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个人事迹7篇

时间:2024-06-22 作者:Brave

虚构或夸大事实而无法满足读者对于真实和客观的需求的事迹是没有意义的,事迹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性格和行为特点,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疫情期间个人事迹7篇,感谢您的参阅。

疫情期间个人事迹7篇

疫情期间个人事迹篇1

暴风雪来临之前,无数工蚁会交替有序的传递天气情报,储存过冬食粮,为保卫自己的家园任劳任怨的工作。在这个阴霾蔽日的特殊冬季,为了辖区内新冠肺炎疫情“0报告”的战斗目标,社区网格员__就像工蚁一般,默默无闻的遵从指挥忙碌奔走着,他坚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以小我助力国家,以平凡践行伟大。

在今年春节的当天,__接到了县城关镇镇长任贵的紧急电话,镇里获悉在他的辖区内有一个刚从武汉返乡的大学生,领导示意他与县___卫生院的医护工作人员一同前去确认排查。当时正值中午时分,家人早把饭菜摆上桌准备其乐融融过新年,他也顾不得许多,就连忙奔赴这名重点监控人员家中,为其测量体温,详细查问并登记返乡时间、途经路线、接触人群以及回乡后的行动路线,为其发放疫情期间告知书,再三叮嘱其不要出门。

因事出紧急,他并未带任何防护用具,只有临出门时妻子匆忙递过来的一层薄薄的一次性口罩。在与这名从武汉回来的人共处一室的过程中,即便他知道自己面对的,也许是高传染率的新冠病毒,他仍然默默地撇下家人们对他的担忧,一声不吭地去执行上级交付的任务。

其实在这之前,__所在的圣泉社区已经进入疫情防控应战阶段,_月__日,在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议之后,他立刻在自己负责的容海网格内排查登记外地尤其是武汉的返乡人员,并在所辖区域内发放疫情防控宣传资料、张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温馨提示”等相关公告。同时,在各类居民微信群里发送疫情防控重点知识,提醒居民朋友们提高防范意识,保护自身健康安全。

此次疫情来势汹汹,随着武汉封城的急告,__开始全面细致的逐户走访、排查外地返乡人员。这期间,发放疫情防控告知书___多份,排查出外地返乡人员___人,其中武汉_人,安排隔离期人员签订承诺书,每日监测其体温,对重点防控对象的家里进行全面的消毒杀菌;根据社区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指示,安排驻区单位前来报到的小区设卡工作人员__人,为其搭建临时帐篷并发放配备的床、被子、棉大衣等用具;沟通确定小区单元长、楼栋长名单,统计完善常住人口信息,分配包片党员,制作网格辖区住户索引表,上报镇政府要求的各项材料、具体数字以及表格;为居民办理出入通行证、开具居住证明等等。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网格员是没有头衔的指挥家,但他们并非稳坐钓鱼台般调兵遣将,而是一边安排人手,一边忘我投身。上情下达少不了他们的中间传递,事件的细枝微末更需要他们去沟通斡旋。如果说基层社区是服务基层人民的部队,那么,网格员就是冲锋在前的先头兵!__,这个寡言少语的男人,更是身体力行的昭示着,疫情就是命令,作为网格员就是要责无旁贷执行命令!

不知道社区的大厅里有过多少回灯火通明,那一定有他熬夜统计数据的身影;不知道在单位泡过多少次泡面,直吃到面条在嘴里味同嚼蜡;不知道接打过多少不分昼夜的疫情工作电话,面对过多少形形色色、情况各异、亟待解决问题的居民……__家中尚有一位因脑梗瘫痪在床的老父亲,饮食翻身等都需要人__小时的照顾;大儿子今年即将参加中考,学业功课竟也无法督促;还在蹒跚学步的2岁小儿子,身边也没有爸爸的陪伴,家中只得依靠年近__岁的老母亲在疫情期间操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起居。因为他的妻子也驻扎在这次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夫妻俩同为战友,可以以一当百的工作,却也分身乏术,无暇顾及家人……

从疫情爆发到现在,__已经2个月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但没喊苦,不怕累的他表示,不管疫情如何发展,他可以随时待命。这句应答是一个普通又平凡的网格员忠实恳切的承诺,它像一簇微光的火焰,虽小却亮,必定会驱散笼罩在人们头顶的尘雾阴霾。向为疫情而战,“卫”我们而战的网格员们,致敬!

