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医务人员事迹材料7篇

时间:2024-11-18 作者:Animai

事迹材料中的感人故事能触动人心,引发人们对美好品质的向往,写事迹是一种回顾过去的方式,可以让我们铭记那些难忘的瞬间,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先进医务人员事迹材料7篇,感谢您的参阅。

先进医务人员事迹材料7篇

先进医务人员事迹材料篇1

他出生在医学世家,耳濡目染,从小就希望长大成为一名医生,为病人解除痛苦。见到了各种病人的疾苦,高考后如愿以偿成为一名医学院学生,在五年的医学生涯中,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实习的时候,多次受带教老师表扬。2002年7月他来到了天长市中医院开启人生的新篇,跨入了职场生涯。从住院医师到主治医师再到副主任医师,14年的医生生涯,他勤奋工作,始终以科学的态度信服别人,以崇高的医德塑造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热心服务病人。

工作以来,没有完整的节假日,只要医院需要,不分白天黑夜,只要病人需要,风雨无阻。把苦、累、脏留给自己,将乐、安、康送给病人。他曾经持续给一位没有心跳呼吸的病人按压一个多小时,只是源于对职业的执着和对生命的敬畏,不想如此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有时遇危重病人,他以院为家,一夜一夜的守护,直到病人转危为安。曾经有一次千辛万苦把病人抢救成功准备出院,病人却因其他疾病突然死亡,但是患者家属还是非常感谢他,因为家属能感觉到他的坚持不放弃,这是对生命最高的尊重。“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待患者如亲人。”简单的话语却是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和职业操守的人才能做到。

2012年,他在江苏省人民医院进修呼吸内科,1年的进修时间中他刻苦学习、虚心请教,深受黄茂主任的赞赏。回到医院后参加了数十次呼吸危重病人的抢救及会诊,把一个个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与同事们一起开启了医院呼吸危重病人抢救的'新纪元。与张晓东医生一起开展了气管镜的检查与治疗,提高了医院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水平。在内二科工作,虽然他的专业是呼吸内科,但他们科是综合内科,什么样的内科病人都有,本着对病人负责的态度,他一直坚持不断学习,主动请教。14年的坚持,不为什么,只因为病人以命相托,他要以心相对。在本科室同级别的医生中,他始终病人最多,服务最好。病人多,事情就多,除了外出学习,长年累月坚持早晚查房,了解病人病情,以便拿出最好的治疗方案。对病区急危重病人的诊治能做到随叫随到,对院内急危重病人的会诊也同样如此。一周工作时间70小时以上成为常态化。工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病人送红包的情况,他一概婉言谢绝,实在推不掉的就悄悄的给病人存在账户上。

作为一名医生,他深深懂得敬业精神至关重要。敬业就是要忠于职守、热爱本职工作;就是要以病人为中心,全力为病人解除痛苦;就是要对工作精益求精,对患者极端负责;就是要关爱病人,甘于奉献。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选择了神圣,选择了伟大,选择了高尚,选择了奉献。

先进医务人员事迹材料篇2

“亲爱的同学们,非常时期123:只关注一个信息源——班级群。注意疫情防控,读《红楼梦》等经典著作,看《平凡的世界》等经典影视剧;坚定两个信念,即我们的党、我们的政府一定有能力带领全国人民打赢这场防疫阻击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一定会尽早结束;坚决做到‘三不’,即不串门、不集会、不聚餐。没有错误的.学科组合,只要足够努力,任何一种组合,都可以成就最好的你……”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影响,全市学生延迟开学。在确保人群不聚集,师生不见面,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中小学教学的影响的情况下,宜城市教育局党组下发《关于疫情防控情况下利用教育信息化平台做好网络教学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镇(办)中心学校、市直各学校提前谋划并做好教育信息化平台的试用工作,于在2月9日前(高中学校在原定开学前)制定好网络教学的实施方案并完成平台的选用、远程培训、平台注册及备课等教学准备工作,确保2月10日正式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网络教学活动,开创教学新模式,实现“跨时空互动教学”,真正做到“停课不停学”。

