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就是将人生经历中获得的启发用文字记录下来的书面表达,态度的端正是我们在写心得体会的时候要做到的,以下是网客范文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拉齐尼·巴依卡心得体会8篇,供大家参考。
拉齐尼·巴依卡心得体会篇1
去年11月,我响应党组织的号召,选择来到了祖国的西部边陲,来到了位于帕米尔高原东麓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县邻三国,两口通两亚,面积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却只有4.1万人,平均海拔4000米,全年无霜期70-120天,年降水量69毫米,植被覆盖率0.0078%,含氧量也仅是平原地区的70%,外来干部高原病多发。
我在乡镇才工作了5个月,县委组织部就来找我谈话,党组织想把我借调到县委办,从事文字材料工作。我的内心很矛盾,乡镇上的工作强度本就比内地大很多,而县委办更是“5+2”“白+黑”,每晚两点下班,周末从没轮休,节日也不会休息,一年只有探亲假20天,而且去了县委办后,我的基层工作经验也是个问题,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也将直接影响我后面的提拔。
但我也明白,有时候做选择不能只考虑“好”和“坏”,得遵循自己的初心,只要道路的正确方向不偏离,走快一点和走慢一点又有什么关系呢?我远离天府之国,来到这边疆苦寒之地,就是想不负青春,能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做点有意义事情,怕吃苦的话那我还来这里干什么?而且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当服从组织的意志,眼下县委办青黄不接,急需有一定写作基础的年轻干部充实进去,这个时候我应该担当,不应该讲困难,更不应该打自己的小算盘。
来到办公室后,我才发现这里真的是我家,因为吃住全在它。以前在周末还有一天时间出去拍拍照,还能写出点歌曲,在这里却只需要记住今天是多少号,星期对我们来说根本没有意义。我也有扛不住的时候,也有过退缩的想法,但这里比我年龄大的领导和同事都很拼,我根本不好意思退缩,领导出差回来后,总会在当地给我们买点特产来犒劳我们,也常常和我们坐在一起讲讲过去这里有趣的事,同事们也是时常在工作上帮助我、在生活上关心我、在心理上开导我,这让我很快就融入了新单位。
有一天,我在食堂吃过晚饭后回到了办公室,副主任刚和他未满3岁的女儿开了视频,只有31岁的他正仰在椅子上揉着脖颈,上周去医院检查,他的颈椎和腰椎有几节被磨平了,腿脚也出了问题,他现在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哎,老了,老了啊!一身都是病了”,我的心情复杂,抱起了旁边的一大摞材料,认真学了起来,我想尽快熟悉工作,多为他分点忧。
曾经的我也想仗剑走天涯,看一看世界的繁华,“小说家”“诗人”“演员”“作曲家”,这些都是我曾经向往的职业,也曾在这些方面有一些进展,但后来的我却发现时间总是不够用,于是做出了取舍,不再“单打独斗”,而是将个人融入集体,想在党的领导下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把自己的人生价值发挥到最大。当前我们县也正在规划旅游产业,很缺文化和宣传方面的人才,待今年脱贫摘帽后,我的特长也一定不会荒废,必有用武之地。
听同事讲,在2017年塔什库尔干县发生地震后,一位白发苍苍的塔吉克族老大爷站在废墟之上,小心翼翼地把粘墙上的毛主席画像取了下来,这个故事在党员干部之间传颂,也给予了我很大的正能量。塔吉克族是中国唯一纯正血统的白色人种,但他们淳朴爱国,世代守边,古有库尔察克,抗击浩罕入侵者为祖国流尽最后一滴鲜血,今有拉齐尼·巴亚克,一家三代人为祖国巡逻守边,当我佩戴党员徽章走在街上时,也总会有很多塔吉克族群众微笑着向我致意,现在的我只想努力守护好他们的笑容。
去年春节我没有回家,那时我正在喀什地委党校学习少数民族语言,接受着岗前培训,晚上回到宿舍后,屋内灯光冰冷,独自一人,屋外寒风呼啸,白雪皑皑,我打开电视,看起了春节联欢晚会,电视里的小品却没一个让我觉得有趣。突然,手机铃声响了起来,是哥哥打来了视频通话,画面里一家人正在老家的堂屋吃着火锅,我和他们聊着聊着,视频却突然挂断,后来却怎么也连不上了,第二天哥哥给我说,奶奶和母亲哭了,他们不想让我看到。
家人想念我,我又何尝不想念他们呢?可孩子长大了,总是要离家的,而且我身虽远离故乡,脚下却仍是祖国,我们的祖国虽然繁荣富强了,但还有一些地方处于相对落后,这些地方需要年轻人的热血来浇灌,需要新时代的支边青年来守护和建设。我家中兄弟三人,后顾之忧较少,前来守边也是合适的,身处祖国发达地区的同志们,千万要更加努力啊!一定要让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而我:愿为边疆胡杨树,守望家国繁花处。