疫情期间个人事迹篇2

“疫情就命令、抗疫就是战斗、党员就是先锋”!

县委、县政府号令:全体党员下沉社区开展疫情联防联控,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走,到抗疫前线去!”县供销社党组成员阮树斌闻令即动,第一时间到土井社区报到,临危受命,勇挑重担,用责任和担当为战区居民的生命和健康筑牢最后一道防线。

作为县供销社党组成员,参与疫情防控人员的口罩、酒精、消毒液需要筹备,县直单位居家党员干部下沉社区领取任务和民主街6个路口值守需要督办,部门需要协调,住户需要排查,防区需要消毒,卡口需要值守......这就是阮树斌的战斗!饿了有方便面,困了有帐篷,一天一天,风雨无阻。

“阮主任,这多路口要守,人员不够怎么办?”“同志,请问你们谁负责?我们不能出门生活物资怎么办?”“我家老人的药用完了怎么办?”“我家水管子破了需要修怎么办?”......作为土井社区重点封闭管理的小区,三星家园是一个开放式小区,四通八达,进出口多,人员复杂,防控难度大。阮树斌接到任务后,迅速组建党员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制定防控措施,落实岗位责任,将“抗疫党员突击队”的红旗插在小区内。鲜红的旗帜映入居民的眼帘,“快看,那不是供销社的阮主任吗?”“来了就好!来了就好!”有几个认识阮树斌的居民在自家阳台上高兴的喊道。恐慌之际,焦急的人们找到了组织,看到了希望,平复了心理。

“路口全部封堵,保留一个出口,禁止人员进出”“党员负责消毒、排查,消毒要道边到角,排查要不漏一户一人”“志愿者负责宣传、劝阻、代购,做好排查台账”“干部负责住户的包保和卡口值守”“建立三星家园微信群,发布信息、倾听民声,心理疏导、代购物资”......针对防控措施和应急救助,阮树斌都用心思考、用心做好。“我们要理解支持,积极配合”“我们不出去,呆在家里不添乱”,小区居民看在眼里,明在心里。

“柔性服务、硬性防控”!截止目前,该小区共排查登记350户1048名人,全部落实一日两查,一户多包,没有发生一起传染,没有发生一起投诉,民主街6个卡口也没有发生一起纠纷。

战“疫”还在进行,“疫情不销,战斗不止”!风风火火、急急忙忙的阮树斌率领着一群逆行者们依坚守在抗“疫”的前沿阵地,他们把岗位当战场,视居民为亲人,用党性守护堡垒,用爱心温暖民心,发扬供销人的“扁担精神”,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人的使命和担当。

疫情期间个人事迹篇3

在基层,有一群人,他们身穿白大褂,忙碌在各个卫生室间,看病拿药、打针输液、包扎伤口,偶尔也会背着医药箱进组入户。疾病面前,他们能给群众吃下“定心丸”;疫情防控,他们成了守护群众健康的“战斗员”。群众足不出户,街道格外冷清,他们却踏上了战“疫”征程,村医“大白”成了最靓丽的风景。

一枚党徽的担当

小小的一枚党徽,是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志和象征,带上它,意味着亮明了身份,严于律己、恪守奉公便是使命。当前疫情防控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在这个特殊时期,防控物资尤其是口罩至关重要,安徽金寨县桃岭乡赵院村村医吴章学深深明白这一点。村干部说这个村医有点“倔”,卫生室防控物资被他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一天送出去几个口罩、几瓶消毒液,他都详细记录在登记簿上了,亲戚来找他多拿几个口罩,他绝对不会多给一个,但是一听说有武汉返乡人员被隔离观察出不了门,他却主动为他们送去口罩、体温计、洗手液等防护物资,并引导他们积极做好防护措施。他说:“目前防控物资比较紧缺,大家绝对不能浪费,要先给最需要的人”。自接到通知后,这位56岁的老党员、老村医,时刻坚守在工作岗位,随时上门为外出返乡人员和村民量体温,一有空闲,他更是冒着被感染的可能,挨家挨户宣传疫情防控科学知识。在疫情面前,他用自己的坚定信念和政治品格,履行了一个党员的职责。