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宜城一中副校长吕学文告诉笔者,宜城一中多措并举,有效做到“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各年级部拟定详尽的作息表、学习任务表,适量增加寒假作业。学生做到“两按时”即按时起床、按时就寝,“两不少”即每天学习时间不少于10小时、休息时间不少于8小时,“两不玩”即不玩手机、不玩电脑,“两保持”即保持居家适度锻炼、保持卫生;要求全体中层以上干部按时到岗到位,全体教师早日返宜,在家备课。禁止学生到培训机构参加培训,禁止任何教师参与任何形式的有偿补课。学校通过电话联系、网络沟通等方式,协调家长共同做好学生居家学习的安排、督促和落实。各年级部推动班主任、备课组长和科任教师“三线”工作法。班主任通过班级群发布具体学习要求、检查方式等内容,并在班级群做好检查和反馈;备课组长安排具体学科学习内容;班级教师按课表在群里和线上布置具体学习任务并进行在线辅导答疑。学校组织班主任强力做好提前入住城区租赁房学生及家长劝返工作,有效地减少了人员流动,降低了感染传染的机率。

宜城二中为学生增补了大约10天的假期作业,班级教师通过网络答疑解惑,利用假期培优补弱,及时和“铭师堂e网通”系统平台负责人联系网上在线学习事宜。预计近日高三年级全部学生能免费领取一人一账号、一人一密码,进行网上学习。宜城三中疫情期间“老师离校不离教,学生停课不停学”。学校通过班级微信群或qq群,及时发送电子教材,指导学生利用升学e网通和国家网络云课堂等平台,开展网络学习,教师在网上进行学习辅导和答疑,对学生心理和身理健康开展指导。宜城职高在高三工作群里要求所有高三专业教师秉承“成也专业,败也专业”的理念,按“应知”“应会”两大模板再一次布置专业作业,每天在线上讲解一些专业的疑难知识点,从容应对每年四月中旬在武汉举行的专业技能高考。结合疫情,学校还同时进行德育渗透:爱护环境,爱护动物。

面对肆虐疫情,宜城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保华同志表示:宜城教育人在坚决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离校不离教,停课不停学,质量不打折,为宜城教育品牌增辉添色。

先进医务人员事迹材料篇3

配制试剂、提取核酸、核酸扩增、核酸检测、报告分析……

2月24日,在潜江市疾控中心仅有10多平方米的负压实验室内,王丽穿着“武装到牙齿”的密闭医学隔离服,紧张而又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王丽是陕西省疾控中心病毒所主任技师,有着丰富的微生物检测经验。与病毒近距离接触,这样的工作每天都要持续上十个小时。

面对疫情,陕西省第一时间驰援潜江,王丽便是第一批抵达潜江的病毒检测专家之一。1月31日凌晨1时30分,包括王丽在内的陕西省疾控中心5名专家抵达潜江后,稍事休整便进驻潜江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实验室,开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

队长刘东立是陕西省疾控中心病原微生物所所长,传染病控制副主任医师,曾参与2003年sars疫情、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重大事件的应急处理,有着丰富的流行病学、微生物实验室检测经验。

新冠病毒是一种新的病原,检测试剂极不稳定,经常会出现结果异常,无法判读。仪器也时有故障,影响到检测工作进度。刘东立凭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带领团队反复试验核对,排除仪器故障,经常工作至凌晨。经过多次摸索,终于优化了检测试剂,为防控工作赢得宝贵的时间。

在检测工作中,病例样本采集、核酸提取两个环节最为关键,而病毒若通过气溶胶溢出极易感染检验人员。“在这两个环节中,不能喝水,流再多汗、再口渴,都必须坚持做完检验,忍到脱下防护服的那一刻。”检验员游帅乔说,把病毒核酸提取出来后,加入反应体系,再利用仪器将病毒核酸数量进行放大扩增,分析检测结果,判断样本中是否含有新型冠状病毒,一批标本按检测程序顺利完成需要近6个小时。

“实验室里每个人筋疲力尽,但从来没有一位同事喊过累。”游帅乔说,只要能准确地检测出结果,能为患者的救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大家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如今,这群来自陕西的专家已经在潜江战斗了25天,他们用专业、敬业赢得潜江人的敬意。

先进医务人员事迹材料篇4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在疫情袭来最危险的第一线,是驻守乡村的村医,坚守岗位,勇敢逆行,用平凡之躯,守护你我的安危。就是这些平凡的村医,为我们撑起了疫情防控的一道屏障,守护着我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三口塘镇两位年过七十的老村医,原本应该退休在家颐享天年,但毅然选择了成为一名抗“疫”战士,在重病缠身的情况下,仍不顾自身安危,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他们的事迹,感动了乡亲们。