拉齐尼·巴依卡心得体会篇2
3月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追授拉齐尼·巴依卡“时代楷模”称号。拉齐尼·巴依卡舍身救人及其一家三代70年守卫边疆的英勇、爱国壮举,传遍大疆南北,迅速掀起了学习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先进事迹热潮。我们要深切缅怀拉齐尼·巴依卡,学习他的感人事迹和精神。
我们要以拉齐尼·巴依卡为榜样,传承他爱国护边、推动民族团结进步、舍己救人的精神,接续奋斗、勇往直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以优异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三代戍边,谱写忠诚。红其拉甫,这个传说中躺着就是奉献的地方,他们将青春和热血挥洒在帕米尔高原的边关,这是怎样的爱国情怀! 英雄托举,响遏行云。1月份,寒风呼啸、大雪纷飞冬日里,毅然跳入冰冷刺骨的湖水,勇救落水少年,这是怎样的英雄气概! 英雄已去,浩气长存。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迹,感染着每位干警。观看完视频,不少同志眼里已是满含泪水。
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英雄事迹,正是众多爱党、爱国、爱新疆的各族干部群众付出奉献和建设美好新疆的一个缩影。在南疆大地,我们检察人员虽然不处在戍守边关的最前沿、第一线,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也更加优越,但肩负的使命和责任却同样重如泰山。要以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精神为契机,结合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中央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自治区党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等,秉承初心使命,砥砺奋斗精神,毫不动摇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绝对领导,以“求极致”标准和工匠精神深耕检察业务,种好“责任田”、坚守“主阵地”,用“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奋斗精神抓好本职工作。用最好最优检察产品服务伽师人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的新需求。
英雄离我们并不遥远,用心用情做好每件小事就是我们学习英雄精神的最好实践。检察机关是政治机关,讲政治可以说是融入到每一位检察干警的血液中、灵魂里。组织有号召,人民有需要,就要带头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落实,绝不能讲条件、谈要求。我将以拉齐尼·巴依卡为榜样,用奋斗铸就青春底色,书写无悔人生。
拉齐尼·巴依卡祖孙三代都是新疆的护边员。1月4日,在巡防过程中,他毅然跳入冰冷的湖面,救上了落水儿童,却献出了自己41岁的生命,他化作一只雄鹰,继续守卫着帕米尔高原。从孟子论水,到__,“民生”是贯穿历史的永恒命题。过去,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之崛起而读书”,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打赢了脱贫攻坚战,践行了执政为民的理念,但是面向未来,新冠肺炎肆虐、贫富差距凸显,民生挑战依旧严峻,需要真正将人民的向往作为自己的追求,留下以民为本、为民请愿的深刻烙印。
拉齐尼·巴依卡心得体会篇3
“读懂”那翱翔的“帕米尔雄鹰”
一滴水可以折射夺目的阳光,一位护边英雄可以反映我们这个激扬奋进的新时代。连日来,“帕米尔雄鹰”拉齐尼的见义勇为刷爆微信圈,一次次湿润人们的眼睛,我心中着实燃起了对这名同龄“时代楷模”的钦佩之情。他的一言、一行、一事,都闪耀着新时代所孕育的宝贵品质和崇高精神:忠诚执着、朴实助人、敢于斗争……值得每一名中国人崇敬与学习。
拉齐尼·巴依卡心得体会篇4