一辆三轮车的轨迹

每天清晨,人们总会看到一个身影,骑着三轮车,一路向前,他是群众心中最可敬的村医。金寨县桃岭乡龙潭村医师鄢德江,家住在高湾村,在复杂的疫情防控斗争中,每天天刚亮,他就从家出发,骑着那辆三轮车,向卫生室赶,疫情面前,他比以往起得更早,骑得更快。由于身有残疾,他看病拿药、测量体温的动作可能没有那么利索,但他总是耐心的嘱咐看病群众要注意的方方面面。每天他还要骑着三轮车上门为武汉返乡人员测量体温,送去防控物资,为了节约时间,中午就用微波炉加热从家里自带的盒饭,这个春节里,他放弃和家人的团聚,靠着一辆三轮车,坚持站在防疫的前列。

一盏白炽灯的情?

最近疫情防控形势越来越严峻,每天晚上金寨县桃岭乡桐岗村的卫生室总是亮着一盏白炽灯,村民们既感到暖心,又觉得很安心,因为有人在负重前行,默默守护。村干部张忠洋说:“每次我值完班回去,吴孔胜医生还在加班加点,我作为一个年轻人真的非常感动,他的精神确实值得我学习,本来还觉得一身疲惫,看到那盏白炽灯,我顿时又充满了动力。”一个50岁的村医,在基层一干就是30年,在疫情面前,他积极履行村医职责,白天深入武汉返乡人员家中监测体温、交代隔离事项,同时,还积极参与防疫宣传,每家每户走访、发放宣传单及明白纸,晚上在村服务群里,普及防疫健康知识,接诊一些普通病人。每天起早贪黑,没有休息过一天,始终无怨。他说“既然选择当一名医生,就得担负起我的责任。我是桐岗村的村医,我就得对桐岗村群众的健康负责”。

一支体温计的温暖

金寨县桃岭乡高湾村是3000多人的大村,进出村路口有7个,卫生室有2个,防疫任务较重。由于廖荣贵医生对村民情况熟悉了解,工作经验丰富,他就主动承担了给群众量体温的工作。每天上午他身穿白大褂,带上体温计,奔走于武汉返乡的重点人员家里,他仔细询问、掌握情况,不顾个人安危,亲自为他们测量体温,细心登记造册,耐心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每天下午他在两个卫生室之间来回奔波,为一般群众量体温,发放防控物资。对于廖医生的工作,乡村干部高度认可,但大家在夸赞他时,他却谦虚地说:“这是我的本分工作,关键时刻,村医不能当逃兵”。

一条朋友圈的思念

在元宵节这个传统的节日里,按照金寨县桃岭乡当地习俗要在故去的亲人坟前“上灯”。今年的元宵节对桃岭乡桃岭村卫生室的村医汪有云来说,意义深重,因为这是她大儿子故去的第一个元宵节。按照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不能给去世的儿子“上灯”,在元宵节仍坚守岗位的她,只能发一条朋友圈来寄托哀思。汪有云的长子有先天性智力缺陷,但是她不离不弃,悉心照顾了30多年,另外她还要照顾孙子、孙女和90多岁的婆婆,本来家庭负担就重,2019年10月,大儿子又突然离世,这对汪有云来说是个巨大的打击,但是她在悲痛中依然把本职工作完成的很出色。疫情爆发后,她始终坚守在岗位,上门随访、测量体温、发放口罩,工作连轴转的她连家都顾不上。她说:“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不仅要为移风易俗起到示范带头作用,更要守护村民健康和平安。”在说这番话的时候,她的眼圈红了。背负着一个家庭的重担和一份丧子的伤痛,还能扛起防疫抗疫的责任,用行动诠释仁者爱人,实在可敬。

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这群村医“大白”,凭着一个口罩、一身白大褂每天奔赴在在各个村庄卫生室,参与一线防控,他们愿意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群众。在基层,除了村医,还有冲锋在前的党员、默默奉献的群众、不辞辛苦的乡村干部,平凡人物终会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阻击战,共同迎接属于2020年的春天。

疫情期间个人事迹篇4

强忍悲痛坚守在抗“疫”一线

“大家一定要将疫情防控知识宣传到每一个家庭,不能漏一户一人;守关卡的干部一定要检查登记好过往车辆行人的信息,严格凭证通行,禁止本村人员随意进出,严防外来疫源携带入境,守护好群众的健康和平安……”2月8日一早,xx县富罗镇党委挂职副书记xx就在石齿村布置好当天的疫情防控工作,他脸上透露着悲痛。

