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优秀的事迹材料能够发挥宣传典型,推动工作的作用,在当今社会中,事迹占有十分重要的一席之地,下面是网客范文小编为您分享的疫情劳模事迹材料8篇,感谢您的参阅。
疫情劳模事迹材料篇1
一个历经磨难而不衰的民族,必定有无穷的力量;一个屡遭挫折而不倒的国家,必定有坚实的脊梁。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历史,正因为我们有坚韧的民族精神,才能度过一次次的磨难。面对此次新冠肺炎,我们之所以有必胜的信心,正是因为我们的历史,我们不屈的民族精神。
疫情面前,无坚不摧的中国力量就是“定心丸”。事在四方,要在中央。我们党是全国14亿人民的领航者。新中国成立70年来,历经挫折与抗争、奋斗与崛起,更遭遇无数的灾难与困苦,但每一次都能力挽狂澜,取得最终的胜利。17年前的抗击非典,中国赢了;12年前的抗震救灾,中国赢了。究其原因就是: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我们战胜风险挑战、不断夺取胜利的关键所在。在此次抗击疫情的战斗中,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依然发挥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面对疫情,党中央迅速成立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孙春兰副总理第一时间赶到武汉调研和指导工作;由武汉到全国的医护人员迅速响应,全力救助患者……这一系列的指导和操作,使得我们在春运的大环境下依然能迅速控制住疫情。
全国上下紧急行动,落实防控措施。全力救助患者、做好宣传工作,这一系列的工作正有力有序的开展。事实证明,有党中央的领导,我们就有了战胜艰难险阻的底气,这更坚定了我们夺取抗击疫情阻击战胜利的信心和决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期,更应该体现出共产党员的价值和力量,起好模范带头的作用。日常生活中,积极配合出入的体温检测;工作中,要冲锋在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危险;思想上,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相信我们的国家,不惧怕病毒。
我相信,有党中央的领导,有全体人民的积极配合,抗疫阻击战的胜利一定很快就会到达!
疫情劳模事迹材料篇2
犹如当年的非典防治战,这场敌人为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所挑战的不只是医疗机构,也是对全民共同体,乃至每个人的考验。
不少时候,碰到灾难等突发状事故,但就关联度而言,恐怕没有什么能够比得上“人传人”的传染病疫情,能让我们更真切的感受到——“我们都是防疫人”。
钟南山院士就建议,“没有特殊的情况,不要去武汉”。此类忠告和防控应对,需要每个人的配合,也必然会或多或少影响到不少人一时的便利、打乱原有的春节计划。像一些人原本约好的同学、亲友聚会,可能就得注意场合乃至取消,甚至一些商业行为也难免受影响。
必须承认,不少防控工作,尤其是涉及管控、监测、检查等,都是以削减民众的便利程度、牺牲局部利益为前提的。其中一些或可通过构建合理的机制来实现社会共担,但有一些可能注定需要个体的承担,这是必须接受的事实,也是非常时期的不得已而为之。
本质上,这次疫情也是对民众科学素养与公民精神的“拉练”。多相信科学,遵循那些科学的“自我保护指南”,别被那些蹭疫情夹带私货的“鞭炮防传染,吸烟能消毒”、兜售阴谋论的“生物战”话语所蒙蔽;多循守理性,不盲目不恐慌,服从防疫的管制安排,尽量避免成为交叉感染的一环……这些都是个体应有的“价值自觉”。
当无数的个体能真正依据科学精神、秉持公民素养,合理调整防疫期的个体行为,全社会战胜疫情的砝码就大一些,成本就更低一些,最终带来的公共利益增量,也将回馈给每个人更多的安全感。
疫情劳模事迹材料篇3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是对各级党委政府的考验,也是对党员干部的检验,更是对我们每一个群众的考验。病毒来袭,疫情蔓延,全民“战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与担当,这一路,他们做到了咬定青山不放松;这一路,他们甘于奉献;这一路,他们信守了承诺。抗击疫情我们“疫”直在路上。
