得体会篇3

有那样一抹色彩,如初春的一抹阳光冲破了冬日的万丈乌云,给予万物新生的希望;有那样一抹色彩,把雄浑壮阔的河山连在一起,构成了漫长曲折的海岸线。是红色,中国的红色,把百万华人,港澳同胞与举国十三多亿人口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当我第一次戴上红领巾,站在鲜艳的五星红旗下时,我就更深刻的体会到了这个颜色给我带来的那神圣情感。“中国、中国人”这五个字已经深深的烙印在我的心底。当我看到黑头发,黄皮肤的同胞获得了国际殊荣时;当我听到祖国成功地加入世贸组织时;当我明白国旗真真正正的在世界人民心中升起时;那五个字又在我的心中荡漾,又是那抹红色把我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我们的中国,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在人类古老又漫长的进化中,我国创下了许多光辉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从古代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著名的丝绸器物;文学造诣极高的唐诗宋词。到近代的人造卫星升天;“两弹”爆炸成功;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每件事都在深深震撼着我们,震撼着世界。这种成就感,都在向世界宣告着我们中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综合国力的增强,充分显示了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强大!

可这些,并不能使我们忘记从前的屈辱,从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港澳相继被占领……再到之前的钓鱼岛事件,萨德事件,以及现在的中美贸易战,韩国冬奥会事件,无一例外都在提醒着国人我们的中国并非太平!我们不能安于享乐。“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我们应发愤图强,努力学习。

历史是最厚重的诗篇,是垒高国家应有的铺垫。司马迁所以能写出巨著《史记》,也是因为他站在历史的基石上,他本是一位平凡的士大夫,借着历史这个基石才得以站上文学之巅。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我们更需要把我们的历史精神传承下去,做为我们人生路上厚重的基石,一步步走向更高的巅峰。

同学们,祖国是一个民族的根,是一个民族生存的支柱和力量的源泉。热爱祖国,是我们每个中国人应有的情感,我们应该记住我们的责任,牢牢把握住今天。有道是“书到用时方恨少”,一个人如果没有渊博的书本知识,那么对于当今的祖国建设,也是捉襟见肘,穷于应付的,所以我们要更努力学习,在鲜艳的红旗下奋力拼搏,争做时代的新人!

红色基因教育心得体会篇4

红色基因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内核,它孕育了光照千秋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革命精神。先烈们,为求国家解放,民族独立,人民幸福而英勇奋斗,不畏牺牲,前赴后继,用鲜血和生命,用信仰和决心,写下了人类历史上彪炳史册的壮丽诗篇。

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正体现了红军们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革命精神。其中有许多催人泪下的故事,令我们感动不已。

有一位普通的红军叫谢亦仙,过草地时,他分到了四斤干粮,在行军过程中,战士们看到了饿慌了的母子三人,小谢就瞒着队友把自己的干粮袋给了他们。而他自己每天都吃些野菜,凉水充饥。最终小谢因体力不支,牺牲了。直到那母子三人来归还这只印着谢字的干粮袋时,部队的同志们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谢亦仙明明知道在茫茫草地上,哪怕是一小袋粮食都是救命的宝贝,意味着一个人的生命,但是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还是毅然地把自己的粮食给了那位母亲,把生的希望给了老百姓一家三口。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侵略史以来中国所得到的最大的启示。叶帅《攻城》中说到:“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目前,我国常规军事力量在全球排名第二,陆军军事力量在全球排名第二,有33种世界顶级武器。我国凭先进的军事技术,强大的军事力量维护了国家的和平和人民利益。

今天,我们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享受着一代代革命先烈,仁人志士为我们换来的美好环境,让我们可以安心学习。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锻炼身体以传承红色基因,为祖国的强军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红色基因教育心得体会篇5

如何传承红色基因,我有以下两点思考:

革命先烈流血牺牲到底为了什么?

小时候,我们都读过或看过《红岩》、《铁道游击队》、《洪湖赤卫队》等系列革命影片和小说,对革命英雄是无限敬仰,知道我们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然而今天的一些影视剧彻底颠覆了我们的传统看法。学校的教材里也慢慢淡化了这方面的教育,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常因观点不同而争吵的几欲撕裂。仅仅六十多年,革命事业的继承者就丢掉了先烈们为之奋斗的革命理想;就丢掉了先烈们光荣的灵位;就给了先烈们这样恶毒的诽谤。我们不应该反思一下吗?反思这些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到底为了什么?难道是他们自己的生活过不下去了,为了自己能过上好日子而干革命的吗?如果是为了自己,他们用的着为了革命而放弃家庭;为了革命而放弃财产;为了革命而放弃爱情;为了革命而放弃自己的生命。是什么力量使周文雍和陈铁军面带微笑走向刑场;是什么力量使江竹筠能在敌人用竹签敲进十根手指时依然坚毅如铁;是什么力量使卢德铭将军在战斗最危急关头带领战士冲上去掩护大部队转移。革命先烈之所以能做到这些是因为他们的理想是要让全中国人民都能过上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自由的新生活。让人人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有学上;社会不再有贵贱之分、不再有贫富之别。我想这就是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的初衷,也是我们今天党员干部们要传承的红色基因之所在。

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是什么?