郑新选是三口塘镇石湖塘村的村医,今年73岁,身患肝病,体质很差。为了抗击疫情,积极响应县防冠指挥部的工作要求,每天坚持上门为湖北返乡人员、密切接触者测量体温。其中有一位密切接触者极不配合,且体温反复,每次测量体温郑新选都不厌其烦地耐心解释,反复宣传,风里雨里从未间断,积极为该密切接触者联系上级会诊,并安排了4次转诊检查,成功排除了患有新冠肺炎的可能。

莫朝雄是三口塘镇豪山口村的村医,今年71岁,身患高血压、糖尿病,腿脚行动不便。接到疫情防控命令后,从未抱怨,坚持为武汉返乡人员监测体温,宣传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相关政策。一开始也受到了武汉返乡人员的冷讽和口头谩骂,但是通过不断的解释宣传,最后得到了他们的.认同及配合。因工作劳累,在2月9日发生低血糖反应导致昏迷不醒,及时送往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在住院期间依然不忘安排其女儿莫金梅(本镇另一个村的乡村医师)继续给豪山口村的医学观察人员测量体温,自己身体略好就坚持要出院回来工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给村民带去一份安心。

七旬抗“疫”战士郑新选、莫朝雄,就是我们身边平凡英雄,是防控一线“最可爱的人”。我们之所以能健康、幸福、平安,正是有许许多多像郑新选、莫朝雄一样的人,在危难面前坚守岗位,无私奉献,他们平凡而伟大。作为被这些平凡英雄默默守护的普通人,为乡村医生郑新选、莫朝雄点赞的同时,也应该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助力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先进医务人员事迹材料篇5

今年42岁的张志田,是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医生,宣恩县李家河镇老司城村人。

1月19日,他带着10岁的儿子从杭州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随着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原本计划1月27日返回杭州的张志田取消了行程。

1月29日晚,张志田主动向宣恩县卫生健康局“请战”,愿意参与李家河卫生院疫情防控救治工作。1月30日早上,张志田走进卫生院,成为该院一名“编外医生”。

张志田从医20余年,主要从事放射科临床医学研究,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张志田发挥自己优势,参与卫生院影像学报告诊断。

李家河卫生院进出口只有一个大门,医护人员和患者通道通用,张志田与卫生院商量改造,按照传染病楼两通道、三分区的标准,隔离出医护人员通道、患者通道,分开清洁区、污染区和半污染物区。同时,针对通道还改造两个小门出入住院楼,该院在卫生院大门,也专门用隔离带分开为进、出口。

该卫生院医用物资紧张,张志田便多渠道联系,为卫生院筹集捐助医用防护物资。“又捐物资,又捐技术,真的很感动。”李家河卫生院院长段万能表示。

家住来凤县大河镇大坝社区的杨铮,2020年从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在外地一企业上班。学习临床医学专业的杨铮看到监测点人手不够,主动申请参加疫情防控工作志愿者服务。他每天工作12个小时,排查过往车辆,为车上人员检测体温,同时利用在学校学到的专业知识,指导执勤人员规范防护措施……

先进医务人员事迹材料篇6

1月29日这天,上海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了一段话:这一次我做了一个决定,所有从年底到现在为止的医生,全部换掉,全部换岗。换成谁?换成科室里所有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在宣誓的时候不是说吗,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迎着困难上。

所以我开了个党小组会议,说共产党员的口号你平时喊喊可以,但这个时候,我不管你有什么想法,对不起,现在你马上给我上去,不管你同意或不同意,都得上去。心理上为了信仰上去也好,是因为党的约束上去也好,没有讨价还价,必须得上去。”一席话,充满正能量!

