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长时间的接触之后,相信每个人都会拥有自己的想法,写一写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是可以把学习或者生活中获得的启发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表达,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疫情2023心得体会精选6篇,感谢您的参阅。
疫情2023心得体会篇1
由于受疫情的影响,这些日子大家生活中或多或少的多了一些担心和压抑,于是,今天下班独自驾车回家的路上,我打开了收音机,听一听“雕刻时光”里的经典老歌,听一听七八十代的“小虎队”、“周华健”,思绪一下子回到了那个单纯的年代,于是,颇有些怀念昔日的蓝天、白云、清澈的小溪、傻傻的嬉笑……
古人云:相由心生。我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外面的环境是由人内心的境界、状态决定的。我在想:为什么还是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我们,今天要面对病毒、非洲猪瘟和时常伴随我们的雾霾,当然,我只是一介凡夫俗子,不知道人的道德、心境与外界环境之间有没有存在什么必然的联系,我只是想把今天人们的状态与七、八十年代或者再以前的岁月作一下比较。
勤俭节约方面:
儿时,母亲总是把粘在篦子上的馒头皮儿或饼子皮儿抠下来吃掉,她们那一代人都非常勤俭节约;孩提时代,时常抱怨母亲让自己穿姐姐们的旧衣服,其实,节约是一种美德,是值得人们一直承传下去的。可我们现在能做的到吗?馒头、米饭、衣服,好好的就扔掉了,这方面,我们有必要跟五、六十年代的人们好好学一学。
乐于助人方面:
七、八十年代,人们真的学雷锋做好事,什么“拾金不昧”、什么“做好事不留名”等等事情常有耳闻,可现在,路上有人帮你拿包,恐怕你不能放心;去帮老大娘过马路吧,又怕自己被赖住,总之,在思想境界层面人们的状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然,在追求功名、利益等许多方面,在道德水准上着实发生了不小的偏颇,因此,在我们眼下大家面对疫情,除了科学地做好隔离、防护、消毒等工作之外,我们也不妨思考一下、甚至实践一下,让自己的思想少一些为己、多一分为他;少一分计较、多一些宽容。一位高人说:遇到问题向内找自己。也许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更纯洁、更善良一些,会更有助于我们外界环境的更纯净、更优美,这不又符合了“相由心生”的理了吗?
让我们一起提升各自的境界,一起期待美丽的春天早日到来!
疫情2023心得体会篇2
首先要守住我们作为党员干部的初心。这份初心表现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去”。只有做好防控摸排工作,才能限度地减轻前线医务工作者的负担,真正做到防微杜渐。就个人而言,自从接到摸排值守任务,我就将此次抗击疫情工作当成组织对我党性品格的考验,始终抱着“不辜负组织信任”的信念努力工作,将这份“初心”贯穿其中。这样方能起到表率作用,更掌握了做实做细工作的不二法门。
其次要汇聚人民群众对战胜疫情的信心。在我们国家70年的辉煌历程中,全国人民与病毒进行的战斗数不胜数,在每一次的战斗中我们都取得了胜利!新型冠状病毒既不是其中烈度的,也不是传染性的。一切恐惧都来源于对这种病毒的不了解。随着对病毒认识的不断提高,应急制度和措施的落实,病毒神秘的面纱已被揭开。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先进医疗卫生事业的支持下,我们有能力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大敌当前更要稳定军心,作为基层党员干部,要展现出战胜疫情的信心,号召身边人理性认识病毒危害、进行科学防范。要想生活依然充满阳光,就别让病毒住进我们的心里!
最后是要保持一颗持续作战的恒心。现阶段全国大部分地区的疫情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一种新型病毒从出现到战胜它,还需一段时间。高度紧张的疫情排查与防控工作仍需持续。荀子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战胜疫情需要保持恒心,时刻绷紧思想之弦,坚决筑牢责任之堤,始终以最饱满的工作热情、最坚实的工作担当面对挑战,直至我们完全打赢这场抗疫攻坚战!