2月8日凌晨,突然接到家里兄弟打来的电话,“母亲离开我们了……”顿时,xx觉得心里有什么东西压着自己喘不过气来,特别难受,恨不得连夜赶回去看母亲一眼,送母亲最后一程。可他深知,在防疫战斗的关键时刻自己身上所肩负的责任,

明天一大早还得下村布置疫情防控任务,接下来还得继续入户宣传、排查、稳控、站岗检测等等,那满满的工作安排不得不让他强忍着母亲辞世的悲痛,克服困难,毅然选择奔赴疫情防控一线。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xx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冒着风雨,顶着严寒,日夜兼程,始终穿梭在村头巷尾,以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和守土尽责的担当,冒雨在高速路富罗出口站岗监测、亲自编写疫情防控顺口溜、撑着党旗拉着音响走村入户、向群众分发疫情防控宣传单、张贴横幅标语、独自在大路边播放着防疫知识,对外地返乡人员进行摸排,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

“姚副工作很细、很严,疫情防控中始终走在最前,带领村干部逐户摸排、逐户宣传讲解,喉咙都沙哑了、衣服也淋湿了,但他仍未停下脚步,仅用三天时间就和我们走完了全村600多户。”石齿村支书邱承余介绍,1月28日,他就知道xx母亲病危的消息,当时就劝xx请个假回去看望一下病危的老母亲,但是xx还是强忍着内心的悲痛,依然守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

“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父亲,在家里需要我的日子里,我没能好好陪伴我的孩子;我更不是一个合格的儿子,在母亲病重的时候,没能在身边伺候她好好尽孝、送送她最后一程。”xx望着前面长出了一大片新芽的果树,回想起大年初三吃晚饭时二弟说:“阿哥,你去上班吧,那边需要你,阿妈我来照顾就行了。”泪水早已模糊了双眼,想不到那天的晚饭就是和母亲一起吃的最后一顿饭。

xx是xx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xx年9月初,xx经组织选派,到富罗镇担任挂职副书记,新的工作环境充满着新的挑战,xx像一名刚入职的新人一样,白天进村入户虚心地向扶贫一线干部请教,晚上自己常常一个人在办公室研读扶贫政策,很快就胜任了新的工作,顺利完成了石齿村xx年脱贫攻坚工作任务,但是这半年时间,他那乌黑的头发早已变成了满头的银发。

“他不会打字,就自己买了一个手写板,一边摸索一边做工作计划,每天晚上都到扶贫工作站询问扶贫政策,确保贫困户该享受的政策全部能够享受。”该镇扶贫站站长介绍,他工作认真、对群众负责的态度深深的影响着扶贫站的每一个人。

疫情期间个人事迹篇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蔓延期间,是医院的白衣天使们给了我们胜利的希望,是坚守在各个路口卡点的基层党员给了我们安心的后盾。“党员,上!”已内化为山东郯城县马头镇广大基层党员的信念之基,带头入户的是他们,不畏严寒站班值岗的是他们,隔离排查冲在前的是他们,捐资捐物的还是他们,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火面前,他们只记得自己是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只记得自己使命就是保护群众,奉献国家。

普通党员:捐赠物资 奉献爱心。

于志强是马头镇的一位普通党员,疫情扩散后,他看着熟悉的街道被封堵,村里的党员干部不分昼夜的值守卡点,内心深受感动,在物资紧张的局势下,托临沂的朋友购买了100件棉大衣、44箱方便面、45把手电筒,带着妻儿一起送到附近8个村的路口卡点,送到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同志手中。他还利用自己搞建筑的优势,免费为各个卡点提供钢管围栏,先后捐赠近万元物资,他的初衷很朴实,他说:“俺就是觉得身为一名党员,做这些都是应该的。”

支部书记:勇担责任 坚定信心。

肖付权是镇里第一批纳入专业化管理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他所在的民主街回族群众多,又临近马头老街交通路口多,封村拦路工作难度大,他迎难而上,带领着村支两委成员第一时间响应镇党委部署,分配人员设立卡点封路拦车、分小组入户排查武汉返乡人员,为了广大村民的健康安全,他做通村里回族群众的工作,暂时取消了集中礼拜的习俗;族里有声望的乡老去世,他深入其家中,讲透县里的政策规定,只是简单地举行了葬礼;身为党员,他不忘自己的使命职责,个人缴纳3000元大额党费,他说:“身为党员,在国家危难时刻就是要挺身而出。”