意外成为“网红”之后,很多媒体要采访张文宏,但他都一一拒绝了。“多一些时间,我们就可能多救一个病人。”

先进医务人员事迹材料篇7

我是一名普通的护士,于1995年毕业于xx市第三军医大学卫生附属学校,踏上护理工作岗位已近17余年。随着自己的成长,我对这份职业有了更广阔更深刻的感悟。我为我的职业崇高性而感到无尚荣光,更为我的使命和责任而感到无比的荣耀。

在平时工作中的所有点点滴滴总让我感到工作中的我是快乐的!每当我轻轻的为病人一针就穿刺上,每当我积极配合医生抢救危重病人使病人转危为安时,每当我在巡视病房为露出脊背的病人轻轻的掖好被子时,每当我的安慰和解释使病人的脸上有了笑容时,每当其他低年资的护士让我帮助时……我总是感到无比的欣慰。也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虽然有时也有不开心和不如意,如累的腰酸背痛下不了班,忙的满头大汗,在节假休息日别人团聚而自己却面对繁忙,面对艰辛,但看到病人对我们工作投入赞许的目光,看到病人痊愈时温暖的笑脸和病人对我们的服务说声谢谢时,那一点的累,一点的苦和一点的委屈又算的什么呢。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除了仔细认真、要大胆外,更需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细致入微的观察及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能力以及高度的责任心。尤其当今社会,病人的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病人对医护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工作中的我要求自己尽量做好每一个细微的环节,绷紧护理安全的这根弦,对每一次的操作,每一个的护理医嘱的执行仔细认真,避免差错事故的发生。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并尽量站在病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在病人对我们有误解时能细致耐心地倾听,面带微笑,用温和的话语,热情主动的服务做好病人和家属的解释和沟通工作,使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和不理解消失在萌芽中。减少了医患之间的误解。所以在社区许多反复来看病输液的老年病人、小孩及小孩家长总会亲切地称我“小李”或者李阿姨,有什么事也愿意找我帮忙。多年的临床工作使我的静脉穿刺技术十分成熟,很多血管条件差的老人及患儿家长常常点名要求我为孩子扎针。有一次,一腹泻患儿来中心看病,当时病情十分重,需要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但是,孩子的血管条件很差,科室几个同事穿刺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再看看患儿家长着急的样子,最后在护士长和家长一番沟通后,经患儿家长同意我仔细观察患儿的血管,迅速地为患儿建立了静脉通道,使患儿的治疗得到了保障,也得到了家长的称赞与感激,我的内心却充满了欣慰。

在近17年的护理工作中,我尊敬领导,服从安排,团结同事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工作,无私奉献。与同事团结协作,耐心指导护生及年轻护士的工作,在传,帮,带的工作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得到单位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在工作中我不计较个人得失,爱岗敬业,服务态度好,对病人态度和蔼,曾多次受到病人家长的表扬。用真诚的爱心和精湛的护理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送去温暖。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负责,对患者极端热忱,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履行了“患者利益高于一切”的医护人员高尚职责。很幸运地在自己所做过的医院里多次被评为院级优秀护士。

平时在工作中尽量把自己所学的有关健康知识传授给病人,工作中能以身作责,在临床护理实习生的带教工作中一丝不苟,严肃认真而不失活泼,做到放手不放眼,在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更要求实习生仔细认真的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和无菌操作,把临床的实际经验和课本知识融会贯通,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同时积极,及时地主动和护生交流和沟通,及时了解她们的想法和心里思想,使实习生在实习期间能真正学到有用的临床实际知识。在传,帮,带的工作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社区工作不单纯是面对医疗安全,还要面对公卫工作,对辖区和来就诊的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在每天保证医疗安全的情况下还把分配到手的公卫工作加班加点的做完,有时为了联系家庭医生上门服务经常在下班后打电话,而居民就问“怎么你们还没有下班啊小李”,而我则说“哦,这不白天忙没有时间给你们打电话,现在还打扰你们真是不好意思”。另外我深知科室是一个整体,在平时工作中我积极配合护士长做好科室的管理,协助护士长开展工作,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遇到加班和抢救病人随叫随到,在同事之间互帮互学、团结沟通充分发挥团队精神,为科室赢的.荣誉和成绩。

在工作中的我努力要求自己,而工作外的我更是经常学习新的护理知识和护理新技术,在2011年沙坪坝区卫生局组织的卫生应急救援演练中积极参加培训比赛,并把学习的内容和知识带回来,和所有的护士共同学习共同分享。平时积极锻炼自己身体,以积极的心态去工作。尽管护理工作很平凡很烦琐,但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一直这样工作下去,因为我庆幸、我选择了护理这一神圣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