疫情2023心得体会篇3
疫情防控关乎生命,复工复产关系生计。当前,疫情防控已取得阶段性胜利,正值社会秩序、经济秩序和工作秩序加速恢复的关键时期,平衡好防控与经济建设之间关系,必须念好“紧、巧、准”三字诀,才能推动防疫发展“两不误”,按下复工复产“快进键”,谱写复工复产新篇章。
“紧”字为先,严防严控确保疫情防控无死角。经过举国上下数月的艰苦努力,疫情防控形势、经济生产秩序已呈现持续向好的态势,但此时仍万万不是掉以轻心之时。“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当前形势越是向好,越是要紧绷“严防死守”的弦,抓细抓实防控常态化工作,扎紧织密精密智控网,决不允许让来之不易的疫情防控持续向好形势发生逆转,始终保持节奏不减、强度不松,确保打赢疫情战斗最后“一公里”。
“准”字当头,分析研判确保精准帮扶全落实。“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要打赢复工复产之战,一方面,要强化分类施策,聚焦细节,在“毫末”处着眼、于“累土”处发力,完善不同类型、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企业复工标准;另一方面,要主动靠前服务,深入推进“三服务”,变“企业上门找”为“上门找企业”,科学研判、对症下药,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中小企业帮扶力度,救助政策要精准落地,政策要跑在受困企业前面,为企业疏通堵点、消除痛点、解决难点,在安全、有序前提下,全力推动经济恢复和持续健康发展。
“实”字立足,革新发展确保复工复产高质量。“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因此,要妥善处理危与机的关系,注重效率抓落实,精准发力之处,点准难题“穴位”、找准解决思路,强化顶层设计、补齐发展短板,在制度优势到治理效能转化之路上走在前、调更优。既要千方百计解决供应链、资金流等领域复工复产复市的薄弱环节,将复工复产的过程变为转型升级的过程;又要积极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牵引制造业创新发展,加速推进制造业新旧动能转换,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控制力;更要进一步招引人才、招引项目,不断构筑赢得未来的新优势,将复工复产作为化危为机的实践考场,千方百计想办法、找出路,跑出高质量复工复产加速度。
疫情2023心得体会篇4
24岁,意味着什么?在父母眼中,依然还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在普通人看来,它是青春的代名词,代表着的年纪和无限的机会。人们给甘如意和她的同龄人冠上“95后”之名,这些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长大的一代,从一睁眼看到的就是全世界,他们与互联网共同成长,以“z世代”的面貌出现在各大品牌的消费行为研究中。
时代的际遇,让人们以为他们扛不起风浪,经不起风雨,甚至还被贴上“个人主义”等各种标签。然而,以“95后”为主体的年青一代,给了所有人一个惊喜。如果说,12年前的汶川地震让人们重新认识了“80后”,那么这次抗击疫情则让人们对“95后”重新认识。
返回一线、坚守阵地的,有他们;高速路闸口志愿维护秩序的,有他们;全球协作、公益应援的,有他们。在国家和民族经历大考之际,有情怀、勇担责、有大爱、能作为的年青一代英勇地站在疫情防控的前线,用实际行动诠释自己的身份,并接受社会的检视和评价。这个群体,最小的仅20岁,的也不过25岁,他们在疫情面前用“逆行”的方式登上历史舞台。
百余年前,梁启超先生发出“少年强则国强”的呼喊,如今中国年青一代用自己的方式隔空应答。正是在这种隔空应答中,一代代人完成了历史的交棒和精神的传承。而我们这个伟大的民族,也正是伴随这种回响,经百折而犹向前的。当历史来到又一个关键当口,谁来守护一个社会的元气,谁来擎起民族精神的火炬,谁来为时间赋予意义,又由谁来稳稳接住历史的馈赠?相信每一个人心中都已有答案。
若干年后,当“95后”集体回望20__年的初春,会看到什么?相信会是成长。特定的历史境遇让他们找到彼此,突然出现的历史考题“迫使”他们直面那些宏大抽象的词语和议题,不断叩问自己的内心并做出选择。这也许并不轻松,但正如竹子拔节也会痛,又有哪一代人不是在洗礼中成长的呢?