人民代表爱人民。赵文争是一名县人大代表,也是一名普通党员,他热心公益,多次捐款资助镇里贫困村民学生,资助村里修路建广场。疫情战役打响后,他也没落伍,第一时间上交了2000元大额党费,又捐款8000元用于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个种粮大户,他对社区书记说:“缺啥吃的俺给送!你们天天站岗巡逻都冻透了,老吃泡面哪能行。”这就是一位种了半辈子地的党员质朴的初心。

人民公仆:履职尽责 永葆恒心。

人民公仆为人民。吕博良一名基层社区党总支书记,已经连着7年没有回家吃过年夜饭了。今年除夕还没回到家就接到了辖区内村书记的电话,说有一户武汉回来的人员。他停下了回家的脚步,转身去了社区,落实情况,与返乡人员电话沟通,叮嘱他不要随意走动。他连轴奔走于各村的路口卡点,还记挂着那户武汉返乡人员,打电话再次核实,得知有发烧情况,他赶紧劝其去医院发热门诊,并告知了详细位置和电话,经医院检测,为新型肺炎阳性。他第一时间收拢患者行动范围和接触人员信息上报领导,并带领村干部封楼消毒。家中宝宝未满百天,他并没以此为由推脱工作,每天都能见到他在社区忙碌的身影,车库成了他第二个家。他最常说的话就是:“我自己的职责在那,我就得好好干!”

还有机关支部第四党小组主动缴纳“特殊党费”,还有“两新”党组织企业捐资捐物,马头镇还有许许多多的基层党员在抗“疫”一线用实际行动守护入党的初心,践行一名党员的使命,捍卫着群众安全,感动着群众。疫情无情,党员有情,待春暖花开时,我们再走上街头,不用口罩繁华与共。

疫情期间个人事迹篇6

2020年注定不同寻常,这个普通的xx小县城如往常一样,人们还沉浸在春节的热闹氛围中,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已经席卷全国。“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有着21年党龄的老党员,同时具备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曹永利同志,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却更加残酷的战争中。

党员的排头兵

整个春节期间,曹永利一直坚持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作为一名分管卫生副镇长,不仅要统筹安排,更要身体力行。在全县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那一段时间,曹永利同志每天只能睡3、4个小时,24小时手机不敢离身,经常半夜一两点刚想眯一会儿,就会接到隔离对象需要转移的通知,回到办公室已是凌晨。在这样超负荷的工作状态下,他经常忙到忘记吃饭,随便一个面包或者一碗泡面便打发一餐。他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基层干部,当辖区内的一万三千多群众时刻面临病毒感染风险,我寝食难安啊,要是因为我个人工作上的疏忽,让老百姓们受到一丝伤害,我一辈子都无法原谅自己。”这就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干部、党员对群众的承诺。

“疫情未灭,何以还家”作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曹永利一直奔走在疫情防控第一线。近一个月的时间里,他从未回家,只能在每天紧张的疫情防控工作任务结束之后,依稀看到他的办公室灯还亮着,这是一天之中唯一能抽出陪伴家人的短暂时光。与家人的一次通话、一段视频都寄托着他对家人的无限牵挂和思念。和普通的老百姓一样,他也想家,也时刻牵挂着家里人,但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从战“疫”打响的那一刻开始,他只能强压下心头的那一抹柔软,义无反顾地冲到第一线,为保卫家园而战斗。

基层的实干家

面对疫情传播的'严峻形势,曹永利上传下达,部署谋划,迅速协助镇党委组织召开肺炎疫情防控会议。他积极做好疫情防控统筹安排,动员全体干部积极投入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他深知,要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单单靠基层干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发动居民广泛参与,坚持群防群控、依靠群众。他带领镇、村两级干部,充分利用广播、微信群、告知书等多种方式,逐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居民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切实有效的增强了群众对疫情防控的信心。