“疫”路上的坚持。只要疫情不退,他们就会一直坚守岗位不放松。春日暖阳里,你会看见那令人感动的标配:“白大褂”“红马甲”“警服蓝”,仿若天空中的一道彩虹,带给我们安全与希望。在一道道检测路口,有穿白大褂的医务工作者,有穿红马甲的党员志愿者,有穿着警服的基层民警,他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岗位,但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抗击疫情”。他们严格按照“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要求,用实际行动构筑起防疫工作的坚强屏障。为了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击战,他们每天不断地重复着,“你好,从哪里来?请出示有效证件”,对往来人员测量体温,叮嘱他们带好口罩,做到不漏一人,不漏一车。
“疫”路上的奉献。无论何时,只要乡亲们有需要,党员志愿者们就会一直行走在这条送货路上。“来,张阿姨,你要的面条2斤。”“王大爷,你要的种子、化肥到了哦。”不远处传来了一阵阵送货的吆喝声。疫情期间,为了方便老百姓生活,乡镇的党员干部当起了“送货郎”,为老百姓代买油盐酱醋。送货上门的时候还当起了宣讲员,宣讲疫情防控知识,用自己的行动为乡间小道上增添了一道暖心的色彩。有的热心居民还自发捐款捐物资,用每一个“小我”为国家贡献一份“大爱”,他们“疫”路上的的奉献精神证明疫情面前没有旁观者,只有同舟共济。
“疫”路上的承诺。只要疫情不退,我们就会一直宅在家,等待春暖花开。为了打赢战“役”,我们共同遵守承诺——不串门、不访友,不聚集,自觉隔离宅在家中。每天看看书籍,写写文字,开启云办公模式,按照上班期间的工作节奏及时有效地处理工作事物,决不让思想掉队。闲下来,敲敲键盘码码字,记录下内心的感悟,迎接每一天的日出,每一天的夕阳,每一天的夜晚,每一天的快乐,迎接打赢疫情阻击战的春暖花开。
疫情劳模事迹材料篇4
2020,一个终将被每一个中国人记住的年份,这一年,起始于阴翳。
旧历新年前夕,一场让人措手不及的疫情肆虐了中华大地。随后,它像冷空气一样急速扩散开来,武汉告急,湖北告急,浙江告急……回想到一月中来到那灯红酒绿的上海,依旧车水马龙,依旧熙熙攘攘,一切都是那么平常。谁都不曾想到,一场浩劫席卷整个中国,波及世界!
一月底,疫情终以遏制不住的态势,借着春运,迅速蔓延开来,大有蚕食中国的野心。回想03年非典时期的我们——虽然执着,虽然坚韧,但更多的是茫然。十七年过去了,当未知再次来临,我们早已不是非典时那群无知、惶恐而沉默的羔羊,当年推着病人到处躲避世界卫生组织的现象早已根绝,取而代之的是严谨的隔离方案,以及众志成城的一线人员。相信,你一定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记住这些数字
8,这是因“造谣”被传话的医生人数,面对新冠,这是他们勇敢地站了出来,发出了属于自己的声音,这是对病魔的第一声宣言。他们被误扣着“造谣者”的帽子,然而事实终是颠簸不破的,他们如在铁屋中觉醒而呐喊的人,总会惊起较为清醒的几个人,既然几个人起来了,那就有了希望……
84,这是钟南山院士奔赴武汉时的年龄。相信大部分人到了这个时候早已安享晚年,但我们看到的却是数小时未合过眼的老人,以及他奔波的身影。
24,这是原第一军医大学赴小汤山医疗队队员按下的鲜红的手印数。当年的非典,相信大部分参加过的医护人员都心有余悸,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一个个主动请缨的白衣天使,以及他们忙碌的背影。
17,这是某个环卫工人留下一万元的时间。相信大部分环卫工人正为着生活而奔波,但我们看到的却是转身就走的无名英雄,以及他逐渐远去的后背。
一个个数字,载着我们的记忆,关于信念,关于勇气,关于坚持。基辛格曾说过:“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
2020,一个终将会过去的年份,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相信,这一年,必将迎来灿烂的暖阳。
疫情劳模事迹材料篇5
本应在张灯结彩家家团圆,共同享受惬意与温暖时,武汉正遭遇一场势头正大的新型冠状病毒,给国家、人民带来极大的威胁。
这是时代给武汉的难题,更是时代对中国的考验,然而就在疫情阻击战中,他们毅然奔赴前线。时隔多年再次出山的钟南山院士,还有李兰娟院士亲赴武汉指导控疫方案,团结全国人民共同对抗疫情。 疫病无情,人有情。在抗击新型肺炎的特殊战场上,武汉不是孤城 全国目光聚焦武汉,我国医疗战队的广大医务人员视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放弃春节假期不与父母妻儿团圆,始终站在同肺炎斗争的最前线,恪尽职守,不畏艰难,顽强拼搏,无私奉献,守护亿万人民。在疫情加重时,他们便每天穿着厚重的防护服,工作十三个小时甚至更多。有时甚至累的站不起来,却依然刻苦坚持,因为他们知道病人需要他们,国家需要他们。1月18日傍晚,钟南山义乌反顾地赶往武汉防疫最前线,实地了解疫情。