拉齐尼是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牧民。2004年8月,拉齐尼开始义务为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当巡逻向导,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称赞为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800多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拉齐尼一家就居住在这里,祖祖辈辈都在山沟里放牧。从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到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到拉齐尼,他们一家三代接力担任民兵护边员,拉齐尼已经在这里做了16年的护边员。
1957年,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巴依卡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十几岁的时候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从部队退役的他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这条边防线上。
60多年来,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他说:“没有界碑,哪有我们的幸福生活。”
巡逻路上,拉齐尼总是走在最前面探路,和父亲一样,他凭着自己多年的经验无数次帮边防官兵化险为夷。
有一次,拉齐尼单独带着巡逻分队参加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巡逻第一天,队伍遭到暴风雪,受阻的巡逻队只好在离铁干里克村不远的一块山谷地露宿。看到官兵冻得直打哆嗦,拉齐尼就用父亲教过的方法用牦牛身体来取暖。他把15头牦牛都聚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堵厚厚的“墙壁”,官兵仅靠着牦牛身子,既能挡风雪,又能取暖,让官兵们顺利度过了风雪夜。
第二天,队伍到达铁干里克村,但由于山体滑坡,只好停了下来,前一年父亲做的标记没有了。“这里都是七八十度的陡坡,我们怎么过呀?”上等兵普合毛担心地问。“再难再艰险我都会带你们渡过难关,放心吧。”拉齐尼说。
说完拉齐尼就起身探路。突然,从山上滑落下来的一块石片砸在了拉齐尼额头,鲜血直流,官兵们几次劝他返回,但他简单处理了伤口,坚持继续探路。“这是任务。”强忍疼痛,历经两个小时,拉齐尼终于找到了一条比较安全的石壁路,官兵们顺利通过。
每次巡逻都是太阳出来出发,太阳落山就在山里搭起帐篷将就一晚,有时还会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往返一次需要近10天时间。
有一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和官兵们奔波在山高路险的边境线巡逻时,突然间天气骤变,突降大雪。行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不慎从牦牛背上摔了下来,掉进雪洞里,周围的冰雪不断垮塌。危急时刻,拉齐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动!”然后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救了出来。体力透支的拉齐尼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抢救3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在16年的巡逻路上,拉齐尼和边防官兵结下了深厚情谊。“不光是我,我们周围的牧民都把边防连官兵当成自己的亲人。”拉齐尼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呢,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说着,他用力地拍了拍胸口。“看,我们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齐尼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照片,讲起这几年护边员身边的变化:牧民们放牧有补助、种地有补贴,每年还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孩子上学的学费全免;边防修好了巡逻路,建起了执勤房,还给护边员配发了摩托车、对讲机、望远镜。“以前步行巡逻需要好几天,现在骑摩托车只要5个小时,而且再也不用风餐露宿。”拉齐尼笑着说。