曹永利多次带队到市场经营环节问题频发的区域,严厉打击商家在疫情防控期间哄抬物价、囤积居奇、强制搭售等

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行为。同时向镇、村各类门市下发《堆子梁镇人民政府关停经营主体通知单》,加大市场管理力度,,确保了群众在疫情防控工作的期间能有充足的物资供应。为进一步将工作做实做细,他组织各村开展“不漏一户、不漏一人”的拉网式摸排。严格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要求,将全镇按村组划分网格,每个网格有外来人员,各小组将第一时间上报镇政府,做到外来人员的动态管理和实时跟踪监测。

群众的暖心人

他以身作则,不惧病毒感染的风险,积极配合疫情防控督查小组到重点疫区返乡人员的住所、卫生院等地进行调查摸排。他不在意自己的危险处境,却时常叮嘱其他一线工作人员。每次带队去对隔离期人员跟踪检查时,曹镇长都会叮嘱再三,生怕大家忽视了自我防护:“入户前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对大家负责。”

在疫情防控工作中,难免也会碰到一些不配合的村民,但曹永利总是耐着性子,不厌其烦的向群众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有一位村民从外地回来,认为自己体温正常,也没有发烧咳嗽症状,就拒绝接受隔离。得知这个消息后,曹永利立刻电话联系该对象,和他足足聊了近半个小时,安抚他的情绪,给他详细讲解了疫情的严重性与隔离的重要性,最终使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曹永利说:“疫情防控面前,一定不能

疏忽大意,要时刻警惕。”除此之外,曹镇长还经常帮助隔离对象解决后顾之忧。有一家三口从外地回来,需要进行隔离观察,隔离期间,小孩儿的纸尿裤用光了,曹镇长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多方联系,最终在县城购买了足量的纸尿裤送到该隔离对象手中,让这一家人能够安心度过隔离期,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在保卫家园这场战“疫”的关键时刻,处处都能听到“我是党员我先上”声音,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像曹永利同志这样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的党员干部,他们始终默默奉献自我,只为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正是因为他们勇于担当的责任感和大无畏的精神,才给人民群众撑起一片阳光灿烂、晴空万里的天空。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身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基层干部的初心和使命。

疫情期间个人事迹篇7

__同志,女,汉族,__年__月出生,__年__月参加工作,现任__第一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护士。自肺炎疫情发生以来,__同志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号召,报名参加援鄂医疗队,成为我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进驻__医院,与同事们奋战在战“疫”一线。

写下请战书,冲在第一线

生命重于泰山,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对省委省政府组建援鄂医疗队的号召,__同志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写下请战书,请战书这样写道:“医疗前线是战场,疫情面前我们是战士,在这个危难时刻,在祖国最需要医护人员之时,我想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和家人匆匆告别后,她就奔向了疫情主战场、最前沿!她作为一名90后护士,用最简短、最朴实的语言诠释了救死扶伤的白求恩精神和无私奉献的职业道德,她是这场战“疫”的最美逆行者。

剪掉齐腰发,轻装上战场

作为抗击疫情的一线人员,往返于病房之间,必须穿防护服,为了节约穿防护服时间和避免出现交叉感染,__同志毅然决定剪掉满头齐腰发,剃光头。女人剃光头,这是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为了早日战胜疫情,面对更加照顾好病人,为了同事的健康,她选择换了一个发型。在她的带领下,医疗组的其他同事也毅然选择剃光头,组成“光头”医疗组,这个发型很美,令人感动。

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战斗

__同志所在的医疗组负责_个病人,进驻第一天,她就与同事一道熟悉病人的情况,很快就投入了护理工作中去,昼夜奋战,超负荷工作。她总是抢着值夜班,在晚上值班的八九个小时里,需要同时护理_位患者,随时观察他们的生命体征,这几个病人在不同的病房里,上班时间她就在一直不停地来回跑。在几个小时的“战斗”之后,汗水浸湿了防护服,口罩在她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印痕。在抗疫期间,__同志累计工作__小时,最长_个小时没有喝水、没有上厕所,为的就是与时间赛跑,同病毒战斗。经过精心救治护理,先后有__名患者治愈出院。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__同志仅仅是驰援武汉地区的一名平凡普通的护士,面对肉眼看不见的敌人, 虽然条件艰苦,但__同志没有退缩,主动请缨、以身涉险,用实际行动践行新时期白衣战士的神圣使命,是勇敢的逆行者、最美的白衣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