在他们身上折射出一道伟岸的身影,他们用行动诠释医者之心。 越是危急时刻,越是体现人的毅力。疫情就是战争,通知就是命令。接到中央军委的命令,从陆海空军医院各抽调一百五十名医护人员立刻赶赴武汉,就在疫情严峻时,人民解放军战士与人民站在一起,国家与人民站在一起。无论何时,解放军战士都能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武汉虽封城,国家却不曾放弃武汉。正式这些医护人员他们用血肉构成保卫武汉的长城壁垒。让我们向他们致敬。 全国人民共同驰援武汉。从各地而来的捐款购买口罩、酒精等防疫物品。
全国人民始终同武汉站在一起,积极援助。我们坚信疫情打不倒我们,反而会让我们更加强大。还有很多海外华侨仍心系祖国。远在美国的科学家李开复含泪乘机回祖国,德国不远方走的顶端科学家庄晓莹博士直奔武汉作战。这怎么不让我们新潮涌动,他们本可远在他乡享受好的条件,却危急时刻毅然回国。 一个时代不能没有先锋,一个民族不能没有希望。而我们的希望就是他们,身肩时代大任,屹立于浪尖之上。他们有一颗护国护民之心,敢为天下。 战斗在前线的英雄们,我谨奉上最诚挚的敬意。
“英雄未必战沙场,但求此生许家国。”这或许就是你们前进不屈的动力吧。 祝愿疫情早日结束,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疫情劳模事迹材料篇6
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年轻干部责无旁贷。近日,陈希部长在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组织动员广大党员践行初心使命、强化责任担当,做到哪里有疫情、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领导,哪里就有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年轻干部作为党员队伍中的新鲜血液,要积极响应号召,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在抗“疫”一线接受考验、经受锻炼,当好“护航员”“网格员”“服务员”,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青春力量!
要立足岗位,当好抗“疫”一线“护航员”。立足本职岗位,履职尽责,奋发作为,建功立业是新时代年轻干部承担的历史使命。广大年轻干部要切实增强全局观念,牢固树立大局意识,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恪尽职守,及时成立抗击疫情阻击先锋队、党员志愿服务队,设立党员先锋岗,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绝不擅离职守、绝不临阵退缩、绝不应付了事、绝不自行其是,在本职岗位上履职尽责、在管辖区域内护航群众健康、在疫情防控中担当使命。
要勇担责任,当好抗“疫”一线“网格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广大年轻干部要守好“一亩三分地”,以村(社区)为单位,以网格为基础,采取全覆盖、地毯式、拉网式等方式,逐户逐家走访,全面做好重点疫区返回人员排查和车辆登记工作。对排查出的重点关注人员,尤其是湖北、武汉等地走亲访友、旅游等人员,要逐一建档造册,尽快弄清弄准相关人员数量,确保“村(居)不漏户、户不漏人”“不漏一车、不漏一人、不漏一项”,及时掌握疫情、及时制定措施、及时采取行动,确保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死角,在构筑疫情防线中守好一方阵地、维护一方稳定、确保一方平安。
要铭记初心,当好抗“疫”一线“服务员”。从“学校门”步入“机关门”,从学生跨入公务员行列,作为一名年轻干部首要任务就是当好人民群众的“服务员”。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广大年轻干部要把疫情防控作为检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积极发挥抗“疫”一线“服务员”作用,在做好自身防护的基础上,通过电话了解、微信联系、群众反馈等形式,帮助隔离人员加油鼓劲、解惑释疑、疏导心理、化解情绪,热情周到地为他们解决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缺米、缺面、缺油、缺菜等实际生活困难。及时联系和配合医务人员为其测量体温、询问了解身体健康状况,一旦出现发热、乏力、干咳等身体不适症状,要第一时间护送其到指定医疗机构发热门诊就诊。
疫情劳模事迹材料篇7