“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很想念从前和边防连的兄弟们顶风冒雪巡逻的日子,一起吃过的苦,才是最想回忆的甜。”说话间,拉齐尼的电话响起,是儿子拉蒂尔打来的。他边接电话边说:“拉蒂尔说长大了也要像我一样做一名护边员。我告诉他好好上学,将来要成为一名解放军,守卫祖国,保护人民。”
2021年1月4日,新疆喀什,一名孩子陷入冰窟。拉齐尼·巴依卡循声赶去,脚踏冰面去拉孩子。冰面突然坍塌,自己不慎跌入水中。他奋力举起双手,拼尽全力把孩子尽量托在水面。闻讯赶来的人们纷纷参与救援。孩童成功获救,但拉齐尼·巴依卡却再也没有上来……生命永远定格在了41岁。拉齐尼·巴依卡是全国人大代表,也是一名全国劳动模范,一家三代守边的故事在帕米尔高原家喻户晓,被当地牧民称赞为“帕米尔雄鹰”。他生前常说:“这辈子要一直做一名不穿军装的边防战士,永远守好祖国的边境线……”
拉齐尼·巴依卡心得体会篇5
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位于帕米尔高原东南部,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三国接壤,边境线长888.5公里,平均海拔超过4000米,自然条件十分恶劣。
塔吉克族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一家就居住在这里,祖祖辈辈都在山沟里放牧。从爷爷凯力迪别克·迪力达尔,到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再到拉齐尼·巴依卡,他们一家三代接力,担任民兵护边员,为国戍边。至今,拉齐尼·巴依卡已经在这里做了15年的护边员。
1957年,拉齐尼的爷爷凯力迪别克自荐成为边防连第一位“牦牛向导”,随后,他的父亲巴依卡·凯力迪别克在红其拉甫边防连担任义务巡逻向导38年。拉齐尼十几岁的时候便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探路、查看地形、熟悉地理位置。2004年,从部队退役的他正式接过父亲手中的鞭子,和其他塔吉克族护边员一起,骑着牦牛行走在这条千里边防线上。
60多年来,拉齐尼祖孙三代的足迹踏遍了帕米尔高原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在拉齐尼的心里,巡逻是国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没有国家的界碑,哪有我们的牛羊?”
全国两会期间,记者在会议驻地的电梯上巧遇拉齐尼·巴依卡代表,他用流利的普通话问道:“你肯定知道红其拉甫边防连吧?从我爷爷那一辈开始,我们祖孙三代跟边防连官兵一起巡边几十年了,我的普通话就是他们一字一句教会的。”
下了电梯,记者和拉齐尼来到一楼大厅的解放军报电子阅览屏前,一起翻看红其拉甫边防连的报道和照片。说起与边防连官兵的故事,拉齐尼笑称三天三夜也说不完。从前和官兵一起骑着牦牛巡逻,每天太阳出来就走、太阳落山就在山里搭起帐篷将就一晚,有时还会遇到雪崩、滑坡、泥石流等危险,往返一次要近10天时间。
2011年11月,拉齐尼像往常一样和官兵们在有着“死亡之谷”之称的吾甫浪沟巡逻,突然间天气骤变、突降大雪,积雪的厚度将牦牛都埋没了。
行走在最前面的战士皮涛不慎从牦牛背上摔了下来,掉进雪洞里,周围的冰雪不断垮塌。在危急时刻,拉齐尼高喊:“大家都不要动!”然后自己迅速爬到雪洞旁边脱下衣服打成结,做成绳子,花了两个小时将皮涛从死亡线上救了出来。皮涛得救了,体力透支的拉齐尼却被冻得不省人事,送到县医院急救3个小时,才挽回了生命。
在这10多年的巡逻路上,他和边防官兵结下深厚情谊。“不光是我,我们周围的牧民都把边防连官兵当成自己的亲人。”拉齐尼掰着手指说,大雪压塌了房子和羊圈,他们来修;孩子上不起学,他们主动捐款,还给孩子补课;吐尔迪罕大妈家里困难,他们就买来羊羔,帮她致富;红其拉甫没有医院,牧民生病了都到连队找军医兄弟,到连队就像到自己家一样……
“这不是亲人又是什么呢?我们本来就是一家人!”说着,他用力地拍了拍心的位置。
“看,我们的安居房漂亮吧?”拉齐尼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照片,讲起这几年护边员身边的变化:牧民们放牧有补助、种地有补贴,每年还享受一次免费健康体检,孩子上学的学费全免;边防修好了巡逻路,建起了执勤房,还给护边员们配发了摩托车、对讲机、望远镜,以前步行巡逻需要好几天,现在骑摩托车只要5个小时,而且再也不用风餐露宿。
“虽然现在条件好了,但很想念从前和边防连的兄弟们顶风冒雪巡逻的日子,一起吃过的苦,才是最想回忆的甜。”说话间,拉齐尼的电话响起,是儿子拉蒂尔打来的。他边接电话边说:“拉蒂尔说长大了也要像我一样做一名护边员。我告诉他要好好上学,说好普通话,将来成为一名解放军,保卫祖国,保护人民。”
粗糙的双手、紫红的面庞、一顶塔吉克族特色毡帽,这位质朴的护边员用坚守书写忠诚,以丹心照耀边疆,在祖国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留下了自己坚实的足迹!