疫情2023心得体会篇5
一个党员干部就是一片天。当前防控正处于最吃劲的关键阶段,诚如“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越是关键时刻,党员干部越是要逆流而上,筑牢基层防疫防线。
想见你,不畏浮云遮望眼。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春天到了,部分人员的“心理拐点”也到了,不戴口罩出门、聚集扎堆、外出聚会……“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虽然目前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但输入疫情风险仍面临压力,形势依然严峻,要把侥幸心理扎进欲望的笼子。“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步之室;以突隙之烟焚”,疫情面前人人都是战斗员,切勿“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时的放松既害己又害人。“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党员干部要准确把握当前疫情防控严峻形势,不能在交通管制放开、复工复产中麻痹大意,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拨开“思想松懈”的迷雾,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思想不松、方向不偏、干劲不减,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想见你,泥犁拔舌自担当。
干,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身在其位,就当有所作为。“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要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适应防疫工作需求,自觉变“要我学”为“主动学”,愿学、勤学、真学、深学、善学,以防控知识不断充实自己,在防疫一线更好地履职尽责。“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在其位必当尽其责,要入户摸排、卡点值守、辖区维稳干在前,病毒消杀、用品代购、隔离观察冲在先,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为官一任必当守护一方,在疫情这场大考面前,有人擅离职守、临阵脱逃选择当了“战役逃兵”,但更多人选择了义无反顾、冲锋在前,以担当铸就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
想见你,一枝一叶总关情。
人民的力量重万钧,党员干部要把抗击疫情的主阵地移到防疫最前沿,在战疫一线取信于民。要沉到村社,一手抓民心,一手抓防疫,做好“宣传员”“检查员”“守门员”“快递员”“补给员”,以线上联户为媒问需于民,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做实红色跑团,为民服务解难题。要沉到企业,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坚持对复工复产企业问需、把脉、会诊,指导防疫知识宣教、健康监测、规范用餐、合理消毒,继续做好“服务员”,为企业复工复产保驾护航。要沉到村企,一手抓生产,一手抓人才,复工复产人才先行,要踩好防疫节拍,多走访多沟通多交流,打好亲情牌、家乡牌,激发人才爱国爱家的“家乡情怀”,结合春风行动和企业人才需求,为企业牵线搭桥,引导劳动者家门口就业,让“归雁还巢”反哺桑梓,打赢这场“人才战”。
疫情2023心得体会篇6
根据“停学不停课”的精神要求,远景学院全体师生自开学以来一直积极应对网络课程授课的开展。为保证教学效果,《环境与生态》课程采用“录播+直播”的方式进行授课的基本策略:即在“学习通”搭建了在线课堂,教师录播课程上传到“学习通”,以学生自学和教师辅导、答疑为主;在出现网络卡顿等情况下采用qq屏幕共享的方式进行直播,从而万无一失保证学生的听课效果。经过了两次课程的授课,线上授课变得相对得心应手了许多,具体一整堂的完成过程如下:
一、在正式上课前,教师会提前在“学习通”和qq群通知大家上课时间以及签到时间。考虑到上课会出现网络拥堵的情况,教师会提前十分钟发起课堂签到并在“学习通”和qq群中再次提醒大家。
二、学生签到完成之后,即可进入当日课程的学习。在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全程陪伴学生的学习,根据录播视频、ppt和知识点网络链接等任务点完成所需要的时间,利用学习通的“讨论”、“抢答”、“问卷”与“投票”功能卡点发起各类项目,充分实现师生的互动。在班级群聊过程中,由学生通过敲击“1”、“2”的方式予以回应教师,以达到学生全员化参与课堂。在每堂课程知识任务点完成后教师会发起章节测验,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在当天课程结束前的十五分钟,教师会在qq群进行屏幕共享给学生答疑,学生也可以和老师互动交流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接着完成下课的签到。
在结束了两周的课程之后,很惊喜地是学生非常配合教师的每项教学步骤,课中发起的讨论学生积极回答,章节测验全员完成,答疑过程中也非常认真地听讲。当然,在所有人秉持着战“疫”的必胜决心之时,《环境与生态》这门课程也拥有了它特殊的意义:学生懂得了如何从环境与生态的角度看待澳洲大火、冠状肺炎以及这个冬天不那么冷的气候变暖等各种环境事件,每个人都拥有了从未有过的环境警觉即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学生在家里线上提高生态文明意识,静待春暖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