聚焦作风,严明干部工作纪律,以实绩识别干部。“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战“疫”既是一块“磨刀石”,历练了党员干部的能力,也是一块“试金石”,检验出了干部的工作作风。疫情防控开始以来,全国各地出现了许多感人肺腑的事迹和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但同时,多地纪检部门也密集通报问责了作风不实、履职不力和严重失职的党员干部。例如,武汉市防疫应急物资储备仓库违规发放口罩问题、湖北红十字会有关领导和干部失职失责事件,还有黄冈“一问三不知”的卫健委主任等,都是工作作风不实、不硬的典型表现。还有近期基层干部吐槽“走访花了6小时,填表却要2小时”的形式主义抗疫,都是当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大敌。疫情当前,中组部明确指出对于纪律意识淡化、工作作风不严不实、行动虚化弱化、推诿扯皮以及触碰法纪“红线”的干部要坚决严肃问责处理。打硬仗必须要有硬作风,广大党员干部要强化领头雁、顶梁柱的角色意识,加强作风建设,严肃工作纪律,勇挑重担、敢于作为,以过硬的工作作风和铁的纪律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聚焦民生,解决百姓生活困难,以民生稳定“民心”。“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考虑到病毒传播的特点和速度,为尽快打赢疫情阻击战,老百姓纷纷自觉居家隔离,“宅”在家里过春节。各级党委和政府在集中精力严格防控疫情时,依然要记着守护老百姓的“菜篮子”,尽可能降低疫情对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影响。要切实考虑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需要,保证基本生活物资,尤其是粮油米面肉及蔬菜的供应,让人民群众安心、放心、暖心地“宅”在家里防控疫情。同时,广大党员干部在疫情工作中要切实做到隔离不割爱,及时掌握村社区每户老百姓的家庭基本情况,在隔离期间,对于空巢老人、残障人士、留守儿童及其他生活有困难的家庭根据实际需要及时给予帮助。要主动深入基层一线,听民声、察民情、解民忧、稳民心,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民生”难题,打赢抗击疫情的硬仗。
“时代是出题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70年来中华民族风雨兼程、披荆斩棘、砥砺奋进,答出了一份又一份优秀的答卷,相信这次我们必将不负众望,答好这份阻击疫情的“综合卷”,向人民和历史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疫情劳模事迹材料篇8
2020年岁末,因新型冠状病毒席卷全国,疫情防控形势严峻,2020年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疫情传播速度之快,令人震惊。在医院党委及院领导的带领下,全院周密部署,精心安排,沉着应战,采取措施,开展抗击疫情行动。
为积极应对突发疫情,某某总医院建立了强大的防控体系,立即组建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应急医疗梯队,科室接到通知后,医护人员积极报名,“我工作年头长,有经验。”、“我年龄小,没有家庭负担。”一声声“报名”,一句句“我可以!”科室微信工作群中接起了长龙,成为了这个冬天最温暖的语言,也成为我们最铿锵有力的誓言。
有些同事退掉了春节回乡的火车票;有些同事取消了出行旅游的机票和酒店;有些家在远方的同事只匆匆与年迈的父母团聚了片刻就折返回京,实现了全科全员备岗,每个人都在为抗击疫情倾注全部的力量。值班医护在病区内张贴各种宣教单,为住院患者宣讲疫情防控知识、演练七步洗手法以及如何使用快速手消液等。科室口罩储备告急,调集所有力量,护士某某的父亲远在山东老家,为科室医护人员采购口罩,并快速邮寄到科室。
面对疫情,有多少人舍小家、为大家。科室的某某医生,他的爱人是门诊部及医患关系办公室的熊怡南医生,两人的家乡是此次疫情最为严重的武汉,在得知家乡疫情后,他们毅然退掉返乡机票,返京回岗值班坚守。熊怡南更是写下了请战书,请求支援家乡武汉。她在请战书中写道:“他们正义无反顾地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我又如何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置身事外?”,“大疫当前,我更愿意选择与昔日战友并肩作战,负重前行!”。夫妻二人相互支持、相互鼓励。同样为人父母,同样为人子女,只因那一身白衣,一位父亲的选择不再只是孩子,一位母亲的承担更是为了大众。