拉齐尼·巴依卡心得体会篇6
爱国戍边,忠诚奉献,他无怨无悔;冰湖救人,见义勇为,他以生命护卫生命。“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感人事迹日前经中央媒体广泛宣传报道后,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引起强烈反响。连日来,广大官兵学事迹、写体会、谈感受,表示要积极投身强国强军实践,用扎实工作和艰苦奋斗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雄鹰折翅,精神永驻高原。初春,帕米尔高原寒风依旧,红其拉甫边防连官兵像往常一样踏上巡逻路。冰峰脚下,他们以特有的方式纪念逝去的战友——拉齐尼大叔。拉齐尼是南疆地区优秀的护边员代表。南疆军区部队掀起学习拉齐尼热潮,官兵表示:“宁丢生命、不失寸土。”驻守在喀喇昆仑腹地的新疆军区某合成团,第一时间组织官兵开展党小组主题活动。他们对着国旗宣誓:“坚决守护好祖国边防线,誓死捍卫国家尊严和每一寸国土!”收听收看拉齐尼事迹后,正在高原驻训的“进藏先遣英雄连”官兵誓言要像拉齐尼一样,无怨无悔卫国戍边。雪域高原,界碑无言,西藏日喀则军分区某边防连官兵又一次踏雪出征,同行的还有吉汝村的民兵们。民兵排排长噶罗布说:“我们要以拉齐尼为榜样,和解放军一起守好家乡、护好边防。”
致敬英雄壮举,立足岗位接续奋斗。拉齐尼对党、对人民深沉的爱和炽热的情无声感召着广大年轻官兵。北部战区陆军某合成旅、第73集团军某旅、第78集团军某陆航旅、驻疆某综合仓库官兵纷纷表示,作为新时代革命军人,要用实际行动传承英雄精神,用忠诚和热血守望和平安宁。郑州联勤保障中心某基地保障队上士刘猛说:“我们崇敬像拉齐尼这样的勇士。”武警江西总队九江支队官兵常年担负水面巡逻和九江长江大桥的守护任务,他们表示,从艰苦的高原边防到宽广的大江大河,虽然守护的地方不同,岗位不同,但卫国为民的决心和行动是一样的。在第80集团军某旅“学时代楷模精神,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主题演讲比赛中,摩步五连中士冀鹏深情讲述拉齐尼一家三代人守卫边境的故事,引发大家强烈共鸣。连日来,该旅实弹射击等重难点课目接续展开,官兵训练热情高涨。
最好的纪念是传承,最好的告慰是奋进。拉齐尼扎根高原、忠诚奉献的精神,化作官兵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南国密林细雨霏霏,火箭军某导弹旅发射阵地剑指苍穹。“导弹发射先锋营”二级军士长、一等功臣何贤达在发射架下说:“拉齐尼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作为新时代的火箭军官兵,我们一定将手中武器练到极致、用到极致,无愧于时代赋予的使命重托。”武警张家口支队崇礼中队中队长解浩磊,正带领官兵紧张备战冬奥会安保任务,他说:“拉齐尼的英雄壮举让我们感动,更传递给我们力量。”北京卫戍区“老虎团”某连下士肖佳奇刚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他表示要以拉齐尼为榜样,在国家需要时冲锋在前,在百姓需要时挺身而出,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拉齐尼·巴依卡心得体会篇7
在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国各族人民迎接建党百年、踏上新征程之际,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先进事迹,追授他“时代楷模”称号。