红色基因教育心得体会篇6

红色基因是忠诚,爱党爱国,矢志不渝;红色基因是忘我,无私奉献,无怨无悔。我们传承红色基因也许不必每天挂在嘴上,但是需要我们铭记于心。

一位剧作家说:“我经常恍惚,我的脚下埋藏着曾经鲜活的生命,我就踩在他们的身体上,我们的幸福和我们的生命来

自于他们勇敢的牺牲。”所以,在这个伟大的变革时代那些血与火相伴随,与你我相联系的红色基因,是我们情感的依托,精神的归宿,前行的动力。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缕魂。我们伟大的共产党人用寸寸鲜血换来我们片片山河,换来了供我们踩在脚下的寸寸热土,用他们的生命成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敬爱的毛泽东同志领导共产党人走过了震古烁今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吃了世界上最大的苦,流了一个人可能要流一生的汗水。这就是伟大的红色基因。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长征过程中最令我感动的是马宝玉、曹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五个人,他们在作战时带的子弹打光了,就用山上的石头打击敌人,为了不被敌人俘虏,在最危急的时刻,他们毁掉了枪支义无反顾的纵身跳下狼牙山。曹振林和宋学义在坠落时被树枝挡住保存了性命,而其他三人从此长眠狼牙山。这件事在他们身上表现出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誉为“狼牙山五壮士”,这也是伟大的红色基因。

红色基因凝聚了力量,引领了未来,典藏了历史,穿越了时空,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心中永久的向往和神圣的殿堂。红色基因的产生凝聚了无数共产党人的心血,他们依靠“铁石

相击,必有火花,水气相荡,乃生长虹”坚定信念,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才为我们留下了令人热血沸腾的红色基因。

每个人都有着来自父母给予我们的的不同基因,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给予我们每个中国人共同的、永不消失、永不变异的基因。这个时代的我们在向前奔跑的过程中会面临数不尽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更应该珍惜共产党留给我们的这无比丰厚的精神财富,用红色的激情去拥抱时代、拥抱事业、拥抱人生,让红色的基因传承万代千秋。

红色基因教育心得体会篇7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这是决不向邪恶势力低头的傲骨,这是勇敢顽强的红色精神。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从解决温饱问题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一路走来,红色基因一直在传承着。

从前,革命烈士们的红色基因叫做红军精神。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越是困难重重,就越要迎难而上,越多艰难险阻,就有越多的胜利。而最可贵的就是这胜利的来之不易与胜利背后的艰辛。其中,过草地就是行军路上最煎熬的时期之一。

持续的饥饿与长途跋涉让意志顽强的战士也难以抵抗身体的疲惫。起初,战士们还有出发前准备的青稞麦,但是青稞麦只能一颗一颗数着吃,不经饿,难消化,草地还没走完一半,就没了粮食。为了生存,红军战士们只能依靠挖野菜,吃草根,啃树皮,甚至煮皮带吃来充饥。虽然红军过草地是在八月,但是草地昼夜温差大,正午还骄阳似火,夜里却让人冻得瑟瑟发抖。无垠的草地没有路可走,处处都是沼泽泥潭和深浅不一的河流。有时,暴风雨的突袭让原本就难以前行的草地蒙上了一层灰色。聂帅在回忆录中写道:过草地那些日子,天气是风一阵雨一阵,身上是干一阵湿一阵,肚里是饱一顿饥一顿,走路是深一脚浅一脚。

在如此恶劣的环境和生存条件之下,红军战士们用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战胜了自然的力量,从一望无际的草地里走了出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他们心底的红军精神是无私的!是伟大的!这就是他们拥有的最炽热的红色基因啊!行程万里,崇高的革命理想在前行,红色基因也在长征的路上传承着,在建设美好新中国的路上传承着。

几度风雨,几载春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一次又一次地书写了光辉的历史。从前的烈士们用他们的汗水与鲜血为我们铺就了实现中国梦的路,现在的我们要继续走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走在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路上。如今的中国正在建设小康社会的冲刺阶段,正在大踏步走向美好生活。在这个新时代,群众的问题有了解决,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经济效益不断增长,一线工作者创造力与行动力十足……红色基因在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从前的红色基因给予我们前行的动力,新时代的我们,应传承红色基因,加入属于新时代的新鲜力量。敢担当,有作为,再创新。勇于担起自己肩负的责任,有一番自己的作为,不断创新,展现新时代的我们应有的精神风貌,成为一名优秀的时代新人。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在祖国欣欣向荣,高速发展的时刻,我们要刻苦学习,勇于拼搏,自强不息。幸福不会空降,梦想需要奋斗,把握新时代的新机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脚踏实地,努力奋斗。走在新的征途,不忘峥嵘岁月,争做时代新人。历史的车轮从未停下——“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红色基因让华夏儿女成为每个时代的传奇,在每个时代里的时代新人都传承了那传奇的红色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