拉齐尼·巴依卡,男,塔吉克族,中共党员,1979年出生,2001年入伍,2003年退伍后成为红其拉甫边防部队的义务巡逻向导,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提孜那甫乡提孜那甫村村委会委员、护边员。2018年当选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2021年1月4日,在喀什大学学习期间,为解救落入冰窟的儿童,不幸英勇牺牲,年仅41岁。
“时代楷模”发布仪式现场宣读了《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追授拉齐尼·巴依卡同志“时代楷模”称号的决定》,播放了反映他先进事迹的短片。中央宣传部负责同志为拉齐尼·巴依卡同志亲属颁发了“时代楷模”奖章和证书。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退役军人事务部、全国双拥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有关负责同志和新疆当地干部群众代表参加了发布仪式。
拉齐尼·巴依卡心得体会篇8
1月8日,山东省援疆指挥部组织全体援疆干部人才学习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的全国劳动模范拉齐尼·巴依卡的感人事迹。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张成伟主持学习并讲话,号召全体援疆干部人才以拉齐尼·巴依卡为榜样,学习英雄事迹、崇敬英雄形象、弘扬英雄精神,将榜样精神化为工作动力,扎实做好各项援疆工作。
1月4日中午,在喀什大学培训的拉齐尼·巴依卡与舍友木沙江·努尔墩前往餐厅用餐,经过该校人工湖时听见有人在湖边呼喊,原来一名孩童坠入湖面冰窟。
情况危急,拉齐尼·巴依卡立即踏上冰面救人,就在此时冰面再次坍塌,拉齐尼·巴依卡也跌入水中。寒风凛冽,湖水刺骨,拉齐尼·巴依卡艰难地举起双手把孩子托在水面上。此时,一同赶到湖边救人的木沙江·努尔墩也跳进湖水,与闻讯赶来的群众和救援人员一起施救。
十多分钟过去,落水儿童成功获救,但托举起幼小生命的拉齐尼·巴依卡却再没有醒来,他的生命永远定格在41岁。
英雄原是“戍边人” 用忠诚守卫每一寸国土
做出这一英雄壮举的拉齐尼·巴依卡是一名护边员。他们一家三代守边近70年的动人故事在帕米尔高原家喻户晓。
作为第三代护边员,拉齐尼·巴依卡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帕米尔高原守边护边,义务带领边防官兵巡逻。17年间,他与官兵在环境恶劣的雪域高原,遭遇过太多生死攸关的危险时刻,但他不畏艰险,把为国守边当做自己的终生事业,让自己的足迹遍布边防线上的每一块界碑、每一条河流、每一道山沟,他被边防官兵和当地牧民亲切地称为在云端上守边护边的“帕米尔雄鹰”。
英雄已去,浩气长存。1月8日,山东省援疆指挥部为弘扬英雄精神,组织省市两级指挥部集体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的英雄事迹,全体援疆干部人才们通过电视、报纸等途径学习拉齐尼·巴依卡的故事。
山东省援疆指挥部党委书记、总指挥张成伟指出,拉齐尼·巴依卡同志的事迹十分感人,省市两级指挥部要迅速掀起向拉齐尼·巴依卡同志学习的热潮,学习他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崇高精神,学习他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作精神,学习他不畏艰难、勇于担当、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奉献精神,打造援疆铁军。全体援疆干部人才要从援疆工作实际出发,立足本职、扎实工作、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到援疆工作之中,推动山东援疆工作持续走在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